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文言文雖然不是現(xiàn)實中的語言,在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中一般不再使用,但它是現(xiàn)代文的源泉,還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語言。所以,要學好現(xiàn)代文,必須有堅實的文言基礎;要學習古代的知識,必須要學習文言文。
文言文讓許多高中學生頭疼,一看是文言文,就退避三舍;一看是文言文,就感覺無處著手。其實,我們在教授學生文言文時,首先打消學生的難學顧慮,讓學生感覺文言文并不難,原來就是一些實詞和虛詞,實詞的許多意思我們現(xiàn)在還在用,而虛詞就根據(jù)具體語境來推測,文言文中的句式無非是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等,并給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躲著文言文了。下面結合高考和平時的教學,對高中文言文學習中的知識重點進行淺析。
縱觀歷年高考,全國卷II中文言文閱讀占考試內(nèi)容一大塊,分值一般是19分,無論題型如何變化,從考查的內(nèi)容上看,總離不開“言”與“文”這兩個方面,所謂“言”,是指文言文的詞匯知識、特殊句式和習慣用法等,所謂“文”,則是指對涉及文段內(nèi)容的諸要素的理解。
在高中語文的文言文學習中,在“言”中,須重點掌握實詞和虛詞兩大部分。我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拓展延伸歸納,并讓學生掌握。
一、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對于文言實詞,很多學生感覺學習時非常吃力,覺得無規(guī)律可循,其實不然。
首先,正確理解一詞多義。在高中階段,考綱要求重點掌握120個文言實詞,其本義是重點記憶的。掌握了本義,再由本義延伸出引申義或比喻義,這樣就能比較快捷地掌握詞語的含義,以簡馭繁,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正確理解古今異義。這類古今異義詞并不多,可以歸納記憶,還可以根據(jù)詞語本身的含義與上下文的文意來推斷出與現(xiàn)代漢語的異同,如“妻子”,這個詞在文言文中指妻子和兒子,是兩個人,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男子的配偶,是一個人。
第三,正確理解通假字。所謂“通假字”,是指古代漢語中用音同或音近字的字代替或假借某個字的現(xiàn)象,比如:“涂有餓菜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涂”通“途”,意為道路,通假字是約定俗成的,不可隨意通假。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應注意歸納。
二、掌握常見的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等等。學生應結合教材熟記這些虛詞的詞性、意義和用法,有助于在高考中正確解答試題。
首先,看該虛詞的詞性。詞性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中“而”表遞進關系,譯為“并且、而且”。在“縵立遠視,而望幸焉”中“而”表目的,可不譯。
其次,可根據(jù)虛詞的不同位置。判斷該詞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處在不同位置上的虛詞,其意義和用法也不相同。如“因賓客至藺相如謝罪”中的介詞“因”,表示方式、手段,譯為“經(jīng)由、通過”,而在“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中介詞“因”是表原因,譯為“因為”。
第三,可以利用以前所學。結合上下文,來判斷它們的意義和用法,注重課本注釋,系統(tǒng)性積累,熟悉語境,靈活記憶,這樣可以輕松地解答試題了,面對文言虛詞,有7種常見的推斷方法:①句意分析法。②上下文推斷法。③代入篩選法。④結構推斷法。⑤成語聯(lián)想法。⑥標志確認法。⑦句例推斷法。
三、掌握文言句式和語法。
在解決了以上實詞和虛詞的基礎上,還要正確理解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在古代漢語中,有一些特殊句式,就是指古代漢語中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最常見的有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包括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以及主謂倒裝)和文言固定結構,而這些最好能夠記住一些例句,以便在解讀時對照分析。有助于翻譯文言語義,是翻譯部分必考之一,也是讀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
常見的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動句。①用“為”或“為……所……”表被動;②用“被”表被動;③用“見”或“見……于……”表被動;④用“于”或“受……于……”表被動。判斷句。①用“者……也”表示判斷;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斷;③用“者”表判斷;④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⑤…,….“也”表判斷。賓語前置句。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前置。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余、吾、爾、自、之、是)+動詞。例:時人莫之許也,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問代詞中代詞作賓語前置。例:沛公安在?大王來何操?③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例:“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④用“之”“是”作標志的句子,賓語前置。例:唯利是圖,何罪之有?狀語后置句。①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的后置。例: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秳駥W》②用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的后置。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③用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的后置。例:具告以事?!俄椨鸨炯o》定語后置句。①用“之”使定語后置。例:四海之大,有幾個與欠? 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②用“者”的后置。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這些知識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授予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有跡可循,系統(tǒng)地掌握文言文。實詞虛詞,隨文釋義,培養(yǎng)其語感,因句而異。從而進一步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路,進而歸納概括。面對文言文試題時,不會產(chǎn)生盲目感,不會產(chǎn)生畏懼心理,能夠從容閱讀,沉著作答,于古文之海任遨游。
(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