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鴨脖是武漢最有名的漢族小吃,因為起源于漢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鴨脖是將川味鹵方改進后用在鴨脖烹飪上,具有四川麻辣風(fēng)格,香味撲鼻,口感刺激,鮮美無比。
武漢人喜歡吃鴨脖子,因為它味足夠勁,回味無窮。鴨脖子,本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墒墙?jīng)過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進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后就完全不一樣了,再剁成一節(jié)一節(jié),大小剛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轉(zhuǎn)動。鴨頸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后,接著吸吮骨節(jié)中間的骨髓,“滋溜”一聲,讓人覺得頗有成就感。照老一輩人的說法,鴨脖是活肉,鴨子整天尋吃覓食,纖長的頭頸一伸一縮,肌肉纖維鍛煉得非常有韌勁,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鴨脖子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于它肉附于骨,鴨肝鴨腸之類屬于一口香,很易滿足,而鴨翅、鴨掌骨肉較易分離,吃起來沒有難度,只有鴨脖子骨肉相連,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讓人總是難以充分滿足,這便是鴨脖子的妙味所在了。
精武鴨脖的特色是香辣透味,還帶一點點的麻,肉不多,卻絲絲都藏在骨頭縫里,需要細(xì)細(xì)地、耐心地啃。精武鴨脖的辣是一波更比一波強的,越嚼到骨頭里香辣的味道越重,辣到人直抽冷氣,卻還惦記著那一絲剛發(fā)現(xiàn)的肉,辣到明明想丟下不吃了,但心里又惦記著那一點發(fā)現(xiàn)而無法放手,心甘情愿地在麻辣誘惑中繼續(xù)尋覓,欲罷不能。
鴨脖子之所以好吃,秘絕全在湯料里,湯料只所以巨香,是因為使用了特制的香料配方。真正使用的鴨脖子香料應(yīng)該是28種。正所謂:精武鴨脖分外香,二十八料加老湯。
武漢精武鴨脖最早源于重慶,1993年,鴨脖生意傳入武漢,2000年以后進入火爆期。從一開始,這個品牌就帶著濃濃的武漢味和十足的市井氣息。目前公認(rèn)的武漢鴨脖發(fā)源地是漢口精武路。一條窄窄的小巷子,兩邊開滿了鴨脖子店面,都稱為“精武鴨脖”,成千上百根油光紅亮的鴨脖子就這么擺在攤位上,場面頗為壯觀。
精武鴨脖發(fā)展至今經(jīng)歷近20年的歷史,近幾年精武鴨脖已經(jīng)慢慢走向全國。隨著電影《生活秀》的上映,精武鴨脖迅速走紅全國。一根鴨脖賣到10元。去年,僅上海一地,精武鴨脖銷售額已過1億元。
精武鴨脖,其工藝是將鮮鴨脖子浸泡2小時,多次洗凈,沸水燙5~10分鐘,放鹵料水中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繼續(xù)燜制約1小時,鴨脖子熟爛后撈出,包裝待售。其優(yōu)點是所鹵制的鴨脖子除去了鴨脖子本身的大量腥味,食用時口感極好,有啃頭,辣口不辣心,甘香濃郁、咸甜麻辣、回味無窮。
鴨脖高蛋白、低脂肪,具有益氣補虛、降血脂以及養(yǎng)顏美容等功效。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認(rèn)為:鴨屬涼性,味甘,功能溫補,益氣。經(jīng)常食之,平肝去火。精武鴨脖是老少皆宜的休閑食品,其辣,功能排毒瘦身,健體美顏;其麻,開胃益食,與辣互相作用,具益氣養(yǎng)血之效,性溫而不躁,除濕去煩,開胃健脾。 (木 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