閆晶晶
摘 要: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活動滿足社會與個體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斷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以期達到教學價值增值的過程。
關鍵詞:教學評價;作用;范圍
1 教學評價的作用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它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多方面的作用,從整體上調節(jié)、控制著教學活動的進行,保證著教學活動向預定目標前進并最終達到該目標。具體看來,教學評價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檢驗教學效果。測量并判定教學效果,是教學評價最重要的一項職能。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學生是否掌握了預定的知識、技能,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是否得以實現(xiàn),都必須通過教學評價加以驗證。而檢驗和判定教學效果,是了解教學狀況、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2.診斷教學問題。診斷是教學評價的又一重要功能。通過教學評價,教師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學目標確定得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手段運用是否得當,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講清,也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3.提供反饋信息。實踐表明,教學評價的結果不僅為教師判定教學狀況提供了大量反饋信息,而且也為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提供了直接的反饋信息。通過教學評價的結果,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學習的好壞優(yōu)劣。一般來說,肯定的評價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否定的評價往往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到錯誤及其“癥結”之所在,以便在教師幫助下“對癥下藥”,及時矯正。另外,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否定的評價常會引起學生的焦慮,而適度的焦慮和緊張可以成為推進學生學習的動因。當然,教學評價提供給學生的否定反饋信息要適度,以免引起過度緊張和焦慮,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造成不良后果。
4.引導教學方向。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在實踐中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學習的方向、學習的重點及學習時間的分配,常常要受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影響。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的確定也要受到評價的制約。如果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內容能全面反映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能體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方向,那么,教學評價所發(fā)揮的導向作用就是積極的、有益的,否則,就有可能使教學偏離正確方向。
這一點,需要引起教學評價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5.調控教學進程。對教學活動基本進程的調控,是教學評價多種功能和作用的綜合表現(xiàn),它建立在對教學效果的驗證、對教學問題的診斷和對多種反饋信息的獲得等基礎上,具體表現(xiàn)為對教學方向、目標的調整,對教學速度、節(jié)奏的改變,對教學方法、策略的更換,以及對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的調整等等。實際上,客觀地判定教學的效果,合理地調節(jié)、控制教學過程,使之向著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也正是教學評價追求的基本目的。
2 教學評價的范圍
教學評價的范圍十分廣泛,從廣義上講,教學活動的范圍也就是教學評價的范圍。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人們往往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范圍內進行著評價。根據(jù)目前國內外研究狀況,我們同意將教學評價的范圍分為三個方面:
1.教學結果。對教學結果的評價,是教學評價傳統(tǒng)的、最主要的工作范圍。教學結果的評價是總結性評價,它著重測定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及提高程度,以及一般能力和學科能力的發(fā)展程度等。教學結果的評價可以幫助人們從整體上了解教學的質量,判斷教學任務的完成程度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
2.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教學結果的評價非常重要,但它只能反映教學的總體水平和質量,不能及時、全面地反映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發(fā)展變化及其原因不能及時提供調控信息。
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是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因而所得到的評估是診斷性的和及時的。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角度看就有備課、上課、作業(yè)批改、學習成績的考查與講評等一系列具體行為。具體行為不同,評價的著重點自然也就不同。例如,對備課行為的評價主要看教師是否認真鉆研了教材,是否深入了解了學生,是否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環(huán)境等進行了合理設計,形成了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對一堂課的評價則主要看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教學內容是否正確,教學速度、節(jié)奏是否適當,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否達到了預先的教學設計要求。對作業(yè)布置與批改行為的評價主要看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是否分量適當、難易適中,是否有利于學生鞏固、消化所學知識并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教師批改作業(yè)是否細致、認真,評語是否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學生的優(yōu)缺點,能否對癥下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對教師考試、考查行為的評價主要看教師命題是否科學、合理,評分是否公平、客觀,能否根據(jù)考試結果提供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等等。另外,從其他的角度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劃分,如還可分出教師的教學設計行為、組織實施行為、課堂管理行為、人際交往行為等??傊?,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獲取這方面的評價資料,對于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3.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往的教學評價大多只關心學生學習的結果,在具體評價中往往以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來代替對學習行為的評價,這種狀況不僅縮小了教學評價的范圍,而且影響了評價的效果。
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豐富多樣和不斷變化的,它們既受教師行為的影響同時又反過來影響著教師的行為,即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變化發(fā)展的。通過對學生課堂動態(tài)行為的觀察、評價,評價者可以獲得大量的有助于了解、判定教學現(xiàn)狀及其效率的真實資料,以及改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信息。從這個角度看,必須將學生的學習行為納入教學評價的范圍并認真加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