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浙江工業(yè)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4)
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工藝是新型微波技術(shù)與傳統(tǒng)活性炭吸附工藝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具有反應速度快、占地面積小、設備簡單和操作方便等特點,在染料廢水處理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魏善彪等[1]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處理印染廢水的實驗研究中,以功率為432 W的微波輻照投加了1.0 g/L的活性炭的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30 mg/L的甲基橙廢水,廢水的色度去除率高達90%以上.劉宗瑜等[2]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法處理造紙黑液的研究中,用功率為700 W的微波輻照投加了8.0 g活性炭的造紙黑液廢水8 min,造紙黑液的色度去除率也達到了94%.徐成斌等[3]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處理含酚廢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用功率為600 W的微波輻照投加了1.0 g活性炭的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600 mg/L的含酚廢水,含酚廢水的色度去除率達到67.79%,遠遠高于活性炭單獨吸附的結(jié)果.目前與其相關(guān)的研究很多,但關(guān)于其反應機理的研究還很少[4-5].通過對反應機理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污染物的降解過程,為以后的工程實用提供參考.
筆者前期研究表明: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能有效降解活性紅X-3B,除此之外,在試驗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當在活性紅X-3B溶液中添加一定量pH調(diào)節(jié)劑HCl和NaOH后,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與TOC去除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通過考察不同pH值對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處理效果的影響,探討H+的存在是否促進反應的進行及其相應的作用機理.
試劑與材料: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濃鹽酸(HCl)、濃硫酸(H2SO4)、氯化鈉(NaCl)及氯化鉀(KCl)均為市售分析純試劑;蜂窩狀煤質(zhì)活性炭由寧波優(yōu)適活性炭廠生產(chǎn);活性紅X-3B染料由武漢某公司生產(chǎn).
試驗儀器:BS223S型電子天平;THZ-C型恒溫水浴振蕩器;DHG-9146A型恒溫干燥箱;HYG-2恒溫振蕩器;pH測定儀(WTWpH330i);改裝型的家用格蘭仕微波爐;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U-1901);總有機碳測定儀(multi N/C 2100).
將活性炭投入5%的稀鹽酸溶液中,在25 ℃的恒溫振蕩器中振蕩浸泡24 h,除去活性炭表面的灰塵以及制造過程中的各種雜質(zhì).然后放在電爐上煮沸30 min,以清除活性炭空隙中的灰塵.最后用去離子水洗至中性,置于110 ℃的烘箱中干燥12 h,用棕色瓶密封保存.
實驗在經(jīng)過改裝的家用微波爐內(nèi)進行,稱取一定量的活性炭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100 mL一定質(zhì)量濃度的活性紅X-3B,置于微波爐內(nèi),在一定微波功率的條件下輻照一定時間,反應完成后立即測定并記錄溫度,等溫度降到室溫后,補充水量并測定其質(zhì)量濃度,考察活性紅X-3B的處理效果.具體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裝置示意圖
1.5.1 活性紅X-3B質(zhì)量濃度的測定
于538 nm波長處用10 mm比色皿,以去離子水為參比,測定反應后活性紅X-3B的吸光度,根據(jù)標準曲線得到其質(zhì)量濃度.標準曲線方程為y=0.010 7x-0.003 1,相關(guān)系數(shù)R2=1.
1.5.2 活性紅X-3B的TOC值測定
采用德國總有機碳儀測定.
1.5.3 數(shù)據(jù)分析
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工藝的處理效果以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與TOC去除率為指標.去除率的計算公式為
(1)
式中C0和C分別代表反應前后活性紅X-3B的質(zhì)量濃度或TOC的值.
為了考察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體系中,廢水pH值對活性紅X-3B處理效果的影響,利用酸堿調(diào)節(jié)劑HCl和NaOH調(diào)節(jié)活性紅X-3B的pH值.
取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一定pH值的活性紅X-3B,分別加入50 g/L活性炭,在微波功率為700 W,輻照3 min,按圖2所示工藝重復試驗,實驗結(jié)果如圖3,4所示.
圖2 重復試驗方案
由圖3,4可以看出:當pH=1.8時,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是98%,TOC去除率是92%;當pH=6.58時,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下降至91%,TOC去除率也下降至82%;當pH=12.4時,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甚至只有75%,TOC去除率更是跌到了55%.隨著廢水pH值的增大,處理效果下降明顯,說明活性紅X-3B的pH值對處理效果影響顯著.
同時,通過對活性炭重復多次的使用,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六次,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與TOC去除率都呈現(xiàn)出一定的趨勢:隨著廢水pH值的增大而減小.說明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體系中,色度去除率與TOC去除率隨著廢水pH值的增大而減小的趨勢并不是一種偶然.同時也說明了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體系中這種酸效應是真實存在的.其次,從添加的調(diào)節(jié)劑可以認定,可能是調(diào)節(jié)pH呈酸性的H+和調(diào)節(jié)pH呈堿性的OH-對活性紅X-3B的去除產(chǎn)生了促進作用.
圖3 pH值對色度去除率的影響
圖4 pH值對TOC去除率的影響
究其原因,調(diào)節(jié)劑HCl和NaOH中的H+和OH-破壞了水溶液系統(tǒng)環(huán)境的酸堿度,從而可能導致:1) 體系在酸性條件下對于活性炭的吸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 體系在酸性條件下更有益于生成羥基自由基(·OH),從而促進活性紅X-3B的去除;3) 體系在酸性條件下更有利于微波在活性炭表面形成“微波熱點”.
將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活性紅X-3B用H2SO4,NaCl,KCl,KOH等調(diào)節(jié)成不同的pH值,然后分別加入50 g/L的活性炭,在微波功率為700 W的條件下,輻照3 min,結(jié)果如圖5所示.
1—添加H2SO4調(diào)節(jié)pH=1.72;2—添加HCl調(diào)節(jié)pH=1.8;3—原溶液;4—添加KCl;5—添加NaCl;6—添加KOH調(diào)節(jié)pH=12.40;7—添加NaOH調(diào)節(jié)pH=12.40
和原溶液相比,添加了KCl和NaCl的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并沒有明顯的變化;而添加了H2SO4的活性紅X-3B的色度去除率相對于原溶液而言,有一個相對的提高;但和添加了HCl的活性紅X-3B相比,沒有明顯的差異;添加了KOH的活性紅X-3B相對于原溶液而言,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降低;但和添加了NaOH的活性紅X-3B相比,呈現(xiàn)出持平.
故從上述驗證實驗中,可以大體得出:在添加的起調(diào)節(jié)作用的調(diào)節(jié)劑HCl和NaOH中,起作用的是H+與OH-,即H+越多,越能促進活性紅X-3B的去除;OH-越多,反而會抑制活性紅X-3B的去除.
2.3.1 H+對活性炭吸附的促進作用
活性紅X-3B在常溫下的pH值為6.58,呈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的電離平衡(以HB表示活性紅X-3B分子):
HB=H++B-
(2)
(3)
在酸堿平衡體系中,為了說明溶液中各型體的分布情況,以δ表示各型體的分布系數(shù)(各型體的平衡質(zhì)量濃度占總質(zhì)量濃度的分數(shù)),對于像HB這樣的一元弱酸,假設HB的分析質(zhì)量濃度為c,以δHB和δB分別表示HB和B的分布系數(shù),則:
(4)
(5)
從式δHB+δB=1可以得到,分布系數(shù)δ是與酸(或堿)的Ka(或Kb)和溶液中的H+質(zhì)量濃度有關(guān),與酸(或堿)的分析質(zhì)量濃度無關(guān)的函數(shù).且分布系數(shù)δHB和δB與溶液的pH值有如下關(guān)系(圖6):
圖6 溶液pH與δHB和δB的關(guān)系
1) 當pH=9.45時,兩曲線相交,此時有δHB=δB=0.5,即[HB]=[B].
2) 當pH<9.45時,δHB→1,溶液主要以HB的型體存在.
3) 當pH>9.45時,δB→1,溶液中主要以B的型體存在.
活性紅X-3B溶液pH值越小,溶液中存在的H+也就越多,由圖6可知:此時溶液中的活性紅X-3B分子以HB的型體存在為主,隨著反應的進行,活性炭開始吸附活性紅X-3B,隨著溶液中HB的減少,使得平衡方程HB=H++B-向左移動,使更多的B-轉(zhuǎn)變?yōu)镠B.從而也解釋了在酸性條件下比堿性條件下處理效果要好的原因.同時也說明了活性紅X-3B在反應中是以HB的型體被吸附降解的.
2.3.2 H+對羥基自由基的誘導作用
將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活性紅X-3B用HCl和NaOH調(diào)節(jié)成不同的pH值,再加入一定量溶度為25 mg/L的叔丁醇,然后加入50 g/L的活性炭,在微波功率為700 W的條件下,輻照3 min.實驗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7 叔丁醇對去除效果的影響
通過對圖7中一組加入了25 mg/L的叔丁醇和一組沒有加入叔丁醇的對比,可以得出:活性紅X-3B在加入了叔丁醇后,其色度去除率都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說明叔丁醇的存在對活性紅X-3B的降解產(chǎn)生負作用,證明了反應體系中有羥基自由基的生成,從側(cè)面說明了該工藝降解活性紅X-3B遵循羥基自由基反應機理.同時從圖7也可以得到:投加25 mg/L的叔丁醇并沒有很大程度抑制活性紅X-3B的降解,說明羥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并不多,羥基自由基與活性紅X-3B的氧化反應并不是該工藝降解活性紅X-3B的主導機理.
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工藝雖然沒有直接添加類似H2O2或O3等氧化劑,也沒有類似羥基自由基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等外在條件.但有研究表明[6-7]:在有活性炭,氧氣,微波輻照的條件下,還是有可能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工藝里雖然沒有直接提供氧氣,但反應過程中反應器內(nèi)殘留的空氣也有可能起到氧氣的作用.實際上,該工藝羥基自由基的產(chǎn)生與作用,有點類似于濕式空氣氧化工藝[8].
2.3.3 H+對“微波熱點”產(chǎn)生的促進作用
為了考察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體系中,廢水溶液中的H+對“微波熱點”的產(chǎn)生是否有促進作用.現(xiàn)分別進行了微波輻照、傳統(tǒng)加熱(水浴加熱方式)以及有無活性炭等不同組合工藝在不同pH值下對活性紅X-3B處理效果的對比.具體的工藝條件如下:
1) 水浴—活性炭:在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一定pH值活性紅X-3B中加入50 g/L的活性炭,置于100 ℃的水浴鍋中水浴加熱3 min.
2) 活性炭單獨作用:在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一定pH值活性紅X-3B中加入50 g/L活性炭,置于恒溫搖床震蕩3 min.
3) 微波單獨作用:在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一定pH值活性紅X-3B中加入50 g/L的玻璃珠,在微波功率為700 W的條件下,輻照3 min.
4) 微波—活性炭:在100 mL初始質(zhì)量濃度為100 mg/L的一定pH值活性紅X-3B中加入50 g/L的活性炭,在微波功率為700 W的條件下,輻照3 min.
結(jié)果如圖8,9所示.
圖8 不同工藝H+對色度去除率的影響
圖9 不同工藝H+對TOC去除率的影響
通過對比圖8,9中微波—活性炭、水浴—活性炭以及活性炭單獨吸附等三種工藝中H+對色度去除率與TOC去除率的影響,可以清楚地得到:H+的存在,對三種工藝中活性紅X-3B的去除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都是在極酸性條件下去除效果最好.但從去除效果的角度來看,無論體系中H+或多或少,微波—活性炭的去除效果都明顯優(yōu)于水浴—活性炭和活性炭單獨吸附,并且三種工藝在不同pH值下的色度去除率都呈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說明微波加熱雖然不同于傳統(tǒng)的水浴加熱,但微波—活性炭在酸性條件下處理效果好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H+促進活性炭吸附造成的,而不是H+對“微波熱點”產(chǎn)生的促進作用造成的.
通過對比單獨微波作用和微波—活性炭兩種工藝下H+對色度去除率以及TOC去除率的影響,可以看出:無論H+多少,單獨的微波輻照對活性紅X-3B幾乎沒有去除作用,說明“微波熱點”的產(chǎn)生只是微波與活性炭兩者之間的作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H+也參與到了其中.
結(jié)合上述的分析,可以認定:H+對“微波熱點”的產(chǎn)生并不能產(chǎn)生促進作用.
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并不是活性炭單獨吸附與微波單獨輻照氧化活性紅X-3B結(jié)果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很復雜的協(xié)同作用.H+的存在,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工藝中并不是缺一不可的必定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誘導羥基自由基的生成和促進“微波熱點”的產(chǎn)生,但卻能很大程度的促進活性炭的吸附,進而在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氧化活性紅X-3B中形成H+效應.
參考文獻:
[1] 魏善彪,謝四才.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處理印染廢水的實驗研究[J].廣東化工,2012(5):169-170.
[2] 劉宗瑜,梁軍鳳,朱虹.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處理造紙黑液的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1(3):77-79.
[3] 徐成斌,孟雪蓮,馬溪平.微波協(xié)同活性炭催化氧化含酚廢水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11):80-83.
[4] 姜思朋,王鵬,張國宇,等.微波誘導氧化法處理BF-BR染料廢水[J].中國給水排水,2004,20(4):13-15.
[5] CHANG Yu-cheng, KO C J, KO F H, et al. Probing the microwav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henol-containing polymeric compounds by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GC-MS analysi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4(2):121-129.
[6] ZHANG Yao-bin, QUAN Xie, CHEN Shuo, et al. Microwave assisted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of H-acid 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sing activated carbon as catalyst[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6,137(1):534-540.
[7] BO Long-li, CHEN Shuo, LIU Xi-tao, et al. Microwave assisted wet oxidation of p-nitro phenol[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5,48(2):220-232.
[8] VINCENZO T. Multi-step kinetic model for phenol oxidation in high pressure water[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1993,16(3):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