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川
摘 要:自中日兩國恢復正常邦交以來,中日關系總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發(fā)生著改變。歷經邦交正常,蜜月期,摩擦不斷,互不信任等幾個時期。隨著時代的不斷深化發(fā)展,保持一個良好的中日關系無論是對兩國甚至是整個世界都是必須的。但隨著日本政壇整體右傾化,中日關系日益惡化,尤其是在新一屆安倍內閣上臺以來,采取“政經分離”的策略,在中日關系大局上不僅沒有做出任何緩和緊張局勢的實質性的行動,而且在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歷史問題上頻頻發(fā)難,抹黑中國。為此,能采取正確措施應對當前中日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日關系;安倍內閣;政經分離;正確措施
一、中日關系發(fā)展歷程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共同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宣布兩國恢復正常邦交,結束兩國的不正常狀態(tài)(戰(zhàn)爭狀態(tài))。在1978年8月,中日兩國最終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條約的簽訂和生效,從政治上和法律上進一步肯定了兩國間的友好關系,為兩國睦鄰友好關系的發(fā)展奠定了更加穩(wěn)固的基礎。[1]隨著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出臺,中日關系發(fā)展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積極向日本學習現代化管理經驗,積極爭取來自日本方面的官方援助和貿易投資。這段期間,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中日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入中日關系的“蜜月期”。
而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政壇整體右傾化趨勢明顯,他們主張將日本變成一個所謂的“正常國家”。在1990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在給美國總統布什的信中提出“必須以美、日、歐三極為主導形成世界新秩序”。宮澤喜一內閣認為應該在“新形勢下在政治、經濟、安全保障各領域全面發(fā)揮作用”,并強調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綜合性國際貢獻”。[2]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值此之際,日本非但沒有認真反省其侵略歷史,反而肆意模糊,否認侵略歷史。1996年,日本首相橋本龍?zhí)蓞菥竾裆纾毡居乙韴F體登上我國釣魚島,并修筑燈塔,試圖強化對該爭議島嶼的實際控制。同時在這一年,日本以中國進行核試驗為由,宣布凍結對中國的政府開發(fā)援助,使得日本成為世界上唯一對中國就核試驗實施制裁的國家。伴隨著這些動向,兩國關系從冷戰(zhàn)結束初期的“信賴構筑”向90年代中期的“相互不信”轉化,出現了邦交以來的最低谷。[3]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每年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各方面事業(yè)發(fā)展得到長足進步,綜合國力得到巨大的躍升。相對的,日本在經歷上世紀的“泡沫經濟”破滅,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狀態(tài)。使得一部分日本人對華心理產生了變化,他們逐漸的將崛起的中國看成是日本潛在的乃至現實的競爭對手。額賀福志郎曾提出:雖然目前日本在經濟力量方面優(yōu)于中國,但5年或是10年之后,中國無論是在軍事方面,還是在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上都會占絕對優(yōu)勢。[4]“中國威脅論”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悄然而生,并慢慢被日本國民所接受。日本學者中西輝就曾預測,在2010年前后形成亞洲新格局的時候,中國將超級大國化,并在軍事和政治上上采取同過去的超級大國一樣的態(tài)度,從而成為亞洲的“威脅”。[5]
2009年,中國超越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在此后的數年間仍能保持年7%左右的高增長率。而日本方面,經濟仍無明顯好轉跡象:國內債臺高筑,老齡化問題嚴重等。這些都使得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在面對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軍事現代化,日本各界都感到十分緊張。為防止中國影響力的持續(xù)擴大,也為迎合日本國內日益壯大的右翼政治力量。此后的日本各屆領導人都普遍采取了對華強硬的姿態(tài)。他們坦承發(fā)展日中關系對日本經濟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性,依舊對在政治和軍事上不斷崛起的中國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原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說道:“自從蘇聯解體以后,中國成了唯一的信奉擴張主義的帝國—這就是共產黨設法保住權利的做法?!薄叭欢绻毡驹谶@種擴張主義面前屈服,那么它就會發(fā)展到整個亞洲。日本現在對中國有一種危機感—我們處在冷戰(zhàn)狀態(tài)之中,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冷戰(zhàn)要比過去的冷戰(zhàn)更危險?!彼麍猿终J為,日本政府應該更加勇敢的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zhàn),而不是考慮采取與中國和解的方式。他還呼吁美國和歐盟能同日本一道采取更加強硬的對華立場?!叭绻麣W洲不認真考慮中國的問題,中國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威脅?!?/p>
2012年12月26日,新一屆的安倍內閣成立。在執(zhí)政的1年多時間里,安倍在對華外交政策的兩面性愈發(fā)明顯。在國家安全方面,日本一直將不斷崛起的中國視為威脅,處處防范和打壓中國。圍繞釣魚島主權爭端問題,他始終拒絕承認在釣魚島主權歸屬上存在任何爭議,不僅如此,他還將該問題的起因全部歸咎于中國,并強調說這是中國在運用其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采取的加劇地區(qū)緊張局勢的單邊行動。同時他拋出“戰(zhàn)爭未定論”,參拜供奉有12名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并在多個場合渲染中國威脅。而另一方面,安倍又表達出希望能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使中日兩國之間恢復到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愿望。因此,安倍一方面想要通過強化美日同盟關系,積極拉攏東盟印度和澳大利亞,并不遺余力地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等方式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又表示希望能進行中日兩國間的首腦會談,加強與中國的經貿來往。即謀求以“戰(zhàn)略包圍”和“政經分離”的手法來實現日本利益的最大化。
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日本單方面接連采取損害中日關系大局、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錯誤行動,使得中日兩國關系降至兩國建交以來的最低點。使得兩國在人員交流,經貿往來等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13年12月30日我國外交部發(fā)言人秦剛代表中國政府作出了明確表態(tài):“中國人民不歡迎安倍?!?/p>
二、中國的應對方法
縱觀幾十年的中日關系發(fā)展,歷經邦交正常,蜜月期,摩擦不斷,互不信任等幾個時期。而當前中日關系甚至到了兩國實現邦交正?;詠淼淖畹忘c。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現象。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同亞洲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之間保持一種相對穩(wěn)定,良好的關系,不僅對亞太地區(qū),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從國際政治發(fā)展商來看,一個大國的不斷崛起,必然會對現今的政治和權利格局帶來深刻變化。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就意味著會對現有的政治、權利格局形成某種挑戰(zhàn)。因而這也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疑慮、擔心,甚至是對抗。
(一)總的方針
在2008年的《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的第一條就明確寫到:雙方一致認為,中日關系對兩國都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兩國對亞太地區(qū)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肩負著莊嚴責任。長期和平友好合作是雙方唯一選擇。雙方決心全面推進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實現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fā)展的崇高目標。
中日兩國間的良好關系,符合兩國的國家利益。而在面對日本“政經分離”的外交手法時,我們應堅持“政經綜合”的原則,強調中日兩國之間應加強全方位的合作。在經濟方面,要深化合作,結構資源互補,充分利用中日兩國的各自優(yōu)勢,積極推進中日全面戰(zhàn)略互惠關系。在政治方面,保持兩國間的溝通與對話,加強國家高層間的相互來往。在如六方會談,日中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CP)等國際事務中,加強與日本的協調與合作。在打擊跨國犯罪,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和恐怖主義等非傳統領域,強化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推進雙方互信??傊粋€健康、穩(wěn)定的中日關系,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區(qū)的穩(wěn)定與繁榮。
(二)釣魚島問題
面對雙方分歧嚴重的問題,目前主要是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日本的一些極右翼政客只顧及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罔顧中日發(fā)展大局,單方面發(fā)起挑釁,在釣魚島問題上大做文章,使得中日兩國的原有矛盾迅速激化,導致兩國關系降至建交以來的最低點。面對這一問題,一方面中國應明確態(tài)度,堅定立場,即“中國絕不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利用輿論和外交手段,澄清事實,說明歷史,拆穿他們的謊言。同時,要求日方正視歷史,改正錯誤,并拿出實際行動來切實改善中日間的僵化關系。另一方面,在維護主權的實際過程中,我方應采取有理,有節(jié),針對性強,同時相對克制的措施,避免這一問題擴大化,復雜化,要求日方與中方一道,通過磋商與對話來解決矛盾與分歧。在可預見的將來,釣魚島問題都難以得到妥善解決,因而雙方應盡量避免該問題影響到中日兩國發(fā)展大局,努力恢復兩國間的全面戰(zhàn)略互惠關系。
(三)美國因素
同時,我國也應積極發(fā)展與美國間的關系??紤]到中美日三國之間的特殊性,美國既需要日本為它的“重返亞太”戰(zhàn)略提供支持以抗衡不斷強大的中國。同時,美國也不希望日本能徹底擺脫它的控制,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因為這并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另一方面,美國又謀求能與中國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美國需要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而且在如朝核,伊核,反恐等國際問題需要中國對其提供支持。因此,我國也應考慮到美國在中日兩國間作為抑制者和平衡者的作用。首先,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這一理念下,持續(xù)增進中美相互理解和戰(zhàn)略信任,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贏的格局,不斷加強在國際事務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協調合作[7],共同促進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一方面承認釣魚島適用于《日美安保條約》,而在主權的最終歸屬上不持意見??梢姡卺烎~島問題上,美國對中日實質上存在同時施壓,發(fā)揮著雙重遏制的作用?;诖?,綜合評估美國所發(fā)揮的作用,軟硬結合、張弛有度地制定應對之策不可或缺。[8]
[參考文獻]
[1]黃大慧.《中日關系三十年》[J].教學與研究 2008年11期.
[2]《日木首相宮澤喜一》,時事出版社 [M]1992年版,第345一346頁.
[3]李建民.《冷戰(zhàn)后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系的發(fā)展》[M].第179頁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5.4.
[4]岡崎久彥.《戰(zhàn)后50年的總結與日本國家戰(zhàn)略》[J][日]歷史研究委員會:《大東亞戰(zhàn)爭的總結》,第501頁.
[5]中西輝正:“2010年的亞洲新秩序”,載日本《諸君》1995年1月號.
[6]李建民.《冷戰(zhàn)后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系的發(fā)展》[M].第336頁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5.4.
[7]習近平.共創(chuàng)中美合作伙伴關系的美好明天. [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138201.html.
[8]蔡亮.《論安倍內閣外交政策的兩面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13年02期.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