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段玉裁校勘學之特色

      2014-08-15 00:50:52王華寶
      關鍵詞:段氏段玉裁底本

      王華寶

      (東南大學 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211189)

      段玉裁(1735—1815)是杰出的語言學家、經(jīng)學家、??睂W家。他一生校訂《毛詩詁訓傳定本小箋》等古籍數(shù)十部,校與注相結合的《說文解字注》至今仍是學者常備之書。段氏具有豐富的??睂嵺`,并曾與另一著名的??睂W家顧千里(1766—1835)展開過持久的學術論爭,對??庇兄毺氐恼J識,留下了十多篇校勘文章①《經(jīng)韻樓集》卷一《十三經(jīng)注疏釋文??庇浶颉?,卷五《與胡孝廉世琦書》,卷十一、卷十二《與顧千里書》多篇、《與黃紹武書》、《與諸同志書論校書之難》等文,段玉裁闡述了自己的??崩碚撆c主張。,被譽為“理?!钡木奕耍?]242。他的??睂W思想以及大量的校勘成果,距今雖已二百余年,而其中許多真知灼見并未因文化學術的發(fā)展而化為陳跡。當代研究段玉裁??睂W的文章并不多,意見也不一,存在著鉤沉發(fā)覆的空間②關于段玉裁??睂W研究的文章,主要有漆永祥《段玉裁校勘學述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年第6期),陽欣《段玉裁“定是非”??彼枷胩秸摗罚ā稄V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等;對于段、顧之爭的探討,主要有漆永祥《論段、顧之爭對乾嘉校勘學的影響》(《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1年第3期),余敏輝《段、顧之爭與??痹瓌t》(《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第3期),倪其心《“不校校之”與“有所不改”》,羅軍鳳《論段玉裁的“義理??薄薄獮槎巍㈩欀疇庍M一解》(《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劉躍進《段玉裁的兩次學術論爭及思考》(載《宏德學刊》第一輯)等。。本文以清代學術為背景,結合段氏個人的學術理性、知識結構等,從學科發(fā)展、學術范式、??蹦康暮吞幚矸绞降冉嵌?,探討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下段玉裁??睂W的特色。

      一、學術范式與“求是”目的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和《清代學術概論》中,從學術史的角度審視“乾嘉學派”,認為包括段玉裁在內的“乾嘉學人”都是“為學問而學問”,借用當代學者劉墨的話來說,就是“開始向純學術方面遞進,這種學術因不受當時解經(jīng)學中濃厚的道德觀點的影響,因此更多地充滿了一種知識主義的特征”[2]276。一般認為,“實事求是”是“乾嘉學人”的共同旗幟③吳根友在《在“求是”中“求道”——“后戴震時代”與段玉裁的學術定位》一文中說:由戴震建立的乾嘉學術“范式”的精神綱領是:其一,經(jīng)學研究必以“求道”為最終旨歸。其二,“求道”的方法大抵上分成兩大途徑:(1)由字以通詞,由詞以通道。這是語言哲學的路徑。(2)通過對古代典章制度、名物、數(shù)度、歷律等古典人文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的研究,以把握六經(jīng)之中的道。這是“知識考古學”的途徑。這兩條途徑共同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學術精神,即“人文實證主義”的哲學精神,用乾嘉學者自己慣用的語言來說,即是“實事求是”的精神。詳見《宏德學刊》(第一輯),頁152。。而段玉裁可謂是遵循清代學術范式④胡樸安《古書校讀法序》說:“有清一代始開治古書之徑途,由聲音而得訓詁,由訓詁而辨名物,由名物而明義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頁2。、在??睂嵺`中將“求是”精神發(fā)揮到極致的一位。

      在段玉裁這里,語言學為經(jīng)學研究服務,而又相對獨立⑤參見李開《試論段玉裁的學術思想》,段氏“古代語言學”獨立于經(jīng)學之外、是其經(jīng)學研究的邏輯工具。載《宏德學刊》(第一輯),頁203。段氏半生注《說文》、一生耽于“小學”文獻,做音韻學的專門研究,可知段氏已將“語言學”作為獨立的學問來對待。此不贅述。;經(jīng)學研究以“求是”為學術目標,以“求道”為最終旨歸。段氏“校經(jīng)”,是遵循學術傳統(tǒng),為注釋經(jīng)典,為“明經(jīng)”掃除障礙。他在《答顧千里書》中明確提出:“夫校經(jīng)者,將以求其是也,審知經(jīng)字有訛則改之,此漢人法也。漢人求諸義而當改則改之,不必其有左證。”“凡校書者,欲定其一是,明賢圣之義理于天下萬世,非如今之俗子夸博贍、夸能考核也?!保?]282,283“求其是”“明義理”,可以說是段氏學術精神之宣言,也規(guī)定了段氏的??蹦康谋厝皇恰岸ㄊ欠恰?。

      清初學風厭棄宋明理學,崇尚樸學。清代的樸學涵義很廣,遵循漢代經(jīng)師治學精神,并以文字、音韻、訓詁為基礎,對經(jīng)傳及各種古籍作校訂、注釋、考據(jù)。段氏對??惫δ艿恼J識,遠紹漢唐,近承戴震。漢代經(jīng)學大師鄭玄以校釋的形式全面??绷巳航?jīng),他“不拘于師法家法和今古文”,“兼錄異文,考訂疑誤”,“博采通人而不輕信”,“有疑則闕,而不主觀臆說”。段玉裁深為敬服,于《經(jīng)義雜記序》贊其校勘之功曰:“千古之大業(yè),未有盛于鄭康成氏者……而鄭君之學,不主于墨守,而主于兼綜;不主于兼綜,而主于獨斷。其于經(jīng)字之當定者,必相其文義之離合,審其音韻之遠近,以定眾說之是非,而以己說為之補正?!保?]181鄭玄敢于“兼綜”“獨斷”,通過推理考據(jù)刊訂訛誤的做法,為段氏所繼承。許慎撰《五經(jīng)異義》,條舉異同,斷其是非。這對校注《說文》并沉潛其中的段玉裁影響極大。

      最為直接的影響則來自老師戴震。戴震《古經(jīng)解鉤沉序》說:“經(jīng)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詞也;所以成詞者,未有能外小學文字者也。由文字以通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圣賢之心志,譬之適堂壇之必循其階,而不可以躐等。”[4]377主張由小學而經(jīng)學,以探求經(jīng)書義理。段玉裁承襲了戴震的通“小學”以通“經(jīng)學”的學術路向,以《說文》為解經(jīng)鈐鍵,認為“治《說文》而后《爾雅》及傳注明,《說文》《爾雅》及傳注明,而后謂之通小學,而后可通經(jīng)之大義”[5]1343。段玉裁違背古籍校注的基本體例,在《說文解字注》“理”“欲”“情”等字下大量引據(jù)戴震反理學的思想,董蓮池評論說:“注《說文》不是寫思想史,而雜進上面的那些言論,顯然不是漢學家法。段玉裁注《說文》時已是人們公認的樸學大師,而竟‘越軌’,使得本來是一部以闡釋字的形義為主旨的著作也閃耀出某些思想家的光輝?!保?]22我們也由此可見,段氏重視經(jīng)學、重視思想方面的內容以及對老師的尊重。段玉裁遵循戴震已然確立的學術范式,追求“通經(jīng)之大義”的結果,必然是校勘目的上的“定是非”,直至關乎“明道”的“立說之是非”。

      段玉裁《與諸同志書論校書之難》論“定是非”云:“校書之難,非照本改字不訛不漏之難也,定其是非之難。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說之是非。必先定其底本之是非,而后可斷其立說之是非。二者不分,轇轕如治絲而棼,如算之淆其法實而瞀亂乃至不可理。何謂底本?著書者之稿本是也。何謂立說?著書者所言之義理是也?!保?]313對于這段話,倪其心評價是:“段玉裁提出區(qū)別‘底本之是非’與‘立說之是非’,這一卓越見解的重大意義正在于明確劃定古籍整理與古籍所載內容的專門研究的界限。這就是說,先把原著文字原貌整理出來,然后再研究探討它的內容涵義。”[6]307在段玉裁看來,校定文獻中的文字錯訛并不難,難的是定“底本”與“立說”的是非。“定底本之是非”是“定立說之是非”的前提,“定立說之是非”則是“定底本之是非”的歸宿。段玉裁不僅要進行文獻整理,糾正抄刻之誤,而且要研究文獻內容及思想,討論義理的是非。盡管有人認為段氏對“底本”的認識未必正確,用現(xiàn)代??睂W理論來談“定立說之是非”的越界,但都應當承認,“這一理論觀點無疑是正解的”[6]307。

      在??睂嵺`中,段氏也注意到了存真與版本。如校訂汲古閣本《說文》時,“初印往往同于宋本,故今合始‘一’終‘亥’四宋本,及宋刊、明刊兩《五音韻譜》,及《集韻》、《類篇》稱引鉉本者,以校毛氏節(jié)次剜改之鉉本,詳記其駁異之處”,以四個宋本參校,旁及他書,??斌w例是先錄存所校定的許氏說解,再于該條后出校記,??钡哪康氖恰八源妫ㄐ欤┿C本之真面目,使學者家有真鉉本而已矣”。[3]12

      由此可以看出,段玉裁是學問家做???,在“求是”范式規(guī)定下,強調經(jīng)學之義理,以“定是非”為校勘目的,為注釋經(jīng)典、方便讀者而明確主張“改字”“定字”。這就構成了段氏??睂W的基本特色。

      二、??崩砟钆c“改字”方式

      劉躍進《段玉裁的兩次學術論爭及思考》評論段、顧之爭說:“顧千里為惠氏學(師從惠棟),信家法,尚古訓,恪守漢人做法;而段玉裁為戴氏學,認為漢儒訓詁有師承,有時亦有附會,從事文字訓詁和典章制度的研究,最終目的還在于義理的探究。由此來看,段、顧之爭,也不能排除學派之間的成見?!保?]210-211學術背景的差異,導致了校勘理念的不同。理念必然影響??睂嵺`,直接影響到對校勘成果的處理方式。

      段玉裁在《答顧千里書》中說:“夫校經(jīng)者,將以求其是也。審知經(jīng)字有訛則改之,此漢人法也。漢人求諸義而當改則改之,不必其有左證。自漢而下,多述漢人,不敢立說擅改,故博稽古本及他引經(jīng)之文,可以正流俗經(jīng)本之字者,則改之。東原師嘗搜考異文,以為訂經(jīng)之助,令其族子時甫及仆從事于此,而稿未就?!残撸ㄆ湟皇?,明賢圣之義理于天下萬世,非如今之俗子夸博贍、夸能考核也。故有所謂宋版書者,亦不過校書之一助,是則取之,不是則卻之。宋版豈必是耶?故刊古書者,其學識無憾,則折衷為定本,以行于世,如東原師之《大戴禮》、《水經(jīng)注》是也;其學識不能自信,則照舊刊之,不敢措一辭,不當捃摭各本,侈口談是非也?!保?]282-283這里有多重信息,如段氏認為“有訛則改之”是“漢人法”①清末葉德輝《藏書十約》稱“死校”“活?!倍撸胺菄?奔铱虝貍?,實兩漢經(jīng)師解經(jīng)之家法。鄭康成注《周禮》,取故書、杜子春諸本,錄其字而不改其文,此死校也。劉向校錄中書,多所更定;許慎撰《五經(jīng)異義》,自為折衷,此活校也。”此處“漢人法”,當主要指劉向、許慎的“活校”法。;宋本“不過校書之一助”,未能“必是”;“學識無憾,則折衷為定本”,老師戴震就是這樣做的;“學識不能自信”的人才會“照舊刊之”。由此可見,這是段玉裁獨特的學術背景,也是段玉裁形成其校勘理念的文化語境。在其校勘實踐中,除重視傳統(tǒng)小學尤其是形音義互求觀在??敝械倪\用外②如《說文解字注》“石部”的“硍”字下,段注:“以音求義……音不足以皃義,則斷知其字之誤也?!贝祟悶轭H有見地的??睂W觀點,段書多有,需要歸納總結。許惟賢整理本,頁787。,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特點:

      一是重異文,定是非。戴震《古經(jīng)解鉤沉序》說:“余嘗欲搜考異文,以為訂經(jīng)之助;又廣覽漢儒箋注之存者,以為綜考故訓之助?!保?]377主張重視異文,以異文為考訂對象。段玉裁深受戴震的影響,曾說:“東原師嘗搜考異文,以為訂經(jīng)之助,令其族子時甫及仆從事于此,而稿未就。”[3]282段玉裁在??睂嵺`中高度重視異文,搜集異文的范圍相當廣泛,除本書各種版本的異文外,還廣及所有載述本書的各種異文。段玉裁不太重視版本,甚至對宋版書的評價也不夠高,他說:“有所謂宋版書者,亦不過校書之一助,是則取之,不是則卻之,宋版豈必是耶?”③見《經(jīng)韻樓集》卷十一,頁283。盧文弨重視版本???,對待宋本較為理性,或認為勝于今本,如《抱經(jīng)堂文集》卷五《新校說苑序》稱“宋本自勝近世所行本,然亦多錯誤”;或認為不如今本,如卷二《重雕經(jīng)典釋文緣起》說:“宋雕本不可見,其影抄者尚間儲于藏書家。余借以校對,則宋本之訛脫反更甚焉……且今之所貴于宋本者,謂經(jīng)屢寫則必不逮前時也。然書之失真,亦每由于宋人。宋人每好逞臆見而改舊文?!笨蓞ⅰjP于如何表達??背晒?,盧氏“相形不相掩”觀值得重視。這與顧千里高度重視宋版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要說明的是,段氏行文中是利用宋版書的,時有宋本、南宋本或宋某某本字樣,如《炮炰異字說》有“宋嚴州本不誤,宋本單行《儀禮疏》不誤”[3]12等,只是強調不要佞宋、迷宋。

      二是重視發(fā)明注經(jīng)義例以助???。如《周禮漢讀考》發(fā)明漢人注經(jīng)義例,揭示出擬音使用的術語是“讀如”,易字使用的術語是“讀為”(通其假借),易字不關乎通假的術語是“當為”(直斥其誤)。并在《序》中作全面闡釋:“‘當為’者,定為字之誤、聲之誤而改其字也,為救正之詞。形近而訛,謂之字之誤;聲近而訛,謂之聲之誤。字誤、聲誤而正之,皆謂之‘當為’?!保?]1并在??睂嵺`中以此訂正經(jīng)注之誤。段氏重視主觀理念在??敝械淖饔?,反對“校書者就一字一句異同鹵莽立說,而不觀上下文以求其義理”[3]268,以義例求義理等觀點,是其校勘學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強調不誣古人,不惑后人。段玉裁《與黃蕘圃論〈孟子音義〉書》說:“凡宋板古書,信其是處則從之,信其非處則改之,其疑而不定者則姑存以俟之,不得勿論其是非,不敢改易一字。意欲存其真,適滋后來之惑也,如前所云是矣。又不得少見多怪,疑所不當疑,如建屏不讀《左傳》,而欲改《易林》之‘子啇’為‘于啇’是也?!保?]81此與《答顧千里書》中觀點“審知經(jīng)字有訛則改之”、“當改則改之”是一致的。段氏認為,如果學識無憾,可以直接改字,寫成定本,不“滋后來之惑”。具有正本清源的學術理性。可以看出,“改字”處理方式是“求是”“明道”目的的必然選擇。對??背晒?“改字”的主張,就成為段氏校勘學的特色之一。

      有學者批評段玉裁勇于改字,為“義理先行”,“易流于主觀、武斷”④羅軍鳳《論段玉裁的“義理校勘”——為段、顧之爭進一解》一文,對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校勘篇》以顧千里、段玉裁分別為“死校”“活?!钡拇硖岢霎愖h,認為“段玉裁在??眴栴}上,以義理首當其沖,易流于主觀、武斷,段氏的??焙茈y說是‘活?!颉硇!斠浴x理??薄?。這種校勘不為阮元、顧千里等人認同,就是現(xiàn)在,我們也不能認同”?!段靼步煌ù髮W學報》2008年第3期,頁93-96。這種不認同,既反映出校勘理念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對段氏??睂W特色認識不足的因素。?!罢`字必改”本是皖派學者校經(jīng)的原則之一?!皳裆贫鴱摹保彩切?、刻書者的平常之舉。段氏以自身的學術條件,不迷信古本,強調“定是非”“裁斷”,“改字”以不誤今人,有其合理的因素。同時代的學者,如與顧千里??碧攸c相近的??睂W家盧文弨(1717—1795),也多用理校,認為“古書流傳,訛謬自所不免,果有據(jù)依,自當改正”。并且校勘與糾謬并舉,在《儀禮注疏詳?!纷孕蛑姓f:“向之訂訛正誤在字句之間,其益猶淺,今之糾謬釋疑尤為天地間不可少之議論,則余書亦庶幾不僅為張淳、毛居正之流亞也?!睂O欽善指出:“這里把糾謬釋疑(按,即立說之是非)看得比訂訛正誤(按,即校底本之是非)更高一層?!保?]1053

      其實,段玉裁的“改字”主張,是有條件,有分寸的。對待宋本的正確態(tài)度,他認為:“自有《十三經(jīng)》合刊注、疏、音釋,學者能識其源流同異,抑鮮矣。有求宋本以為正者,時代相距稍遠而較善,此事勢之常,顧自唐以來積誤之甚者,宋本亦多沿舊,無以勝今本,況校經(jīng)如毛居正、岳珂、張淳之徒,學識未至,醇疵錯出;胸中未有真古本漢本,而徒沾沾于宋本,抑末也?!保?]2不迷信宋本,“學術未至”者不得亂改,對校勘者學術素養(yǎng)的要求,下文還要討論。同時,段氏對??惫ぷ鞯某绦蛞螅彩窍壤宥ǖ妆?,不誣古人,后訂正是非,不誤今人。這在《與諸同志書論校書之難》中有較為明晰的闡述:“故校經(jīng)之法,必以賈還賈,以孔還孔,以陸還陸,以杜還杜,以鄭還鄭,各得其底本,而后判其義理之是非,而后經(jīng)之底本可定,而后經(jīng)之義理可以徐定。不先正注、疏、釋文之底本,則多誣古人;不斷其立說之是非,則多誤今人?!保?]317先將每個人的底本還給每個人,再論其底本之是非。

      段玉裁與顧千里的論爭持續(xù)數(shù)年,各有專文傳世。顧氏看重版本等實證工具的作用,注重文獻自身的問題,強調“不校校之”①《顧千里集》卷十七《禮記考異跋》:“毋改易其本來,不校之謂也;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謂也。”中華書局,2007,頁265。,具有??狈椒ㄅc處理方式的原則價值,與當今古籍整理之??痹瓌t相合;而段玉裁則重視通過??币浴懊鞯馈?,其校正文字是非是為了探討經(jīng)籍中所蘊含的義理,使后人不惑,看重自身的識斷能力。段氏的做法,更強調研究基礎上的整理,甚至于直抵“立說是非”,與當今的古籍研究更為契合。這與段氏以學問家校讀整理古籍也大有關聯(lián)②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jié)“不可再走過去藏書家們校書的老路”,談到有“為藏書而校書”、“為刻書而校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頁148。段氏主要為解經(jīng)而校書,為區(qū)別于藏書家、出版家或專門代為校書者,故此強調其學問家身份。。段、顧二人學術背景有所不同,在??鄙细骶咛厣?,各有成就,應當說,為校勘學理論的豐富與發(fā)展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三、??睏l件與學者素養(yǎng)

      在段玉裁看來,考定本子之是非易,考察作者之是非難,“顧讀書有本子之是非,有作書者之是非。本子之是非,可讎校而定之;作書者之是非,則未易定也。慎修先生、東原師皆曰:從事經(jīng)學,蓋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審定難。仆以為定本子之是非,存乎淹博;定作書者之是非,則存乎識斷、審定,孟子所謂知言,韓子所謂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者,在是也。”[3]106“淹博”、“識斷”、“審定”這三難客觀存在,而??彼降母呦?,就在于??闭叩膶W術素養(yǎng)。陳垣《??睂W釋例》卷六“校法四例”評價“理校法”說,“此法須通識為之。否則鹵莽滅裂,以不誤為誤,而糾紛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毖φd認為:“這段話,確是??睂W家總結經(jīng)驗的甘苦之談,深得其中三昧。這種‘最高妙’而又‘最危險’的理校法,也只有如王念孫、段玉裁等第一流訓詁學大師,才能得心應手地純熟運用,左右逢源,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保?]

      關于??闭叩膶W養(yǎng),薛正興強調“從事??本捅仨毦邆淙齻€方面的有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及其知識。一是關于文獻古籍的理論及其知識,主要是文獻學、版本學和目錄學,這是從事校勘必備的基礎知識。二是關于語言文字的形、音、義的理論及其知識,主要是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這是從事??钡谋貍錀l件。三是關于所校古書的專業(yè)理論及其知識”。[10]526以此來衡量,段氏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通識”者,具有優(yōu)于別人的??睏l件。

      首先,從學術史角度說,清代???,方法多樣,手段科學,步入了鼎盛時期。倪其興稱“清代是??贝T果累累、校勘學獨立形成的時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專書??钡纳钊攵鴱V泛,許多學者親自校勘了許多典籍古書,取得了豐富的校勘實踐經(jīng)驗;二是文字、音韻、訓詁、版本、目錄等專門學科的發(fā)展,取得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保?]47-49可以說,以文字、音韻、訓詁為主體的“語言學”在清代的快速發(fā)展和相對獨立,為??碧峁┝丝茖W的理論依據(jù)。段氏處此鼎盛時期,受益亦多,個人對古籍了解精熟。

      其次,從個人學術特點來看,段氏為語言學大師,深研音韻,半生校注《說文》,語言學功底深厚,治??庇兄锰飒毢竦臈l件。清儒之前解經(jīng),多拘于形體,照本字解經(jīng),至令經(jīng)義難明,甚至于不免穿鑿。戴震從聲義關系入手,鑿破鴻蒙。他在《轉語二十章序》中說:“疑于義者以聲求之,疑于聲者以義正之?!保?]384于《六書音均表序》中說:“夫六經(jīng)多假借,音聲失而假借之義何以得?訓故音聲相為表里,訓詁明,六經(jīng)乃可明?!倍斡癫谜J識到因聲求義之法的重要,為王念孫《廣雅疏證》作序時說:“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義,治經(jīng)莫重于得義,得義莫切于得音?!倍问贤瓿晒彭嵤卟康膭澐?,掌握較為完善的古韻學體系,自然較他人易于明曉義理。同時代的學術大師王念孫評價說:“《說文》之為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嵊讯问先翕哂诠乓糁畻l理,察之精,剖之密,嘗為《六書音均表》,立十七部以綜覈之,因是為《說文解字讀》一書,形聲、讀若,一以十七部之遠近分合求之,而聲音之道大明,于許氏之說正義借義,知其典要,觀其會通。而引經(jīng)與今本異者,不以本字廢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諸經(jīng)義,例以本書,有相合,無相害也,而訓詁之道大明。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jīng)學明,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11]133用段氏弟子陳奐《段氏說文解字跋》中的話來說就是“小學明而經(jīng)學無不明矣”[5]1350。

      第三,段氏在??睂嵺`中注重總結典籍體例,歸納致誤條例,更易發(fā)現(xiàn)古書訛誤。段氏精研《說文解字》,闡發(fā)義例①趙航《段玉裁評傳》稱“據(jù)統(tǒng)計,《說文》所揭示的義例有二百多條,內容包括《說文》編輯體例、許書用字之例、訓詁術語的條例等,而關于文字形、音、義關系的闡述,大抵占到所揭示條例的近一半,是全部條例的重點”。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頁277。,辨明誤例,在掌握全書通例的基礎上,訂正可能的流傳之誤,糾補許慎說解的疏誤,對《說文》作了不少改動,本校與理校色彩較濃,前人研究較多,例多不舉。段氏的做法,后人議論較多,既贊譽他據(jù)義例“推校”而將??惫ぷ魍葡蛞环N理論高度,而又對其改動有不少的非議。需要討論的是,段氏并未一味改動,有時不改動說解的文字,而是在注語中出校說明有誤。如《米部》“米,粟實也”,段注:“實,當作‘人’。粟舉連秠者言之,米則秠中之人,如果實之有人也。果人之字古書皆作‘人’,金刻《本草》尚無作‘仁’者,至明刻乃盡改為‘仁’。”[5]576-577《人部》“侊,小皃”,段注:“小,當作‘大’,字之誤也。凡光聲之字,多訓光大,無訓小者……蓋《說文》之訛久矣。”[5]664對這一類較為明顯的訛誤,段氏并未直接改動。這種做法,值得批評者重視。我們應當重新審視段氏標明的“以許注許”與“改動”的辯證關系。

      段玉裁服膺前賢與其師戴震而不限于經(jīng)學、不佞古的勇氣,精研音韻與《說文》、推動“語言學”從經(jīng)學附庸中獨立出來并蔚為大觀的做法,弘揚乾嘉學人“實事求是”的學風而有所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了他既具時代特征又獨具特色的??睂W思想,并在與顧千里的論辯中得以彰顯。段氏以“求真”“明道”的學術追求,確立“求是”作為??蹦繕?;以具“通識”作為??闭叩膶W術要求,確立“定是非”作為??比蝿?;以不誣古人、不誤今人的學術勇氣,確立“改字”“定字”的處理方式;在校勘實踐中以異文作為主要考訂對象,重視漢唐文獻,注重對致誤原因的歸納與總結,形音義互求,運用義理“推?!?,從而形成了一種與專門從事??惫ぷ鞯娜司哂幸欢ú町惖?、頗具學問家特點的段氏校勘學特色,豐富了我國的校勘學理論。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段玉裁的不足,既有時代的局限,如材料方面的,當時甲骨、簡帛等尚未發(fā)現(xiàn);如學術發(fā)展方面的,段氏十七部不如后世的三十部細密。也有方法的欠縝密,如不知運用通轉,造成形音義的校注不當。但評論應當實事求是,蔣冀騁談“段注改篆的方法和成就”時說:“《說文》一書,由于歷代的展轉傳抄,舛訛之處為數(shù)不少。段氏作注,須先訂其底本,定其是非,因此校勘是作注的第一要務。段氏對《說文》的校訂,據(jù)筆者統(tǒng)計,改篆一百一十八,增篆二十四,刪篆二十一,而改動釋語,則遽數(shù)之不能終其數(shù)。其規(guī)模之大,考訂之精,實前所未有,雖其中不免專輒之處,然終瑕不掩瑜,其成就仍是主要的。尤其是他留給后人的那種大膽懷疑、追求真理的精神,形音義互求的科學方法,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景慕、所師法?!保?2]48蔣氏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給予段氏客觀的評價,并對其“闕失與原因”做了深入的探討。我們認為,這是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

      [1] 董蓮池.段玉裁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劉墨.乾嘉學術十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

      [3] 趙航,薛正興 整理.《經(jīng)韻樓集》附“補編”“兩考”本[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4] 戴震.戴震全書·東原文集[M].合肥:黃山書社,1995.

      [5] 許惟賢 整理.說文解字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6] 倪其心.“不校校之”與“有所不改”[M]//校勘學大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 賴永海.宏德學刊(第一輯)[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8]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4.

      [9] 薛正興.談王念孫的推理??保跩].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5(2).

      [10] 薛正興.王念孫王引之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1] 高郵王氏遺書[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12] 蔣冀騁.說文段注改篆評議[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段氏段玉裁底本
      清代文字學大師段玉裁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校訂《古今韻會舉要》探略
      天中學刊(2022年4期)2022-09-29 07:21:22
      “南橘北枳”:江南制造局兵學譯著《行軍指要》及其底本研究
      也談哈斯寶《新譯紅樓夢》翻譯底本問題
      紅樓夢學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26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34
      馬村段氏金墓雜劇磚雕的藝術特色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0:52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世界家苑(2018年11期)2018-11-20 10:50:58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一曰”訓詁內容研究
      新整理本《毛詩注疏》勘誤
      語文學刊(2015年8期)2015-08-15 00:50:27
      镶黄旗| 措美县| 临桂县| 棋牌| 连云港市| 菏泽市| 辽源市| 田林县| 班玛县| 拉孜县| 双城市| 莱阳市| 九寨沟县| 融水| 嘉定区| 色达县| 丰台区| 密山市| 金寨县| 江陵县| 古浪县| 鄂温| 台中市| 阿合奇县| 大化| 中牟县| 上蔡县| 台前县| 辉南县| 娱乐| 开远市| 阳东县| 华容县| 青田县| 乌兰浩特市| 建水县| 湾仔区| 资源县| 土默特右旗| 南投市| 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