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小議中西方古典園林的歷史沿革和特征區(qū)分
李彥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00)
21世紀以來,園林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從事其專業(yè)人才也越來越多。無論是大面積的規(guī)劃設計還是細部的景觀小品設計,都離不開園林理論的支撐。世界園林的形式特征多種多樣,風格也是千姿百態(tài)。由于地域性和文化特征不同,每個國家的園林形式特征也大相徑庭。本文通過世界造園系統(tǒng)的歷史沿革從而淺談在造園過程中的不同手法和其形式特征,希望今后在景觀設計的時候,能夠取其精華,以更好的形式來表達設計師的構想意境。
園林;藝術;造園手法;造園特征;園林形式;歷史沿革
18世紀以前,世界各國幾乎都有自己的園林,各種不同風格的園林,形成了中國、西亞和歐洲三大體系。中國系統(tǒng)主要包括中國園林和日本園林,西亞系統(tǒng)主要指伊斯蘭園林,而歐洲系統(tǒng)的代表是古希臘園林。
三大造園系統(tǒng)各種各的特征形式,其中西亞系統(tǒng)的園林風貌較為嚴整,后來這一手法為阿拉伯人所繼承,成為伊斯蘭園林的主要傳統(tǒng)。而歐洲體系在發(fā)展演變中較多地吸收了西亞風格,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最后形成自己“規(guī)整和有序”的園林藝術特色。還有以典雅和精致著稱的中國園林。以中國山水園林為代表的東方園林與西方園林是截然不同的。中國山水園林表現(xiàn)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變化、曲折為特點,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風景園林的獨特風格。
我國造園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雖然有起伏和曲折,但總體來說還是由粗陋而發(fā)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趨于成熟的。其中宋朝和明、清朝的造園水平可謂是歷史上的兩次高潮。從分布上看,北宋以前的園林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開封一帶;南宋以后的園林則分別集中在北京及承德、南京、蘇州、杭州一帶及珠江三角洲這三個地區(qū),由于三者具有不同的風格,所以又常稱: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
東西方園林一開始就循著不同的方向、路線發(fā)展。和其他藝術一樣,造園藝術也是毫無例外的受到美學的影響。西方的美學思想就是企圖用一種程序化和規(guī)范化的模式來確定美的尺度和標準。所以歐洲幾何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而中國園林則是受繪畫、詩詞等文學藝術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無真正意義的造園家,大多都是文人、畫家,所以中國園林從一開始就帶有詩情畫意般的濃厚的情感色彩。所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著繪畫的脈絡發(fā)展起來的。山水畫的基本原則莫過于“外師造化,內(nèi)發(fā)心源”。并非抄襲山水,而是取其精華,再其意境,這種感受出自心靈,所以像西方那種“幾何美”的審美觀在中國繪畫和園林中幾乎是全然不見得,與之成對比的則是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
留園在空間上可分為四個部分:東、西、中、北部,景觀主題各有特色。各部分之間有的以墻相隔,有的以廊相通。墻上還筑有很多空窗、漏窗、洞門,使各部分空間既相對獨立,又互相滲透。作為全園精華的中部又分為東、西兩園,西園以水為主,山石樓閣繞水而建,十多株百年古樹營造出山林野趣。東園東南為建筑,中為水池,西北為山,這種空間布局使山池主景位于受陽面,是大型蘇州古典園林的常例留園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建筑空間對比。獨具風采的石峰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杰出典范。
中國造園手法特點和意境表達總結為:內(nèi)向與外向、看與被看、主從和重點、空間的對比。此外,中國園林的意境表達還講究藏與露、引導與暗示、疏與密、起伏與層次、虛與實、蜿蜒曲折、高低錯落、俯視與仰視、滲透與層次、空間序列。
反對橋揉造作的維多利亞時期,提倡簡單、樸實無華,具有良好功能的設計,推崇自然主義和東方藝術。其特征:自然美和規(guī)則式的結合。將英國花園特色和規(guī)整的傳統(tǒng)莫臥兒花園形式在這個園林中結合在一起。
園林整體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緊貼著建筑的方花園,這是一個規(guī)則式花園,花園的骨架由四條水渠組成,水渠的交叉點上是獨特的花瓣噴泉。第二部分是長條形花園,這是整個園中唯一沒有水渠的花園。設計了一個優(yōu)美的花架,上面攀爬著九重葛。在花架的旁邊,是一些綠籬圍合的小花床。第三部分是下沉式的圓花園,圓形的水池外圍是眾多的分層花臺,一排排花卉種植在環(huán)形的臺地上,使人想起杰基爾設計的寧靜、平和的臺地式鄉(xiāng)村花園。
莫臥兒園林沿襲了波斯伊斯蘭園林的造園法則,平面布局是幾何圖案式的,分割或進一步分成許多小的幾何圖形。是西方園林特征的典型代表。
無論是中國園林還是西方園林,由于受其不同文化、不同哲學思想、不同美學觀念的影響,其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手法大相徑庭。但是兩者對現(xiàn)代園林的影響同樣重要。從意境上來說筆者認為中國園林更勝一籌。但是由于現(xiàn)今的政治體制與古代不同,無論是北方皇家園林還是江南四大園林的格局都不適合用現(xiàn)代式城市公園的建造。但是在意境上,中國古典園林真是無可取代的,在造園中的許多手法都是需要我們向其模仿和學習的。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中國建工出版社.
[2]梁思成.中國建筑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J05
A
1005-5312(2014)17-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