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先說一個小故事。據(jù)說,蘇東坡本家有個孩子很愛書法,寫了就讓蘇東坡給他看,蘇東坡一開始還給他提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后來,這孩子寫得很勤,三天兩頭的找蘇東坡,這樣,蘇東坡就不得不把他的"真經(jīng)"告訴給他了。蘇東坡說:“你這樣光寫不行,你得多讀書。”
乍一看,蘇東坡的這種意見似乎不著邊際,一般人往往很難接受。其實,這才是深諳個中三昧的真經(jīng)呢! 真經(jīng)里面蘊藏著真理,真理就是事實,你不服不行!
其實,在農(nóng)村也有挺熱愛書法的人,三更燈火五更雞的,你看又有哪一個練成書法家了?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書讀不多,文化功底太淺,這種人用再大的功夫也枉然,白白的誤了一生,鄉(xiāng)里不中,城里不行,要是再走火入魔,練成一個孔乙己那就更麻煩了。他不僅能說:“多乎哉?不多也。”還能告訴你茴香豆的"回"字有四種寫法。
舉個例子,遠的不說,也不了解,說說我父親。他熱愛了一輩子書法,很迷。在他得了肺癌之后,在我這里住著養(yǎng)病。就在這即將不久于人世之時,他還忘不了書法哩!他的三個閨女來看他,他讓她們再來時把家里的紙、毛筆和墨盒給他捎來,他說要在我這里練字。
別的不說,光說這種精神吧!又有誰能做到呢?可是,他弄了一輩子,也沒弄成,不過是比一般的人寫得工整些,春節(jié)寫對聯(lián)時比別人家寫得好些,也就是這些。
我好讀書,父親多次大聲喝斥我:“別讀書讀憨了!”他說這話的時候,我已經(jīng)出了四本書,并有文章被選入課本,可是這些他視而不見。
魏啟后先生這人挺好。魏先生待人和藹可親,讀的書也多,他對書法的見識很高。他對那些在家閉門造車的所謂書法家說了一句很幽默的話:“人家古人把空調都造出來了,他還在家造電扇哩!”
魏先生的話讓我明白,他說的還是讀書,即讀古書、學古帖。
魏先生原是北京輔仁大學的學生,后因家庭困難輟學,家居讀書,當時啟功先生給他來信幫助他安排讀書計劃,并鼓勵他“臨二王帖,參以老米筆意,自運有古法,庶幾有成”。這就是魏先生始終遵循的從集古到自運、追求創(chuàng)新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來,魏先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江南第一筆、被人稱為草圣的林散之,在讀書上更是下了一番苦功。他是天天凌晨早起,點燈讀《史記》、《漢書》,一直堅持了幾十年,只到他年紀很大了,還能背誦其中的名篇。他說:“不讀書,越工越俗,再寫總是個書匠?!?/p>
前幾天在網(wǎng)上看到歐陽中石老先生在濟南山東大廈的講座,他也是特別強調了學習,并以通俗的借錢為喻,講了一個很實在的道理。他對那些天天在那里寫呀寫的人也不贊成,說他們那是“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
凡是大學問家,他們大都是無意成書家而成了書家。魯迅先生那字是隸變體,“質樸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寫得多好,多別致,你看他的影印手稿會讓你看得愛不釋手。
盡管有人對郭沫若的書法說三道四,但人家自成面目,你弄不了??瞪f他用腳趾夾個棍也比郭沫若寫得好,這牛皮吹大了!不過,他的章草真寫得好,我在網(wǎng)上見過他給肖勁光大將寫的一幅毛澤東詞《卜算子·詠梅》,初見時只覺眼前似電光一閃,驚得我一愣怔。
茅盾那字寫得才有勁哩!他那筆道子就跟鐵鉤子似的,特別來勁。有一回,有人問魏啟后先生:“茅盾那字是跟誰學的呀?”魏先生不正面回答,而是說茅盾也是看了一些資料。
當然,這也看各人的手頭。比如孫犁先生,他的小行書就挺好。字就像他的文章一樣,行云流水一般,讓你看了感覺特別舒服。 可是他的大字就不行,不過孫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在與人的信中說:“我不會寫字,山東書家如云,一定惹人發(fā)笑了,留個紀念而已?!?/p>
這正應了我爺爺在世時的一句話:“小字寫得好,大字寫不了;大字寫得好,小字跑不了?!蹦憧慈思疑趁虾#笞謱懙枚嗪?,小字也寫得頗耐人尋味。沙孟海的書法,連魏啟后先生都挺佩服。他說:“誰寫得好呀?還是人家沙孟海、啟功!”
文章寫到這里,說了不少廢話,其實,這些意思蘇東坡早就用一首小詩給總結了:“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