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海燕
(運城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 運城 044000)
東升水庫位于芮城縣西陌鎮(zhèn)北4km處的東升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ㄒ唬┬退畮?。設計灌溉面積666.7hm2,保護范圍包括東升、東滑等12個村6500人、533.3hm2耕地以及風平公路等。原設計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設計,300年一遇校核??値烊?55萬m3。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臥管及放水涵洞四部分組成。
2009年12月,經省水利廳組織核查,鑒定該壩為Ⅲ類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壩體填土質量較差,大壩上游沒有護砌,壩坡有裂縫及塌坑,左岸壩肩有塌陷,下游壩坡無排水設施且有沖溝。二是溢洪道涵洞斷面太小,無法滿足行洪要求。三是灌溉涵洞部分倒塌,不能正常運行。四是水庫無滲流、位移、降雨量、庫水位、洪水預報等必要的工程及水文觀測設施。
3.1.1 現(xiàn)狀大壩滲流及抗滑穩(wěn)定分析
壩體浸潤線逸出點的最大水力坡降為0.28,小于允許值0.47,壩基最大水力坡降為0.48,小于允許值0.5,判定壩體、壩基滲透均穩(wěn)定。各種計算工況上游壩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均大于規(guī)范要求值的1.25,正常蓄水位及正常蓄水位+Ⅶ度地震計算工況下游壩坡安全穩(wěn)定系數均小于規(guī)范要求值,判定下游壩坡不穩(wěn)定。
根據判定結果,需對大壩進行加固處理。
3.1.2 上游壩坡防滲加固處理
現(xiàn)狀上游壩坡最陡坡比為1∶2.2,且壩面存在多處裂縫及塌坑,直接影響大壩的安全運行。鑒于此,經對擬定斷面比較及滲流與抗滑穩(wěn)定計算,確定大壩上游壩坡坡比為1∶3。本次壩坡施工首先進行清基,清基厚度0.5m,將現(xiàn)有壩坡上的雜草灌木及腐殖土清除干凈,然后將壩坡按設計斷面進行適當補填及削坡。在壩坡補填及削坡的同時,對壩體上的孔穴、塌坑及裂縫全斷面徹底挖除并重新回填黏土夯實,最后進行培厚處理。壓實度不低于95%。壩坡整平后自上而下設30cm厚干砌石護坡,20cm厚砂礫石和15cm厚粗砂墊層,下鋪二布一膜復合土工布,護坡坡腳伸入淤積層以下1.0m。
3.1.3 下游壩坡加固處理
現(xiàn)狀下游壩坡最陡坡比為1∶1.8,本次對下游壩坡進行培厚放緩處理,分3段,高程25m以上坡度為1∶2.5,馬道寬 2.5m;高程 25~13m 坡度為 1∶2.5,馬道寬2.8m;高程13m以下坡度為1∶3,下游壩坡采用草皮護坡。
為防止暴雨沖刷壩肩和下游壩坡,將水排至壩腳外,在下游壩坡與岸坡結合處布設橫向排水溝,在下游兩處馬道各設一縱向排水溝,并與壩坡橫向排水溝相連。排水溝采用現(xiàn)澆C20混凝土結構,縱、橫向排水溝均為矩形,橫斷面尺寸0.3m×0.3m,側墻及底板厚0.1m,每隔4m設一道伸縮縫,縫內采用聚氯乙烯膠泥填塞,表層2cm采用1∶1∶4瀝青水泥砂漿封口。下游坡腳縱向排水溝為梯形,底寬0.5m,高0.5m,邊坡1∶1,厚0.3m。臺階布置于下游壩坡樁號0+090處,寬1m,為現(xiàn)澆C15混凝土結構。
為將浸入的水引入下游,降低壩身浸潤線,防止?jié)B透破壞,增加下游壩坡穩(wěn)定性,壩下游坡腳增設貼坡排水,壩坡按設計斷面整平后自上而下設30cm厚干砌石,30cm厚砂礫石和30cm厚粗砂墊層,砌筑石塊應緊密嵌緊。
溢洪道為豎井式,豎井進口樁號0+028,暗渠段緊鄰沿山公路,位于其右側。距進口28m處出現(xiàn)淤泥堆積,垮塌現(xiàn)象,暗渠段側墻不滿足公路荷載,坍塌損毀嚴重,溢洪道無法正常泄洪,急需改造。
經實地量測及方案比較,本次設計方案為:0+000—0+028段維持原線路,按設計斷面修復襯砌,并將豎井進口拆除回填夯實,回填土壓實度不小于95%,原豎井處溢洪道底板以下2m用M7.5水泥砂漿砌塊石回填,與本次修復襯砌同時進行。0+028—0+253為改線段,位于原溢洪道暗渠右側,左側墻距原涵洞右側墻5m。0+253—0+345為原泄槽段,此段基本完好,只進行砌體勾縫。
溢洪道總長345m,0+038—0+182段為深挖方且芮城沿山公路通過,采用蓋板涵,橋面凈寬8.0m,蓋板采用預制C25鋼筋混凝土。其余為開敞式。
溢洪道由進口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三部分組成。引渠段長16.0m,采用扭曲面與控制段相連,進口底寬14.0m,出口底寬3.5m?,F(xiàn)狀為土質渠道,為防止沖刷,采用M7.5水泥砂漿砌塊石進行護砌。控制段長12.0m,斷面為矩形,底寬3.5m,高3.5m,底板及擋土墻均采用M7.5水泥砂漿砌塊石砌筑,底板襯砌厚度0.5m,擋土墻頂寬0.5m,底寬1.5m,基礎厚0.9m,墻趾、墻踵長0.6m。泄槽段長317m,改線段過水斷面為矩形,底板及側墻均采用M7.5水泥砂漿塊石砌筑,底板襯砌厚度0.5m,擋土墻頂寬0.5m,底寬1.5m,基礎厚0.9m,墻趾、墻踵長0.6m。樁號0+028—0+247 段坡比 1∶100,底寬 3.0m,其中 0+028—0+043段,側墻高 3.5~3.0m;0+043—0+247段側墻高3.0m。0+247—0+253段為彎道,底寬3.0m,高3.0~1.3m。0+253—0+345段為原泄槽修復段,過水斷面為矩形,底板及側墻均采用M7.5水泥砂漿塊石砌筑,底板厚度0.5m,擋土墻為直立,寬0.5m。泄槽段每隔15m設一道橫向沉降縫,底板與擋土墻間設縱向沉降縫,縫寬2cm,縫內采用聚氯乙烯硬質泡沫板填塞,表層2cm采用1∶1∶4瀝青水泥砂漿封口。為防止沖刷,在泄槽末端設長35m、寬13m的鉛絲籠石段。
此次設計將臥管及消力池拆除重建,鑒于庫內淤面抬升,臥管最低一級放水口須位于淤面以上。
臥管布設在大壩上游右側岸坡,縱坡1∶2,臥管斜長41.59m,沿底板距頂部14m處設一道齒墻,以增加其穩(wěn)定性。每級臺階高差0.5m,總高差21m,共布設36個臺階,第一級放水孔高程15.5m,通氣孔一臺高程31m。臥管斷面為矩形,其斷面尺寸為0.6m×0.7m(寬×高),底板及側墻采用M7.5水泥砂漿砌塊石砌筑,側墻寬0.4m,基礎厚0.4m,臺管蓋板為預制C20鋼筋混凝土板,放水孔徑200mm。臥管軸線與涵管軸線夾角為60°。
為使水流平順進入涵管,在臥管末端與涵洞連接處設消力池。池寬2m,長3.5m,高3.2m,涵洞低距池底1.1m。底板及側墻采用M7.5水泥砂漿砌塊石,池底板厚0.8m,側墻頂寬0.6m,底寬1.9m,墻趾0.6m;池頂蓋板為預制C25鋼筋混凝土板,板厚30cm。
放水涵洞為無壓拱涵,縱坡1/250,底寬1.0m,高1.5m,砌石側墻厚0.4m,磚拱頂0.3m,底板厚0.15m,經對原斷面復核,過水流量滿足設計要求。本次改造設計內容為:修復倒塌砌石側墻;底板采用現(xiàn)澆C20混凝土襯砌,厚0.1m,底板每隔5m設一道橫向伸縮縫,縫寬2cm,側墻及拱圈采用M10水泥砂漿抹面(厚2cm)。施工時,底板、側墻需鑿毛,表面清洗干凈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抹面等。
大壩表面變形觀測包括壩面沉降和水平位移觀測。觀測橫斷面共設3個,樁號分別為0+030,0+060和0+090。每個橫斷面設4個觀測點,上游壩坡正常蓄水位以上1個,下游壩肩外3m處1個,下游壩坡兩處馬道各1個。大壩兩岸測點的延長線布置2個起測基點,測點兼作水平位移和沉降位移觀測測點。在下游1km范圍內布設2個水準基點。
通過除險加固,東升水庫大壩上下游壩坡的滲漏和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確保了水庫的安全運行,充分發(fā)揮了大壩的防洪效益和灌溉效益,對促進受益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