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宋詞用韻研究——以東坡詞為例

      2014-08-15 00:53:48楊遺旗
      關鍵詞:南鄉(xiāng)子韻部下闋

      楊遺旗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海南 ???571158)

      一、引言

      音節(jié)、聲調、押韻是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三大要素,其中押韻是所有古典詩歌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不同詩歌體式對音節(jié)數目、聲調平仄要求不一,但一律都要求押韻。漢語音節(jié)由聲母和韻母構成,韻母的韻腹和韻尾部分傳統(tǒng)稱之為韻,韻腹由音節(jié)中最主要最響亮的元音構成,韻尾只表示主要元音滑動的方向,在聲響效果上并不明顯。押韻是指相同韻或者相近韻的字在言語線性序列中周期性出現,因為韻的主要成分是元音這種樂音成分,所以押韻能生成一種強化的樂音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讓詩歌語言獲得一種方便吟詠、記誦的功能。講究用韻可以說是詩歌語言的本質要求,《詩經》語言不講平仄,但要押韻,古體詩語言不講究平仄,也要押韻,近體詩講究平仄了,對押韻有更規(guī)范的要求,長短句句子長短相對自由,押韻仍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因為不同詩歌體式因有滿足不同節(jié)奏的需要,因此在用韻要求上必然有相應的變化。詞是在近體詩的基礎上誕生的一種新詩體,其用韻規(guī)律比近體詩的用韻規(guī)律復雜得多。為此,擬對詞這種廣義詩體用韻的寬嚴、類型、分布稍作探討[1](P65-89)[2](P141-147)。

      二、韻的寬嚴

      近體詩對格律有著嚴格的要求,對情感的抒發(fā)和思想內容的表達是一種束縛,因此,伴隨著近體詩發(fā)展高潮的到來,詩人開始嘗試對近體詩格律進行突破,詞就是這種詩體革新要求的產物。近體詩依照平水韻,要求一韻到底,且限用平水韻。詞恢復了古體詩用韻較寬的特點,而且比古體詩用韻更寬,通常鄰近的韻歸為一個韻部,同韻部的字可以相互押韻。清人戈載所編《詞林正韻》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共十九部。韻部的歸并,除入聲另立之外,其余與傳統(tǒng)的“攝”的歸并基本一致?!安俊迸c“攝”的歸并均以韻腹接近為依據,但韻部比攝要更加寬松,在非入聲韻部中,有四個韻部跨兩個韻攝:第二部包括江攝與宕攝;第三部包括止攝和蟹攝的齊灰祭泰 (之半)隊廢;第十部包括蟹攝的佳 (之半)和假攝;第十一部包括梗攝和曾攝。十九部部內用韻適合于宋人用韻的基本情況,但事實上,宋人用韻也時??绮咳№?,這表明有些韻部因語音演變或者方音情況有合并的情形。比如,第七部和第十四部,第十一部和第十三部已經通用。入聲韻部同樣有跨部通用的情況,比如第十七部和第十八部。從作者個人情況看,用韻寬嚴情況可分為三種情形:一是同韻內押韻;二是同攝內押韻;三是跨攝押韻。[3](P174-175)[4](P134-136)下面我們以蘇東坡的詞為例來舉例說明。

      1.同韻內押韻

      同韻內押韻是近體詩的基本要求,但對于詞而言,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以下考察東坡詞中押詞林正韻第四部的十四首詞,被考察的十四首詞分別是《水龍吟》 (古來云海茫茫)、《木蘭花令》(知君仙骨無寒暑)、《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西江月》(點點樓頭細雨)、《漁家傲》(千古龍蟠并虎踞)、《漁家傲》(皎皎牽牛河漢女)、 《漁家傲》 (一曲陽關情幾許)、《南鄉(xiāng)子》(涼簟碧紗廚)、《南鄉(xiāng)子》(旌旗滿江湖)、《南鄉(xiāng)子》 (寒玉細凝膚)、《鵲橋仙》(緱山仙子)、 《蝶戀花》 (云水縈回溪上路)、《蝶戀花》(泛泛東風初破五)、《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5]。

      上述十四首詞中僅《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全押魚韻,押韻字分別是處、舉、語、馭、絮、許、踞、去。《鵲橋仙》(緱山仙子)僅四個韻腳,所用韻字卻分屬不同韻,“女”、“去”、“處”屬于魚韻,“雨”屬于虞韻。

      可見押韻從寬是普遍現象,押韻從嚴是特殊情況下的刻意為之。

      2.同攝內押韻

      嚴格地說,攝內不同的韻在音感上還是有差異的,要不然無法解釋同期的近體詩為什么要求同韻內押韻。但是同一攝內的韻主要元音近似,韻尾也一致,音感差異不大,因此,押韻寬松的詞,攝內押韻是最普遍的現象。上述押《詞林正韻》第四部的十四首詞,有十二首全押遇攝內的魚、虞、模三韻。比如:

      蝶戀花

      泛泛東風初破五,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佳氣郁蔥來繡戶,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放盡窮鱗看圉圉,天宮為下曼陀雨。

      九個韻腳字,“五”、“戶”、“度”屬模韻,“縷”、“雨”、“珠”屬虞韻,“女”、“舉”屬魚韻。[5](P147)

      3.跨攝押韻

      前面說過,在《詞林正韻》十九個韻部中,平上去的第二、第三、第十、第十一等四個韻部均跨攝,故押此四部的韻,跨攝情況比較常見。比如,《蝶戀花》(別酒勸君君一醉)押“醉”、“婿”、 “子”、 “地”、 “帥”、 “事”、 “字”,“婿”屬蟹攝齊韻,其余分屬止攝脂韻和之韻,但都屬第三部。此外,既跨部又跨攝押韻的情況也不乏見。首先,我們仍以東坡詞中主要押《詞林正韻》第四部韻的十四首詞中的情況為例。《漁家傲》 (一曲陽關情幾許)押“許”、“去”、 “住”、 “處”、 “霧”、 “魚”、 “絮”、“路”、 “似”、 “度”, “許”、 “去”、 “住”、“處”、“霧”、“魚”、“絮”、“路”、“度”屬于第四部遇攝,“似”卻屬第三部止攝“之”韻?!兜麘倩ā?云水縈回溪上路)押“路”、“注”、“鷺”、 “處”、 “語”、 “區(qū)”、 “去”、 “畝”、“趣”, “路”、 “注”、 “鷺”、 “處”、 “語”、“區(qū)”、“去”、“趣”屬第四部遇攝,“畝”卻屬于第十二部流攝“侯”韻?!赌钆珛伞?大江東去)押 “物”、 “壁”、 “雪”、 “杰”、 “發(fā)”、“滅”、“月”,“物”屬第十八部臻攝“物”韻,“雪”、“杰”、“發(fā)”、“滅”、“月”屬于第十八部山攝,而“壁”卻屬于第十七部梗攝“錫”韻。

      二、韻的類型

      韻向來依聲調分類;近體詩限于平聲韻;古體詩則平上去入四聲兼具,其中上去可以通押。詞之用韻則較古體詩更寬,前人多有論述,(民國)陳匪石所撰《聲執(zhí)》論詞韻甚詳:

      蓋詞之用韻,平聲入聲皆獨押,上去通押。其有平上去通押者,亦不與入聲混。所謂上不類詩,下不墮曲,韻亦其一事也。至與古韻之別,則按諸集韻韻目,古韻江與東、冬、鍾通,詞韻江與陽、唐合,在韻學方面,為唐宋以后之大變化,同于切韻指掌圖,而開中原音韻、洪武正韻之先?;遗c咍分,元與魂、痕分,則仍承古韻之舊。而其它分合,與清儒各家之古韻分部,亦不相同。至佳分為二,一入皆、咍,一入麻,則古今皆無之。[6](P4930-4931)

      陳匪石實際上描述了詞體用韻的類型和用韻寬嚴問題,他指出的“佳分為二,一入皆、咍,一入麻”是詞韻獨有的現象。這一論斷與宋人沈義父所撰《樂府指迷》論詞之押韻異曲同工。《樂府指迷》指出:“押韻不必盡有出處,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處押韻,卻恐窒塞。”[6](P280)可見,為避免“窒塞”,詞人用韻并不為前人所用韻書韻例所限,具有相當的自由度?!捌铰暼肼暯元氀海先ネㄑ骸笔侵秆喉嵧▌t,“其有平上去通押者,亦不與入聲混?!痹摼湟庠趶娬{入聲的獨立性,但也暗示了平聲有與上去通押的現象。這一點前人少有論述,王力在《詩詞格律概要》一書中也僅指出了“上去通押”的現象[3](P176)。我們發(fā)現詞體確有平聲與上去通押的情形,而且比較普遍,今單以東坡詞為例加以說明。因為,詞有換韻一說,為避免與傳統(tǒng)的換韻概念混淆,我們僅以平聲韻中偶押孤字上聲韻或去聲韻的情況為例?!段鹘隆?龍焙今年絕品)押 “泉”、“仙”、“苑”、“圓”、“妍”、“面”,“苑”為上聲元韻?!段鹘隆?玉骨那愁瘴霧)押 “風”、“叢”、“鳳”、“紅”、“空”、“夢”,“鳳”為去聲東韻。《臨江仙》 (多病休文都瘦損)押 “腰”、 “飄”、 “簫”、 “潮”、 “嬈”、“宵”,“嬈”為去聲蕭韻?!杜R江仙》(誰道東陽都瘦損)押“損”、 “神”、 “塵”、 “人”、“真”、“純”、“君”,“損”為上聲魂韻。《鷓鴣天》 (笑捻紅梅亸翠翹)押“翹”、 “嬈”、“嬌”、“銷”、“簫”,“嬈”為去聲蕭韻?!督褡印?(夢中了了醉中醒)押“醒”、 “明”、“生”、 “耕”、 “晴”、 “鳴”、 “傾”、 “橫”、“城”、“境”、“齡”,“境”為去聲庚韻。

      看來,詞只有入聲獨押,上去往往通押,平聲以獨押為主,但平聲與上、去通押的也不少見,如果把平聲韻前后換押上聲韻和去聲韻的情況也考慮進來,可以說平上去通押的情況就更為普遍了。

      三、韻的分布

      韻的分布,指韻腳字在整首詞中的出現位置。按照韻的分布情形,我們把詞的押韻情況分為:隔韻與連韻,同韻與換韻,撞韻、丟韻與補韻,遞韻與兩頭韻。下面我們對這四種情況分別予以探討。

      1.隔韻與連韻

      我們考察的對象以小句為單位,小句末往往有較長停頓,因此,句末往往是韻腳所在。如果相鄰的小句句末均有韻腳字,我們稱之為連韻。如果相鄰韻腳字之間隔著一個或多個小句,我們稱之為隔韻。近體詩和古體詩都以隔韻為常格,即偶句句末押韻,奇數句末偶有押韻的現象,比如,首句入韻的近體詩和古體詩。至于詞,則隔韻與連韻情形都有,詞牌不同,韻腳出現的位置往往各異。根據隔韻與連韻出現的情況,我們把詞牌分為隔韻型詞牌和連韻型詞牌。

      隔韻型詞牌分兩種情況:一是偶用連韻,比如,《憶江南》要求最后三句連韻,《風入松》(雙調76字)上下闋只有前兩句連韻, 《破陣子》上下闋要求最后三句連韻;二是全用隔韻,比如, 《沁園春》 (雙調114字)、 《石州慢》(雙調102字)全用隔韻。

      連韻型詞牌也分兩種:一是全用連韻,即句句押韻,比如,《菩薩蠻》、《漁家傲》、《減字木蘭花》(雙調44字);二是偶用隔韻,即整首詞基本上是連韻,只有一兩句不押韻,比如,《憶秦娥》和《浪淘沙》都是倒數第二句不押韻,其余各句均押韻,《浣溪沙》則是下闋第一句不要求押韻,《蝶戀花》則上下闋的第二句不要求押韻,《西江月》上下闋的第一句不要求押韻,《如夢令》第三句不要求押韻。

      韻腳所在即主要節(jié)奏點所在,故韻的疏密往往與節(jié)奏的緩急有關,不同的詞牌,往往其抒情特性不一樣,故節(jié)奏點必然不同,即使都是連韻,因句子長短不一,韻的疏密也必然不同。綜合考慮,任何一個詞牌在情感的抒發(fā)上,情緒都是有波動的,因此,詞韻必然是疏密不一,連韻的詞牌,句子就不可能同樣長短,句子長短一樣的詞牌就必然有一兩處隔韻,比如,《菩薩蠻》主要是五言句,其第一和第二句就是七言句,《漁家傲》主要是七言句,其上下闋的第四句就是三言句,《浣溪沙》全是七言句,其下闋首句就不能押韻。因此,就整體而言,詞以偶用隔韻和偶用連韻的情形居多。

      2.同韻與換韻

      根據韻腳字的來源,押韻可以分為同韻和換韻。考慮到詞韻有通押的情況,凡通押者一律視為同韻。這樣,同韻就可分為純粹同韻和通押同韻。純粹同韻,指韻腳字均選自某一韻的某一聲;通押同韻則指上去通押和平上去通押的同韻。盡管詞用韻從寬,純粹同韻和通押同韻很少見,但是詩人仍有刻意為之的作品。蘇軾詞《南鄉(xiāng)子》(未倦長卿游)、《南鄉(xiāng)子》(繡鞅玉環(huán)游)、《南鄉(xiāng)子》(千騎試春游)均押尤韻平聲字“游”、“收”、“留”、“油”、“球”、“流”、“柔”、“州”?!妒淖印?白酒新開九壇)押韻字“陽”、“鄉(xiāng)”、“長”、“香”、“狂”,全為陽韻平聲。《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全押魚韻,押韻字分別是處 (上)、舉 (上)、語 (上)、馭 (去)、絮 (去)、許 (上)、踞 (去)、去(去),屬于上去通押同韻。換韻則是詞體押韻的常格。從聲調角度看,因為通押不屬于換韻,入聲只能獨押,因此,只存在平聲與仄聲中的上去換韻的情況,我們稱為平仄換韻,但這類情況也不多見。從韻的來源看,分為部內換韻和部外換韻[3](P178)。部外換韻如 《昭君怨》押第一部東韻去聲字“弄”、 “夢”,第七部仙韻平聲字“煙”、“天”,第四部魚韻去聲字“去”、“絮”,第十二部尤韻平聲字“舟”、“流”,連換四部。換韻以部內換韻為主,兼之以平仄換韻。比如,《西江月》 (點點樓頭細雨)押第四部“雨”(虞上)、“湖”(模平)、“徐”(魚平)、“浦”(模上)、“吐”(模上)、“扶”(虞平)、“萸”(虞平)、 “古” (模遇上)。又如,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押第三部“腮” (咍平)、“回”(灰平)、“開”(咍平)、“里”(之上)、“杯”(灰平)、“使”(之上)、“睡”(祭去)、“來”(咍平)?!堵晥?zhí)》把部外換韻和平仄換韻合稱為夾協,且把前者稱為轉韻,后者稱為三聲通協。 《聲執(zhí)》指出,轉韻通協始于《詩經》,漢魏以降,古樂府有轉韻,詩無通協,南北曲有通協而無轉韻,“故三聲通協實開元曲之風,轉韻乃詩之遣遺耳!”[6](P935)

      3.撞韻、丟韻與補韻

      詞牌均有固定韻腳,填詞偶爾會在非固定韻腳處出現押韻的情況,此種情況稱為撞韻。此名由陳匪石提出,其《聲執(zhí)》論句中韻:“凡詞中無韻之處,忽填同韻之字,則跡近多一節(jié)拍,謂之犯韻,亦曰撞韻。”[6](P4936)蘇軾 《南鄉(xiāng)子》(冰雪透香肌) “曼倩風流緣底事”, “事”撞韻;《南鄉(xiāng)子》(旌旗滿江湖)“試問伏波三萬語”, “語”撞韻; 《南歌子》 (詩唱誰家曲)“我也逢場作戲”,“戲”撞韻。

      丟韻,指本該押韻的固定韻腳處沒有押韻?!缎邢阕印吩~牌上下闋共18個小句,共八個固定韻腳?!缎邢阕印?昨夜霜風)下闋第二小句“光陰似箭”末字“箭”丟韻,《行香子》 (攜手江村)下闋第二小句“題詩千首”末字“首”丟韻,依詞譜此處均應為韻腳。

      補韻,指在丟韻之后,在他處押韻以補足韻數?!缎邢阕印?北望平川)下闋第二句“相將歸去”末字“去”丟韻,第三句“澹娟娟”末字“娟”補韻 (依詞譜,此處無韻腳)。

      撞韻、丟韻與補韻現象的存在,也是詞用韻寬松的表現,這給予創(chuàng)作者更多的創(chuàng)作自由。

      4.遞韻與兩頭韻

      詞人用韻較為自由,常突破詞譜用韻要求,撞韻、丟韻、補韻便是不受詞譜所限的表現。遞韻與兩頭韻的存在更是體現了這一特點。

      “遞韻”指前句最后一字與續(xù)句第一個字押韻,續(xù)句的最后一字則換他韻的押韻現象。比如,《菩薩蠻》(娟娟缺月西南落)下闋:“華堂堆燭淚,長笛吹新水。醉客各西東,應思陳孟公。”“淚”、“水”、“醉”為止攝脂韻,“東”、“公”為通攝東韻, “醉”接前“水”押“脂韻”,同句隨即遞引出“東韻”。又如《虞美人》(定場賀老今何在)下闋首句“斷弦試問誰能曉”,該句首字“斷”與上闋末句“不須彈”的“彈”同部相押,末字“曉”又與續(xù)句“七歲文姬小”的“小”同部相押。

      “兩頭韻”指上句的首尾與下句的首尾均押同韻的現象,此種情形少見,個別詞人為逞才氣偶爾為之。東坡共有七首《菩薩蠻》使用回環(huán)修辭導致出現兩頭韻的情況,比如:

      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夢回鶯舌弄,弄舌鶯回夢。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5](P164)

      此詞共八句,相連兩句兩兩出現兩頭韻。遞韻與兩頭韻均在句首處有押韻,這種押韻現象似乎與韻的功能不一致。韻出現的位置常常是句末,因為, “句末一字是中文詩句必頓的一個字,它是全詩音節(jié)最重著重的地方”。著重處用韻有“增加節(jié)奏性與和諧性的功用”[2](P145)。句首并非音義的停頓處,遞韻與兩頭韻卻在此處押韻,其造成的聲響效果是,與其前句末字呼應,生成一個相鄰節(jié)奏段的聲響和諧,這種效果與疊韻聯綿詞給人帶來的聲響體驗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唐宋詞用韻賦予詞人更多的創(chuàng)作自由,詞人在基本遵守詞譜用韻要求的前提下,用韻富于伸縮性,可以靈活多變,徹底打破了律詩一韻到底的單調與板滯。

      [1]龍榆生.中國韻文史[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0.

      [2]朱光潛.詩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王力.詩詞格律概要[M].北京: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2011.

      [4]耿振生.詩詞曲的格律和用韻[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5]曾棗莊.蘇東坡詞全編[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7.

      [6]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猜你喜歡
      南鄉(xiāng)子韻部下闋
      訪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岷峨詩稿(2023年3期)2024-01-29 18:51:06
      南鄉(xiāng)子
      思念的五月
      駱琳玲
      論《中華通韻》15韻部的科學性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2
      南鄉(xiāng)子·奇峰傲骨
      寶藏(2019年6期)2019-01-15 14:52:30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李紳詩歌用韻考
      文學教育(2017年6期)2017-06-08 20:21:17
      半闕詞
      躬耕(2016年4期)2016-05-04 22:58:50
      漢語詩歌韻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貴陽文史(2014年5期)2014-10-20 23:14:10
      石棉县| 冕宁县| 佛冈县| 漳州市| 沧源| 焉耆| 琼中| 嘉祥县| 余庆县| 四平市| 原平市| 冷水江市| 银川市| 丹阳市| 文昌市| 阿图什市| 西丰县| 民权县| 紫金县| 青川县| 丰宁| 交口县| 兰考县| 阳西县| 定远县| 田林县| 荆门市| 祁阳县| 同仁县| 石屏县| 江川县| 三穗县| 阳东县| 沧州市| 宁夏| 正定县| 和政县| 临高县| 仪征市| 木里|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