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干預需當心“過猶不及”
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生活方式干預的重要性,但臨床工作中需要控制好“度”,特別是在面對一些積極性非常高的患者時。以飲食為例,有些患者因為過于嚴格的控制血糖,甚至出現(xiàn)饑餓性酮癥。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體力活動和體重控制同樣“過猶不及”。
近期在線發(fā)表在《L a n c e t D i a b e t e s Endocrinol》上的一項大規(guī)模Meta分析顯示,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0%,但只是從事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低的體力勞動者有此風險,而從事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高工作的人群似乎無此風險。
該分析納入了4篇已發(fā)表的研究與19項未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包括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的222例男性和120例女性,平均隨訪7.6年。結(jié)果顯示,總體上,與每周工作時間正常(35~40小時)者相比,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并未增加。然而,研究者將工作按社會經(jīng)濟地位進行分層分析后發(fā)現(xiàn),每周從事社會經(jīng)濟地位較低工作超過55小時者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約30%。即使考慮到生活方式(如吸煙和運動)以及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和肥胖),結(jié)果仍未發(fā)生變化。甚至在研究者校正了輪班工作這一糖尿病高危因素后,長時間從事低社會經(jīng)濟地位工作者的2型糖尿病風險仍顯著增加。
【思考】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屬于弱勢群體,也是更需要引起臨床醫(yī)生關注的人群。小編曾接到過兩位典型患者的電話,一位是患有2型糖尿病的建筑工人,一位是從事夜班工作的工人,他們都對如何正確地進行飲食治療感到困惑。
人們總說有錢難買老來瘦,但老來瘦的危害前幾年就受到一些研究的質(zhì)疑,主要是從骨質(zhì)疏松、營養(yǎng)不良等方面提出的。近期發(fā)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上的一項日本研究將質(zhì)疑擴大到了整個2型糖尿病人群,并且論據(jù)是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該研究納入了2,620例40~7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癥病史的患者,平均隨訪6.3年。研究者按BMI水平將受試者分為四組:14.4~18.5kg/m2(5.2%)、18.5~22.4kg/m2(37.3%)、22.5~24.9kg/ m2(31%)、25~37.5kg/m2(26.6%)。校正年齡、吸煙情況、業(yè)余時間體力活動和其他混雜因素后,利用Cox回歸模型評估不同BMI水平患者全因死亡率的風險比。四組死亡率依次為10.4%、4.6%、4.7%、4.9%。分析發(fā)現(xiàn),BMI處于18.5~24.9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低,而肥胖對死亡率無明顯影響,與BMI 18.5~24.9kg/m2人群相比,BMI<18.5kg/m2患者死亡率顯著增加,風險比為 2.58(95%CI 1.38~4.84)。
【思考】以往關于體重與死亡率相關性的糖尿病研究大多將BMI<18kg/m2的患者排除在外,因此并不能全面反映整個人群的情況。大家都深有體會,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的積極性非常高,導致體重過低。該研究的研究者也認為,還需要在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中做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在東亞老年人群中。
10.3969/j.issn.1672-7851.2014.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