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瓊芬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人民醫(yī)院,云南會澤 654200
急性胃粘膜病變屬于一種多因素導致的病癥,它能引發(fā)胃粘膜多發(fā)性糜爛、水腫、潰瘍以及血液等相關并發(fā)癥,是一種具有急性非特性損害的病變,在臨床上常常表征的癥狀為消化道出血[1-2]。在臨床上,急性胃粘膜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癥狀,目前隨著醫(yī)療科技和相關內鏡技術的不斷法杖,該病的診斷率和治愈率也隨之不斷提升。我院通過對62例急性胃粘膜出血患者采取相關內鏡技術進行診斷,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進行治療,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62例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診且接受治療的急性胃粘膜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這62例研究對象中,其中有39例為男性患者,23例為女性患者,年齡跨度在17~52歲,平均年齡為31.7歲;選取的研究對象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血、惡心、胸悶以及黑便史。其中引發(fā)患者胃粘膜出血外界因素主要為以下幾種:原發(fā)病中藥性損害(25例)、火鍋刺激(14例)、酒精性傷害(13例)、肝硬化(7例)、尿毒癥(3例)。62例患者有28例為大出血,34例為一般性出血。所有研究對象均在出血后24 h 內送入相關門診進行治療,且診斷結果均顯示為:引發(fā)消化道出血的因素為急性胃粘膜出血。
患者在送入相關急診門診后,均爭取在出血后24 h 內完成內鏡檢查。安排好相關的護理人員,完成相關檢查前的準備工作:補充患者血容量、保持患者體內血壓穩(wěn)定在12/8kPa 以上,準備好相關止血藥和搶救藥品及設備,若是必要還需要備血。
1.2.1 內鏡下治療 在急診門診診斷患者所患疾病為急性胃粘膜出血后,立即采取相關措施讓患者處于內鏡檢查下止血;使用相關醫(yī)療設備盡可能抽取患者的胃底粘液,找到出血或者滲血灶并對準,然后噴灑相關止血藥進行止血,止血藥為:50~00mL 的濃度為5mg%~9mg%的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50mL 的5000μg%~8000μg%凝血酶生理鹽水)。一邊噴灑止血藥物,一邊觀察出血病灶,直至該出血部位停止出血或者出血量大幅度減少。若是有必要,應該對出血病灶注射相關止血劑進行輔助止血。在內鏡檢查完畢后,安排相關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左右翻轉或者叮囑患者自行翻轉和按壓腹部,這樣能輔助止血。
1.2.2 靜脈止血綜合治療 選擇H2受體阻滯劑、生長抑素或者質子泵抑制劑等相關注射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注射方式采取靜脈注射,治療時間為3~6 d,同時根據檢查所得的實際病況和患者的身體體質,讓患者適量的服用相關的止血藥物和粘膜保護劑進行輔助治療,確保出血病灶部位止血充分,同時根據患者的失血狀況,準備補血,從而補充患者體內血容量,以免患者因為血液大量流失導致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或者引發(fā)肝腎心等功能缺陷,同時糾正患者體內的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紊亂狀況,輸血量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和生命體征決定。采取相關治療和護理措施,預防患者再次受到出血原因的刺激,積極控制原發(fā)病。
不同的人其體制不同,誘發(fā)病癥發(fā)生的原因也不同,其病灶表現也不一,因此其診斷結果也不一。內鏡檢查下常見的病癥類型有以下幾種:本組患者中有32例患者為多灶糜爛型,內鏡檢查下胃廣泛且呈現不規(guī)則斑片狀糜爛,病灶部位常見在胃底,該部位滲血或者流血,發(fā)生率為51.6%;充水腫型患者12例,胃鏡下觀察到胃廣泛呈現中度或者重度充血腫脹,粘膜呈現絳紅狀,有明顯水腫,病灶部位出血呈現點狀出血,本組患者發(fā)生率為19.4%;片狀糜爛型患者有10例,內鏡下觀察到片狀糜爛主要集中胃體,病灶出血方式為點狀出血,本組發(fā)生率為16.1%;表淺潰瘍型患者有8例,內鏡觀察下胃體大彎側病灶處呈現以表淺線條狀和橢圓狀為主的潰瘍,潰瘍的大小形態(tài)相異,病灶出血方式為潰瘍面見滲血或者陳舊性出血,本組發(fā)生率為12.9%。以上幾種類型病灶在進行相關內鏡檢查時有并存現象,但損害以其中一種類型為主。
患者在內鏡下成功止血的患者有54例,其中有8例患者止血有效。7例患者通過實施內鏡止血和靜脈注射藥物綜合治療進行止血,成功止血。另外1 患者止血失敗,其主要原因系其為尿毒癥晚期。綜上,62例患者在進行內鏡止血成功患者有54例,成功率為87.1%,通過進行相關藥物綜合治療,除一例患者因為尿毒癥晚期止血失敗外,其余患者均止血成功,總止血有效率為98.4%。
造成急性胃粘膜出血的因素呈現多樣化和綜合化,其出血的主要誘因與急性胃粘膜糜爛、急性胃粘膜淺表潰瘍等相關類型的急性胃粘膜病變有著緊密聯系[3]。一般來說,誘發(fā)急性胃粘膜發(fā)生病變的因素很多,也較為復雜,一般與以下幾方面有關:身體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腦部或者顱內遭遇相關損傷和出血、遭遇燒傷、相關手術治療時發(fā)生感染,呼吸道發(fā)生病變、呼吸衰竭以及心肝腎等相關功能缺陷,同時也與外部因素有關,如過度飲酒、服用藥物引發(fā)大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而急性胃粘膜出血就屬于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一種,占整個上消化道出血的20%左右。本組選取的62例急性胃粘膜出血患者中,其中因為外界因素刺激而導致出血的患者有52例,外部因素引發(fā)出血率為83.9%;因為相關疾病而導致胃粘膜出血的患者有10例,所占出血率為16.1%。目前,診斷該病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內鏡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急診內鏡檢查能快速的識別出血病灶部位,同時能準確觀察和料及病癥的嚴重性,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進行相關止血治療,并預防出血病癥再次出血。
在急性胃粘膜出血的診斷中,使用內鏡進行相關檢查,若是患者在出血后24 h 內接受內鏡檢查,其所表現的陽性率極高,在93%以上;而若是患者在出血48 h 后接受內鏡檢查,其陽性率在85.6%以上,隨著時間的增多,其檢查所顯示的陽性率會隨之下降。因此,該病應該及時發(fā)現,及時采取相關檢查,力爭采取急診內鏡檢查,這也是目前基層醫(yī)院中診斷結果較為可靠和準確的一種診斷手段。血管造影也以及對該病進行診斷,一般用于不能進行內鏡檢查者或者內鏡檢查不明者。
在治療急性胃粘膜出血過程,除了要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內鏡下止血外,還應該控制和穩(wěn)定患者胃內的pH 值等相關狀態(tài),同時采取靜脈止血的輔助治療,對誘發(fā)原病因進行及時治療和控制,以免再次引發(fā)病灶出血。本組62例患者,內鏡成功止血率為87.1%,內鏡止血加上靜脈注射綜合治療止血成功率為98.4%,以上患者無一例轉為手術治療。這說明內鏡下治療治療好,通過聯合內科治療能明顯提高治療療效,粘膜出血處愈合快,值得推廣。
[1]朱清芳.急診內鏡檢查嘔血黑便78例臨床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1(12):498.
[2]陳世雄,周莉,黃治華.內鏡止血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胃活動性出血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yī)藥,2009(8):119-120.
[3]曹菡.內鏡檢查上消化道出血137例結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2(3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