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2013·江西省中考卷
27.寫作(50分)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我們總在不斷地出發(fā),伴隨我們的,有親情、友誼、理想、知識、叮嚀……而這一切激勵鞭策著我們勇往前行。請以“帶著____出發(fā)”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處填上合適的詞或短語;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題。首先是補題,補足文題才好寫。根據(jù)材料的提示:“親情、友誼、理想、知識、叮嚀……”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是比較虛化、抽象的,這啟示我們,補題一定要補像這樣比較虛化、抽象的詞語才好寫。假如補些具體的詞語,如“桌子、黑板、樹木、金錢……”就不太好寫了,盡量避免補這樣的詞語。
補好題后,就要根據(jù)自己所補題目來進行立意了。如補題為“帶著理想出發(fā)”,就可以這樣來立意:理想是前進的目標,又是進行的動力;無理想人則一事無成;理想是成功的保證……具體寫作時,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啥嘤眯┍扔?,如:理想是海,掀起驚濤駭浪;理想是浪,考驗萬輪千舟;理想是舟,裝載地球村人;理想是燈,為我照亮前路;理想是筆,繪出五彩的夢;理想是花,含放稚嫩的心;理想是橋,渡你淌過疑水;理想是水,幫你澆熄怒火……將理想具體化。當然,也可以通過敘寫自身因為懷抱理想而把事情做成功的事例,去闡述理想的作用等等。
總之,江西卷的這個作文題,還是比較好寫的。
【滿分作文1】
帶著微笑出發(fā)江西一考生
戰(zhàn)勝生活不幸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不是金錢,不是地位,更不是名譽,而是我們很容易做到、卻往往被我們忽略的微笑。
有一個農(nóng)民,他有五個孩子,負擔很重。他們一家擠在一個十多平米的房子里。他們像蜜蜂那樣整日辛勤地勞作,在有限的土地上種莊稼,到城市里去揀垃圾、打短工,給有錢人家漿洗補連??墒?,不管他們怎么折騰,不管他們怎樣團結齊心,相互愛護,生活并沒有對他們格外開恩,家里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最艱難的時候,一家人只有一條破敗得幾乎只能遮丑的褲子,誰出門誰穿。不僅如此,生活還跟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他的妻子因為勞累過度,生了病,而且一病不起,終年臥病在床。這即使在富裕人家,也可能被折騰得家破人亡,對于像他這樣的窮人家,無異于滅頂之災。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他的孩子全都萎靡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有一個孩子,幾乎想要自殺??墒?,面對生活的苦難,這位農(nóng)民卻表現(xiàn)出出奇的智慧和堅強。他知道,要讓他的孩子們重新振作起來,靠的不僅僅是食物,因為他們家的食物從來就沒有充足過,他們家的孩子需要的是食物,但更需要的是精神支柱。立起一根精神支柱看似很難,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他的精神不能垮掉。不僅如此,他還要快樂地生活每一天。于是,他每天都很早起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充滿父愛地依次叫醒五個孩子,孩子們睜開眼睛,第一個看到的就是父親的微笑。于是,即使食不果腹,他們一家人一天的心情也不壞。這位農(nóng)民告訴孩子們:“困難很快就要過去了,我們以后的生活一定會比今天好!”孩子們聽了他的話,帶著快樂的心情,帶著與他同樣樂觀、自信的微笑,走向田野,走向城市,走向謀生的地方。
這個農(nóng)民后來還自制洞簫、笛子、二胡等樂器,起初只有他一個人演奏,后來受他感染,有一個孩子參加進來,很快所有孩子都參加進來,于是,他組成了一個家庭樂隊,他的五個兒子在樂曲中各有分工,分別負責一種或者幾種樂器的演奏,他們的樂隊從農(nóng)村演奏到城市,從小城市演奏到大城市,他們的名聲傳遍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這位可敬的農(nóng)民叫馮材德,在他80歲那年,他成功地在上海開了第一家私人音樂館。
在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有必要記住這位農(nóng)民曾經(jīng)對他的孩子們說的一句話:“你們必須微笑,你們必須快樂,必須坦然面對這一切,否則你們遲早要被痛苦打倒?!?/p>
如果明天您就要開始您的旅程,別忘了,帶上微笑。
【點評】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體清晰。文章生動地記敘了窮苦農(nóng)民馮材德帶領五個兒子,從苦難的深淵走出來的故事,表現(xiàn)了微笑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力量。他們能夠從崩潰的邊沿走出來,完全得益于樂觀的心態(tài)、戰(zhàn)勝苦難的勇氣和笑對生活的努力。欲揚先抑的手法,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中心思想明確,語言記寫順暢等等,都是文章的亮點。
(李弗不)
【滿分作文2】
帶著希望出發(fā)
江西一考生
魯迅曾經(jīng)說過:“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笔前。嘶钪荒軟]有希望,否則會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隨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有了奮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熱情之母,它孕育著榮譽,孕育著力量,孕育著生命,它使瀕臨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屢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使身處絕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瀾的可能??傊?,人活著絕對不可以沒有希望。
偉大的軍事家拿破侖小時候便立志從軍,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并且讓自己成為這個帝國的皇帝。周圍的人都嘲笑他,說他在空想,可拿破侖卻不以為然。在他心中,那顆建功立業(yè)的希望之星,不分日夜地閃爍著,給他以無窮的力量,鞭策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奮斗。從此,拿破侖刻苦研讀軍事,不斷充實自己,遇到困難也毫不氣餒,而后抓住機會,施展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終于建立了強大的法蘭西帝國。拿破侖的成功,是源于他心中的希望。假如當年的拿破侖沒有這份希望,他也就不會去研究軍事,歷史上也就少了一位傳奇人物。
英國史學家卡萊爾經(jīng)過多年的艱辛耕耘,終于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可卻在發(fā)表前意外地被傭人付之一炬。當初他每寫完一章,便隨手把原來的筆記、草稿撕得粉碎,這意味著他若想繼續(xù),一切就必須得從零開始。他的確是絕望極了,但是向子孫后代講述法國大革命史的希望漸漸驅(qū)散了絕望之云。他又重新搜集重理素材,開始了又一次嘔心瀝血的寫作,又第二次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ㄈR爾雖然厄運當頭,卻沒有失去心中的希望。正是這希望,使他走出陰影,振作精神,重新以極大的熱情重新投入到寫作中去。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歷數(shù)古今,無數(shù)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是,成功的希望總能給他們以巨大的力量。相反,有許多曾經(jīng)胸懷大志的人卻最終一事無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困難面前他們失去了希望。西班牙思想家松蘇內(nèi)吉曾說過:“我唯一不能缺少的東西就是希望?!碑敁碛辛讼M?,無論怎樣的黑暗之中也會看到光明,無論怎樣的痛苦也會感到快樂。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擁有希望就是像無邊大海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
【點評】
這是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議論文,文體明確。文章引用魯迅的話開篇,接著指出,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成功的源泉。文章以此為中心論點,展開論述。舉了兩個正面的例子,拿破侖和卡萊爾的事例,從正面論述中心論點。然后再反面總結說“相反,有許多曾經(jīng)胸懷大志的人卻最終一事無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困難面前他們失去了希望?!蔽恼掠欣形?,正反結合,邏輯嚴密,論說有力。(李弗不)
【滿分作文三】
帶著快樂出發(fā)
江西一考生
快樂是微笑的資本,快樂是幸福之源,快樂是和諧的音符。
《快樂的王子》《快樂的瑪卡》……一首首引人入樂的鋼琴伴奏曲,多么美妙,多么迷人。它帶人進入快樂森林,它不知疲倦地彈奏著,拋開私心雜念,傾聽著。它時而激昂,時而輕快,時而清脆,時而跳躍,這不正是喜悅的發(fā)泄嗎?在這其中,仿佛自己已化身為一個“快樂天使”,好不自在逍遙。它那優(yōu)美和諧的奏曲充斥著我的心靈,使我找到“避風港”。
快樂就是從容。教師節(jié)時,在老師的筆筒里插上一束花,正所謂“淡淡花香味,濃濃師生情?!笔r,擦干淚,一切從頭開始,感受到快樂的過程了嗎?過程往往比結果更美,快樂從心底里散發(fā)。
快樂是支柱,它能撐起藍天,撐起遮擋風雨的傘,撐起一切困難,幫助我們減輕負擔,減輕困擾。
快樂是自信,自信則使我們的心態(tài)更加健康,使我們更有決心和毅力。
快樂是鑰匙,能開啟我們的心靈之門,讓那快樂之源徐徐流進我們的心田。
快樂是心靈的凈化劑,能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放松,得以凈化,生命得以升華,得以充實。
快樂是受傷心靈的創(chuàng)可貼,能使我們找到新的目標,新的方向,朝著那個方向奮進吧!
快樂是掌聲,讓我們學會為自己鼓勁,用快樂來解開心中的郁結,感受蛻變成蝶的過程。
把失敗作筆,痛苦為墨,譜寫出人生的交響曲。我們依舊快樂,只要是快樂飄過的地方,就留有我自信的足跡。
讓鮮花在我的快樂中綻放;讓堅冰在我的快樂中融化,讓心靈在我的快樂中擁有“天使的翅膀”。
快樂多多,機會多多,讓我們的心裝滿快樂,就像我們這個中華民族一樣,從從容容地走過,她依然快樂,充滿活力地走好每一步。是快樂,讓我懂得感恩,學會珍惜生命,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社會的變遷。永遠不放棄,不后退,不畏縮,抱著夢飛吧!
帶著快樂出發(fā),深秋,一定會碩果累累。
【點評】
這是一篇旋律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文體清楚。作者非常善于用排比句,如開頭就用排比句,鋪展快樂的內(nèi)涵。文中的第三段一直到第九段,都用排比,以“快樂是……”的句式,整齊地抒寫快樂,鋪展快樂,將快樂的意義展示于人。文章形散神聚,感情積極健康,語言通暢,文采斐然。(李弗不)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張曉風《春之懷古》
2我無可避免的想到戰(zhàn)爭,想到人類最不可抵御的一種悲劇。我們這一代人像菌類植物一般,生活在戰(zhàn)爭的陰影里,我們的童年便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里度過。而你,我能給你怎樣的一個時代?我們既不能回到詩一般的十九世紀,也不能隱向神話般的阿爾卑斯山,我們注定生活在這苦難的年代、以及苦難的中國。
——張曉風《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