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超
(許昌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許昌 461000)
在異形類零件加工中,高精度U型深槽的加工以其加工工藝性差、加工應力變形、裝夾困難等難點,一直是持續(xù)困擾機加企業(yè)的加工難題。本文結合生產實例從工藝優(yōu)化、應力消除、裝夾方法三各方面對高精度U型深槽零件的加工方案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淺談高精度U型深槽類零件加工(1)”中我們著重從加工工藝性優(yōu)化的進行探索,下面我們將從影響高精度U型深槽類零件加工的另外兩方面,加工應力變形和裝夾方法,進行探索:
消除加工應力變形可以從加工工藝路線、切削參數(shù)和增加消除應力道序等幾個方面入手解決。還以零件1為例,進行探索。
該零件的傳統(tǒng)工藝從加工經濟性考慮,把加工40mm開檔安排在立式機床和臥式機床上共同完成加工,造成以下問題:
(1)開檔兩側面不容易接平。
(2)開檔深71mm,R100位于開檔底部,60道序加工時,開檔除圓弧部位都已加工成型,不符合先粗后精的加工原則,底部稍微變形,直接對零件對稱度和垂直度產生影響。
(3)兩次裝夾加工,加工誤差和裝夾誤差都會對零件精度產生影響。
故該工藝要進行適當?shù)墓に嚰校に嚨佬?0、60合并,可以有效保證40mm開檔的加工精度。
零件1在30道序精加工40mm開檔時,單邊有2mm加工余量,采用的加工方式是高速分層的切削方式,切削參數(shù)及刀具軌跡如表1、圖1所示。這種切削方式產生的切削應力和切削熱較小,適合一些加工余量小,精度要求高,易變形零件的加工,在數(shù)控加工中經常用到。但在該零件40mm槽加工中,由于該零件材料為1Cr13,切削性能不佳。故切削參數(shù)可以改進為如表2,增加精銑2,對已加工面進行修光,表面粗糙度達到0.8,圖2為成品。
表1 調整前切削參數(shù)表
圖1 刀具軌跡圖
可以采取粗加工后增加穩(wěn)定處理道序,可以有效加工后的內應力。
還以零件1為例,由于10道序去除材料量比較大加工過程中的切削應力較大,應力殘留在零件內部無法釋放,可以在 10道序粗加工后增加穩(wěn)定處理道序,該材料為1Cr13,溫度應控制在600℃~650℃,以消減切削應力。
加工路線、數(shù)控程序、切削參數(shù)確定后,裝夾方法就成為影響零件最終加工效果的決定因素。不同裝夾方法產生的后果差異巨大,甚至造成加工失敗。還以零件1為例,進行探索。
表2 調整后切削參數(shù)表
圖2 成品圖
圖3 30道序裝夾圖
如圖3所示,30道序是通過組合夾具進行裝夾加工,裝夾基準是45.5下面,壓緊位置為開檔兩側壁。導向叉的壓緊位置是兩側比較薄的側壁,在壓板壓緊時,壓板會給零件施加向下壓力,受力原理圖如5圖,如果支撐柱和零件的高度完全一致,壓板施加給零件的力是垂直向下。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無法做到支撐柱和零件高度完全一致,由于側壁比較薄,就會出現(xiàn)圖4中所示的兩種情況,導致在自由狀態(tài)和壓緊狀態(tài)下尺寸會發(fā)生變化,加工后,直接對零件的垂直度和對稱度造成影響,且加工后40mm開檔單側壁厚尺寸不一致。
圖4 測量尺寸對比圖
根據(jù)零件的特點,制定了新的裝夾方法,用虎鉗裝夾,如圖6所示。壓緊位置是零件的實體部位,在壓緊狀態(tài)下,兩側壁處于自由狀態(tài),不會造成裝夾變形。這種裝夾方法與分層銑削方法相結合,可以很好解決高精度、易變性零件的加工難題。
圖5 30道序裝夾受力原理示意圖
通過以上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在加工高精度U型深槽類異形零件時,只有綜合考慮零件的加工工藝性、應力變形以及裝夾方法才能夠順利攻克該類零件的加工難題。
圖6 30道序裝夾改進后圖
[1]陳宏鈞,主編.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S].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06).
[2]梁炳文,主編.機械加工工藝與竅門精選[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02).
[3]于克萍,胡慶安編.結構力學[M].西北工大出版社,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