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禮俗中的漢文化成份淺析

      2014-08-26 10:41:28馬青霞
      劍南文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漢文化禮俗

      馬青霞

      摘要:伊斯蘭教自唐代傳入中國,一直在不斷吸收和融合大漢族文化以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文化。本文針對內(nèi)地穆斯林格

      迪目教派這個群體,試圖通過禮俗這個角度,來探討中國伊斯蘭文化中吸收的漢文化成份及其表現(xiàn)形式,從而表明伊斯蘭文化與大漢族文化的交融之深刻。歷史上,來華的穆斯林與漢族人的聯(lián)姻、漢族

      人歸信伊斯蘭教、統(tǒng)治者對伊斯蘭教實施的政策以及中國穆斯林內(nèi)部的主流意識等因素,促進了穆斯林禮俗對漢文化成份的吸收,表現(xiàn)于內(nèi)地穆斯林格迪目教派的婚姻禮俗、喪葬禮俗、誕生禮俗、交際

      禮俗、日常忌諱等等,其揉合和變相吸收了諸多漢文化禮俗中的形式,充分表現(xiàn)出漢文化對中國伊斯蘭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

      關鍵詞:禮俗,內(nèi)地穆斯林,伊斯蘭文化,漢文化,格迪目教派

      中圖分類號:G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2-0000-02

      在清朝初期,為了抗衡內(nèi)部出現(xiàn)的宗教變革思潮,主張和堅持傳統(tǒng)尊古思想的穆斯林,打出了格迪目的旗號,形成了具有自己風格和特色的教派[1]。在這之前,中國穆斯林并無教派之分,其存在的主

      流形式為格迪目教派。由于格迪目教派在中國有千余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中,與中國本土文化不斷融合,吸收了中國主流文化——漢文化的諸多元素,包括禮俗方面,表現(xiàn)出許多漢文化特色。

      格迪目教派禮俗與漢文化禮俗的融合大致過程可概括為:交流、吸收、傳承、封閉、固守。唐朝時期,自伊斯蘭由來華貿(mào)易兼使者身份的商人帶入中國后,唐、五代、宋時期,穆斯林作為僑民,其宗教

      活動、生活習慣被中國人視為“大食殊俗”,又因穆斯林商人經(jīng)濟殷實,促進了中國的海外貿(mào)易,故政府對穆斯林整體上采取尊重、包容的態(tài)度,甚至為穆斯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伊斯蘭文化與大漢族

      文化處于較為和諧的自然交流與融合狀態(tài)。元朝時期,伊斯蘭教已經(jīng)作為一種宗教被人們所認識并得到社會的承認[2],穆斯林的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所以,在元時,伊斯蘭發(fā)展壯大的速度非常迅猛

      。但由于其統(tǒng)治者為蒙古族出身,所以在促進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的融合方面并沒有做出很大的貢獻。明朝時期,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被中斷,使得伊斯蘭教在中國進入了相對穩(wěn)定而封閉、曲折而

      不間斷的歷史時期。明朝時期,伊斯蘭教進入了“帶有中國社會特色的演變”,開始了其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過程[3],故在這個過程中,穆斯林禮俗對漢文化禮俗形式進行了大量的吸收。清朝

      乾隆時期,政府采取的“以回治回”、“護漢抑回”等措施,不但加劇了穆斯林內(nèi)部的對立和排斥,同時加深了回漢人民之間的誤解。穆斯林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均遭受重挫,導致了穆斯林進入

      封閉狀態(tài),排斥漢文化,中國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交流進入停滯狀態(tài)。穆斯林以“父傳子受”的方式傳承著伊斯蘭文化,固守著前輩們傳承下來的禮俗。清末,伊赫瓦尼教派興起,倡導 “回到《古蘭經(jīng)

      》中去”、“遵經(jīng)革俗”、“憑經(jīng)立教”,得到了一部分穆斯林群眾的擁護[4],迪目教派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禮俗方面也進行了刷新。如,喪葬禮俗中,明清時期一些有名望的穆斯林,為了體現(xiàn)其

      孝道,修墓、祭祀,甚至在墓中放入陪葬品,完全違背了伊斯蘭提倡的喪葬從儉的禮儀,在伊赫瓦尼興起后,這些現(xiàn)象得到了抑制[5]。民國時期,穆斯林隨著時代的變革,逐漸走出封閉狀態(tài),中國穆

      斯林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標示著中國穆斯林的覺醒、民族意識的增強。中國穆斯林的思想相對開放,逐漸接受漢文化教育,但由于政府在標榜“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的同時,在實際措施上加強了對伊

      斯蘭教的控制和同化策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穆斯林對漢文化的排斥。至改革開放前,格迪目教派禮俗基本上以固守前輩傳承下來的禮俗為主。改革開放后,穆斯林在真正意義上開放起來,自然

      地吸收、融合著漢文化禮俗中的形式,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及漢族禮俗的變革,不斷更新著其禮俗形式。

      一、促使兩大文化禮俗融合的因素

      促成穆斯林禮俗對漢文化的吸收因素有:穆斯林與漢族人聯(lián)姻、漢族人歸信伊斯蘭教、統(tǒng)治者對伊斯蘭實施的政策、中國穆斯林內(nèi)部主流意識的影響等。

      1、與漢族人的聯(lián)姻。在唐代,一部分來華朝貢的使者和進行貿(mào)易的商人作為住唐商賈,獲準僑居中國,史稱“住唐”,他們或?qū)⒓揖鞄胫袊蛟谥袊⑵奚?,長期居住于中國[6]。通過聯(lián)姻的方

      式,漢族人的習俗直接帶入穆斯林群體。其一,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在華娶妻生子,而妻子是漢族或其他民族的人,要求對方完全摒棄其風俗習慣是不大可能的,而妻子嫁入穆斯林家庭,她的觀念和習慣

      定會對家庭和后代產(chǎn)生影響,這是一種很直接的文化之間的融合。其二,七、八世紀的伊斯蘭世界正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穆斯林對伊斯蘭精神的把握也更趨靈活,很少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若無傷伊斯蘭

      基本精神,不會反對妻子將其婚姻、交際等禮俗帶入家庭。其三,穆斯林商人定居中國后,其定居環(huán)境以大漢族文化為主流文化,其影響力是巨大的,那么接受漢文化是很自然的。

      2、漢族人歸信伊斯蘭教。中國人皈依伊斯蘭教的原因有:首先,與穆斯林聯(lián)姻。根據(jù)伊斯蘭教義,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是不得結(jié)婚的,除非非穆斯林歸信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后,方才具備結(jié)婚的基本條件

      。穆斯林商人在華經(jīng)商并娶妻生子,長期居住于中國,使得一部分中國人通過聯(lián)姻方式皈依了伊斯蘭教。其二,對伊斯蘭教產(chǎn)生興趣。穆斯林商人來華主要目的是進行貿(mào)易活動,而非刻意傳教。但是在

      與中國人交流過程中,他們的行為舉止以及所遵循的商業(yè)道德規(guī)范,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中國人了解伊斯蘭教的興趣。通過了解,一部分人皈依了伊斯蘭教[7]。其三,由于穆斯林的社

      會地位。穆斯林商人在唐宋時期,經(jīng)濟殷實,宋朝時期盛行的投充和蓄奴制度中,穆斯林是投充對象之一,投充者自然順從主人,皈依了伊斯蘭教。元代時期,一些漢人和南人或為了追求經(jīng)濟利益,或

      不安于下等公民的政治地位,紛紛皈依伊斯蘭教,冒充色目人。[8]這些皈依了伊斯蘭教的中國人,其文化底蘊是大漢族文化,必然會將其風俗習慣帶入到穆斯林群體,促進了穆斯林禮俗的漢化與本地

      化。

      3、統(tǒng)治者對伊斯蘭教實施的政策。白壽彝先生曾在《中國回教小史》一書中說道:“中國伊斯蘭教不能脫離中國而存在,中國伊斯蘭的發(fā)展也不能不受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痹谥袊鴼v史上,每個朝代無論

      是對伊斯蘭教實行扶持政策還是限制政策,亦或是二者并施,在具體形式上會有所區(qū)別,但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對于伊斯蘭教這種意識形態(tài)及與其密切聯(lián)系的社會力量,從來沒有放任自流[9]。唐代統(tǒng)治者

      采用“寬容接納”的伊斯蘭政策,宋代統(tǒng)治者對伊斯蘭教采取懷柔政策,不干涉穆斯林的生活習俗,并給予了包容與尊重,最突出的表現(xiàn)為唐代制定了“華夷異處”的居住政策,形成了蕃坊制度,對穆

      斯林保留并傳承其習俗起到了關鍵作用。元王朝對伊斯蘭教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元朝統(tǒng)治者在政治、經(jīng)濟、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對伊斯蘭教寬容優(yōu)待。但元時期是由蒙古人統(tǒng)治的,其主要倡導蒙古

      文化,在伊斯蘭教與大漢族文化融合方面并沒有做出有力的政策倡導。至明朝時期,曾一度禁止本類自相嫁娶和不許“胡服、胡語、胡姓”,同時主張利用教育手段,“設學校,置教官,教民子弟,變

      其夷俗” [10]。明王朝對伊斯蘭教相關政策造成了伊斯蘭教的一定漢化。清朝前期,對伊斯蘭教實施“齊其政而不易其俗”的政策,尊重穆斯林的信仰和風俗習慣。民國時期,在民國政府大漢族主義

      思想的統(tǒng)領下,中國穆斯林在一定程度上被漢化,但更大程度上對漢文化的接收提高了警惕性。改革開放以來,穆斯林同樣享受到了改革春風的沐浴,信仰得到了包容與尊重,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穆

      斯林禮俗對漢文化的吸收。

      4、內(nèi)部主流意識的影響。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明朝時期利用教育手段“變其夷俗”,通過教育使得穆斯林內(nèi)部主流意識受到向漢文化傾斜的牽引,穆斯林對漢文化尤其對儒家文化有了系統(tǒng)的、全面的認

      識以后,發(fā)覺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有諸多相通之處,如劉智在其《天方典禮》中說到:“雖載在天方之書,而不異乎儒者之典,遵習天方之禮,即猶遵習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東西同,古今一。

      [11]”穆斯林內(nèi)部學者的思想影響穆斯林群體的主流意識,使得穆斯林在禮俗方面不排斥漢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漢文化成份。當然,通過教育手段使得穆斯林完全改變或擯棄穆斯林的風俗習慣

      也是不切實際的,只能說通過教育手段,使得穆斯林更加接受大漢族文化,促使了中國伊斯蘭文化對漢文化的吸收。

      二、格迪目教派禮俗中漢文化成份的具體表現(xiàn)

      俗是社會生活習慣,禮是對社會生活和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所謂禮俗就是經(jīng)由禮規(guī)范的社會習俗。中國穆斯林在吸收了漢文化禮俗形式后,形成了具有中國穆斯林特色的禮俗,表現(xiàn)出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

      兩大文化的屬性。

      1、婚姻禮俗

      依照《古蘭經(jīng)》與“圣訓”,穆斯林的婚姻禮儀簡單又不乏神圣。男女雙方情投意合,雙方父母欣喜同意,憑著真主的安排,借著媒妁之言,依據(jù)男方的家境向女方贈送聘禮,在眾人的作證下,共同約

      言。中國穆斯林在一千多年的傳承中,吸收并融合了很多漢文化中的婚姻禮俗,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

      漢文化中婚姻禮俗包括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根據(jù)劉智先生的著作《天方典禮》婚姻篇中的內(nèi)容,可以了解到清朝時期穆斯林具有代表性的結(jié)婚禮俗。劉智先生提到以下幾個方

      面:使媒妁通言、問名、立主親、納定、納聘、請期、書婚、鋪陳婿室、親迎、成禮。明日,婦出見姑舅,婿往見婦之父母[12]。結(jié)婚禮俗因地區(qū)的發(fā)達程度而有所不同,越偏遠落后的地區(qū)其婚姻禮

      俗越繁瑣;也因時代的發(fā)展有所簡化。但無論怎么改變,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穆斯林結(jié)婚主要禮俗形式依然隨漢族婚姻禮俗基本形式而定?;橐龆Y俗中表現(xiàn)出的顯著特點是:格迪目教派穆斯林秉承伊斯蘭教

      義及提倡的禮儀,如男方給女方送聘禮、請阿訇念證婚詞等,同時,又結(jié)合漢文化中結(jié)婚禮俗的基本形式,從而形成中國穆斯林特有的婚姻禮俗。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按照伊斯蘭的教法,如果男女

      雙方有一方不愿意,父母私定的婚約是無效的,但是中國穆斯林受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穆斯林聚居的偏遠落后地區(qū),以“父母之命”包辦婚姻的現(xiàn)象是很普遍的。這事實上違背了伊斯蘭的婚姻

      教法,是不合教法的。

      2、喪葬禮俗

      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在去世后,當沐浴凈身、從儉、速葬、土葬,節(jié)哀止痛,施舍財務,誦經(jīng)悼念?!盎刈迥承鄤葜遥钍苋寮宜枷敫谢奈娜藢W士,往往不愿墨守教規(guī),以免陷自己于‘不孝之

      地,親喪,在禮俗上,竭力仿效儒家儀式。[13]”其喪葬禮俗中吸收漢文化成份主要表現(xiàn)在:哭喪、披麻戴孝、立墓碑、守制、過七等,根據(jù)中國本土文化,這都是體現(xiàn)孝道的方式。伊斯蘭認為,生

      老病死都是真主的定然,也是對活著的人的考驗與警示,穆斯林應當順應真主的旨意,不能因親人的過世而產(chǎn)生過分的行為,如嚎啕大哭、捶胸頓足等,這是不被伊斯蘭提倡的,由于格迪目教派穆斯林

      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并不避諱嚎啕大哭,并邊哭邊訴說逝者生前的一些事情,頗似漢族人哭喪的形式。親人去世后的頭七、二七、三七一直到十七,百日、周年,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穆斯林都會請阿訇

      到家里和墳上念經(jīng)祈禱,并準備飯菜招待親戚鄰里以作施舍,并舉意將回賜歸于逝者。披麻戴孝、立墓碑、守制等形式多見于穆斯林散居的地區(qū)。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喪葬禮俗中表現(xiàn)出的一個顯著特點是:

      基本按照伊斯蘭教義的要求進行喪葬儀式,只是在禮俗中夾雜了漢文化喪葬禮儀中的一些形式,可以說是對漢文化的變相吸收與融合。

      3、誕生禮俗

      嬰兒出生以后,按照伊斯蘭教的規(guī)定,有取名、獻牲、施舍等禮儀。中國穆斯林在完成這些禮儀的同時也繼承了漢文化中有關誕生的禮俗,如報喜、三朝禮、滿月宴、百日禮、周歲禮等,按照各自家庭

      經(jīng)濟情況,宰羊或宰牛,以招待前來賀喜的親戚朋友,并請阿訇為孩子祈禱平安、健康、堅定的信仰等。有些地方的穆斯林在嬰兒周歲的時候進行“抓周”以測試嬰兒未來的事業(yè)傾向,這與漢族人的禮

      儀是很相似的[14]??梢?,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的誕生禮俗是在與大漢族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

      4、交際禮俗

      劉智先生在其著作《天方典禮》中說道:“敬服五功,天道盡矣;敦崇五典,人道盡矣?!彼^“五典”亦稱“五?!保妇贾x、父子之親、夫婦有別、長幼之序、朋友之誠,這是中國封建社會處

      理人際關系的禮教,明顯為儒家的思想[15]。但這與伊斯蘭教的人倫道德、出世原則不違背,故得到中國穆斯林的繼承。在中國穆斯林的交際禮俗中,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文化是完全融合的,因為中國

      人向來熱情好客,重視禮儀,而禮儀的主要目的是表現(xiàn)出禮貌以及對他人的尊重。伊斯蘭提倡對待客人要熱情,要款待旅行者、貧弱者,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做到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公正公平、謙

      虛和善。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在交際禮儀中的精神內(nèi)涵是相通的,穆斯林在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過程中,繼承了大漢族文化所提倡的交際禮俗,如長輩、男女之分,敬客、送禮之道等,如

      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禮的規(guī)定。如,在就餐時應請尊者坐在離門較遠的首席上,離門越近,位次越低。漢族人講究“茶七酒八”,因穆斯林不喝酒,所以給客人沏茶只泡

      七分滿;送客人應至大門口,若在房門邊話別,視為不敬,等等。這些禮儀融入到穆斯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的日常規(guī)范。

      5、日常忌諱

      關于日常禁忌,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穆斯林除了遵守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飲食、服飾、衛(wèi)生等方面的禁忌外,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民間常見的禁忌繁多,且?guī)в忻孕派?。如,吃飯前筷子不能敲空碗,認

      為這樣“窮氣”;禁忌寡婦、孕婦當伴娘,認為是“喜沖喜”,對新人不吉利,也有些地方認為新娘帶兇,對胎兒不利;忌孕婦參加葬禮,認為是“兇沖喜”,對胎兒不吉利;忌踩門檻,認為門檻是當

      家人的脖子,踩不得;給人送禮不能送鐘、梨等,探病不能送黃花等[16]。這些禁忌轉(zhuǎn)化為日常的禮儀,若違犯這些禁忌,就是不懂規(guī)矩的表現(xiàn),會遭到人們的譴責。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方面,還有看病“吹嘟哇”,請人“捉鬼”,“招魂”等,還有的地方的穆斯林會請人“算命”等,雖然這都是受伊斯蘭禁止的,但依然得到了穆斯林群眾的依賴,可見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對中國穆斯林的影響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是根深蒂固的。

      三、小結(jié)

      內(nèi)地格迪目教派禮俗對漢文化成份的吸收表現(xiàn)出兩大特點:1、歷史上,伊斯蘭教政策越是寬松的時期,穆斯林越是表現(xiàn)的開放,禮俗方面對漢文化的吸收越滲透;若政府對伊斯蘭教采取的政策越是強硬

      ,越能激起穆斯林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表現(xiàn)出自我封閉及對漢文化的排斥。2、越是發(fā)達的地區(qū),穆斯林群眾接受漢文化教育越充分,思想也越開放,對漢文化禮俗的吸收程度也越高,禮俗的更新也更

      頻繁;反之,發(fā)展程度較低、地理位置教偏僻的地方,其思想相對保守,對禮俗的固守相對比較執(zhí)著。中國穆斯林生活禮俗中融合了諸多漢文化成份,這是中國特色伊斯蘭文化的一大表現(xiàn),盡管伊赫瓦

      尼教派曾試圖凈化和刷新伊斯蘭教,但若要改革的徹底是不可能的。就拿禮俗來說,漢文化已經(jīng)從方方面面滲透到穆斯林群眾的生活中,若要徹底清除其禮俗中揉合的漢文化成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事實證明,疏通比堵塞更有效。中國穆斯林群眾不能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更不能為此而產(chǎn)生矛盾與不合,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統(tǒng)一,而非形式或行為上的統(tǒng)一,這樣有助于內(nèi)部的團結(jié),更有助于社會的穩(wěn)

      定與和諧。

      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 項目號:ycx13148

      參考文獻

      [1][2][3][8][9]王靈桂.中國伊斯蘭教史[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0.7;

      [4]王永亮.伊赫瓦尼宗教革新主張述略[J].寧夏:寧夏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06);

      [5][13]勉維霖.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制度概論[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97.4;

      [6]周燮藩.沙秋真.伊斯蘭教在中國[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7;

      [7]馬明良.簡明伊斯蘭史[M].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6.5;

      [10]《明太祖實錄》轉(zhuǎn)引自:王靈桂.中國伊斯蘭教史[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0.7;

      [11][12](清)劉智.天方典禮[M].中國回族古籍叢書;

      [14]嚴考亮.實用民俗禮儀百事通[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6;

      [15]馬啟成.丁宏 中國伊斯蘭文化類型與民族特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6;

      [16]鴻宇.禁忌——中國民俗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歡
      漢文化禮俗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介紹
      ——出土先秦《日書》所見禮俗史料的整理于研究(22BZS012)
      湖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松滋禮俗——毛把煙、砂罐茶
      CLOSE TOHEAVEN
      漢語世界(2021年1期)2021-02-23 06:11:04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4
      淺析英語教學中漢文化的滲透
      成語中的文化價值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0:50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提升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中國市場(2016年27期)2016-07-16 04:12:09
      關于漢韻文化主題餐廳的設想
      淺談古代少數(shù)民族改漢姓
      青年文學家(2015年8期)2016-05-09 13:46:42
      淺析常用部首教學法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
      原平市| 临湘市| 寿宁县| 玉树县| 城步| 康乐县| 双辽市| 南城县| 报价| 密山市| 柘荣县| 军事| 溆浦县| 沅陵县| 贵阳市| 平南县| 永川市| 罗甸县| 同心县| 宜川县| 女性| 黄陵县| 万安县| 肃宁县| 吴旗县| 嘉祥县| 长岭县| 宜宾市| 盐源县| 寿宁县| 丹阳市| 赤水市| 湟源县| 夏津县| 建德市| 惠来县| 舞阳县| 贡觉县| 塔城市| 昭觉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