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向上、勵志、講求真善美,永遠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正是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造成了今日“正能量”的流行。
2013年底,由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主辦的“漢語盤點2013”揭曉,其中,“正能量”當選2013年年度國內(nèi)字詞。是什么讓“正能量”成為2013年圖書選題的熱詞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探索“正能量”圖書到底要向讀者傳達什么。
什么才是圖書的“正能量”?
“正能量”一詞本是物理學名詞,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伴隨著與一個變量有關的自由度的負能量,總是被伴隨著另一個縱向自由度的正能量所補償,所以負能量在實際上從不表現(xiàn)出來。正能量,已經(jīng)上升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體現(xiàn)了人們呼喚公平、正義、溫暖的訴求,表達著人們的渴望和期待。
根據(jù)圖書市場數(shù)據(jù)公司開卷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度開卷監(jiān)控的含有“正能量”關鍵詞的圖書共有35種,而到2014年4月,僅在當月有銷售數(shù)據(jù)的含“正能量”一詞的圖書就有368種,增長了近10倍。筆者在當當網(wǎng)查詢“正能量”一詞,有關的圖書竟達到1677種。其包含的題材從成功勵志到政治軍事,從管理學到家庭教育,從旅行隨筆到哲學宗教,甚至連投資理財、保健養(yǎng)生、家居風水等類別的圖書也都冠以“正能量”的字眼。這些圖書,大部分是在書名加上“正能量”的字眼,如《心香:延參法師最新正能量修行筆記書》《讀懂寶寶心 激發(fā)正能量》《正能量投資學:股民的自我修養(yǎng)》《最勵志校園童話:我是正能量小孩(注音版)》等。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圖書書名被冠以“正能量”一詞呢?眾多的“正能量”圖書對年輕人的成長會起到什么影響呢?由于勵志圖書的主要閱讀群體是青年學生以及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士,他們大多剛剛步入社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和不安,很多出版商正是抓住他們的閱讀口味與習慣,出版了大量的心靈雞湯類勵志圖書。這類圖書主要是通過讓青年讀者群體樹立積極思維來取得好的結果,通俗地說,就是取得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拼搏的年輕人帶來了希望。成功是否就只是升職加薪,當上總經(jīng)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呢?人生巔峰是否就只有這一條路呢?成年人給孩子們灌輸?shù)膬蓸O分明的正面教育,無非是要保護孩子的純真,鼓勵孩子積極向上。但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碰撞,我們才慢慢地明白,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你不是一個大眾眼中的成功者,并不代表你就是個失敗者。現(xiàn)在很多人的幸福感特別差,甚至很多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們也都在感慨“我為什么不快樂”。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成功卻失去幸福感”的怪圈呢?從創(chuàng)下銷售奇跡的暢銷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三個支點撐起“正能量”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創(chuàng)下了韓國銷售超200萬冊,中國銷售超100萬冊,全亞洲銷售超400萬冊的銷售奇跡。作者的名氣、作品的后期包裝、作品推出之前的預熱、作品上市之后的層層推進營銷,讓這本圖書一躍成為讀者矚目的焦點。筆者在這里重點討論圖書選題的本身。
第一,作者的背景?!兑驗橥矗越星啻骸返淖髡呓鹛m都先生,他的頭銜包括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國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三星集團以及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yè)的專業(yè)顧問等。擁有這么一長串耀眼的“標簽”,毫無疑問,金蘭都先生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在這本書里,他卻沒有為讀者講述他是如何成功的,而是幫助年輕人診視那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并告訴年輕人如何才能從這種苦痛中找到為未來打拼的能量。
第二,圖書傳遞的信息。《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一開始,作者就用一個奇妙的想法對人生與時間做了這樣的詮釋:假設人的壽命為80年,“24小時相當于1440分鐘,而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鐘。1年相當于18分鐘,10年相當于3個小時,以此類推20歲是早上6點,29歲才剛剛是上午8點42分?!比绻x者認真讀了這段話之后,就不會有急躁的情緒,也會重新認識工作、生活、社會。年輕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閱讀“正能量”的圖書可以增強自己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信心,而不是輕言放棄。
第三,內(nèi)容的安排。《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我們的希望在哪里——進入這個急躁的社會,你是不是也開始心急,過分看重眼前的成功與失敗,總是告訴自己要不停向前,而一旦遇到挫折就會迷茫,不知所措;第二章,年輕,所以傷得起——“懸而未決的不安”是人生的必修課,因為你還有無限可能,所以才會時時感到迷茫和恐懼;第三章,奇跡是靠點滴積累而成功的——與其去羨慕別人、做白日夢,甚至是自暴自棄,不如耐心地為明天做準備,當小小的努力匯聚成河時,你也就在人生這條長長的索道上找到了平衡;第四章,我們該用青春追尋什么——用一定的時間去直面自己,將父母的期待、社會大環(huán)境、朋友之間的影響等因素全部拋在腦后,正視最本真、最赤裸、最真實的自己,問問自己,而人生的答案往往就藏在你自己的心中。通過這四部分內(nèi)容,作者將那些“剛剛成長為成年人、開始獨自一人面對生活”的年輕人的內(nèi)心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作為一本寫給年輕人看的勵志圖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沒有空泛地喊口號,而是如實展現(xiàn)了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用一個肺腑的書名直擊年輕人的內(nèi)心,用睿智的語言引導年輕人發(fā)現(xiàn)自己,讓年輕人領悟到“每當失敗的時候,與其放棄,不如做一些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事情”。
吸取“正能量”并非模仿別人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與空喊“正能量”的勵志圖書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尺標桿,跟讀者成為朋友,而不是給讀者強加成功的定義。讀者是希望通過閱讀提高自我,這恰恰是圖書策劃人在策劃該類選題時,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央電視臺有一檔欄目叫作《開講啦》,該節(jié)目定義為“中國首臺電視青年公開課”。每期節(jié)目由一位名人傾情演講,與十位新銳青年代表進行交流對話。這十位“青年代表”大多數(shù)是在校大學生或剛剛畢業(yè)的社會新人,而臺下300名觀眾則都是在校大學生。這種格局與當下流行的求職、選秀節(jié)目正相反——臺上的人功成名就,臺下評點、提問的初出茅廬。在一期以郎朗為嘉賓的節(jié)目中,郎朗就面對了十分尖銳的提問。在這堂公開課的青年代表中,24歲的姚呈呈與郎朗同樣學了20年鋼琴,甚至在深圳大運會的時候還曾有緣與郎朗聯(lián)彈。她的媽媽像“郎爸”一樣管教嚴格,但是她最終沒有走與上鋼琴相關的職業(yè)道路,從某電力學院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后,在鋼琴和銀行之間猶豫,最終選擇了后者?!拔乙粯涌炭?,一樣努力,是什么造成了你我之間的差距?”她將這個尖銳的問題拋向郎朗。郎朗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姚呈呈也沒有窮追不舍,而是上臺與郎朗聯(lián)彈了《匈牙利舞曲一號》。最終,我們也許可以從節(jié)目制作人吳曉斌的話中找到一絲答案:“郎朗其實代表了中國當代青年成長的一個很特殊的路徑,他的成長似乎是中國教育模式的一種成功,觀眾最感興趣的可能就在于此,可是,難道真的是中國式教育成功了嗎?”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這是一種成功。但在銀行從事普通工作,就是失敗嗎?當然不是。就像金蘭都在《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中說的那樣,“成功并不體現(xiàn)在某一次令人矚目的成就之上,而是靠著每天的小小勝負拼湊而成”。
對于眾所周知的成功人士,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他最終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功,而是在他們迷茫的時候,在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時候,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向上、勵志、講求真善美,永遠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正是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造成了今日“正能量”的流行。作為圖書的策劃者,我們要讓那些處于迷茫中的讀者知道的是,這些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并不是同一個結局。這是一個容易被權威引導的社會,如何讓年輕人真正能夠用自己的心智去判斷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而不是在一種漸漸習慣的狀態(tài)當中,把自己的幸福交給周圍的人,把別人的日子和別人的目的當作自己的,這非常重要。
(作者單位:中國紡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