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寶
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我國出口加工食品說明書的英文翻譯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誤。食品外包裝上的說明書因其具有傳達信息和客戶訴求的功能,如同“無聲的售貨員”,所以出口食品的說明書對提升產(chǎn)品在國外市場的知名度及銷售額十分重要。然而我國一些出口食品的英譯說明書質(zhì)量堪憂,翻譯錯誤俯拾皆是,本文以一些食品英文說明書為例進行分析,探討我國出口食品的語用失誤原因,并提出了實用的翻譯策略。
一、我國出口食品英文說明書的現(xiàn)狀及特點
(一)對西方文化缺乏深度了解
食品說明書(food product information)主要包括產(chǎn)品名稱、營養(yǎng)成分、食用方法、配料、凈含量、貯存方法、保質(zhì)期、生產(chǎn)日期等內(nèi)容,其英譯文本也常與漢語源文一同出現(xiàn),一般出現(xiàn)在產(chǎn)品的外包裝上。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的差異,在對出口食品的說明書進行翻譯時,很多譯者由于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了解,造成了許多語用失誤。以徐州狗肉為例,徐州沛縣黿汁狗肉久負(fù)盛名,其肉色澤鮮亮,醇香撲鼻,味美不腥,香味持久,被很多消費者競相購買;但狗作為寵物,在國外被看做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在國外進行產(chǎn)品推介時,譯者如果一味地突出狗肉味美誘人的特點,就會引起國外消費者反感。在我國出口食品說明書的翻譯中,類似因?qū)ξ鞣轿幕狈α私舛鴮?dǎo)致的失敗案例層出不窮,例如:棉花糖常被直譯為“cotton candy”,對于國外消費者來說常誤認(rèn)為是“棉花做的糖”,影響其購買;土特產(chǎn)金絲小棗,被譯為“Gold Silk Small Dates”,讓國外消費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誤認(rèn)為這種棗“長著蠶絲,形體小”,從而忽視產(chǎn)品香甜可口的特質(zhì)。
(二)宣傳語過于華麗,內(nèi)容夸張
受漢語言文化的熏陶及影響,我國中文食品說明書在行文上往往用詞華麗,辭藻豐富,修辭手法較多,內(nèi)容空洞而夸張,顯得冗余和累贅,加之譯者對西方消費者語言習(xí)慣用語把握不到位,常導(dǎo)致語用翻譯達不到說明書對外宣傳的效果。例如,對某竹筍加工制品宣傳“翠綠、鮮嫩、青脆、可口”翻譯時很容易造成語義重復(fù);對白酒加工的小吃制品宣傳“它保持了醬香濃郁、典雅細致、回味悠長等特點,酒香沉馥優(yōu)雅”;還有什么系名師制作、拳頭產(chǎn)品等,堪稱“美食之霸”等。這些讓西方消費者難以相信其產(chǎn)品的真實性,進而影響其購買欲望。
(三)過于注重歷史典故
中文食品說明書喜歡在歷史典故上做文章,很多食品的英譯文本由于不了解西方消費者的心理,而影響了目標(biāo)顧客群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例如,某食品說明書介紹其創(chuàng)始人某某是“玉林支系第二十五代,屬民族英雄……于同宗兄弟中排行第十六”。中國人強調(diào)家庭宗族關(guān)系,而西方文化強調(diào)自我,這樣的介紹不會被西方消費者所看重。再如,一家企業(yè)在介紹其加工生產(chǎn)的元魚產(chǎn)品時稱:元魚,也叫甲魚,戰(zhàn)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在《招魂》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腑鱉炮羔,有拓漿些,酸鵠膊鳧,煎鴻鴿些,露雞懦端,厲而不爽些”,《招魂》這首詩句即使是中國消費者都很難理解,更別說西方消費者去如何理解這樣的說明書。
(四)崇尚權(quán)威認(rèn)證
中國消費者具有從眾心理,崇尚權(quán)威,漢語食品說明書往往羅列很多所獲獎項,加強對產(chǎn)品優(yōu)勢的渲染,從而達到促銷目的;但西方消費者更愿意自己去判斷和嘗試,注重事實和數(shù)據(jù)描述。例如在徐州土特產(chǎn)明帝捆香蹄的英文介紹中,很多篇幅都著重于該產(chǎn)品獲得的獎項,如:徐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Xu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江蘇省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The high quality of Jiangsu Province),江蘇產(chǎn)品萬里行金獎(Jiangsu million in gold products),等等,這些榮譽獎項的羅列會使國外消費者感到不解,甚至誤會。因此,在進行說明書的翻譯時,不妨著重介紹出口食品的特色和優(yōu)良工藝,不斷拓展我國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二、我國出口加工食品英文說明書個案分析
案例一:桂圓,又稱“龍眼”, 有補益心脾,益血安神之功效……譯文:Longan is also called “eye of dragon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里意義深遠,代表了吉祥和風(fēng)調(diào)雨順。但龍(dragon)在西方人眼里是一種特別兇殘的動物,像只巨大的蜥蜴,它代表的是殘暴、恐怖和邪惡,在神話和傳說中往往充當(dāng)反面角色,在西方語境中又有擴張、侵略、攻擊性等含義。此例中譯者忽視了中西文化差異,逐字翻譯,讓西方人感到困惑和反感,沒有達到產(chǎn)品宣傳說明的翻譯目的。因此,若我國食品說明中涉及到“龍”、“鳳”等蘊含著歷史文化背景的詞匯時,應(yīng)考慮譯文在國外消費者心中的適宜性和可接受性。
案例二:宜生牌水泡餅
“水泡餅”是較常見的點心,形狀圓而飽滿,象是魚吐出來的水泡,其口感松脆,具有營養(yǎng)價值。但西方消費者對水泡餅并不熟悉。然而譯者采用了直譯的策略,將“水泡餅”采用“拼音+意思”的方法直接譯為Shui Po Cakes,國外消費者看到cakes會知道產(chǎn)品的大概屬性,但對于前面的拼音會產(chǎn)生疑惑,以為是要用水泡了吃的餅干。若改譯為“Yi Sheng Cracker balls”,用國外消費者熟悉的產(chǎn)品種類代替效果更好。Cracker意指比較松脆的點心等,而balls在食品中則代表圓形食物,如丸子、湯圓等,這兩個詞在英語文化中都有直接對應(yīng)的指代,易于被接受,符合其文化背景。
案例三:白象方便面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直譯的策略,譯為“White Elephant”,白象在亞洲文化中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動物,象征著 “長壽”、“幸?!?、“尊貴”。我國消費者或泰國、印度、緬甸等東南亞消費者在認(rèn)知上相似,但在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語文化中,白象則表示“大而無用,沉重而累贅的東西”,代表著“負(fù)擔(dān)或財產(chǎn)虧損,如果不考慮到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不同文化之間的禁忌,將產(chǎn)品進行直譯,不但沒有將原文的美好含義表達出來,而且會讓國外消費者產(chǎn)生厭惡感。但若根據(jù)漢語發(fā)音,改譯為“Beshine”會更好,“be”和“shine”兩個詞各有含義,“be”可以是best的縮寫,其意思為“最好的陽光”,給消費者溫暖而積極向上的感覺。endprint
案例四:綠源甘栗仁
說明書內(nèi)容為“使用微波爐加熱時,請開袋后倒入專用器皿”,譯為“If desire,empty content into a special purpose container before heating in the microwave oven.”譯文提示消費者在產(chǎn)品加熱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但卻不符合消費者的語言、文化、心理等習(xí)慣,顯得冗長繁瑣,“If desire”是原文中不存在的信息,沒有任何實質(zhì)意義。在西方國家,微波爐有著“半個廚房”的美譽,一日三餐都可用微波爐解決,其普及率達到70%-80%,為了能讓消費者安全使用,商家在產(chǎn)品的包裝上會有相關(guān)提示,但文字非常簡潔明了。因為對于顧客來說,他們習(xí)慣用較少的時間獲得較多的信息,譯文也應(yīng)該順應(yīng)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若改譯為“Microwave in exclusive container.”則更貼切。
案例五:廣西梧州某品牌的龜苓膏
宣傳語:是我國傳統(tǒng)的食品,氣清香、味甘微苦爽滑……
原譯: Tortoise-Tufuling Electuary is a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which smells fragrant and tastes sweet,little bitter and smooth…這是我國廣西梧州市某品牌龜苓膏的英文說明書介紹。龜苓膏以鷹嘴龜和土茯苓為主要原料,鷹嘴龜是名貴的中藥,可清熱解毒;土茯苓有去濕的功效。這段譯文在文字上講求對應(yīng),半音半意的把“龜苓膏”翻譯成“Tortoise-Tufuling Electuary”,這讓國外消費者產(chǎn)生疑惑的感覺,并且不便于記憶,影響產(chǎn)品在國外市場的銷售。若采取音譯形式“Guilinggao”則更為妥當(dāng)。
三、我國出口食品說明書翻譯的幾點建議和策略
第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對出口食品說明書英譯過程中應(yīng)了解西方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不能一味按照漢語語序進行逐字逐句的對等翻譯,要深入分析漢語原文與消費國的文化差異,這樣才能達到宣傳推介產(chǎn)品,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的目的。對于英語國家消費者來說,他們只希望得到有用的信息,行文簡潔,一目了然。比如對茶的宣傳說明中,“產(chǎn)自云南高山云霧之中,清明前精心采制”,我國消費者都知道,清明前后采摘的茶葉質(zhì)量是非常好的, 但是,國外消費者很難把茶葉的好壞和采摘時機聯(lián)系起來,更不愿意將清香的茶葉和冰冷的墳?zāi)瓜嗦?lián)系。為了便于國外消費者理解,達到食品宣傳目的,不妨將其譯為“at the right time around April”,在內(nèi)容上不僅變得通俗易懂,更易于被國外消費者理解。
第二,要多種翻譯方法并舉。翻譯的方法與技巧有很多,在一段說明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節(jié)譯,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例如某品牌的“糍粑辣椒”,宣傳語為“生津開胃,香辣可口,是貴州風(fēng)味佐料”,英文譯文用“mashed Chili”,而不是“ciba Chili”來表示“糍粑辣椒”,因為在西方文化中,人們也用“mashed potato”,國外消費者感到很熟悉,并且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對小米鍋巴的說明翻譯中,“即購即食,食用方便”,譯文沒有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譯為“Opening and eating immediately”, 而是采用“ready to serve”的譯法,讓國外消費者知道該食品不需要二次加工,隨時可以享用,不會產(chǎn)生“若不迅速吃完,食品就會過保質(zhì)期”的疑問,從而損害出口食品的形象。
第三,要注重西方民族的審美特點。世界上國度不同的人,因文化背景的差異,對事物的美感也有差異,比如我國對食品的說明特別注重色、香、味、形,而西方消費者則更理性。所以在對出口食品進行翻譯時,要符合西方人的審美情趣,讓產(chǎn)品被接受。如某品牌的果糖,其說明書上的宣傳語為“混合水果味的圓粒硬糖讓您活力四射,流連忘返!”譯者為順應(yīng)英語國家消費者的審美特點,采用改譯的方法將 “流連忘返”翻譯為“A galaxy of sweet surprises”,表示“一連串甜蜜的驚喜”,譯文不僅直觀而有氣勢,又保持了產(chǎn)品的客觀性。雖然意思與原文不能完全對等,但卻非常符合消費者喜歡驚喜的購物心理,“A galaxy of”在英語詞匯中意思為“大量的,星河一樣多的”,譯文用 “星河一樣多”來形容美食帶來的驚喜,別致而有創(chuàng)意,既修飾了數(shù)量,同時也讓英語國家的消費者產(chǎn)生了群星閃爍的聯(lián)想,渲染了美食產(chǎn)品的意境,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應(yīng)。
第四,譯文用詞要符合英語語言的表達習(xí)慣。為了增強我國出口食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除運用豐富的營銷手段之外,食品的英文說明書要做到用詞精準(zhǔn),語境合適,語意地道,符合英語國家語言的表達習(xí)慣。比如天津百川食品公司生產(chǎn)的一種香辣脆產(chǎn)品,其產(chǎn)品說明書中“配料:面粉、薯粉、鮮蝦粉、玉米淀粉、白砂糖、調(diào)味料、棕櫚油”,產(chǎn)品的英文說明書巧妙使用了幾個詞匯,如“面粉”采用Wheat Flour,表示谷物等作物磨成的粉;“薯粉” 采用Potato Starch;而“蝦粉”用了表示粉劑的Powder一詞。這顯示了譯文用詞的準(zhǔn)確性,體現(xiàn)了英語語言的獨特風(fēng)格。再如“皇室即溶燕麥片”其英文原文為Instant Oats Beverage,但這完全是按照中文字面意思進行翻譯的,并不符合英語國家的語用習(xí)慣,所以改為比較地道的翻譯是“Quaker Instant Oatmeal”,英語國家的消費者更樂意去接受,并激發(fā)其購買欲望。
第五,要順應(yīng)消費心理進行有效表達。我國出口食口說明書在進行翻譯時,要明確傳達產(chǎn)品信息,順應(yīng)消費心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促成其購買。例如某品牌的黑芝麻營養(yǎng)粉,宣傳語為“黑芝麻有活血養(yǎng)顏、烏發(fā)潤發(fā),治虛弱,補肝腎之功能”,如采取直譯,容易讓西方消費者混淆概念,而譯文中將其通俗表達出來,能有效地表達源文本的信息并幫助英語讀者更加容易理解源文本的意思。如對某品牌的方便面進行宣傳時,其用詞是“本品純屬天然,食之香醇幼滑,營養(yǎng)豐富全面,老少皆宜,即沖即食,食用更方便”,譯文使用簡潔練達的英語單詞,將其譯為“It tastes pure,delicate and smooth with rich nutrition. It is a convenient and healthyfood foryou.”,句子簡潔通順,易于被國外消費者理解接受,達到了食品說明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