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馬勝群
美食承載著太多人的年代記憶,上學那會兒,對語文課本里關(guān)于寫吃的文章印象尤其深刻。所幸愿意記住的還沒被時間湮沒,到現(xiàn)在想來依舊還能朗朗背上幾段,《荔枝圖序》、《落花生》、《挖薺菜》、《榆錢飯》……,就連《一夜的工作》里周總理那碟花生米都饞過。如今懷念的不僅是那時候的美食,更是那時候懵懂的自己。讓我們跟著課本再來一次美食之旅吧,去看看我們小時候神往的美食,那些屬于歲月的美好回憶。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白居易《荔枝圖序》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墒歉赣H也來了,實在很難得。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yīng):“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p>
許地山《落花生》
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p>
張潔《挖薺菜》
九成榆錢兒攪合一成玉米面,上屜鍋里蒸,水一開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夠火候兒。然后,盛進碗里,把切碎的碧綠白嫩的春蔥,泡上隔年的老腌湯,拌在榆錢飯里;吃著很順口,也能哄飽肚皮。
劉紹棠《榆錢飯》
等楊梅漸漸長熟,刺也漸漸軟了,平了。摘一個放進嘴里,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細膩而且柔軟。楊梅先是淡紅的,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為太紅了,所以像黑的。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朱自清《冬天》
麥子黃梢兒的時候,蟹子頂蓋兒肥。公的滿膘,母的飽籽,肢腳尖里都是肉。把剛下網(wǎng)的新鮮蟹放鍋里一蒸,清湯白腦兒,紫蓋紅螯,剁下姜,澆上醋,謂之姜汁蟹,實在是一盤下酒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