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中學生閱讀中外名著,開展有益的讀書活動,多讀書、讀好書,這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非常有益的,應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名著閱讀對學生的意義
首先,名著是人類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結晶,是人類聰明才智的表現(xiàn),是先輩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因此讀名著使我們得到和懂得更多有用的知識。
其次,名著對中學生的學習也有用。因為名著的寫成肯定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我們讀了名著之后,再回過頭來思考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能夠更深地了解名著所要表達的意義,并且還可探索出一些新的問題和思想。這樣能幫助中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凈化他們的心靈;同時還能使他們對歷史有更清晰的認識。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名著與普通書籍最大區(qū)別就是名著代表著人類精神文明的精髓,而普通書籍則是文化的傳播工具。雖然一般的書中也會有一些對我們非常有用的知識,但并不是每本書都有,所以讀書時我們需要選擇。而名著恰恰有許多優(yōu)點,例如生動的描寫、絕妙的佳句、深刻的思想等等都是很有用處的,這都是中學生成長所需要的。
二、名著閱讀對教育的意義
1.閱讀名著是語文教育的需要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必要途徑,也是體現(xiàn)語文交際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窗口。語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能力,單靠教材內有限的課文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把“小課堂”與“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閱讀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敏銳感覺?!倍柧氄Z感,最好的閱讀材料就是名著。文學名著顧名思義指的是世界文學史上有定評的重要作品,在語言運用方面均具有示范性特征。無數(shù)有成就的作家,或是大學中文系教授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時,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多看書。一年一度的中考語文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同學都是在中學時期就讀了大量古今名著,語感特別強。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閱讀名著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而且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2.閱讀名著是人文教育的需要
文學名著是經(jīng)過讀者反復篩選和嚴格檢驗的藝海明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對讀者具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審美作用。
3.閱讀名著是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需要
我國文學上起先秦兩漢,下到現(xiàn)當代文學,各個時期的名著都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它們不僅反映了悠久的華夏歷史,博大的民族精神。而且始終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懷和傳統(tǒng)美德,蘊藏著中華民族崇高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和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閱讀名著有助于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
第一,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是人類聰明才智的體現(xiàn)。許多名著中有精辟的語言,如奧斯特諾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人不應該受習慣支配,而應該支配習慣”,魯迅《吶喊》中的“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等這些話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欣賞之中,我們受到許多啟發(fā),并為我們現(xiàn)實生活所用。我們不僅有必要讀,還要仔細地領悟名著中發(fā)人深思的語句,從而提高自身品位。
第二,名著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一定有某種公認的特質在里面。如魯迅的文章大部分都用極具諷刺意味的語言來揭露社會上的現(xiàn)象,他的筆不亞于槍炮,他的文字不亞于千軍萬馬;朱自清的散文語言很洗練,文筆秀麗,所表達的情感非常細膩。每一部名著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每讀一部感受也不相同,細細品味,自然會感受到古典名著所蘊含的古典美與現(xiàn)代名著所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美、親情美、批判美,沉醉在名著的神韻當中時,自然而然地享受到各種“美”的熏陶。
第三,名著是精神食糧。現(xiàn)在,物質文明在高速發(fā)展,精神文明也不能落后,讀名著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審美素養(yǎng),而且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很多名著里有警世名言,在現(xiàn)實生活中極具教育、借鑒意義,社會精神文明之樹開花結果離不了這些名著的營養(yǎng)。
有人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逼鋵嵳沁@樣,當你真正融入名著中去時,你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體會書的意義了。這是有百利無一害的。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西固區(qū)小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