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陽
人情安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眼前是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的初中伙伴,從公寓到教室的燈光,仿佛浸滿了橙色的乳汁,送進心底的是溫暖,自心底溢出的還是溫暖。
——摘自學生習作《初識》
不由得去翻檢“人情安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源自何處,卻原來是李清照《多麗》中“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的“微”改寫,用在這里,你的眼睛是否也為之一亮?
這就是古詩詞對于寫作而言的神妙之處!你的文字里一旦漾滿了古韻的漣漪,你的作文便會閃爍出迷人的光芒。
只是,怎樣才能妥帖地用好這樣的古韻,還需要我們多加斟酌。
1.嵌入名句,點亮標題。
文首的文字,源自學生習作《初識》,這是一篇以“初識瞬間”為內(nèi)容的自擬文題作文,倘若將標題擬作“人情安好,不憶東籬”,就不僅能讓標題雅致出新,更能因標題的“雅”而與文章內(nèi)容統(tǒng)一而和諧,留給讀者的印象自然會大有改觀。
倘寫“理想”,不妨擬題為“動云帆濟滄?!保惶葘懹亚?,不妨擬題為“高山流水之間”;倘寫哀愁,不妨擬題為“抽刀斷水的日子里”……調(diào)動你古詩詞的積累,賦予你的文題以雅致的古韻。
2.用活名句,先聲奪人。
用古詩詞名句開頭,常常包括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直接引用詩詞名句。這種情形下,不建議使用太過熟悉的素材,因此,建議按主題背記一部分非中學生必背的古詩詞,以供寫作時引用,本文開頭所引李清照的《多麗》便是一個極好的實例。
二是化用詩詞名句。這種情形下,熟悉和陌生的詩詞名句都可供使用,但化用時遣詞造句要力求古樸雅致。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化用詩句后《初識》一文開頭的變化。
在陌生而熟悉的人流里穿行,眼前是傾情的追逐嬉戲,耳畔是放肆的歡聲笑語。人情安好,又何須憶及昔日的“澤畔東籬”?
你瞧,“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的詩句就這樣不著痕跡地融入到字里行間,“眼前是……”“耳畔是……”的對句,“人流”“傾情”“耳畔”之類簡潔典雅的文字,恍若一支古典名曲,讓人心靈為之震顫。
3.巧設對比,強化意蘊。
對比之于作文而言,重在畫龍點睛,深化文章意蘊。倘若我們在運用對比時,能嵌以古韻,便能于畫龍點睛之余,收獲文字的典雅蘊藉。我們同樣借李清照的《多麗》,看以下的習作片段:
縱僅是一瞬間的氛圍,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只因為人情安好,何須更憶,昔日“澤畔東籬”。
于對比之中,將《多麗》中“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的句子用得何其神妙!文章意蘊,也從“留得幾多時”的感慨轉(zhuǎn)入“何須更憶”的曠達之中,意境頓時為之開闊,的確是神來之筆。
4.錯落穿插,謹嚴連貫。
片段組接,是不少同學寫作時常用的結(jié)構(gòu)技法,如果在組接片段時能借用古詩詞為小標題(或其他形式的段落名稱),你便會發(fā)覺,文章從內(nèi)容到語言都堪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樣的文章,自然能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
倘若我們?nèi)越栌谩抖帑悺穪韺憽俺踝R瞬間”這一話題,我們不妨為文章冠以如下幾個層次:
(1)風韻相宜 (化用“風韻正相宜”之句)
(2)朗月清風 (直引“朗月清風”之句)
(3)芳姿不憔悴 (化用“天教憔悴瘦芳姿”之句)
借“風韻相宜”寫初見主人公的“瞬間”印象;以“朗月清風”寫初識主人公后的“瞬間”感受;在“芳姿態(tài)不憔悴”之中,抒寫主人公給“我”的成長帶來的啟示。這樣的文章,結(jié)構(gòu)上已然與眾不同,加之用以結(jié)構(gòu)的文字魅力,又怎能不賺足高分?
5.風華收束,深化主題。
寫作時,倘能運用古詩詞名句收束,便能讓結(jié)尾成為絕妙的點睛之筆,在升華文章主題的同時,留下無盡余味。同樣以《初識》為例,一起來感受古韻收尾之妙。
這風韻相宜的一瞬哦,就在這朗月清風之中染綠了我的心房,它將攜著永不憔悴的青春芳姿,將我?guī)霛膳蠔|籬的勝境……
這樣的收束,既巧妙地統(tǒng)觀全文內(nèi)容,將主題升華至青春與成長的高度,化用的“風韻”“朗月清風”“憔悴”“澤畔東籬”等詩詞意象,更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回味空間,收到了“一石三鳥”的奇效。
附:
多 麗
李清照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釄。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臯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v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