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紅
先后10余次骨折,11次大型手術(shù),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身體多處骨骼被裝上各式螺釘重新排列組合,肌膚表面密布手術(shù)刀痕…… 這是命運對19歲“瓷娃娃”劉大銘的“饋贈”。絢麗年華,體重卻僅有20公斤,上蒼讓他成為一個與輪椅為伴、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最后還將他的脊椎雕刻成殘忍的S形……
然而,在鮮為人知的痛苦和絕望盡頭,劉大銘成功越洋求醫(yī)自救,化蝶重生,創(chuàng)造了“不死”的醫(yī)學(xué)神話。不僅如此,在悲喜與生死之間,因愛與孤獨,他將軀干給了病魔,而把靈魂留給了生活,一頭扎進支撐心靈的文字世界,用滿腔熱血書寫青春華章,先后11次榮獲國家級文學(xué)獎項,兩次受邀至人民大會堂領(lǐng)獎,并入圍2014年“感動中國”候選人。
2014年3月,劉大銘在西北書城舉行了《命運之上》作品簽售,19年生命熱血與母愛傳奇由此拉開了帷幕——
殘忍直接的虎媽,
“瓷娃娃”學(xué)會獨立
世上恐怕再也沒有誰的童年像劉大銘的童年那樣孤獨蒼白了!從4歲開始,他就被安置在一間光線不足的屋子里??蛷d的藍色布藝沙發(fā),就是他的全部天地。他窩在上面,或坐或躺,唯一無法做到的就是起身離開,口渴也不能拿到近在咫尺的飲料杯。無聊的時候,他就盯著天花板發(fā)呆,盼望著母親趙嬌蓮早點下班回家。
趙嬌蓮,今年43歲,居住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guān)區(qū),在當?shù)胤抗芫止ぷ鳌?994年4月,趙嬌蓮生下兒子劉大銘。劉大銘半歲時,肩胛骨骨折,被確診為成骨不全癥。這種病又稱脆骨癥,輕微損傷都可能引起骨折,嚴重者表現(xiàn)為自發(fā)性骨折。醫(yī)生說,孩子活不過兩歲。
丈夫是一名軍人,很少在家,趙嬌蓮只好獨自帶著兒子小心翼翼地生活。在趙嬌蓮的悉心照料下,劉大銘一點點長大,醫(yī)生的話似乎沒有影響到這個生命力頑強的孩子。
趙嬌蓮覺得愧對兒子,只要有空就會給劉大銘講故事,教他認字,將生詞抄錄在本子上,讓他獨處時練習(xí)。劉大銘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這時趙嬌蓮夫妻倆起了爭執(zhí)。父親并不打算讓兒子讀書,趙嬌蓮卻不同意,她執(zhí)意把劉大銘送進了幼兒園。整天在家的劉大銘,對外面的世界早就渴望不已,如今能上學(xué)了,自然高興至極。
可好日子不過3天就因一場感冒草草結(jié)束。無比失落的劉大銘又回到原點,每天只能在紙筆中釋放情感,尋求自由。
“一切關(guān)于幸福和艱辛的話題,我從未想過,就像我習(xí)慣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喜歡在午休時看小說;就像我總能在某一時刻看到母親收拾家務(wù)、洗衣做飯的背影,甚至連她嘮嘮叨叨的話,也印進了我的腦海,在無人的時候會自發(fā)地跑出來回放。一切都是既定好的劇情,晝夜交替,永不停息。
“母親開始變得苛責(zé)起來,而我并不知道原因,在那段時間里我感到憤怒卻又驚恐,甚至對活著產(chǎn)生了極大的怨恨。她不讓我再在舒適的沙發(fā)上躺著,而是讓我在空閑時下樓騎車;她不讓我剩下一口飯,甚至掉在桌子上的一粒米也要我撿起來吃掉;她找來一本又一本晦澀難懂的教科書,讓我一遍一遍做上面的題目;她不再那么輕易抱我上沙發(fā)或床,而每次都讓我也出一部分力;她不讓我在午休時再讀一個字,把書放在我夠不到的地方;她總叫我看動物世界,邊看邊嘮叨:不夠快的動物要被吃掉,不夠強壯的也是,不合群也要被吃掉,弱小的總會被淘汰?!?/p>
母親的話就像緊箍咒,每晚都會回響在劉大銘的腦海里,而他小小的生命力在母親頻繁的責(zé)罵中愈加旺盛。要強的劉大銘,似乎和母親較上了勁兒,他反復(fù)練習(xí)母親布置的任務(wù),比如自己喝水、自己站起來、自己睡覺等等。后來,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母親沉重的愛,
“瓷娃娃”直面殘缺身體
2001年,劉大銘終于走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小學(xué)。常年孤獨的他,覺得自己只要在有人的地方就會幸福。可劉大銘沒想到的是,身形特殊的他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引起一陣騷動。從小學(xué)到初中再到高中,那些隨處可見的異樣眼光讓劉大銘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兒。
而趙嬌蓮卻用幾近殘忍的方式,讓劉大銘直面自己的身體:“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掩蓋,不用解釋。你就告訴別人你站不起來,不能摔跤,讓他們知道你需要被保護,但同時你也要告訴你自己,你是最棒的,別人能做的你也一定行!”劉大銘對母親的話總是選擇性地接受后半句,忽略了前半句。
劉大銘在小學(xué)安然度過兩年后,身體出現(xiàn)狀況,需要再做一次手術(shù),趙嬌蓮立刻請了長假。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劉大銘覺得小時候那個溫柔的媽媽回來了。
可手術(shù)后,趙嬌蓮很快又恢復(fù)到從前的狀態(tài)。只要是劉大銘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她從不伸手幫忙。趙嬌蓮冷漠的態(tài)度讓劉大銘從心底認為母親不再愛他??梢淮温眯校肿屗惺艿侥赣H濃濃的愛。
那一年,上初二的劉大銘14歲。那是他第一次不以看病為由出門遠行,目的地是云南。
第一站就是讓劉大銘又愛又恨的石林。進入景點,四周盡是險峻的山峰、陡峭的階梯,不計其數(shù)的石塊像松樹般矗立。劉大銘抬頭看了看,心里的失望像沾上水珠的墨跡慢慢彌漫開來。偏偏導(dǎo)游又一直描繪著石林之上的瑰麗與雄偉。劉大銘低著頭,努力掩飾著自己的失落。
“走吧,媽媽背你上去,輪椅放在山下?!壁w嬌蓮的話打斷了劉大銘的思路。
“媽,我不上去了,真的太高了?!眲⒋筱懟氐馈?/p>
“傻孩子,幾千公里都過來了,怎么能不上去?不能讓自己有遺憾。走,媽背你?!壁w嬌蓮說完,一下子將劉大銘背了起來。
這個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劉大銘的記憶中:
“她走上第一個石階時,我聽到臺階發(fā)出了響亮的回聲。我趴在她的背上,緊緊抓著她的衣領(lǐng),我倆一階一階地走著,前方的臺階卻愈發(fā)地多。我的雙手漸漸變涼,我擔(dān)心她太累,勸她歇歇,她卻告訴我:不累,讓他們先走,我們一點點地追過去,遲一點但總會走到。我感到母親的背足夠?qū)挻?,可以讓我的身體完全依偎在上面,而她弱小的身軀里,竟蘊含著如此巨大的能量……
“我們終于登上了石林的制高點,放眼望去,曾經(jīng)高大的石柱顯得無比矮小,萬丈霞光給石林鍍上金色,云彩環(huán)抱著每根石柱,猶如仙境?!?
趙嬌蓮問兒子:“漂亮嗎?”“嗯!”劉大銘想不出更多的詞匯來表達?!八麄兌颊f你上不來,也勸我別帶你上來,可我們最終還是上來了?!壁w嬌蓮又說??粗h方無垠的景色,劉大銘感慨萬千,他不知道如何應(yīng)答母親的話。
回到家,劉大銘把這次旅行寫成了作文,字里行間透出母親暖暖的愛意。老師在班里將劉大銘的作文響亮地讀了出來,同學(xué)們的掌聲讓劉大銘倍感自豪。劉大銘忽然覺得在文字的領(lǐng)域里他可以比別人都優(yōu)秀。
劉大銘對文字的喜愛,讓他陷入寫作之中。他每一次痛苦的手術(shù),每一次和生死的擦肩,都促使他的文章更加深刻、更加豐富。盡管有時身體會不適,他也硬撐著繼續(xù)從文字中尋求精神慰藉。
在劉大銘沉迷于用文字表達自己時,健康卻亮起了紅燈。兒時埋在腿骨內(nèi)的一段鋼針刺破了劉大銘的骨骼、神經(jīng)、血管,暴露在膝蓋外,足有3毫米。手術(shù)自然不可避免。可是比起手術(shù)來,劉大銘更害怕的是母親的訓(xùn)斥。因為母親在他長時間伏案寫作時不止一次提醒過他注意身體,可他全然不顧。而現(xiàn)在,他該怎么面對母親的指責(zé)?
劉大銘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著母親的呵斥,但是母親的反應(yīng)卻出乎他的意料:“你不疼嗎?受那么大的罪,你是怎么忍過來的?”母親眼里的疼惜,讓劉大銘不知怎么回答,委屈地抽泣起來。
劉大銘休學(xué)一年專心治病。這一年,劉大銘一邊學(xué)習(xí),一邊繼續(xù)創(chuàng)作。盡管生活黑白般單調(diào),但他的文章里卻擁有最炫目的色彩。
最后的希望,
“瓷娃娃”艱難守護
就在劉大銘為自己能像常人生活感到滿足時,命運卻又跟他開了個玩笑。因長期伏案,劉大銘的脊椎不堪重負,生生彎曲成S形。病情日益嚴重使劉大銘很難起身,更別提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了。
2011年末,趙嬌蓮帶著劉大銘從天津一路輾轉(zhuǎn)到北京,最后在眾多醫(yī)生的建議下,找到國內(nèi)最具權(quán)威的一位老醫(yī)生。然而,老醫(yī)生的話讓劉大銘一下子墜入了深淵。
“一年之內(nèi),你們不要再想用手術(shù)的方法解決這個難題。往泥沙里釘釘子,怎么可能成功呢?接受現(xiàn)實吧。”劉大銘不死心,反問道:“我一共做了10次手術(shù),唯獨這次不行嗎?”
老醫(yī)生搖搖頭:“那些做手術(shù)的部位,不過是腿、胳膊等,而脊椎卻是人體的軸心。脊椎上有成千上萬條神經(jīng)盤根錯節(jié),觸動一根,便能讓你永遠失去生命!小伙子,如果能做,我絕不會見死不救的。接受現(xiàn)實,早點回家吧?!眲⒋筱懣粗赣H的眼淚順著臉頰緩緩流下。
隔天,趙嬌蓮便帶著劉大銘踏上了回家的路?;厝ズ?,趙嬌蓮像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一樣,為兒子制訂作息時間表,督促他鍛煉。而此時,劉大銘的心里卻翻江倒海般,他不相信自己的命運僅靠老醫(yī)生的幾句話就被斷定了,國內(nèi)的技術(shù)不行,難道國外就沒有人能治愈這種病嗎?
2012年,劉大銘把病例翻譯成英文,寄往各個國家。大半年過去了,有不少海外醫(yī)院給劉大銘回信,可是卻沒人愿意冒險。心涼的他在朋友的提醒下,又把自己的簡歷譯成英文發(fā)了過去。他要讓那些醫(yī)生知道,他是多么優(yōu)秀,不甘心就此離開人世。劉大銘的自救行動,趙嬌蓮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此時的她只能和兒子一起期待奇跡出現(xiàn)。
2012年8月,劉大銘終于收到一封來自意大利萊尼亞諾的郵件,一位名叫Polao的博士答應(yīng)幫他做手術(shù)。劉大銘一遍遍確認著郵件,欣喜若狂,他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趙嬌蓮得知消息后緊張得夜不能寐,她怕帶兒子去一個連語言都不通的地方,更怕不能將兒子完好地帶回來。劉大銘在文字中是這樣記錄的:
“臨行的幾天,母親心生退意。而我卻與此相反,我不能目視我的生命在病情與世俗中草草收場。
“次日晚上,我對母親說:‘您必須帶我去看病,即使有風(fēng)險,我們也要去承擔(dān),我無法再忍受這樣疼痛的生活。您或許無法想象,我每時每刻在忍受多大的痛苦。我感到事情陷入了困境,但我必須去試著說服母親。
“‘媽,我能理解您的擔(dān)心,但這已是勢在必行,您陪伴我長大,最能體諒我,也是您讓我相信,只要斗志昂揚不放棄,就一定能收獲最好的回報。難道您說謊了嗎?
“母親沒有作聲,任憑我聲嘶力竭地叫嚷。有那一瞬間,她讓我感到陌生,我猜她是不是不要我了,或是8歲的妹妹取代了我。我轉(zhuǎn)身回房,蒙頭大哭。
“在困惑與難過中度過了一周,我們終于拿到了簽證,我激動地準備將這個消息公布于眾。當我打開電腦時,我不經(jīng)意看到母親留言板上的一條動態(tài),在主人寄語那一欄,我看到這樣一行字:我想麻煩大家,誰有意大利的朋友請告訴我,我需要幫助。謝謝!我凝視這右下角的日期,是在拿到簽證前的一個月。霎時,我的全身像被電流擊中,我強忍眼淚,沒讓它流下來?!?/p>
2012年9月7日,劉大銘和母親到達了位于萊尼亞諾的那家醫(yī)院,主刀醫(yī)生叫Marco,是歐盟頂尖的創(chuàng)傷骨科醫(yī)生之一。手術(shù)進行了11個小時,醫(yī)生成功地為劉大銘實施了脊椎結(jié)構(gòu)重建手術(shù)。
在經(jīng)歷這次大手術(shù)之后,虛弱的劉大銘,口味變得異常挑剔,他不愿意吃澆著沙拉的生菜和淋著黃油的比薩,只想吃中國菜。
“我說:‘我想吃中國菜,什么都行。母親盯著我看了很久:‘你知道嗎,我快兩天沒睡覺了。我愣了一下,沉默不語?!疄榱四惝敵醯膲粝耄瑡寢屵x擇支持你,相信你。你自己答應(yīng),什么困難都能克服,什么痛苦都能忍受,可是現(xiàn)在,你卻連飯都吃不下去。你做了11個小時的手術(shù),這對一個健康人來說,都是大創(chuàng)傷。你還插著引流管,身體里的淤血一桶一桶往外流。你看不到,但我可以告訴你!另外,這不是中國,你必須適應(yīng),生活絕不會迎合你!你可以不吃,但下場必定是死,我不能看著你死,所以今天你必須把飯咽下去!吐了沒關(guān)系,休息一下接著吃!
“我噙著淚,我知道母親是對的。我不能因為不吃飯而自私地死在這里。我艱難地吞咽著……”
以上兩段文字,是劉大銘后來在《命運之上》一書里,對自己異地求醫(yī)時那份刻骨銘心的真實記錄。
2012年11月20日,歷時兩個半月的意大利求醫(yī)之旅終于結(jié)束。這時,劉大銘已經(jīng)可以坐起來了。來年他將練習(xí)行走,像普通人一樣用雙腳感受大地的堅實。母親一如既往地鼓勵他,引導(dǎo)他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劉大銘的坎坷經(jīng)歷,不光帶給他痛苦,也讓他有所收獲。因為疾病,劉大銘比同齡的孩子沉穩(wěn)很多。而那些讓他痛徹心扉的經(jīng)歷寫成了文字,往往更能打動讀者。2013年12月,劉大銘的長篇勵志自傳《命運之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他成為該社建社以來最年輕的簽約作者。隨著媒體的推廣,劉大銘成功入選“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3”十大人物、感動甘肅·2013十大隴人驕子,并成為2014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
很多時候,總會有人問劉大銘:“你小小的年紀,怎么會有那么多深邃的想法?”
通常劉大銘都會掀開衣服,指著身上的一道道疤痕說:“我倒無比期待自己如同齡人一樣簡單,可是苦難總會一遍遍地逼迫我成長,我的深刻都在痛苦與掙扎中積攢。如果可以,我寧愿用這些功名換取一個健康的身體。只是現(xiàn)實已然這樣,再多假設(shè)也都無可奈何?!?/p>
2014年3月,劉大銘已恢復(fù)正常生活,現(xiàn)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高三北辰人文實驗班。他說自己經(jīng)歷過10多次生死,每次與死神的親密接觸都會讓他成長,眼前的名利不會讓他迷失。作為學(xué)生,他更想做的是好好學(xué)習(xí),考個好大學(xué),過他想要的生活。
【編輯:吳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