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技大學第二教學樓一樓的階梯教室里,吳天雄頭戴鴨舌帽認真地聽課,這堂課的主題是“科學方法與創(chuàng)造學”。在年齡各異的同學中間,92歲的吳天雄格外顯眼。
“打工求學”
吳天雄以前是合肥叉車廠的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他的身體很不好,被多種疾病折磨,不停地吃藥。那段時間,他看了很多醫(yī)院,都沒有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晨練中遇到了中科大的歸國教授解俊民,閑談中了解到,或許蜜蜂的蜂毒能治療他的病。
從此,老人就琢磨著學習、研究蜂毒。他天天就泡在省圖書館,專門看跟“蜂毒”有關的書籍,但是,很多地方都看不懂。由于年齡、學校規(guī)章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他沒有辦法進學校學習,于是,就偷偷溜進中科大的課堂聽專家講課。
很快,這個“超齡學生”就被中科大生命科學院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在解俊民教授的介紹下,他到中科大生命科學院的生物系當了一名衛(wèi)生員。平時他給實驗室養(yǎng)兔子,工作結束后,他就去實驗室觀摩旁聽。
孫子送他讀初中
后來,為了能看懂國外的生物論文著作,吳天雄老人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再次打破常規(guī),從初中學起,然后繼續(xù)往上深造。那時候,他已經(jīng)是80歲了。
2002年,吳天雄背起書包來到兒子曾就讀的合肥市第二十八中讀初一。上第一次課的時候,是吳天雄的孫子送他去的,別人都是“爺爺送孫子上學”,他倒好,是孫子送爺爺上學。
求學的同時,吳天雄也在一刻不停地進行著關于蜂毒的研究,而且,一直親自養(yǎng)蜜蜂,并嘗試把中醫(yī)理論和“蜜蜂蜂毒”的知識“嫁接”起來,親身實驗。
我想學到100歲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用在吳天雄老人身上,真的是非常貼切。
老人一直都說,不能光學習,還得親身實踐。于是,在初中畢業(yè)后,他就來到了農(nóng)村,跟農(nóng)民一起養(yǎng)蜂,研究蜂毒,傳授知識。
2010年,在以中科大劉仲林教授為首的專家教師團隊的帶領下,中科大“中華文化大學”成立,不設學歷、沒有年齡限制,所有人來聽課都可以免試入學,老人聽到后,又再次來到了這個課堂上?!拔沂?0歲時被錄取的,已經(jīng)學了兩年‘科學方法與創(chuàng)造學了,我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能力?!崩先苏f,“每周三上午有課,然后,就是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有課。平常的時間,我還要自己研究蜂毒,鍛煉身體,真的感覺很忙,時間不夠用呢?!?/p>
雖然已到鮐背之年,吳老依舊腿腳方便、行動自如。有課的時候,吳老早上6點多便起床出門了,他背著書包,一路走到公交車站,順便唱唱自編的歌,再搭乘公交車來到學校。他還堅持長跑,另外每周至少要抽一天時間去爬大蜀山,也是搭公交一個人去。
如今的吳天雄,腦海中還有個更“宏偉的計劃”——希望能帶動身邊更多的老人“活到老,學到老”?!拔蚁胗眯袆痈嬖V更多老人,90歲照樣可以上大學,我還想學到100歲。我想讓他們跟我一起進課堂學習,但是,很多人剛開始會不適應,我準備先請老師到小區(qū)講學,讓這些老人慢慢地適應了之后,再走進課堂?!闭f起這些,老人信心滿滿。
綜合改編自《江淮晨報》、人民網(wǎng)、《貴陽日報》、《天府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