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辛棄疾與趙蕃交游路線考

      2014-08-15 00:55:33張小杰
      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上饒縣鉛山刊本

      張小杰

      (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宋室南渡趙蕃一家僑居信州玉山章泉(今玉山仙巖鎮(zhèn))①,而辛棄疾中晚年鄉(xiāng)居信州之帶湖、鉛山之瓢泉長達二十余年。期間辛、趙二人不乏和唱詩作,據(jù)《稼軒詞編年箋注》統(tǒng)計,此間辛棄疾曾為趙蕃作詞七首,趙蕃存世詩集中亦有贈與辛棄疾詩作四首②。辛趙二人的存有交游關(guān)系已確信無疑,但二人的交游基礎如僅如花志紅文中所言“清高絕俗、恬于榮利”的人格契合筆者以為是不夠的,二人交游以辛棄疾隱居瓢泉期間最為頻繁,故趙蕃所處的玉山與辛棄疾所在的鉛山兩地之間的交通往來是研究二人交游基礎不容忽視的客觀條件,這在趙蕃的詩作中也有所表現(xiàn)。他在《以歸來后與斯遠倡酬詩卷寄辛卿》言“狂馀更欲誰送似,咫尺知音稼軒是”③,又在《呈辛卿二首詩》中言及“再見每懷風度遠,兩年空恨往來頻”④,詩中“咫尺”、“往來頻”足以說明玉山、鉛山兩地距離之近,二人交往之頻繁,故此撰文對二人的交游基礎再作增補。

      一、陸地交通

      (一)玉山至鉛山

      趙蕃隱居玉山章泉即今玉山八都雙峰山下,他與辛棄疾交游往來路線大體由玉山縣經(jīng)上饒縣至鉛山縣。據(jù)《廣信府全屬郡縣輿地圖說》載:

      上饒縣東至沙溪五十里,交玉山縣界,又五十里至玉山縣。上饒縣東南行四十五里至界牌亭,交廣豐縣界,又十里至廣豐縣治,自上饒縣西南行四十五里石溪鋪,交鉛山縣界。⑤

      沙溪即今沙溪鎮(zhèn),石溪鋪即今上饒市青溪鎮(zhèn)石溪村。玉山至上饒至鉛山的路線由上文可得:出玉山過沙溪至上饒,再向西南行四十五里至今上饒市青溪鎮(zhèn)石溪村,最后進入鉛山境內(nèi),全程145里,其中玉山至上饒段與今浙贛鐵路線路幾乎完全一致。而后續(xù)上饒至鉛山段路程則可由《廣信府鉛山縣輿地圖說》可知,據(jù)載:

      縣東路出東門十里至五通廟,又十里至橫坂,又十里至石塘汛,又五里至鵬村,又五里至下渠,又十里至沙坂,又十里至葛仙村,自縣治至此計,共六十里,與上饒縣交界,又前至上饒縣治六十里。⑥

      依上文鉛山縣至上饒縣路線,可回溯上饒至鉛山路段路線。其路線應為出上饒至葛仙村經(jīng)沙坂、下渠、鵬村至石塘汛,再過橫坂至五通廟,最后進入鉛山縣鵝湖鎮(zhèn)境內(nèi)。這在同治《廣信府志》卷二《食貨》驛監(jiān)記載可得印證,據(jù)載:

      上饒縣葛陽驛,舊名饒陽,宋淳熙間在城隅······東路通玉山界五鋪,十里,靈溪、坎石、婁村,沙溪,兵各三名·····玉山縣懷玉驛,在縣治西,明洪武徙西關(guān),萬歷間重建,今廢,基尚存·····東路通常山界三鋪,三塘,古城,草坪,兵各二名;西路通上饒界二鋪,侖溪,板溪,兵各三名······鉛山縣鵝湖驛,在北門大義橋,今裁歸縣,辛棄疾詩:他鄉(xiāng)異縣老何堪,短發(fā)蕭蕭不勝簪。旋買一樽持自賀,病身安穩(wěn)到南······北路通上饒界三鋪,雙頭,瀝源,石溪。⑦

      十里,即今上饒市信州區(qū)朝陽鄉(xiāng)十里村,靈溪即今靈溪鎮(zhèn),石溪同上石溪鋪。綜合《廣信府志》及《江西全省輿圖》可得玉山經(jīng)上饒至鉛山其總路線明細應為:玉山——沙溪——婁村——坎石——靈溪——十里——石溪——瀝源——雙頭,全程205里,且沿路有配備站夫及驛馬的驛監(jiān)。

      (二)廣豐至鉛山

      趙蕃雖隱居于玉山,但他曾在玉山鄰縣廣豐縣周安鄉(xiāng)河源書院講學,并卒葬于廣豐縣富城鄉(xiāng)(原名永豐,雍正九年五月巡撫謝旻以吉安亦有永豐奏改為廣豐縣)⑧,故而交游線路又有可能是從廣豐縣經(jīng)上饒縣至鉛山。廣豐至鉛山路線上饒至鉛山段與玉山至鉛山路線重疊在此不再贅述,從廣豐經(jīng)上饒路線據(jù)《廣信府上饒縣輿地圖說》可得:

      縣東南路出東門七里至七里亭,又三里至十里村,又十五里至中塘鋪,又五里至王家橋,又五里至金山,又十里至界牌亭,自縣治至此計,共四十五里,與廣豐縣交界,又前至廣豐縣治十里;又路由十里村分路南行五里至六十三都,又十里至博山寺,又七里至洋口,亦與廣豐縣交界,又前至廣豐縣治二十里;又路由十里村分路東行十里至白沙,又五里至江村,又五里至黃絲嶺,又十里至周家塢,又五里至六十六都,又十里至溫家?guī)X,自縣治至此計,共五十五里,亦界廣豐界。⑨

      由上文可得,從趙蕃工作所在廣豐至去鉛山必經(jīng)之所上饒路徑有三,其中第一條路線與第三條線路全程均為55里,而第二條過博山寺至上饒的線路全程52里,稍近與第一、第三條路線,亦即辛棄疾《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所提及的博山道。

      二、水路交通

      從玉山、鉛山兩地的地理環(huán)境看,兩地缺乏水路交通的客觀條件,現(xiàn)今兩縣交通也確無水路一途。但由宋至清時期,玉山、鉛山兩地卻是存在水上運輸?shù)?,尤其是明洪武四年之前,玉山的漕運甚至稱得上便利。據(jù)同治十二年刊本《玉山縣志》卷三下《食貨五漕運》載:

      明以前隸浙江漕糧,率丁夫肩運抵常,洪武四年部郎余德讓準廣信府改隸江西,玉山屬焉,漕運稱便。⑩

      有宋一代,鉛山豐富的金屬資源使得其經(jīng)濟地位十分突出的,同時礦冶業(yè)極為發(fā)達。大量的勞力使得鉛山糧食十分緊缺,故而玉山常以漕運運米至鉛山,據(jù)載:

      自縣雇小船,搬至鉛山河口,每船載米五石,每石例給船價銀二分,自河口雇大船至省河,每船載百石或數(shù)十不等,每石例給船價銀一錢三分零。⑾

      又順治辛丑進士,官任玉山知縣的唐世徵在《唐世徵漕議》中言:

      自玉山溪河雇小舟裝米到鉛山河口上,大船每秋冬水落時,一舟僅容米五六石計,二百里許,搬灘捱淺,經(jīng)五六日始達,每石例給二分,急則多至三四分,蓋以玉山一邑比之江省七十余邑。險阻遼絕,如在天末。本地荒阻,從無一船。必伺客貨舟到,強之帶米,給價不足,掉臂而去。此處經(jīng)費不足,必須賠補。且其船俱經(jīng)貴溪、弋陽、鉛山而來。如值彼地漕運接急,沿江截渡,至即疾呼。⑿

      上述記載可見玉山與鉛山兩地之間的漕運條件是及其困難的,尤其是秋冬水落的枯水期,但是在玉山船夫、纖夫、挑夫的努力下,還是極為艱難地維持著兩地的漕運,甚至奇跡般地完成著“一邑比之七十余邑”漕運效果。直至明洪武四年改隸,江西才逐漸退出漕運勞役。但是兩地當時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存在便利的水上交通還是可信的,甚至在清乾隆時期兩地仍然也存在小客量的水上運輸。清史善長在《玉山阻淺》曾言:

      昨從河口來,淺若甑在釜。今入玉山境,沿洄石可數(shù),至此三易舟,一舟分作五。接坐膝屢交,無篷目快睹。舟人慣負舟,肩承力各努。進以尺寸計,喝號胡嚨鼓。⒀

      史詩以紀實的手法記敘了自己從鉛山河口鎮(zhèn)至玉山境內(nèi)的情形,沿途水越來越淺只能換乘無篷小舟,因而目睹了沿途纖夫喊著號子賣力拉船緩慢前進的情景。但從“昨從河口來”“今入玉山境”,亦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鉛山至玉山經(jīng)水路一日可抵達的便利。

      綜上所述,玉山、廣豐、鉛山三地的便利交通為辛趙二人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交游環(huán)境,加之玉山是由浙入閩的必經(jīng)之所,逐漸營造起上饒“賢俊所聚,義理之宅,如漢許下,晉會稽焉”⒁的良好交際圈,是辛趙二人交游除卻因人格上的高度契合之外又一不容忽視的重要條件。

      注 釋:

      ①⑧參見拙作《趙蕃墓地釋疑——兼考“章泉”地望所在》,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4年2月第1期.

      ②花志紅,《辛棄疾與“上饒二泉”交游簡述》,飛天,2011年14期.

      ③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49冊2622卷30499頁.

      ④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49冊2632卷30727頁.

      ⑤(清)曾國藩等修,顧長齡匯編,《江西全省輿圖》,同治七年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影印,第949頁.

      ⑥(清)曾國藩等修,顧長齡匯編,《江西全省輿圖》,同治七年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影印,第997頁.

      ⑦(清)蔣繼洙等修,李樹藩等纂,《廣信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影印,第296、297頁.

      ⑨(清)曾國藩等修,顧長齡匯編,《江西全省輿圖》,同治七年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影印,第959、960頁.

      ⑩⑾清黃壽祺修,吳華辰等纂,《玉山縣志》,同治十二年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501頁.

      ⑿清黃壽祺修,吳華辰等纂,《玉山縣志》,同治十二年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第502頁.

      ⒀史善長,《味根山房詩抄》,紀寶成主編,《清代詩文集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四八八冊,第559頁.

      ⒁葉適《水心集》卷十二,《徐斯遠文集序》,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64冊,第242頁.

      [1](清)黃壽祺修,吳華辰等纂.玉山縣志[M].同治十二年刊本.

      [2](清)曾國藩等修,顧長齡匯編.江西全省輿圖[M].同治七年刊本.

      [3](清)蔣繼洙等修,李樹藩等纂.廣信府志[M].同治十二年刊本.

      [4]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紀寶成主編.清代詩文集匯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上饒縣鉛山刊本
      江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介紹【民間音樂類】 鉛山畬族民歌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12
      從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鋼琴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研究(上篇)
      明代戲曲刊本插圖的非敘事與圖像重構(gòu)
      戲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30
      上海閔行區(qū)與上饒縣簽署教育合作協(xié)議
      江西教育A(2016年12期)2017-03-24 15:18:40
      鉛山紅芽芋新品種贛芋1號
      中國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46
      第三屆全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區(qū)域?qū)嵺`研討會在上饒縣舉行
      江西教育B(2016年7期)2016-10-17 11:55:13
      探討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策略
      上饒縣投資億元實現(xiàn)教育裝備“三化”目標
      江西教育A(2016年3期)2016-04-11 16:30:38
      西夏文刊本《三才雜字》殘頁考
      西夏學(2016年1期)2016-02-12 02:23:10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23
      囊谦县| 鸡泽县| 红桥区| 云龙县| 镇宁| 淄博市| 怀化市| 夹江县| 久治县| 孝义市| 扎赉特旗| 安仁县| 玉屏| 南京市| 旬阳县| 车险| 通州市| 保康县| 湟中县| 天祝| 修水县| 甘孜县| 高雄县| 凌海市| 方山县| 阿拉善右旗| 大渡口区| 万荣县| 门头沟区| 南康市| 高密市| 周宁县| 怀远县| 江门市| 连城县| 依兰县| 彭水| 楚雄市| 仙居县| 军事|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