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亦斌
歷史是僵死過去的,學生是鮮活現(xiàn)代的。要讓后者對前者有興趣,必須在歷史教學中,嘗試多層次、多角度、多手段的“多元模式”,讓歷史變得鮮活生動起來,讓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中。
融入時尚元素,讓枯燥分析生動化
易中天講歷史之所以生動,受到聽眾喜愛,與他善用時尚元素分不開。流行語、網(wǎng)絡語言、新潮詞匯富有時代氣息,生動形象,易為學生接受和喜愛。
比如,在講歷史人物曹操時,曹操在學生心中的印象多是反面的,太多的陰險,太多的狡詐。但是,歷史對曹操的評價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為便于學生理解,在講課時,我融入了很多口語、流行語、時尚語言,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曹操這個歷史人物:把討曹“檄文”說成“聲討書”變書面語為口語;把文人陳琳說成“筆桿子”,通俗易懂;把兩軍交戰(zhàn)說成“PK”,以及“hold不住”用語等無不透露出詼諧幽默,學生心領神會地發(fā)出微笑。其實,把久遠的歷史事件融入時尚元素,融通古今,這就讓整個歷史教育教學“活”起來。
增設互動環(huán)節(jié),讓課堂氣氛活躍化
把課堂變成教師的獨角戲效果并不理想,引領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克服思維定勢,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辯論、角色扮演等互動環(huán)節(jié),效果好得多。
例如,學生在“岳飛班師回朝該不該”的問題上,正方學生闡述岳飛在大敵當前顧全大局,避免了內(nèi)戰(zhàn)引起的外患,犧牲個人,保全國家,是他精忠報國的一貫體現(xiàn);反方則指出岳飛是報國不是報君,一個昏庸的君主只能阻礙國家進步、歷史的發(fā)展,如取而代之,將得到人民的擁護,順應歷史潮流。在“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否可以避免”的辯賽中,正反方列舉史實,一方認為能避免,一方則認為不能,爭論得很激烈。從一堂堂小小的辯賽中,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不僅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口才和思辨能力,而且從分析事件、人物,闡述觀點到思想升華,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精講,總結,引導,提示重點和難點,教學效果就提高了很多。
多媒體輔助,讓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
由于時間久遠,很多歷史事件通過文字敘述是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果在歷史教學中能適當將歷史史實用畫面、多媒體方式再現(xiàn),教學效果會好很多。
紅軍長征是歷史課堂必須講解的內(nèi)容,從歷史課程的內(nèi)容安排看,主要向?qū)W生介紹的是長征的起始時間,長征經(jīng)過的地點以及長征的偉大意義。如果我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能大膽引入相關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精彩片段,讓學生觀看,學生就會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刻體悟。特別是看到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很多同志為了救助落隊的同志,自己或陷入泥潭,或跌入山谷等畫面時,學生深深地被震憾了,課上完了,學生還沉浸在當時的情境中。
當然,對某些帶戲說成分過重偏離客觀史實的歷史電視劇,就不適用于課堂了。
引入多向思維,將歷史知識拓展化
“盡信書不如無書”,完全按照書本上的陳規(guī)或者是所謂的標準答案,就談不上創(chuàng)新了。學歷史不能照抄歷史,而是要活學活用。例如,在北宋、南宋都面對著抗金的問題,但南北宋抗金過程中人民施展的作用有何不同?通過這樣的求異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因為軍民的壓力,宋欽宗被迫任命李綱捍衛(wèi)東京;河北、山東等地人民組織義軍紛紛抗金;各地救兵前往東京求援;大學生陳東上書要求恢復李綱職務時,有幾萬人響應等。這也讓學生認識到,同樣面臨的是抗金問題,為什么北宋持續(xù)的時間比南宋長,人民的作用是巨大的。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學生已經(jīng)進行了多年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固有的知識經(jīng)常進行總結和更新,突破舊有知識和觀念的束縛。例如:在講授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時,可先告訴學生結果: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地泛起了資本主義萌芽,然后引導學生去找原因。為此,我設計出下列題目:資本主義萌芽泛起于何時何地?怎么知道江南地區(qū)泛起了資本主義萌芽?為什么會泛起在江南地區(qū)而不在江北或其它地區(qū)呢;哪些史實可以證實江南商品經(jīng)濟有了發(fā)展呢?這樣,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索,尋找答案,不僅印象深刻,而且以后答題也知道從何處作答。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多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做到歷史教學要實現(xiàn)歷史教育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的目標,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作者單位:廣東蕉嶺縣藍坊中學)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