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新探

      2014-08-15 00:49:23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音樂課音樂課堂教學

      中小學音樂新課改已經(jīng)推行十年有余,然而,人們對一堂音樂好課的標準仍沒有達成共識。可以想象,一名音樂教師不知道什么是一堂音樂好課,又怎能上出一堂音樂好課?仔細梳理述評現(xiàn)有的一堂音樂好課的標準,科學地解答一堂音樂好課的標準,既有利于從學理層面回答什么是一堂音樂好課問題,又有利于中小學音樂教師明確理想音樂課的境界,并在實踐中朝著這一境界不斷邁進。

      一、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新探基點

      “確切地說,‘好課’并不是一個規(guī)范性概念,而是一個描述性概念”。[1]所謂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是中小學理想音樂課堂評價標準的簡稱,就是評價者對中小學理想音樂課堂教學狀況進行價值判斷依據(jù)的正向衡量尺度或指標。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新探的基點既是其出發(fā)點也是其依據(jù)點。歸納起來,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新探的基點有:

      一是從共性的一堂好課標準走向個性的一堂音樂好課標準。換言之,音樂的基本理念成了探究一堂音樂好課標準必須立足的基點。這是因為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既要符合一堂好課的共性,更要關注一堂音樂好課的音樂學科特點。關于音樂學科的特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廖乃雄認為:“音樂與其他藝術的區(qū)別,首先在于它具有非概念性、無形性和時間性。”[2]戴定澄指出音樂具有下述特性:情感性、表現(xiàn)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終生性等。[3]概括起來,音樂具有聲音性、聽覺性、情感性、時間性、審美性等本質(zhì)特點。

      二是從基于音樂教學大綱走向基于新課標的一堂音樂好課標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中小學音樂課堂評價標準的確立必須基于下列音樂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diào)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4]

      三是從關注教師的教音樂走向關注學生的學音樂。一是因為一堂音樂課主要進行的是音樂教學,而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與學生合作完成學生學音樂任務的過程。在一堂音樂課上,只有學生學音樂的任務完成了,教師教音樂的任務才真正完成了。因此,審視一堂中小學音樂課是否是一堂音樂好課必須將關注的視角由教師的教音樂走向?qū)W生的學音樂。也就是說,學生學音樂的優(yōu)質(zhì)課堂表現(xiàn)才是判斷一堂音樂好課的標準。二是因為一堂音樂好課還需考慮教師教會學生學音樂的標準。在一堂音樂課上,只有學生學會了學音樂,才能與時俱進、終身受益。否則,僅僅只是接受音樂而沒有掌握學習音樂的方法、能力與習慣,則不能滿足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四是從關注音樂傳授的主體走向關注音樂學習的主體。所謂主體,就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所謂客體,就是從事實踐活動的對象。從音樂學習的視角分析,學生是音樂學習的主體,無論是音樂學習內(nèi)容還是音樂教師都是音樂學習的客體。因此,一堂音樂好課標準必須更多地關注音樂學習的主體——學生。

      二、中小學音樂好課標準指標新探

      歸納起來,中小學一堂音樂好課標準可以歸納為AIDMAS標準。現(xiàn)闡釋如下:

      1.A是英文Attention的縮寫,意思是注意。在音樂好課上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于音樂學習上。心理學對注意的解釋是:心理(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換句話講,也就是整節(jié)音樂課教師必須讓學生圍著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注意是一切心理現(xiàn)象的前提。假如沒有了注意,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都將化為烏有。注意可分為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而我們所說的課堂上的學生注意主要屬于有意注意,有時也會偶爾出現(xiàn)無意注意情況。注意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當學生在音樂課上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時,其無關的動作會自動停止,他們不再說閑話、做閑事、亂閑思。根據(jù)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一堂音樂好課評價者很容易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程度。不過,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和內(nèi)心狀態(tài)也有不一致的情況,如上課時有的學生貌似注意聽講,實則已陷入想入非非或已注意其他事物,但有經(jīng)驗的音樂好課評價者對學生貌似注意集中的現(xiàn)象也是不難發(fā)現(xiàn)的。

      既然注意是音樂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觀察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注意情況是判斷一堂音樂好課的標準之一,那么一名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就必須重視對學生注意力的喚起與調(diào)控,積極調(diào)控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注重課堂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及實施,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音樂教師不能在音樂課堂上抓住或吸引學生對音樂內(nèi)容的注意力,學生就會對教師給予的各種音樂內(nèi)容刺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學生學習音樂的任務就不可能完成,進而教師教音樂的任務也就沒有完成。

      以下是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抓住學生學習時的注意力的教學實例。課題是小學一年級音樂欣賞《小寶寶睡著了》,這是一首搖籃曲,2/4拍,曲調(diào)優(yōu)美抒情。在欣賞樂曲前,教師首先與學生們一起隨音樂《星光恰恰恰》、《小寶寶睡著了》這兩首樂曲做身體的律動練習,學生情緒高漲,動作優(yōu)美。當教師進入提問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們很準確、輕松地概括了兩首不同節(jié)拍音樂的風格特點。接下來教師又精彩地彈奏了這兩首樂曲,啟發(fā)學生對比欣賞,進一步感受作品不同的速度、情緒及意境。在教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走進了音樂,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濃厚,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內(nèi)容。

      2.I是英文Interesting的縮寫,意思是興趣。在音樂好課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極其濃厚。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個體積極認識、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也就是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持有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體驗?!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堂音樂課中,學生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效率與效益。興趣按發(fā)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初級階段的有趣、中級水平的樂趣與高級階段的志趣??鬃犹岢觥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61)興趣的外在表現(xiàn)是非常明顯的,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行動感興趣時,他不但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注意之,而且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能從中體驗到積極快樂的情感。根據(jù)興趣的外在表現(xiàn),一堂音樂好課評價者很容易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情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關注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傾向。一是明確學習音樂的方向,了解音樂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意義學習率。二是引發(fā)學習音樂的動機,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參與率。三是注重音樂課堂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喜歡音樂,喜歡上音樂課。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應當讓學生樂在音樂課堂中、學在音樂課堂中、思在音樂課堂中、行在音樂課堂中。

      下面是一個成功的在音樂課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實例。課題是欣賞美國作曲家安德森創(chuàng)作的一首管弦樂曲《打字機》,這首依據(jù)打字機的聲音素材而創(chuàng)作的歡快、優(yōu)美的旋律,深受人們的喜愛。為了讓學生記住旋律、了解音樂、理解音樂,教師選擇了多種教學方法,例如用自制的打擊樂演奏全曲,教師與學生隨琴聲填詞對唱每個樂段主題音樂、體態(tài)表演、畫圖譜學習曲式結構等方式,整節(jié)課學生們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解決了旋律的記憶、樂段的比較和對音樂核心特點的理解(打字機鈴聲、倒機聲等),教師的教法設計獨具一格,給人帶來了很好的藝術享受。

      3.D的英文為demand,意思是需要。在音樂好課上學生的音樂學習需要表現(xiàn)強烈。心理學對需要的解釋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tài)而力求獲得滿足或平衡的心理傾向,它是有機體個體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是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對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人活動的積極性源泉。需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礎要素。假如沒有需要,情緒、情感、動機、興趣、理想、態(tài)度等均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在一堂音樂課上,評價者很容易觀察學生在學習欲望或?qū)W習要求上的表現(xiàn)。需要可以劃分為:消極被動的學習需要與積極主動的學習需要。前者就是要我學,后者就是我要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內(nèi)在學習需要,即我要學,就能在較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習潛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積極主動的學習需要又可進一步分為:外在需要與內(nèi)在需要。類似喜歡這個老師,為了老師而學,為了獎勵而學……這屬于外在需要,而內(nèi)在需要是精神上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要,這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理想的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學生自己要有學習音樂的強烈意愿。根據(jù)學生的音樂學習表現(xiàn),一堂音樂好課評價者很容易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需要情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巧妙地使用啟發(fā)式教學,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5](68)朱熹對此的解釋是:“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fā),謂達其辭?!盵6]即教師需要在學生處于心憤憤、口悱悱之時,進行及時、順勢、入情、合理的啟示,指點學徑,激揚學情,磨礪學志,提高績效。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努力引導學生進入音樂學習“憤”與“悱”的狀態(tài),做到“憤”然后“啟”、“悱”然后“發(fā)”,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效果最佳。一名音樂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學生進入“憤”與“悱”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學生一旦進入這種狀態(tài),就能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學習動機,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變被動的不得不進行的“要我學”為主動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要學”。

      下面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利用自己演唱好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使學生們達到的我要學的境界。課題是小學三年級的歌曲教學《只怕不抵抗》,這是一首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兒童歌曲,進行曲節(jié)奏。教學中,首先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情感之后,教師隨伴奏帶完整地演唱了全曲,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學生被教師的歌聲感染、打動,想要馬上學會這首歌曲,希望自己的歌聲也像老師的歌聲那樣動聽,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主動,積極配合,教學效果極佳。

      4.M是英文Memory的縮寫,意思是記憶。在音樂好課上學生應該學有所得。記憶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一個人所經(jīng)歷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腦積累經(jīng)驗的功能表現(xiàn)。人在生活和活動中,對感知過、思考過的事物的映象總是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保留在頭腦中,即使當這些事物不在眼前,它還會重新顯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記憶。記憶中所保留的映象就是人的經(jīng)驗。記憶可以劃分為:識記、再認與再現(xiàn),還可以劃分為:暫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谶@些研究,判斷新課改下的一堂音樂好課必須基于音樂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看其是否學有所得、習有所獲。當然,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節(jié)節(jié)課都能將三維目標體現(xiàn)得面面俱到,但至少在某一個方面應該讓學生有所進步??茖W而言,一堂音樂好課評價者必須注意觀察學生發(fā)展度?!皩W生發(fā)展度=(新增發(fā)展水平+已有發(fā)展水平)/已有發(fā)展水平”。[7]只有學生發(fā)展度大于1,才有可能是一堂音樂好課。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其堂堂有所得、堂堂有所獲。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必須注意細分音樂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三維總目標及學段目標,明晰每節(jié)音樂課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依據(jù)記憶規(guī)律、音樂規(guī)律、音樂教學規(guī)律等,注重向?qū)W生提出具體的識記任務,充分利用有意與無意識記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使學生理解所學內(nèi)容并把它系統(tǒng)化,充分利用生動的具體的形象和表象進行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音樂課上學有所得,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下面是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住音樂主題的一個非常好的課例。題目是初一年級的音樂欣賞《永遠的莫扎特》,欣賞兩首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古典音樂《第四十交響曲》、《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為了能拉近學生與學習材料的距離,教師先帶學生欣賞并演唱S.H.E演唱的流行歌曲《不想長大》,然后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作比較,發(fā)現(xiàn)如此時尚前衛(wèi)的音樂竟由兩百年前的古典音樂家莫扎特所創(chuàng)造,一下子使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在演唱流行歌曲的同時也很好地記住了《第四十交響曲》的音樂主題,再根據(jù)圖形譜欣賞《第四十交響曲》,進一步加深對主題音樂的記憶與理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牢記了音樂主題,還了解了交響樂的音樂體裁,了解了莫扎特。

      5.A是英文Action的縮寫,意思是活動、行動。在音樂好課上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上動起來,在做中學,并能學以致用。心理學上對活動的解釋是,個體具有明確目的并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完整動作系統(tǒng)。它具有目的性、對象性和社會性等特征。任何活動總要實現(xiàn)一定的目的,并受這種完整的目的和動機系統(tǒng)的制約,并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一對象可能是制約活動的客觀事物,也可能是調(diào)節(jié)活動的客觀事物的心理映像。根據(jù)學生的音樂學習表現(xiàn),一堂音樂好課評價者很容易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情況。這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參與率、活動主動性等加以判斷。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據(jù)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關活動,提供給學生活動的機會。作為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表演、創(chuàng)編等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既要讓其身動,又要讓其心動。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有些音樂課打著“活動”的旗號,過分重視讓學生“身動”而忽略了引導學生“心動”。這種“動”只是表面上的熱鬧,難以達到理想的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做中學的教學效果,更難達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績效。

      為了能更好理解行動在音樂課中的作用,下面舉一個德國教師皮特(Piter)的教學片斷,題目是音樂欣賞:馬勒的《第一交響曲》。這是作曲家根據(jù)一幅反映林中的小動物為死去的獵人送葬的版畫創(chuàng)作的,曲式結構為小調(diào)式,音樂悲傷、壓抑。為了能使學生很好地感受到音樂的情緒,教師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有趣的音樂活動中,來感受大調(diào)與小調(diào)旋律所表達的不同的音樂情緒,教師利用學生很熟悉的《兩只老虎》這首大調(diào)式歌曲,先拍出節(jié)奏讓學生猜出曲名,然后學生與教師試著走出節(jié)奏,邊走邊唱,當歌曲結束時,教師伸出三個手指,學生頓時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創(chuàng)作新詞,一直唱到了十只老虎,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調(diào)歌曲的歡快、活潑、熱情,當教師將這首歌曲中的第三個音符降低半個音讓學生欣賞時,音樂變?yōu)樾≌{(diào)式,情緒由歡快、熱情一下子轉(zhuǎn)為悲傷、難過,此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了出來,接下來學生演唱小調(diào)旋律,同時引出了馬勒的《第一交響曲》,學生在活動中很好地把握與體會了不同調(diào)式的音樂情緒,更好地了解、理解了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6.S是英文Satisfaction的縮寫,意思是滿意、滿足。學生通過一堂音樂好課的學習,內(nèi)心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心滿意足的內(nèi)在體驗。在心理學上,需求滿足理論認為,滿足感取決于個體對工作或工作環(huán)境帶來的自認為有價值的成果的滿意程度。其實,滿足不僅與已經(jīng)獲得的成果有關,而且與個體的期望值相關。當期望值大于期望達成度時,個體產(chǎn)生不滿足感。相反,則產(chǎn)生滿足感。另外,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一個概念:滿足—前進途徑,具體是指一個人較低層次的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便會產(chǎn)生一個較高層次的需要。一堂音樂好課應該讓學生產(chǎn)生身心滿足的體驗,這是一種積極的、肯定的情感體驗。音樂課在基礎教育體系中,作為一門具有人文性、審美性與實踐性的獨特學科,學習音樂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它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以邏輯思維為主的學科有很大不同。在一堂音樂課上,中小學生雖然需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但是比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產(chǎn)生一種心滿意足的內(nèi)心體驗。

      音樂教師在音樂課的教學中,不僅整堂課應該要讓學生心情愉快、情緒高漲地學習音樂,而且還要讓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內(nèi)心體驗、獲得情感升華,并最終對這節(jié)音樂課的學習產(chǎn)生滿足感。只有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這樣的音樂課才能迸發(fā)出活力,并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下面是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原譜伴奏即興演奏所學歌曲的一個實例,使學生在音樂課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課題:歌曲教學《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旋律優(yōu)美,深為人們所熟悉。因為教師擅長鋼琴表演,為學生即興演奏《友誼地久天長》,教師嫻熟的演奏,讓學生大開眼界,教師那優(yōu)美的琴聲,流動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學生,他們認真地聆聽,積極地演唱,整節(jié)課學生明白了教師的手勢,理解了音樂中的輕重,快慢以及強弱,并通過歌聲演唱了出來,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與享受,下課時,學生將欽佩的目光投向了教師,在愉快的歌聲中學生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音樂教室。

      [1]林清華,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述評[J].中小學管理,2004(6).

      [2]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17.

      [3]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65-371.

      [4]王耀華,王安國,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6]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5:122.

      [7]王毓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課:基于課改背景下的理性思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

      猜你喜歡
      音樂課音樂課堂教學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音樂課的“樂”要大于“講”
      我的成長之路——參加“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上好音樂課的三點思考
      觀“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有感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巩义市| 三台县| 五家渠市| 元氏县| 青冈县| 河西区| 砚山县| 肥城市| 孝义市| 乡城县| 塔河县| 屯留县| 钦州市| 土默特左旗| 秦安县| 江山市| 忻城县| 卓资县| 五莲县| 苏尼特右旗| 綦江县| 兰州市| 正蓝旗| 黄浦区| 沙洋县| 云南省| 共和县| 屏边| 木兰县| 长岛县| 河源市| 康定县| 宜宾市| 红原县| 惠水县| 叶城县| 南投县| 化隆| 桃园县| 洱源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