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致遠
鯊魚,也稱沙魚,系一群鰓裂位于側面的板鰓魚類的通稱。目前世界上約有250種鯊魚,生活在廣闊的海洋中,也有極個別的進入了內(nèi)陸水域。鯊魚給人們的印象是兇猛異常、嗜血成性,是最讓人類害怕的海洋食肉動物。
鯊魚中個子最大的是鯨鯊,身體可長達20米,在海洋中游弋,如同一艘飛駛的潛水艇。海水中的一切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見誰滅誰,儼然是海洋中的霸王。然而,鯊魚中也有小個子,其中最小的總長只有0.5米左右。不管是哪種鯊魚,它們都是這極古老家族中的一員。你可知道,它們已經(jīng)在這世界上生息繁衍了4億年,堪稱動物世界的活化石。
我們?nèi)祟惖臍v史只有短短的250萬年,而鯊魚漫長的歷史是我們?nèi)祟愂返?60倍。鯊魚能夠經(jīng)受住4億年的考驗,長盛不衰,無疑是動物世界中的佼佼者,在漫長的生存斗爭中它始終是個優(yōu)勝者。人們渴望了解鯊魚蘊藏在4億年悠久的進化過程中的成功秘密。生物學家為我們揭示了鯊魚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憑借著什么自身條件成為了自然界殘酷的生存斗爭的勝利者。
鯊魚沒有鰾,這是與其他魚類迥然不同的。魚鰾就是魚類體內(nèi)可以脹縮的氣囊,魚類在水中的升降全依靠魚鰾控制。當魚鰾內(nèi)充滿氣體,魚鰾脹大,使得魚的身體膨脹,由于魚體增大,從而使魚的排水量增大而浮力增加,魚兒就會向上升,直至浮到水面。魚鰾脹得越大,上升速度越快。反之,魚體縮小,魚兒下沉。魚類就是依靠這一器官升降自如。
由于鯊魚不是生活在海底的海洋動物,所以它必須不停地游動才能保證自己不會因為沒有魚鰾而下沉至海底,于是鯊魚成了海洋中特別活躍的魚種。鯊魚沒有魚鰾這一有利的器官,看似一個缺陷,然而恰恰是這缺陷迫使鯊魚不斷游動,每天的運動量比其它魚類大得多,并代代相傳,結果致使這一物種演化出極佳的身體素質(zhì)。
世代的大運動量鍛煉,造就了鯊魚特別強壯有力的體格,在體重相仿的魚兒中比較,鯊魚的力量遙遙領先,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鯊魚體一般呈紡錘形,尾鰭特別發(fā)達,一至兩個背鰭和胸腹雙鰭寬大有力而基部窄,活動靈活。這種流水型的身體保證了它們在水中移動阻力極小,強壯發(fā)達的鰭又能提供強大的動力,因此鯊魚是海洋中速游和遠距離耐力游的雙料冠軍。而且它同時還有敏捷的身手,一旦被鯊魚盯上,幾乎沒有一種水生動物能夠逃脫其利齒的嚙食。正因為鯊魚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各項身體素質(zhì)都是其他魚類望塵莫及的,所以鯊魚能在4億年的生存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此外,鯊魚還有一身與生俱來的盔甲——特別粗糙堅韌的皮膚,這也是其他魚類無法比擬的生存斗爭的法寶。鯊魚的皮膚粗糙堅強猶如粘有金剛砂的砂布一般,皮膚上密密麻麻覆蓋了一層細小尖銳的盾鱗。這種皮膚既能保護自己不被侵害,又是克敵制勝的戰(zhàn)斗武器。人類如果遭遇大鯊魚,即使被它的皮膚隨意蹭一下,至少要去掉一片皮膚,鮮血淋漓。
鯊魚獨一無二的生育繁殖方式又是一件生存斗爭的制勝法寶。一般魚類的生殖,都由雌魚排卵,體外受精而卵生的,可是鯊魚卻是體內(nèi)受精,受精卵在母體內(nèi)孵化為小魚兒再生出來,即生物學上所稱的卵胎生。這種方式保障了受精卵的安全,使它不至于淪為其他水生動物的食物,確保了鯊魚后代的高出生率。
更令人叫絕的是,有個別胎生鯊魚繁殖方式更奇特。小鯊魚在母腹中已開始了殘酷生存斗爭的啟蒙培訓。它們開始相互殘殺,弱肉強食,吃掉了自己同胞的小鯊魚成為生存斗爭中的優(yōu)勝者,從母體內(nèi)一條條娩出。這種現(xiàn)象是自然界絕無僅有的,它保證了出生的小鯊魚的身體質(zhì)量。鯊魚這種“早期培訓”消滅了不合格的幼魚出生,這樣的優(yōu)生優(yōu)育絕對領先于其它動物。這也成了鯊魚生存斗爭的成功因素之一。
鯊魚這種兇殘個性是天生造就的。在母腹中吃體質(zhì)孱弱的同胞,降生后自然嗜血成性。鯊魚雖然大多單獨活動,但一旦發(fā)生血戰(zhàn),血腥味便是命令,附近活動的鯊魚聞到血腥味便招之即來,群起而攻之。所以海難中如果有人被鯊魚吞嚙,往往會招來群鯊的攻擊,于是一船落水者都難逃葬身魚腹的悲慘命運。假如鯊魚闖進了海濱游泳場,誰被鯊魚皮無意中蹭掉了皮膚,那么流出的鮮血會激起鯊魚的興奮,非咬嚙吞食了他不可。
鯊魚這種兇殘的個性雖然令人厭惡,可是在自然界殘酷的生存斗爭中卻是相當適合的好習性,就是這種見誰滅誰的生活習性和生理條件成為了鯊魚4億年立于不敗之地的成功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