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春紅
自2012年開始,在廣州市番禺區(qū)“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的帶動下,教師們更加關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顯然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新的手段,但是,如何把這種手段的作用發(fā)揮得更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卻是擺在教師們面前的新問題。
小學教師的教學對象是6~12歲的小學生,他們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同時伴有一定的直觀操作思維。該年齡段學生的智力與理解能力處于開發(fā)階段,接受新知識時需要用形象、直觀、實用的事物進行引導。因此,小學教學課件務求做到形象、直觀、實用地展示新知識,從而幫助教師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
基于這一考慮,課件的創(chuàng)作過程實質(zhì)上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把各種多媒體素材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具有交互性的教學軟件。多媒體課件是否能對課堂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其中用到的各種素材的質(zhì)量和豐富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在制作小學教學課件的過程中,素材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下面就小學教學課件制作過程中素材的要求、采集與處理等進行探究。
心理學家在研究人的記憶率時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對同樣的學習材料,單用聽覺,3小時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60%,3天后下降為15%;單用視覺,3小時后能保持70%,3天后降為40%;如果視覺、聽覺并用,3小時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
因此,在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時,應充分發(fā)揮課件與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不同之處,靈活運用文本、符號、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刺激,務求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天真活潑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課件制作對素材的要求突出了這一點,把教學內(nèi)容中抽象的、超出小學生正常理解水平的知識通過形象的、具體的對象描述出來,用于承載知識體的對象越是形象、生動,小學生在接受的過程中表現(xiàn)得越是主動,收效也越好。比如,在小學英語教學課件中常出現(xiàn)一只鸚鵡與一個小朋友對話的情景,鸚鵡的生動形象和可愛的發(fā)音深深地扎根在小學生的腦海里,他們在練習中會不知不覺地模仿鸚鵡的發(fā)音,并從中得到快樂。因此,用生動形象的素材來反映教學內(nèi)容所承載的知識點,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素材選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內(nèi)容豐富,主題鮮明,不能煩瑣、雜亂。因而,小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素材還要簡練、實用。
①簡練。采用能濃縮表達意圖的素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知識點。結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直接性,過于復雜的素材呈現(xiàn)出來的知識將有礙于小學生理解,因此簡練是基本要求之一。在表達同一知識點的時候,常常需要用到多個素材,如果能使多個素材融合成一個素材來進行表達,收到的課堂效果將會更好。當然,做到這一點比較難,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對不同的素材對比,必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豐富的素材庫才能實現(xiàn)。
②實用。對課件制作作用不大的素材堅決摒棄。比如,有兩張圖片,其中一張比較華麗,另外一張相對樸素,但后者更能起到傳達知識的作用,就應該堅決使用后者,因為它符合實用性原則。
隨著網(wǎng)絡教學逐步推廣,教學課件在網(wǎng)絡上的傳播逐漸增多,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一個多媒體課件容量大小就成了影響其在網(wǎng)絡上傳播的一個受限因素。眾所周知,網(wǎng)絡的帶寬太小和傳輸速度將直接影響到課件的播放。在網(wǎng)絡帶寬大小和傳輸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如果課件容量過大,傳輸速度就會變慢,不能進行流暢的瀏覽或下載,最終影響的就是教學效果。
因此,制作需要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時,必需考慮課件容量。課件容量除了與制作工具有一定的關系外,還跟課件中所用到的素材本身的容量有直接關系。而素材本身的容量又與其格式相關,制作工具往往能影響文件的格式。
例如,同是一個純文本的課件,用Flash制作可能只有1 KB,而用Authorware制作可能就高達20 KB。
又如,同一張圖片,如果保存為BMP格式占用空間為288 KB,而保存為JPEG格式則只占用88 KB,這就是200 KB的差距。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這種避免空間浪費情況,在選擇素材的時候盡量做到“精兵簡政”。
明確制作任務之后就可以進行素材的采集與處理。多媒體課件中的素材主要有文本、圖片、視頻、動畫和音頻等,如何采集和處理這些素材是課件制作中的一大難題。同一素材,處理得好與不好可以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下面就五大類常見的素材進行探討。
作為知識表述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文本在課件中是必不可少的。怎樣處理文本并發(fā)揮它的最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①字體。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平時比較少見的字體以及卡通字體。因此,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可以充分抓住這一點,在表述重點內(nèi)容或關鍵知識點時,使用較為少見的字體。相對而言,幼圓等字體可能會更易于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因此可用此類字體表述重點內(nèi)容。同時,現(xiàn)在網(wǎng)上提供了不少新的字體,教師只要下載到電腦里就可以得到上百種甚至上千種不同的字體,然后根據(jù)需要使用。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使用的字體越多越好,應該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比如在同一課件中使用的字體不宜超過5種,并且在同一頁面中不宜超過3種。如果使用的字體太多,反而會引起頁面的混亂,以至于無法突出重點,難以清楚地表述知識。
②字號。小學生最容易被龐大的物體所吸引,因此在表達重點內(nèi)容的時候,不妨把字號設置稍大一點,而相對次要的內(nèi)容可以用小字號表示。在同一頁面中,字號的大小對比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點。
③顏色。顏色的選擇與設置也不容忽視,盡量使文本與背景顏色搭配協(xié)調(diào),以達到和諧的效果。比如,在黃色的背景下把字體設置成黑色,可以達到協(xié)調(diào)的效果。
圖片資料也是多媒體課件中必不可少的素材之一。獲得課件所需圖片的方式有很多,如上網(wǎng)下載,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成數(shù)字圖形文件,用掃描儀將現(xiàn)成照片等圖像資料輸入電腦等。用上述方法采集時,盡可能按照課件要求來確定圖片尺寸,達到清晰逼真的效果。
對于圖片的處理,基本要求是:
①清晰簡潔。清晰度不高的圖片或是時間太長的圖片,如果在電腦上無法呈現(xiàn)較好的效果者應棄之不用。
②重點突出。對于圖片素材的處理有必要適當放大重點部位,或者使圖片的大小設置到足以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務求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看出教師要傳達的信息。常用的圖像處理軟件有Photoshop,CorelDraw等。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特別是涉及運動概念、微觀現(xiàn)象、抽象結構和工作原理等內(nèi)容,僅用文本和靜止圖像很難表述清楚,這時則需依靠動畫來解決。
比如,按傳統(tǒng)方法講解小學《自然》中的牛頓定律的產(chǎn)生過程,如果只是按照書本上的故事那樣講下去學生也可以理解,然而卻不足以吸引學生,并且過后就容易忘記。如果用Flash制作一段30秒的動畫來描述從蘋果落地到牛頓靈感頓生的過程,形象直觀,學生看后就會很有感覺并且印象深刻。
當然,制作動畫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從省時的角度出發(fā),可以上網(wǎng)下載時下流行的小動畫,有專門提供小動畫的網(wǎng)站。值得注意的是,動畫素材的制作與使用要符合“三性”:
①真實性。在制作動畫的時候爭取以最貼近生活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動畫的制作需符合事實。
②科學性。符合自然規(guī)律、知識的科學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師的教學規(guī)律。
③簡單性。動畫不宜做得過于復雜,要以簡明的手段呈現(xiàn)知識,務求一針見血地向?qū)W生披露知識原貌。常用的動畫素材制作軟件有3D、Flash等。
多媒體課件中所用到的音頻材料主要有語音、音效和音樂等。數(shù)字音頻的種類有WAV,CD,MP3和MIDI等格式。WAV和CD的數(shù)據(jù)量一般較大。而MP3是經(jīng)MPEG聲音壓縮后的音樂格式,數(shù)據(jù)量較小。所以MP3和MIDI比較適合制作課件使用。
①語音。在小學教學中常需要錄制一些課文或解說詞,錄音時需要注意音速、音調(diào)、音量、清晰度等,最好在錄音棚內(nèi)進行或者使用專業(yè)錄音軟件及硬件,并且結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盡量以較慢的語速稍為提高一點音調(diào),以確保良好的音質(zhì)。
②音效。一般音效可以從制作課件的軟件附帶的音效素材庫中選取,還可以使用專業(yè)MIDI音樂創(chuàng)作編輯軟件來制作。但是素材庫中的音效趨向于中性,相對小學生來說吸引力并不強,必要時可以從一些動畫VCD中剪出一些活潑的聲音。
③音樂。音樂的作用是配合課件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背景音樂要輕松活潑,旋律優(yōu)美,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常用的音頻處理軟件有Cool edit、Sound Forge等。
在小學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選用一些學生們在電視里看到的熟悉的片段,以此延伸到新的知識中去。比如,小學歷史課中,教師為了展示新中國成立時的壯觀場面,讓學生們產(chǎn)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就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視頻的直接來源有攝像機、影音光盤等。對于攝像機攝錄的內(nèi)容,可利用視頻卡捕獲生成AVI,MPG等格式的文件。對于影音光盤,通常用視頻剪輯工具從中選擇有代表意義的片段進行剪裁并保存下來,以供制作課件之用。
在視頻素材采集與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原則:
①真實性。視頻的來源必須真實,源于事實的素材才有教學價值。
②科學性??茖W性是一切素材應用的基本要求,不具有科學性的素材沒有應用價值。
③典型性。素材具有代表性,方能產(chǎn)生其他素材無法比擬的作用,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常用的視頻處理軟件有Premiere、繪聲繪影等。
為了突出“形象、生動”,一些教師片面追求素材的豐富,導致課件華而不實,脫離課程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或者由于素材過于華麗而產(chǎn)生虛浮感,使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到知識點上,而是被過于華麗的素材所吸引。
小學生對生動的事物注意力特別高,如果非知識承載需要而使用過于華麗的素材,恐怕會適得其反,無法使小學生專注于知識,而只專注于形象。在強調(diào)形象化的同時,必須突出“教為學”的思想,要緊緊圍繞教學內(nèi)容這一中心,防止課件界面色彩、聲像效果等過分濃烈,喧賓奪主,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課件創(chuàng)作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設計者統(tǒng)籌兼顧,課件制作者應結合小學教學課件的特點以及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課件的使用環(huán)境等因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堅持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并能從正面引導學生的原則,選取生動、形象、簡練、實用的素材,繼而進行特別的處理,務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使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識。
[1] 丁浩清,殷琴華.低年級學生操作活動的調(diào)控[J].現(xiàn)在中小學教育,2006(4):37-38.
[2] 陳海東.多媒體教育應用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 李勇帆.多媒體CAI課件設計制作[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4] 李利生.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J].中國教育技術.2003,17(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