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躍超 畢 燕 茶建斌
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云南臨滄 677000
臨床上,腸道急腹癥較為多見,該病一般發(fā)病迅速,病情變化難以預見,一般要通過手術治療,如果治療前無法準確檢測出病因,對手術的影響極大,一旦誤診操作,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自CT 誕生后,該病術前病因檢出率大有提高,發(fā)展到今天,128層螺旋CT 更是以其清晰、快速的成像技術提高了腸道急腹癥的病因確診率。我院在使用128 層螺旋CT 診斷腸道急腹癥病因中所得結果令人滿意,現就我院23例患者的具體資料進行回顧整理,目的在于探討128 層螺旋CT 在該病病因診斷中的實際作用,現報道如下。
本組23例患者均為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進行128 層螺旋CT 檢測,后在手術中或臨床上證實為腸道急腹癥患者?;颊咧心?5例,女8例,年齡19~85歲,平均年齡46.9歲,入院時均有程度不一的腹部疼痛情況,初步診斷為腸道急腹癥。在進行螺旋CT 檢測的同時,對本組患者同時進行B 超檢查。
本組23例病例均利用德國西門子128 層螺旋CT 掃描機進行平掃后行增強掃描。CT 掃描機工作條件符合:管電壓120 kV,管電壓250~300mA,掃描層厚2.5mm,層間距3mm,螺距1,直準器64×0.625。由于患者呼氣對掃描有直接影響,掃描檢查前,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掃描過程中深吸氣后要屏氣以助得出更加準確的結果,掃描過程病人取平躺仰臥位,頭部先進。掃描所用對比劑為碘海醇(300 mg/mL),通過靜脈高壓注射,注射總量控制在80~100mL 之間,注射流率為3.0~4.5 mL/s。掃描方式采用同層動態(tài)連續(xù)掃描,范圍從上至下為隔頂至恥骨聯合下緣;增強掃描應在碘海醇注射后22~28 s 經行動脈掃描,靜脈掃描應于藥物注射后一分鐘時進行,延時掃描于藥物注射后三分鐘時完成,對平掃描、增強掃描均進行薄層重建,重建參數:層厚:0.75mm,層距0.35mm。再將所得數據傳入西門子工作站做最后處理,最后結果需在兩位資深醫(yī)師共同分析后均可確定。
本組共23例病例中,經128 層螺旋CT 正確檢測出病因22例,病因檢出準確率為95.7%,病例中經確認的腸道腫瘤共10例:其中腺癌5例,腸道神經內分泌癌腫瘤(類癌)3例,回腸腸壁脂肪瘤伴回結腸套疊一例,可疑癌1例。經128 層螺旋CT 掃面檢測,3例顯示腸壁厚度異常,腸腔有變窄跡象,7例顯示腸道有腫塊,增強掃描圖像顯現腫塊表征強化。病例中有1例誤將結腸癌診斷為腸梗阻,腸道腫瘤正確檢出率為90.9%。腸道炎癥性疾病5例,經手術及病理證實全部檢出,檢出率100%,其中闌尾炎3例,膽道結石1例,腸道慢性炎癥1例。小腸扭轉3例,128 層螺旋CT 檢查均見典型的纜繩狀征象及漩渦征象,檢出率100%。此外,還檢出閉孔疝3例、腸穿孔1例均通過128 層螺旋CT 準確檢查,并獲得相應的特殊征象。
腸道急腹癥為臨床高發(fā)病,較為常見,發(fā)病時大部分患者會有強烈的疼痛感,加上病情變化快,他們往往忍受不了長時間的檢查,迅速查找并準確確定病因是該病患者的強烈愿望。該病通過過去常用的檢查如腹部平片、B 超等能獲取的病因資料十分局限,通常只能在篩選、排除上發(fā)揮一定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腹部平片能夠幫助排除是否存在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及腹內是否攢在游離氣體,而B 超則能為判斷腹內是否存在包塊及腹水是否超過正常潴留值,但在診斷具體病因上確實存在不足,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赡茉斐杉备拱Y的病因較多,僅僅排除幾種可能對臨床治療幫助甚微,加上該病病情變化快,臨床癥狀表現多樣,如不能準確掌握第一手資料,造成誤診的可能性極大,因此病因診斷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患者過往病史外,影像學成像不外乎成為病因診斷的重要依據。
在現代的影像診斷手段中,CT 診斷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技術應用時不會對人體造成入侵性傷害,其成像過程時間短也免除了病人等待過程的痛苦,發(fā)展到今天,128 層螺旋CT 更是以其先進的檢測手法,快速的檢查過程深受醫(yī)患的青睞。我院所用的西門子128 層螺旋CT 相對于以往的單排、16 層CT 來說,它采用了亞毫米檢測掃描技術,掃描過程迅速,射線量相比有所降低,更易于患者配合,該設備在老弱患者及躁動癥身上也較易實現成功掃描。另外,128 層螺旋CT 采用共軛資料,有利于加強重建數據,讓掃描所獲數據能夠充分地運用到三維圖像的組建中,讓圖像更加清晰且更加真實接近實際所掃描部位的結構,能夠較好地確定腸道內阻礙物位置、大小、性質,同時能準確反映出所掃描部位或病變部位與周圍相鄰器官組織的關系狀態(tài)。原影像薄層重建完成后,對不同時期掃描所得原始數據行MPR+MIP+VRT+CTVE 重組,獲取動、靜脈及門靜脈樹形結構,配合三維圖像,任意旋轉、轉位觀察病變情況。
本組病例中,利用128 層螺旋CT 掃描檢測,最后檢出率為95.7%,而在對病例進行B 超檢查時,圖像提示腹部積液4例,腹部存在障礙物6例,內臟扭轉3例,腸管擴張或移動3例,余下6例無異常發(fā)現,后由手術及臨床確認,其檢出率為36.36%,遠遠低于128層螺旋CT 檢出率,且不計CT 檢測能確診疾病病因。
腸道腫瘤一般在老年患者急腹癥中出現較多,但由于此類患者存在腸梗阻的可能性較高,不適宜采取急診檢查法,若采取128 層螺旋CT 進行檢測,成像將反映為病變部位腸壁厚度異常,腸內有障礙物者,障礙物上方腸道會有擴張現象,通常伴有積氣、潴液平面成像,腸道腫瘤最典型成像為“移行帶”征,行增強掃描時可清晰顯示病變強化,配合動、靜脈樹形結構圖更能反映復雜病情的解剖構造。相對而言,腸道腫瘤中晚期更易診斷,早期則容易與炎癥疾病混淆,兩者CT 成像均為腸腔不規(guī)則,腸壁厚度增加,增強掃描病變均可強化。但從年紀上來說,病因為腸道腫瘤者多為年紀較大的患者,中青年患者患炎癥疾病者居多。
患者中小腸扭轉3例,128 層螺旋CT 檢查均見典型的纜繩狀征象及漩渦征象,此外還有腸壁水腫加厚征,云霧形系膜,膜內淋巴邊線不清晰。3例閉孔疝,128 層螺旋CT 顯示腸道腸袢夾入閉孔外肌與恥骨中間的閉孔管,多平面重組圖像顯示產管擴張征。病例中有1例為結腸穿孔,128 層螺旋CT 成像顯現積氣成囊泡狀由于腸下或腸間間隙,半徑一般為0.2~1cm,或顯腹部積液征象。1例腸癌誤診為腸梗阻,術后經MPR+MIP 重組方清楚患者非全腹擴張,系腸腔積氣加上內有糞塊以致誤診,由此可見,要獲取準確結果排除不必要的干擾十分重要。
由此可見,128 層螺旋CT 不僅能夠迅速完成掃描檢測,還能清晰、準確地完成成像,配合動靜、脈的MPR(多平面重組)+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積再現術)+CTVE(仿真內鏡)等三維重組,在最大限度地診斷腸道急腹癥病因上發(fā)揮著其積極的臨床作用。
[1]范國華,錢銘輝,龔建平,等.螺旋CT 在小腸梗阻診斷中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6,21(2):142-143.
[2]萬宏燕,楊瑜,程靈芝,等.螺旋CT 在老年人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0(7):21-24.
[3]王體勇,楊國志,馮玉久,等.多層螺旋CT 在急腹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5):22-24.
[4]汪蓉.128 層螺旋CT 對急性腸梗阻的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318):255-256.
[5]朱浪濤,包相華,王彬,等.64 層螺旋CT 在腸道急腹癥病因診斷中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1,25(8):8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