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對于球迷來說,可謂是一場盛典;對于剛剛過去的巴西世界杯,有多少人為之狂歡,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夜里還得瞞著老婆偷偷爬起來ole ola 加油助威;綠草如茵的畫面,滾上一個球,帶著狂歡與汗水,是如此具有魔力。
但前一陣看一則新聞,題目是“世界杯的草坪真的會污染環(huán)境嗎?”,內(nèi)容講到為什么國外的球場總是這么綠,綠得整齊綠得干凈,其實這些顏色不是天然的,是利用草坪染色技術(shù)染出來的。文章稱從著色劑的成分看,使用的著色成分基本都是對人體和環(huán)境低毒、無毒的,如果著色劑中添加微量元素或肥料成分,還會對草坪有一定的營養(yǎng)作用。翻閱其他資料,了解到這種草坪染色技術(shù)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最早用于好萊塢拍攝電影的場景需要,后來隨著景觀改造需求的增加,有人研制出了非油性且對植物、環(huán)境基本無害的草坪著色劑,主要用在對高爾夫球場、足球場、休閑草坪及家庭草坪等直接和人體接觸的草坪綠地的景觀改造上,至今這種技術(shù)仍然很有市場。
染色之后的草地的確會帶來不錯的視覺效果,但這種人為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壞?著色劑的環(huán)保程度如何,一片通過染色視覺效果極好的景觀與原始天然景觀,民眾到底會為哪個買單?前幾年《青島晚報》上報道過一篇文章,臨近元旦,環(huán)衛(wèi)師傅使用帶有綠色染料的噴灑設(shè)備,對青島紅島路東側(cè)的綠化帶進行作業(yè),所過之處,原本枯黃的小草瞬間容光煥發(fā),令人“恍如隔季”。報道還引用專家的話介紹說,目前該染色劑正處于試驗階段,這些草坪被染色之后,24小時后即變干,可以保持60-120天不退色,并且無毒無味,對環(huán)境和人畜無害。但是此舉引來了民眾的眾多質(zhì)疑之聲,有人認為綠得太假,有人指責其為“政績秀”,有人說“冬季枯黃是植物的自然本性,噴灑營養(yǎng)劑是需要的,可是不需要這樣人為上色”。同樣的事情去年在成都也發(fā)生過,2013年3月份,有記者拍攝到成都市園林綠化部門的工人忙著用一種熒光的綠色配料噴涂城市道路邊的草地,有居民對記者反映,“兩名工人在噴草,把黃色的草變成了綠色,那會不會污染環(huán)境???”
插畫/宋柳
2012年的美國,因為嚴重的旱災(zāi)使得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銳減,植被枯黃,一些居民另覓抗旱良策,將自家草坪染成綠色,以求在干旱氣候下依舊保持“綠色心情”,植被噴染企業(yè)則因這場旱災(zāi)生意爆棚??磥黻P(guān)于草坪印染技術(shù)的使用,不同國家的國情還真是不太一樣。我認為民眾的關(guān)注點主要在于兩點:著色劑是否安全;人為營造,我們到底需不需要?
在很多行業(yè),著色技術(shù)被廣泛使用。紡織行業(yè),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印染技術(shù),服裝界會走怎樣的路線;“兒童玩具總動員”,色彩飽滿濃重的玩具會讓我們愛不釋手;食品行業(yè),著色劑的添加使食物看起來垂涎欲滴……根據(jù)心理學家的分析,在人們憑感覺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來自于視覺。在色彩鮮艷的事物面前,我們的抵抗力總會蕩然無存;但在滿足了視覺效果之后,著色劑的環(huán)境隱患、健康隱患是否也該好好考慮一下呢?著色劑的安全選擇,天然著色劑,亦或合成著色劑,環(huán)保無毒著色劑的不斷研發(fā),行業(yè)質(zhì)量控制體系的建立,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的配套,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自然饋贈給了我們五彩斑斕的顏色,天然植物染料有很多,紅色系植物染料之茜草和紫膠,橙色系植物染料之大麗花,黃色系植物染料之姜黃,綠色系植物染料之鼠李,藍色系植物染料之靛藍,紫色系植物染料之紫草、紫蘇,褐色系植物染料之蕎麥、黑豆……顏色素材足以繪出一道美麗多姿的彩虹。
一方面,通過技術(shù)手段打造色彩,營造視覺沖擊,另一方面技術(shù)的背后是否會給大自然帶來不便,影響大自然的原始色彩?人類的更多需求與自然本色之間的平衡點如何找尋,大自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你,怎么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