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文化身份角度比較阿袁與張愛玲創(chuàng)作

      2014-08-15 00:44:26
      宜春學院學報 2014年7期
      關鍵詞:張愛玲身份作家

      余 艷

      (1. 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廣東 廣州 511483;2.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1483)

      一、文化身份

      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西方發(fā)達國家從“工業(yè)”到“后工業(yè)”,從“殖民”到“后殖民”時代,婦女解放運動、反種族主義運動、男女同性戀解放運動頻現(xiàn),“我是誰?”“我屬于哪個群體?”等身份問題備受關注和爭議。在文化理論中,身份用來描述存在于現(xiàn)代個體中的自我意識,即“我是誰?””以及“我是怎樣成為誰的?”。

      文化身份由身份延伸而來,關于其內涵及外延,文化研究學者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從斯圖亞特·霍爾等人的論述如多族裔散居背景下的文化身份研究,同性戀運動、女權主義運動相呼應的性別背景下的文化身份研究,與工人運動相呼應的階級背景下的文化身份研究等等可以看出,意識形態(tài)、族群、性別、階級、語言等都納入文化身份的范疇。我國學者閻嘉認為,文化身份的內涵大體有民族、族群、種族、階級、性別、宗教、職業(yè)、語言等多重層面。[1]斯圖亞特·霍爾明確指出文化身份具有相似性和連續(xù)性、差異性與斷裂性?!鞍盐幕矸荻x為一種共有的文化,集體的一個真正的自我,藏身于許多其它的更加膚淺或人為地強加的自我之中,共享一種歷史和祖先的人們也共享這種自我”。[2](P213)具有相同文化身份的人群,即使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仍具有某些相似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如一個民族、一個種族、相同性別、相同階級、相同職業(yè)的人群,他們因共享相似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生活環(huán)境,從而在意識行為中出現(xiàn)相似的表征。文化身份的穩(wěn)定性是相對的,隨著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穩(wěn)定性漸趨瓦解。一是文化身份相對穩(wěn)定的內涵特征出現(xiàn)變化。二是即使同一群體,其文化身份內部仍有差異。同一群體在不同的時空語境會出現(xiàn)不同的變化。

      二、女性身份與作品的相似性

      從文化身份的性別內涵看,女性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出表現(xiàn)出相似的女性意識。女性作家總體上較少直接關注宏大的社會歷史,多描寫愛情、家庭、婚姻,大多擅長描寫女性心理,或通過對愛情、家庭、婚姻點的敘說,以小點悟人生、見社會大面。這與男性作家有較明顯的不同。大部分男性作家并不執(zhí)著于抒寫愛情與婚姻本身,即使同樣寫愛情,男性作家也是言不在此。魯迅的《傷逝》,愛情故事終極指向愛情與社會的關系;錢鐘書的《圍城》,情愛追逐只是知識分子精神自我圍困的詮釋;莫言的“紅高粱系列”,熱烈激蕩的情愛是紅高梁般民族性格的表征;陳忠實的《白鹿原》,愛情更多地被表述為女性繁衍后代的使命與男性的欲望滿足,等等。縱觀中國現(xiàn)當代的女性作家,冰心、楊絳、廬隱、蘇青、舒婷、張潔、池莉等等,無一不寫愛情、婚姻與家庭。即使曾向宏大敘事、理性、男性視角轉型的女性作家,如王安憶、徐坤等,也曾在創(chuàng)作早期的較長時期以愛情、家庭、婚姻為主要題材,站在女性角度抒發(fā)人生情懷。新時期的女性作家,如陳染、林白,以及所謂用“身體寫作”的棉棉、衛(wèi)慧等新生代作家,更是以其私人性話語與女性的個體體驗突顯了女性意識。

      阿袁憑借《鄭袖的梨園》、《魚腸劍》、《子在川上》等10 余部作品,得到文壇的一度關注與好評。評論家藏策曾評阿袁的小說獨具著張愛玲式的神韻。[3]相同的女性身份,使她們的作品在“女性意識”方面有相似之處。

      1. 女性的視角。女性的視角,即是以女性的角度來看世界。較男性而言,總體上偏感性,更關注現(xiàn)實和細節(jié)。從時間維度看,張愛玲生于1920年,主要創(chuàng)作于40、50 年代。該時期的現(xiàn)實社會新舊交替,戰(zhàn)亂頻繁。文學界革命文學思潮與人文主義思潮并駕齊驅,國統(tǒng)區(qū)文學、解放區(qū)文學、淪陷區(qū)文學同時并存,文學主流繼承五四以來的新文學的革命精神和戰(zhàn)斗傳統(tǒng),為民族解放大業(yè)而努力。此時的小說界,姚雪垠撰寫抗戰(zhàn)題材的《長夜》,茅盾忙于社會剖析與世情諷刺,寫出了《腐蝕》,巴金、老舍、沈從文、錢鐘書忙于對民族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化探詢與反省。如此宏大的社會背景,充滿動態(tài)的社會畫面,在張愛玲的筆下卻是隱形的,隱于人物命運的背后。張愛玲也沒有像大多數(shù)同時代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以小見大”——從飲食男女的小場景中寫出大時代來。她極力關注的是女性、愛情、婚姻,女性的欲望與掙扎、期盼與無奈,愛情的虛無與凝重。

      阿袁生于1967,2001 年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在文學多元化的時代,阿袁的創(chuàng)作有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女性小說、新生代小說粉墨登場,網(wǎng)絡小說、超媒體文學、影視文學共享繁榮,有的作家走向世界,有的作家回歸傳統(tǒng),有的作家走向市場,有的作家奔赴學院。阿袁沒有去追逐熱鬧的文壇,她創(chuàng)作之初本著原初的女性意識,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情感體驗。 《虞美人》、《俞麗的江山》、《鄭袖的梨園》、《魚腸劍》、《顧博士的婚姻經濟》等,講的全是學府大院男男女女的愛情、婚姻與家庭。

      2. 女性的情感體驗。作家的“女性”情感體驗,是指從女性的角度來感知世界??傮w上表現(xiàn)為作家對女性精神世界以及人生命運的深切關注,以及對女性精神的頌揚或女性苦難命運的真切悲憫。具體表現(xiàn)為更為細膩地人生體驗表達。

      張愛玲精于剖析女性的情感世界、嘲諷女性心理的陰暗面。除了在小說中嘲諷曹七巧的“貪”,霓喜的“不自知”、嬌蕊的“天真”、曼楨的“善良”,還有大量關于女性的論斷?!耙悦篮玫纳眢w取悅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yè),也是極普遍的婦女職業(yè),為了謀生而結婚的女人全可以歸在這一項下。這也無庸諱言——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保?](P18)“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保?](P141)

      阿袁的作品絕多數(shù)以女性為主角,男性作為老公、情人、導師、同學的陪襯身份出現(xiàn),形象或模糊、或單一。老孟(《老孟的暮春》)不主動不言語不動聲色,最后被情欲俘虜;陳安(《俞麗的江山)、孫東坡(《魚腸劍)表面專注學術、溫和穩(wěn)重,仍拒絕不了“美人”誘惑。阿袁筆下的男性或書生意氣,或其貌不揚,或才華橫溢,終免不了美色當前不受誘惑。相較而言,女性描寫更為細致。女性心理描寫是阿袁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故事進程的最佳推手。阿袁的小說極少人物的直接對話,故事沖突多是人物的心理較量,大篇幅的心理描寫交待了人物的關聯(lián)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大量描寫心理的文字鋪排,大多揭示知識分子女性的善妒、清高、虛榮、虛偽、斤斤計較。如:

      新規(guī)則對檔號的編制原則、檔號結構及編制要求更為詳細。檔號是檔案實體的主要標識,賦予檔號的過程也是檔案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規(guī)范、穩(wěn)定、唯一的檔號可以實現(xiàn)檔案的規(guī)范化管理、提升檢索效率,因此將“DA/T 13-1994檔號編制原則”作為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有其必然性。

      這一次陳小搖算是徹底看透了吳敏——從前自己真是小看她了,以為她嬉笑怒罵,沒有心機,其實呢,人家是大隱隱于市,借青天白日,暄暄市聲,隱她刀光劍影,她絕對是高手,是一只大蝴蝶,只是這只大蝴蝶成了精,修煉成了人形。難怪她能迷惑馬群,也差點瞞過了陳小搖。她哪是在夸朱樂耕的錦繡前程和陳小搖的慧眼識貨,那些都是表面的幌子,是用來迷惑陳小搖的,她真實的用心是要糟踐朱樂耕,糟踐朱樂耕就是糟踐陳小搖。[6](P7)

      3. 女性的悲憫情懷。冰心早期的作品《超人》、《煩悶》、《悟》等大多是對美好情感的贊頌與呼喊;楊絳晚年回憶親人家庭生活的散文《我們仨》,充滿了溫情的平和淡然;張潔早期的作品《愛,是不能忘記的》是理想愛情的悲歌,突顯作家對理想化的愛情的認同與追求;王安憶創(chuàng)作的早期被稱為“青春自敘傳”時期,大都以優(yōu)美的抒情筆調表現(xiàn)對理想、愛情與美的追求??v觀大多數(shù)女性作家,即使后期作品轉型,早期總體上表現(xiàn)為對愛與美的追求。然而,阿袁與張愛玲從出道之初,作品中都沒有美的抒寫,更多是對女人、愛情、家庭相似的悲觀情懷。

      張愛玲筆下的女性無一不悲。散文《愛》里生于小康之家的生得漂亮的女孩子一生被人輾轉販賣,備受欺辱;《金鎖記》的七巧一生備受情欲與財欲的折磨,扭曲了人性,破壞了自己本應最愛的兒女的幸福;《連環(huán)套》里的霓喜自認聰明漂亮,終究只能無名無份屈身于流水般的男人;以結婚收尾的《傾城之戀》,在張愛玲看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本不過是無奈的選擇。

      與張愛玲相比,阿袁筆下的女性命運沒有那么凄婉悲慘,但同樣灰色、無奈和苦悶。鄭袖(《鄭袖的梨園》)的后母情結,使她醉心于報復的快感,背后卻是不堪痛楚的童年記憶,戲臺燈火闌珊之后的凄惶與寂寞;四十來歲的女博士沈單單(《老孟的暮春》)放低姿態(tài)想下嫁被妻子拋棄的老孟,千回百轉也未能如意;俞麗(《俞麗的江山》)因朱小七的投其所好,勸說從不收女弟子的老公收下了朱小七,卻促成了師生的曖昧關系。俞麗悔恨交加,自食苦果。

      三、文化身份差異與作品差異

      文化身份具有差異性與斷裂性,它是是流動的,在歷史和現(xiàn)實語境中不斷變化。斯圖亞特·霍爾指出,“我們先不要把身份看作已完成的、然后由新的文化實踐加以再現(xiàn)的事實,而應該把身份視作一種‘生產’,它永不完結,永遠處于過程之中,而且總是在內部而非在外部構成的再現(xiàn)?!保?](P208)因此,文化身份不是本質的而是被建構的,大而言之與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密不可分,小而言之與國家政策、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有關。有研究者指出,建構資源大致包括自然條件、生理機制、心理機制和。其中,社會文化機制發(fā)揮著更重要直接的作用。[8]那么,即使同一群體在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下,文化身份也會呈現(xiàn)出差異。關于差異性,德里達、拉克勞、巴特勒均曾指出,身份是通過差異與區(qū)別而不是從外部建構的,只有通過與另一方的關系、與非它的關系、與它正好所欠缺的方面的關系以及與被稱為它的外界構成的關系,“身份”才能被建構起來。[9](P3-5)也就是說,文化身份在比較中得以確立。

      文化身份內涵豐富,是民族、族群、種族、階級、性別、宗教、職業(yè)、語言等等因素的融合。阿袁與張愛玲,一個是當代的學院作家,一個是現(xiàn)代的職業(yè)作家,其成長的時空語境、學識背景不同,文化身份的差異在作品中呈現(xiàn)。

      1. 時空語境。張愛玲成長創(chuàng)作的20 年代至50年代,烽火硝煙、社會動蕩,百態(tài)人生;張愛出身玲名門世家,童年缺失家庭溫暖,青年情感受挫,以及以創(chuàng)作為生的人生經歷,造就她俯看蕓蕓眾生的清高孤傲氣質。阿袁所處中國繁榮發(fā)展的和平年代,從高校到高校的人生軌跡,使她的作品呈現(xiàn)出與張愛玲截然不同的學院風格。

      張愛玲作為現(xiàn)代作家,作品中的故事大都發(fā)生在中國20-40 年代上海的大戶人家或與這些人家沾邊的人家,如《金鎖記》里的姜家、 《傾城之戀》里的白家、 《十八春》里的沈家等。相應地,張愛玲的故事敘寫時代故事,大多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伴有人生輾轉,跖蕩起伏。

      阿袁同大多數(shù)學院作家一樣,選擇最熟悉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大學校園作為主要描寫對象。其創(chuàng)作的十余部小說,絕大多數(shù)是以“師大”——某師范大學為主要背景。描寫的人物大都為“師大”的教師、領導、學生,其中又以“師大中文系”的人物為最多。與之相應,阿袁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相對單一,大多是高校知識分子情感生活的片段。

      2. 職業(yè)身份與與創(chuàng)作取向。張愛玲是現(xiàn)代職業(yè)作家,以賣文為生,不僅需要得到雜志編輯的賞識,還需要受大眾歡迎。因此,張愛玲小說結構上總體上延續(xù)了中國古典小說擅長講故事的傳統(tǒng),尤其是古典文學關注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上流社會的傳統(tǒng);語言繼承古典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語考究,意味深長。阿袁是當代的學院作家,首先是高校教師,其次才是作家。作家的身份只是業(yè)余的興趣和才華展示,相較而言沒有明顯的名利訴求。同時,當代小說較古典小說,已有更多新的創(chuàng)作嘗試。因此,阿袁的小說不以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豐滿的人物形象見長,而采用了類似講解敘述、內心剖析的敘寫方式。

      以故事的豐富性而言,張愛玲講的大都是“女人的戰(zhàn)爭”。筆下的女性不管是出自大戶人家還是底層社會,她們的對手不僅是男人、女人、家庭和婚姻,更多是女性對自身本性的對抗,但大多無一幸免,一敗途地。曹七巧為了享有財產忍受情俗折磨,又做了貪婪的犧牲品;霓喜本有望嫁給她其中的一個男人,但老無所依的苦果緣于自己的虛榮與貪婪。阿袁小說里的人物大都是高校的知識分子女性,故事沖突發(fā)生在女人之間,可謂“女人與女人的戰(zhàn)爭”。知識分子女性的戰(zhàn)爭——不見刀光劍影,卻硝煙彌漫。陳小搖(《蝴蝶行》)妒忌美貌的小瞿,拒絕與她交往,表面卻更加地禮遇與客氣;吳敏妒忌陳小搖的老公破格成為了教授,千回百轉地告訴陳小搖,她老公不過是“四棟一半的花姑娘們”踢出來的石頭;使是《老孟的暮春》題名男性,依然是三個女性高手過招。

      3. 人生境遇與審美取向。其一,張愛玲所處的時代風云變幻,人的命運難測;作家本人一生跌宕起伏,常被稱為傳奇人生,人生體驗較常人豐富。因此,張愛玲的小說總體上充盈著對人性尤其是女性的悲憫情懷。

      張愛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悲,多是人生悲慘的命運,人生的大起大落,既是身體上的磨難也是精神上的悲苦,伴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阿袁作品中的女性的悲多半是知識分子女性年華漸老,對青春愛情的渴望,對逝去青春、魅力漸減的畏懼,對愛情婚姻的缺乏信心。如果說張愛玲的悲是穿透骨髓的透徹的悲涼,阿袁的悲是物質生活充裕,精神生活豐富的知識分子女性特有的悲,無關曲折人生,多是生活苦悶。歸根究底,人生之悲、生活之悲,終究是作家對人性的悲憫——人性的虛榮、貪婪、善良、善妒……對于人性的揭露,張愛玲敘寫的輾轉人生顯然更見深度。

      其二,張愛玲的審美就如她的身份,高貴優(yōu)雅的千金小姐在亂世中缺失了本應有的萬千寵愛,于是少了冰心、楊絳般的優(yōu)雅與美好,多了幾分冷漠與犀利。她不緊不慢地講著飲食男女的故事,冷不防地一針見血。“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是淫婦;如果一個女人想給男人當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污了刀?!保?](P156)阿袁作為大學中文系教師,深諳古典文學和中國傳統(tǒng)審美精髓,加之生活在波瀾不驚的和平年代,行文自始至終溫婉含蓄,偶爾加點詼諧諷刺。其筆下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設置簡約,時間跨度短,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大多日常生活瑣事、飲食男女的情感起伏。

      張愛玲官宦家庭出身,醉心于描寫大戶人家華美的衣飾、器物、小資情調,為她的故事憑添了真實感和歷史滄桑感。阿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一如她的學院作家身份,一派濃郁的書卷氣息,幾乎每部小說都有古典詩詞的妙用。如:

      老季是北方人,長得也很北方,一米八幾的個子,又黑又粗糙的皮膚,和孫東坡對比了看,簡直是一個是枯藤老樹昏鴨,一個是小橋流水人家。[10](P189)

      4. 同是悲憫,緣由不一。張愛玲與阿袁創(chuàng)作之初就與大多數(shù)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之初描寫美好不同,從階級、職業(yè)等文化身份內涵以及影響文化身份建構的時代環(huán)境、人生經歷等,可看出一些端倪。張愛玲出身官宦之家,童年缺乏家庭之愛,冷僻孤傲;后入讀香港大學,接受西方文學的現(xiàn)代主義思潮;正值年華愛上胡蘭成,傾心深愛卻遭遇非良人。種種因素造就張愛玲對愛與人生殘缺的切身體驗與真切悲憫,如華青春時就寫出了蒼涼凝重的《金鎖記》(1943 年,23 歲)、《連環(huán)套》(1944 年,24 歲)、《紅玫瑰與白玫瑰》(1944 年,24 歲)。阿袁生于1967 年,35 歲開始創(chuàng)作,跳過浪漫美好的“青春自敘傳”時期,直接進入到冰心、張潔、王安憶等許多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階段:理性思考愛情婚姻下的女性命運和價值。青春時期認為完美的愛情、婚姻、家庭一旦遭遇理性地解剖與歲月的考驗,漸近中年的女性作家開始看出了其華美外衣下的弱不禁風,以及身在其中的女性的無奈和苦悶。

      不同的時空語境,不同的職業(yè)身份,不同的文學價值選擇,也帶來不同的讀者群。同是飲食男女的故事,張愛玲的受眾之多已是不爭的事實;而阿袁同大多數(shù)學院作家一樣,其讀者群有局限性,主要受眾為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群體。

      結語

      張愛玲的作品是現(xiàn)代文學的經典。阿袁繼承了張愛玲描寫飲食男女的小資情調,并將錢鐘書引經據(jù)典、詼諧嘲諷的文風與自身古典文學修養(yǎng)、女性氣質融合,沿著探尋知識分子精神之路,創(chuàng)作出了別具特色的文學作品。從文化身份角度比較阿袁和張愛玲,意不在比較兩人的文學成就,而旨在從文化身份的角度分析兩者異同和異同的成因。文化身份作為文化研究領域的術語,被廣泛運用于全球化背景的民族文化認同與認同危機。而文化身份的豐富內涵不僅包括民族、種族,而是民族、種族、階級、性別、宗教、職業(yè)、語言等等因素的融合。同時,文化身份是個動態(tài)的概念,既是長期塑造的,又是變動不居的。長期塑造是指文化身份的形成過程,變動不居是指文化身份在不同時空語境下的變化。這就為比較不同時空語境下的作家的文化身份提供了合理性。由文化身份而論及作品,有助于我們全方位地理解作家和作品。

      [1]閻嘉,文學研究中的文化身份與文化認同問題[J]. 江西社會科學,2006,(9):62-66.

      [2]斯圖亞特·霍爾. 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A]. 文化研究讀本[C]. 羅鋼,劉象愚 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 藏策. 評阿袁[J/OL].http://www.cphoto.net/Html/syll/ztlt/zc/155414518.html,2009-04-07.

      [4]張愛玲. 談女人[A]. 張愛玲全集[C]. 長春:長春出版社,2002.

      [5]張愛玲. 傾城之戀[A]. 張愛玲全集[C]. 長春:長春出版社,2002.

      [6]阿袁. 蝴蝶行[A]. 鄭袖的梨園[C]. 北京: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17.

      [7]斯圖亞特·霍爾. 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A]. 文化研究讀本[C],羅鋼,劉象愚 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8]石義彬,吳世文. 大眾傳媒在文化身份再現(xiàn)和建構中的角色探究[J]. 武漢大學學報,2011,(1):118-122.

      [9]斯圖亞特·霍爾. 龐璃 譯. 是誰需要“身份”[A]. 文化身份問題研究[C]. 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10]阿袁. 魚腸劍[A]. 鄭袖的梨園[C]. 北京: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張愛玲身份作家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九月雨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互換身份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额济纳旗| 汝城县| 新和县| 天长市| 山西省| 新龙县| 双城市| 灌南县| 金昌市| 开阳县| 美姑县| 韩城市| 姜堰市| 新巴尔虎左旗| 青海省| 潼南县| 乃东县| 富顺县| 噶尔县| 黑水县| 长乐市| 同江市| 北辰区| 靖安县| 阳城县| 潮州市| 兴业县| 平罗县| 泽州县| 东丽区| 江华| 林州市| 湘阴县| 阳曲县| 崇文区| 苍梧县| 长春市| 依安县| 五大连池市| 镇巴县|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