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管理學者,哈佛大學碩士,北京大學中國戰(zhàn)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曾經擔任長江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經理人》雜志和世界經理人網站總編輯等職。
關于領導力有很多誤解,其中比較流行的有:領導力的核心是職位;領導力的核心是品質;領導力的核心是權力;領導力就是魅力;領導力就是影響力;領導力就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領導力是可以通過參加培訓學會的……
為什么這些都是錯的?什么才是對的?你該怎么做才能卓有成效地發(fā)揮領導力?
領導力不在于你是什么、有什么
領導力不在于你“是什么”,或者說不在于你“當什么”。不管你是總經理或者CEO,還是學校校長、局長、市長,這只說明你有所謂的“領導職位”,并不說明你有領導力。
實際上,擔任領導職位的人往往缺乏領導力。美國知名領導者約翰·加德納說:“即使在大型企業(yè)和政府機構中,級別最高的那個人也許只是頭號官僚而已。”
而且,領導職位還可能妨礙發(fā)揮領導力,原因之一是發(fā)揮領導力往往要求改變現狀,而擔任領導職位的人是現狀的受益者,從而不愿意改變。
反過來,你也許只是一名保安、秘書、圖書管理員……這并不說明你沒有領導力,更不說明你不需要發(fā)揮領導力。每個人都需要發(fā)揮領導力,你至少需要在家庭中發(fā)揮領導力。即使你在你工作的組織中處于最底層,你也需要發(fā)揮領導力——你不僅需要領導你自己,還可以對你的平級發(fā)揮領導力,甚至自下而上地發(fā)揮領導力。
領導力像愛情,領導職位像婚姻。有婚姻不一定有愛情,反過來,有愛情也不一定有婚姻。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更在意愛情,而另一種人更在意婚姻?!邦I導力十律”是提供給那些追求領導力而非領導職位的人的指南,這更像是“愛情指南”,而非教你“如何嫁給一位百萬富翁”。
當然,更在意愛情的人并非不在意婚姻;同樣,在意領導力的人并非不在意領導職位。他們知道:領導職位可以是發(fā)揮領導力的最佳平臺,就好像婚姻是經營愛情的最佳平臺一樣。他們追求領導職位,不是為了職位會帶來特權、金錢、地位、榮譽,而是為了能夠在領導職位上更好地發(fā)揮領導力。
恩格斯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卓有成效的領導者也知道,沒有領導力的領導職位是不道德的。
領導力不在于你“有什么”,你有MBA文憑?你有很高的智商?你有很高的情商?你有正直、誠實、勇敢、公正這些品質?有這些當然是好事,但是,有這些也并不說明你有領導力。
過去幾十年,領導力研究中最大的共識就是: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各種各樣,在教育、能力、個性、品質這些方面沒有什么共同點。
從個性、技能、智力、訓練這些方面而言,很難說有什么東西能夠前后一貫地把他們區(qū)別出來……
不管你有什么,你不見得能成為卓有成效的領導者;不管你沒有什么,你都可能卓有成效地發(fā)揮領導力。
領導力在于你做什么
卓有成效的領導者的共同點,不是他們“是什么”,不是他們“有什么”,而是他們“做什么”,共同點是他們做這十件事情:承擔責任、解決難題、密切聯(lián)系群眾、講故事、當老師、從失敗中學習、反思、深思、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領導力實際是個動詞,就像愛情實際上是個動詞一樣。如果你做這十件事情,你就是在發(fā)揮領導力;如果你持之以恒地做這十件事情,你就是在修煉領導力;如果你能夠得心應手地做這十件事情,你就成了卓有成效的領導者。
當然,不是每個卓有成效的領導者都做好了這十件事情。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做好了其中的大多數事情。他們具有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家族相似性”。在一個家族中,A和B可能眼睛和鼻子很像,B和C可能鼻子和臉型很像,C和D可能臉型和口音很像,而A和D有可能看起來哪方面都不像,但他們都具有“家族相似性”。
真正的家族相似性往往是天生的,是基因決定的。而領導者的家族相似性是行動造就的。是否成為領導者,是你的選擇,只要你努力去做這十件事情,你就可以加入卓有成效的領導者這個大家族。
領導力就是這十件事,你只要做這十件事,你就是在發(fā)揮領導力。但其中任何一件事做起來都不容易,你必須要嚴于律己、刻苦練習才可能做到。(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