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爛漫,對什么都充滿興趣,學習積極性高,記憶能力超強,所以,在一年級我們主要安排學生誦讀大量篇幅短小、工于音韻、意蘊深遠的古詩。讓學生在誦讀中積累,在誦讀中想象,在誦讀中識字。
一年級的“每日一誦讀”主要誦讀古詩,古詩以“分類呈現(xiàn)”的形式出現(xiàn),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古詩的分類,增加孩子們背誦古詩的興趣。例如:第一周,詩中數(shù)字;第二周,詩中日;第三周,詩中月……每學期16周,一學年是32周。選的都是比較著名、淺顯的五言古詩。古詩押韻,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我們要求孩子每天自主誦讀一首,每周四首。周五國學課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一周大回放,對前四天背誦的進行一個小檢測。在積累過程中,通過朗讀、背誦,認識、積累生字。所以我們在古詩每首下面編排的五個生字,讓孩子們盡量掌握,為我們二年級的大量課外閱讀掃清生字障礙。
(1)故事中理解詩意
我們嘗試把古詩的詩人和詩意編成一個個簡單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比如:《過故人莊》,我們這樣編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到鄉(xiāng)下去散步,他邊走邊欣賞鄉(xiāng)村的風景。不一會兒,居然走到了一位老朋友的家,老朋友看到孟浩然來了,心理特別高興,趕緊邀請他到家里做客,而且還吩咐家里人,準備好上好的酒菜招待他……這樣嘗試幾次下來以后,孩子們的興趣大增。孩子們還會把這些小故事講給家長聽,雖然講得不是特別地完整,但他們把對古詩的理解傳遞給了家長,讓家長也分享我們背誦《小學生經典誦讀》的樂趣。小故事還拓展了孩子思維,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在講到《小小的船》這課的時候,我問孩子:“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孩子都說:“香蕉,鐮刀,小船……”當有個小男孩站起來說我覺得像弓箭時,我很驚訝,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對古代的弓箭見之甚少,可這個孩子居然能把弓和彎彎的月兒相聯(lián)系,著實讓我吃驚。我繼續(xù)追問,他說因為古詩里面說的“露似珍珠月似弓”,我不禁對孩子的活學活用感到欣慰,更為孩子的思維敏捷感到贊賞。
(2)吟唱中感受古韻
為了增加孩子背誦古詩的興趣,在孩子們讀準古詩字音的前提下,我們還引導孩子跟老師一起吟誦古詩,讓他們學著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誦,不只是學樣子,更是學習古人讀古詩的韻味,模仿古人讀書時的那種“意斷氣連”的感覺,而古詩的韻味也在這不知不覺的吟誦中慢慢溢出。
不僅這樣,我們還把部分古詩配上音樂唱一唱,讓孩子們邊聽邊跟著唱,還可以加上動作。到了后來,甚至我們在課間都能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唱著這些古詩改編的歌曲。
當然要達到最好的識字效果,我們還會相應地開展各種識字活動,如生字超市、識字大王比賽、開展詩歌誦讀會等。
“每周一大家”選擇了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從老子開始,每周一位,一個學期介紹16位,一學年32位。除了介紹他的生平和名言外,還安排了一個和這個大家有關的著名而有趣的小故事,孩子們在讀故事中了解,就記住了這位大家。用小故事把人物與事件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比生硬地讓孩子去記這些枯燥的人名更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每周一位大家、一個小故事,孩子可以回家和家長一起讀故事,也可以和同學在課間讀。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講講自己讀的小故事。
為了增加孩子們讀小故事的興趣,孩子們會輪流在班會課或者國學課上把故事講給全班聽聽,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對孩子讀故事作了一個檢測,也是對孩子記憶力的一個促進。我們還讓孩子每周把自己讀的小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既讓家庭融入國學的氛圍,又讓家人也感受孩子的學習成果。
“每月一名著”選擇的都是跟我們年段相結合的課外閱讀書目,例如一年級上學期我們選擇的是《新編兒歌365》《我爸爸》《小布頭奇遇記》《親愛的笨笨豬》,這些都是一年級小朋友喜歡的兒歌和繪本故事。兒歌也是孩子課外閱讀的啟蒙,孩子對于短小精悍、韻律十足的兒歌特別感興趣。繪本故事更是圖文并茂,孩子不僅飽眼福,更可以圖文結合幫助理解和識字。我們編排了“閱讀指導”,這其實是對家長的一個指導,幫助家長在家里開展“家庭閱讀”。
“每月一名著”這個版塊建議可以“親子共讀”。我們都知道“親子共讀”是低年級孩子最合適的閱讀方式之一,家長可以根據(jù)我們的“閱讀指導”在家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帶領孩子一起閱讀,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我們還開展了“兒歌朗誦比賽”和“講故事比賽”,讓孩子把閱讀的兒歌和繪本故事帶到我們的教室,在班上形成你追我趕的氣氛,促進更多的孩子把閱讀的習慣帶進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還能學會識字,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個全面培養(yǎng)孩子的活動,也為我們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經典誦讀》讓我們的孩子從啟蒙階段就嘗到了傳統(tǒng)經典的甜頭,讓孩子們從小浸潤在經典文化的土壤里,汲取傳統(tǒng)經典的養(yǎng)分,健康茁壯地成長,相信我們的孩子們也會漸漸地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