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中作文教學高效策略

      2014-09-02 13:17任雅玲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6期
      關鍵詞:范文博客高中生

      摘 要 若想提高高中作文的教學效益,應統(tǒng)籌教材,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拓展資源,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做”(閱讀、寫作、討論等)中自主梳理作文的知識體系,領會寫作原理,感受寫作的快樂。

      關鍵詞 高中作文高效

      由于高考,高中作文備受關注,但也恰因為高考,高中作文改革舉步維艱。長期以來,高中作文教學效益不高,甚至被批評是低效、無效的,高中生的寫作能力也廣遭詬病。究竟如何才能提高高中作文的教學效益?答案是讓學生學會積極學習。什么樣的學習是“積極”的呢?美國教育心理學教授M·希爾伯曼認為,“在積極學習中,學生是主體,他們使用頭腦……探究觀念,解決問題,并應用所學。積極學習是一種快步調的、有趣的和支持性的,并有個人的參與。通常,學生表現(xiàn)活躍,出聲思考。為什么需要積極學習?在學習某樣知識時,積極學習會借助于聽,借助于看,借助于提出問題,借助于與其他人討論??傊?,要學好某樣知識,學生需要‘做——理解問題,明白示例,嘗試技能,及使用已經(jīng)掌握或必須掌握的知識做作業(yè)?!盵1]依據(jù)M·希爾伯曼的積極學習理論,我們來探究高中作文教學的高效策略。

      一、統(tǒng)籌教材,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

      M·希爾伯曼的“學生需要‘做”才能學好某樣知識,這一理念與美國心理學家維特羅克在其《作為生成過程的學習》一文中提出的“生成性”學習理念是一致的,維特羅克認為,“大腦不是簡單的消費器,大腦是知識的加工廠;大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生成自己的經(jīng)驗、解釋和假設?!憋@然,他們主張學生應在“做”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學會某種技能。因此我們主張高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統(tǒng)籌教材,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

      我們可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進行探討。

      表1-1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作文教學內容

      據(jù)上表可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共有30個單元的寫作教學內容,有的作文單元是按體裁編排的,如高中二年級上冊一、二單元是議論文,三單元是詩歌,四單元是散文;高二下冊二單元是隨筆,三單元是小小說,四單元是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高三上冊第二單元也是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內容與高二下冊第四單元幾乎一樣,不知編者何意)。但有的作文單元又是按基本寫作基礎理論編排的,如高一上冊第一單元的“感受與思考”,第二單元的“想像與聯(lián)想”;高三下冊第一單元的“立意與選材”,第二單元的“思路與結構”等。這樣編排寫作內容難免有交叉,不便操作,因為講每種體裁都會涉及到立意、選材等基本寫作理論,但又略有不同,因此,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是有取舍的,講什么,不講什么,都由教師來決定,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是違背“積極學習”與“生成性”理論的。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對高中作文教學內容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強化體裁意識。

      譬如教師可讓高一學生通覽全部作文單元的教學內容,找出涉及到的體裁有議論文、散文、詩歌、小小說、說明文、札記、隨筆、寓言故事、科幻小說、自然科學小論文、社會生活評論、綜述等10余種。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分類合并,總結出可重點學習的幾種文體,這樣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做”弄清文體分類的相關知識。譬如學生總結出應重點學習議論文、詩歌、散文、小小說四種體裁,因為其它幾種體裁可采取合并歸類的方法歸到這四種體裁中講。如札記、隨筆可放到散文中講,科幻小說可放到小小說(兩者屬于小說中的不同類別)中講,自然科學小論文、社會生活評論可放到議論文中講等。

      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通覽全部作文單元的教學內容后,確定每學期的學習重點。如高一上學期專門學習散文寫作,“感受與思考”“想像與聯(lián)想”“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札記·隨筆”等作文單元的基本寫作理論內容就可結合散文寫作進行系統(tǒng)講授。這樣能把寫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寫景游記散文的寫作內容都系統(tǒng)地梳理出來。否則,按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散文單元來講,只能講寫景游記散文的寫法,其它散文體裁沒有講到,學生寫作原理的知識體系就出現(xiàn)了斷層。再如,高一下學期可學習小小說寫作,“寫出人物個性”“寫出事件的波瀾”“寓言故事與科幻小說”等作文單元就可結合小小說寫作進行系統(tǒng)學習。以此類推,高二上學期學習詩歌寫作;高二下學期學習議論文寫作;高三可結合高考學習考試作文寫作,因高一高二學了各類體裁,高三結合高考學習考試作文寫法就水到渠成了。

      當然,具體如何分配,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意見而定,教師不要越俎代庖。 學生對教材整體作文內容進行梳理的過程,其實就是主動建構作文知識體系的過程,經(jīng)過這樣的梳理,學生學習作文的思路清晰了,每學期集中學習一類體裁也便于學生掌握,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學生可通過較為系統(tǒng)的寫作原理的學習及集中閱讀、練寫相關體裁作品,較熟練地掌握某些體裁的寫作特點和規(guī)律。否則,一學期學習的體裁過雜,而且每種體裁只占一個單元,學生還沒掌握這種體裁的寫作技巧就學下一種體裁了,結果哪一種體裁都沒學好,也不利于強化學生的體裁意識。

      二、拓展資源,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

      梳理出教材中的作文知識體系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學習具體的作文知識內容,而是要引導學生跳出教材,拓展寫作資源,精選精學范文樣本,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教授認為,“學習是從既知世界出發(fā),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經(jīng)驗與能力,形成新的經(jīng)驗與能力的一種挑戰(zhàn)?!薄伴_放型”作文學習模式就是讓學生由挑戰(zhàn)教材轉向挑戰(zhàn)未知的學習資源,這也是建構后面我們要講的“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的前提,正如佐藤學教授所說,“所謂‘學習,是同客體(教材)的相遇與對話;是同他人(伙伴與教師)的相遇與對話;也是同自己的相遇與對話。我們通過同他人的合作,同多樣的思想的碰撞,實現(xiàn)同客體(教材)的新的相遇與對話,從而產(chǎn)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合作的‘沖刺與挑戰(zhàn)的學習。業(yè)已懂得、理解的東西即使?jié)L瓜爛熟,也不能稱為‘學習?!盵2]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就是讓學生“同多樣的思想碰撞”,進而再與教材形成新的對話。

      教材中每個作文單元都有范文,如果只以此為范本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到書上、網(wǎng)上找最精彩、最適用的范文。很多教師用教材中的范文,或自己找范文,如果教師閱讀面不廣或不了解學生心理,選取的范文不被學生喜歡,或不適合仿寫,往往吃力不討好。選范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讀上百、上千篇文章才能選出一篇既契合要講的寫作理論,又適于學生仿寫的范文樣本。范文選取得好有助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寫作原理,并能運用寫作原理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

      如學習散文寫作,講抒情散文時,選取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我喜歡》為范文就極為恰當。教師先不要講抒情散文的理論,因為學生對抽象、枯燥的寫作理論不感興趣,教師要善于借助范文給學生形象地闡釋寫作理論。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我喜歡》,讓學生分析這篇散文的特點,這也符合“生成性”理論。學生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這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因人(事)抒情”“具象化抒情”等抒情散文的寫作知識在這里都有體現(xiàn)。作品采用排比段的寫法,結合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與體驗,用富于詩情畫意的語言寫出了自己的諸多喜歡,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endprint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這篇作品的特點,抒情散文的特點也就自然領會了。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仿寫,學生大多都能結合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與感受寫出屬于自己的《我喜歡》。這種作文學習模式,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形象地領會了寫作理論,又借助范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再如講哲理散文的寫作時,可選余秋雨的《談友情》為范本。中學生是非??粗赜亚榈?,但他們對友情的認識往往并不深刻,甚至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暢談、爭辯自己對友情的看法,然后再品讀余秋雨《談友情》中的精彩觀點與論述。余秋雨關于友情的深刻、獨到的見解一定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爭辯,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分析哲理散文的寫作原理及其與普通議論文的差別,讓學生體會哲理散文如何借助具體可感的形象展開議論,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語言具有詩意的哲理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仿照余秋雨《談友情》的寫法,也用哲理散文這種體裁,寫出自己對友情的獨到見解。這樣結合范本講寫作原理易于學生理解與接受,也能使學生通過仿寫較快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要發(fā)動學生拓展作文學習資源,這樣才能精選出契合學生口味的范文樣本,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校、家長應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如提供圖書及上網(wǎng)便利,使學生能及時便捷地讀到好文章。一些教師認為選范文一定要選名家經(jīng)典篇目,其實這不一定正確,因為有的名家經(jīng)典作品雖然好,但學生不一定感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钡拇_,在作文教學中,如果寫作原理本身抽象枯燥,再舉些同樣枯燥生澀的例子,學生當然要拒之千里。

      什么樣的范文契合高中生的口味,并能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有這樣幾類,一是名家寫的、適合高中生閱讀與仿寫的精彩、深刻的作品,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蔣子龍的《時間》、劉亮程的《先父》、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等;二是年齡與高中生接近的八○后、九○后作家的作品,甚至是一些有爭議的作家作品,如講科幻與玄幻類小說的差異時,可舉郭敬明的《幻城》為例。郭敬明的作品在學生中很有市場,中學生讀其作品有利有弊,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其作品的利弊;三是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刊物中的作品,如《萌芽》《美文》(少年版)等刊物中的作品大多是與高中生同齡的學生所作,內容貼近高中生的生活,語言也為高中生所接受所喜愛;此外,教師還可常給學生介紹些本省市作者、本校學生和老師發(fā)表的作品。這些作者及作品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更近,學生讀后更易于仿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雖然有些作品的作者不是名家,但有的卻寫得非常有特色,能反映當下高中生的生活與心理,能吸引高中生忘情地閱讀。要想讓學生學會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前提就是學生們愛讀作品,在讀作品的過程中品味、領悟文章寫作的原理,學到立意、選材的技巧,學到結構與表達的技巧等。這種學是潛移默化的,是從學生主體興趣出發(fā)的。

      教師不要給學生舉一些模式化的套話連篇、內容空泛的范文,這類作文學生讀得越多,受害越深,甚至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要逐漸喪失了。葉圣陶就曾說:“有些老師喜歡大家掛在口頭的那些好聽的話,學生作文寫上那些話,就給圈上紅圈。學生摸準老師喜歡這一套,就幾次三番地來這一套,常常得五分。分數(shù)是多了,可是實際上寫作能力并沒提高多少。特別嚴重的是習慣于這一套,往深處想和寫出自己真情實意的途徑就給擋住了。”[3]可見這類作文讓學生讀多了,學會了,害處是很大的。

      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寫作資源,讓寫作貼近生活,走向“實用”。如結合我國一些城市“霧霾”日趨嚴重的現(xiàn)象,學生可到社會上去采訪,寫一篇消息;可進行深入調研,寫一篇調查報告或建議書;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寫一篇社會生活評論;可聯(lián)系霧霾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寫一篇散文;可發(fā)揮想象,寫一篇小說或科幻小說;也可查閱資料,寫一篇科普說明文等。

      有了實實在在的生活資源,我們的寫作才能變得實實在在。大陸的作文教學應該學習香港,注重實用性。如香港2009年的高考作文是寫一篇新聞稿,“試為杏林心臟病研究中心撰寫一篇新聞稿,報道該中心開幕典禮的過程及盛況,介紹中心成立目的、發(fā)展計劃。”2010年的高考題是寫一篇建議書,“試以香城旅游局推廣主任陳向華的名義,就香城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與不足,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香城旅游業(yè)的策略和方法。”2011年的高考題是寫一篇演講辭,“你是香城關注食物衛(wèi)生委員會主席,應邀發(fā)表演講,評論香城衛(wèi)生局食物安全的新規(guī)例和食物安全教育。”這些命題都來源于生活,它使學生認識到寫作與生活緊密相關,而且,這樣的作文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就業(yè)后承擔相應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相比較而言,大陸的高考作文命題“誠信”、“以‘方圓為話題”等就明顯是紙上談兵,“實用”性不強。

      鑒于此,大陸的高考也應改革,傾向“實用”,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素材,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

      “寫是為了有效地交流?!盵4]然而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卻大多缺少這種“交流意識”,或者說缺少一種“讀者意識”,學生的作文往往只有唯一的一位讀者——語文老師或閱卷老師。這樣的寫作學生怎么會有興趣和動力呢?

      教師應借助紙質及電子媒體,為學生的作文開辟讀者平臺,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美國的帕克·帕爾默教授就曾指出,“教學就是要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盵5]“優(yōu)質教學一直在本質上是群體共享的……”[5]“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共同體,并不等于叫學生用椅子圍成一個圓圈,然后一起討論。不論是在大的還是小的班級,采用演講、實驗室操作、野外學習、服務、電子媒體等傳統(tǒng)或各種實驗性的教學法,都可以產(chǎn)生聯(lián)系感。正如教學本身那樣,建造教育共同體一定不能簡化為技巧。根據(jù)教師自身的認同和完整,可以由一個原則衍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盵5]

      那么在高中的作文教學中,如何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呢?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紙質及電子媒體,為學生搭建一個共享的交流的平臺。如我們已有許多老師通過辦班級板報張貼學生作文,辦班級刊物及校文學社刊物發(fā)表學生作文,推薦學生作文在公開發(fā)行的報刊上發(fā)表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了紙質的交流平臺。

      在電子媒體成為時尚的今天,教師還應為學生開辟網(wǎng)絡交流寫作的平臺。如引導學生建立班級寫作博客,在博客上可設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欄目,在上面發(fā)表學生的習作,教師不僅自己要經(jīng)常點評這些習作,同時,還應讓學生、家長都來關注這些習作,發(fā)表對習作的意見。此外,教師還要支持學生建立自己的寫作博客,把每個學生的博客鏈接到班級博客上,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自己的博客里進行自由寫作。當然,從下水作文的角度來看,教師也應建立自己的寫作博客,一個善寫的教師對學生寫作又是一種別樣的激勵。這樣建立起一個網(wǎng)絡作文學習的“共同體”,學生的作文如果寫得好,會吸引老師、同學、家長等許多讀者來欣賞、評價,寫得不好,也會有善意的批評與建議,這是一個真正的“志同道合”的寫作共同體,這無疑會成為學生寫作的無形動力。

      當然,在班級寫作博客上,教師可上傳自制的教學課件、教案等寫作資源,上傳相關的寫作理論知識與寫作技巧方面的文章,也可引導學生上傳名家名篇或學生感興趣的、有爭議的一些作品,或鏈接其他學?;蚱渌襟w上的相關寫作資源,如龍源期刊網(wǎng)、中國作家網(wǎng)等,引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感受寫作的原理,提升寫作能力,使班級寫作博客也成為一個拓展寫作資源的有效途徑。

      平時老師留的作文及學生在考場上寫的作文常常因顧忌較多而難以彰顯學生的個性,在自己的博客里寫作,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沒有老師的約束,沒有試題的約束,真正進入一種“自由的寫作空間”,當學生博客上的作文有了反饋,他又可以去評價同學博客上的作文,學生品嘗到了與人交流、與人分享的快樂后,其寫作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當然,如果條件成熟,也可把學生的網(wǎng)絡博客作為評價學生作文成績的一個依據(jù),如可憑借博客中的作文數(shù)量、質量及師生、家長等讀者的反饋情況來評價學生作文成績,通過學生博客上的作文,可以看到學生動態(tài)的作文學習過程,更為客觀、真實。

      綜上所述,若想提高高中作文的教學效益,應統(tǒng)籌教材,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拓展資源,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做”(閱讀、寫作、討論等)中自主梳理作文的知識體系,理解寫作原理,感受寫作的快樂。

      ————————

      參考文獻

      [1] M·希爾伯曼.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陸怡如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鐘啟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葉圣陶.怎樣寫好作文——葉圣陶談語文教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

      [4] 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章熊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5] 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吳國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任雅玲(1968-),女,黑龍江巴彥人,黑龍江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責任編輯劉永慶】

      endprint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這篇作品的特點,抒情散文的特點也就自然領會了。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仿寫,學生大多都能結合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與感受寫出屬于自己的《我喜歡》。這種作文學習模式,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形象地領會了寫作理論,又借助范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再如講哲理散文的寫作時,可選余秋雨的《談友情》為范本。中學生是非??粗赜亚榈?,但他們對友情的認識往往并不深刻,甚至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暢談、爭辯自己對友情的看法,然后再品讀余秋雨《談友情》中的精彩觀點與論述。余秋雨關于友情的深刻、獨到的見解一定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爭辯,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分析哲理散文的寫作原理及其與普通議論文的差別,讓學生體會哲理散文如何借助具體可感的形象展開議論,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語言具有詩意的哲理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仿照余秋雨《談友情》的寫法,也用哲理散文這種體裁,寫出自己對友情的獨到見解。這樣結合范本講寫作原理易于學生理解與接受,也能使學生通過仿寫較快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要發(fā)動學生拓展作文學習資源,這樣才能精選出契合學生口味的范文樣本,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校、家長應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如提供圖書及上網(wǎng)便利,使學生能及時便捷地讀到好文章。一些教師認為選范文一定要選名家經(jīng)典篇目,其實這不一定正確,因為有的名家經(jīng)典作品雖然好,但學生不一定感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钡拇_,在作文教學中,如果寫作原理本身抽象枯燥,再舉些同樣枯燥生澀的例子,學生當然要拒之千里。

      什么樣的范文契合高中生的口味,并能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有這樣幾類,一是名家寫的、適合高中生閱讀與仿寫的精彩、深刻的作品,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蔣子龍的《時間》、劉亮程的《先父》、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等;二是年齡與高中生接近的八○后、九○后作家的作品,甚至是一些有爭議的作家作品,如講科幻與玄幻類小說的差異時,可舉郭敬明的《幻城》為例。郭敬明的作品在學生中很有市場,中學生讀其作品有利有弊,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其作品的利弊;三是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刊物中的作品,如《萌芽》《美文》(少年版)等刊物中的作品大多是與高中生同齡的學生所作,內容貼近高中生的生活,語言也為高中生所接受所喜愛;此外,教師還可常給學生介紹些本省市作者、本校學生和老師發(fā)表的作品。這些作者及作品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更近,學生讀后更易于仿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雖然有些作品的作者不是名家,但有的卻寫得非常有特色,能反映當下高中生的生活與心理,能吸引高中生忘情地閱讀。要想讓學生學會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前提就是學生們愛讀作品,在讀作品的過程中品味、領悟文章寫作的原理,學到立意、選材的技巧,學到結構與表達的技巧等。這種學是潛移默化的,是從學生主體興趣出發(fā)的。

      教師不要給學生舉一些模式化的套話連篇、內容空泛的范文,這類作文學生讀得越多,受害越深,甚至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要逐漸喪失了。葉圣陶就曾說:“有些老師喜歡大家掛在口頭的那些好聽的話,學生作文寫上那些話,就給圈上紅圈。學生摸準老師喜歡這一套,就幾次三番地來這一套,常常得五分。分數(shù)是多了,可是實際上寫作能力并沒提高多少。特別嚴重的是習慣于這一套,往深處想和寫出自己真情實意的途徑就給擋住了?!盵3]可見這類作文讓學生讀多了,學會了,害處是很大的。

      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寫作資源,讓寫作貼近生活,走向“實用”。如結合我國一些城市“霧霾”日趨嚴重的現(xiàn)象,學生可到社會上去采訪,寫一篇消息;可進行深入調研,寫一篇調查報告或建議書;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寫一篇社會生活評論;可聯(lián)系霧霾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寫一篇散文;可發(fā)揮想象,寫一篇小說或科幻小說;也可查閱資料,寫一篇科普說明文等。

      有了實實在在的生活資源,我們的寫作才能變得實實在在。大陸的作文教學應該學習香港,注重實用性。如香港2009年的高考作文是寫一篇新聞稿,“試為杏林心臟病研究中心撰寫一篇新聞稿,報道該中心開幕典禮的過程及盛況,介紹中心成立目的、發(fā)展計劃?!?010年的高考題是寫一篇建議書,“試以香城旅游局推廣主任陳向華的名義,就香城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與不足,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香城旅游業(yè)的策略和方法?!?011年的高考題是寫一篇演講辭,“你是香城關注食物衛(wèi)生委員會主席,應邀發(fā)表演講,評論香城衛(wèi)生局食物安全的新規(guī)例和食物安全教育?!边@些命題都來源于生活,它使學生認識到寫作與生活緊密相關,而且,這樣的作文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就業(yè)后承擔相應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相比較而言,大陸的高考作文命題“誠信”、“以‘方圓為話題”等就明顯是紙上談兵,“實用”性不強。

      鑒于此,大陸的高考也應改革,傾向“實用”,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素材,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

      “寫是為了有效地交流?!盵4]然而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卻大多缺少這種“交流意識”,或者說缺少一種“讀者意識”,學生的作文往往只有唯一的一位讀者——語文老師或閱卷老師。這樣的寫作學生怎么會有興趣和動力呢?

      教師應借助紙質及電子媒體,為學生的作文開辟讀者平臺,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美國的帕克·帕爾默教授就曾指出,“教學就是要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盵5]“優(yōu)質教學一直在本質上是群體共享的……”[5]“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共同體,并不等于叫學生用椅子圍成一個圓圈,然后一起討論。不論是在大的還是小的班級,采用演講、實驗室操作、野外學習、服務、電子媒體等傳統(tǒng)或各種實驗性的教學法,都可以產(chǎn)生聯(lián)系感。正如教學本身那樣,建造教育共同體一定不能簡化為技巧。根據(jù)教師自身的認同和完整,可以由一個原則衍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盵5]

      那么在高中的作文教學中,如何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呢?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紙質及電子媒體,為學生搭建一個共享的交流的平臺。如我們已有許多老師通過辦班級板報張貼學生作文,辦班級刊物及校文學社刊物發(fā)表學生作文,推薦學生作文在公開發(fā)行的報刊上發(fā)表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了紙質的交流平臺。

      在電子媒體成為時尚的今天,教師還應為學生開辟網(wǎng)絡交流寫作的平臺。如引導學生建立班級寫作博客,在博客上可設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欄目,在上面發(fā)表學生的習作,教師不僅自己要經(jīng)常點評這些習作,同時,還應讓學生、家長都來關注這些習作,發(fā)表對習作的意見。此外,教師還要支持學生建立自己的寫作博客,把每個學生的博客鏈接到班級博客上,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自己的博客里進行自由寫作。當然,從下水作文的角度來看,教師也應建立自己的寫作博客,一個善寫的教師對學生寫作又是一種別樣的激勵。這樣建立起一個網(wǎng)絡作文學習的“共同體”,學生的作文如果寫得好,會吸引老師、同學、家長等許多讀者來欣賞、評價,寫得不好,也會有善意的批評與建議,這是一個真正的“志同道合”的寫作共同體,這無疑會成為學生寫作的無形動力。

      當然,在班級寫作博客上,教師可上傳自制的教學課件、教案等寫作資源,上傳相關的寫作理論知識與寫作技巧方面的文章,也可引導學生上傳名家名篇或學生感興趣的、有爭議的一些作品,或鏈接其他學?;蚱渌襟w上的相關寫作資源,如龍源期刊網(wǎng)、中國作家網(wǎng)等,引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感受寫作的原理,提升寫作能力,使班級寫作博客也成為一個拓展寫作資源的有效途徑。

      平時老師留的作文及學生在考場上寫的作文常常因顧忌較多而難以彰顯學生的個性,在自己的博客里寫作,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沒有老師的約束,沒有試題的約束,真正進入一種“自由的寫作空間”,當學生博客上的作文有了反饋,他又可以去評價同學博客上的作文,學生品嘗到了與人交流、與人分享的快樂后,其寫作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當然,如果條件成熟,也可把學生的網(wǎng)絡博客作為評價學生作文成績的一個依據(jù),如可憑借博客中的作文數(shù)量、質量及師生、家長等讀者的反饋情況來評價學生作文成績,通過學生博客上的作文,可以看到學生動態(tài)的作文學習過程,更為客觀、真實。

      綜上所述,若想提高高中作文的教學效益,應統(tǒng)籌教材,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拓展資源,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做”(閱讀、寫作、討論等)中自主梳理作文的知識體系,理解寫作原理,感受寫作的快樂。

      ————————

      參考文獻

      [1] M·希爾伯曼.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陸怡如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鐘啟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葉圣陶.怎樣寫好作文——葉圣陶談語文教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

      [4] 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章熊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5] 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吳國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任雅玲(1968-),女,黑龍江巴彥人,黑龍江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責任編輯劉永慶】

      endprint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這篇作品的特點,抒情散文的特點也就自然領會了。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仿寫,學生大多都能結合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與感受寫出屬于自己的《我喜歡》。這種作文學習模式,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形象地領會了寫作理論,又借助范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再如講哲理散文的寫作時,可選余秋雨的《談友情》為范本。中學生是非??粗赜亚榈模麄儗τ亚榈恼J識往往并不深刻,甚至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暢談、爭辯自己對友情的看法,然后再品讀余秋雨《談友情》中的精彩觀點與論述。余秋雨關于友情的深刻、獨到的見解一定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爭辯,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分析哲理散文的寫作原理及其與普通議論文的差別,讓學生體會哲理散文如何借助具體可感的形象展開議論,如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語言具有詩意的哲理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仿照余秋雨《談友情》的寫法,也用哲理散文這種體裁,寫出自己對友情的獨到見解。這樣結合范本講寫作原理易于學生理解與接受,也能使學生通過仿寫較快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要發(fā)動學生拓展作文學習資源,這樣才能精選出契合學生口味的范文樣本,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校、家長應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如提供圖書及上網(wǎng)便利,使學生能及時便捷地讀到好文章。一些教師認為選范文一定要選名家經(jīng)典篇目,其實這不一定正確,因為有的名家經(jīng)典作品雖然好,但學生不一定感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的確,在作文教學中,如果寫作原理本身抽象枯燥,再舉些同樣枯燥生澀的例子,學生當然要拒之千里。

      什么樣的范文契合高中生的口味,并能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有這樣幾類,一是名家寫的、適合高中生閱讀與仿寫的精彩、深刻的作品,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蔣子龍的《時間》、劉亮程的《先父》、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等;二是年齡與高中生接近的八○后、九○后作家的作品,甚至是一些有爭議的作家作品,如講科幻與玄幻類小說的差異時,可舉郭敬明的《幻城》為例。郭敬明的作品在學生中很有市場,中學生讀其作品有利有弊,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其作品的利弊;三是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刊物中的作品,如《萌芽》《美文》(少年版)等刊物中的作品大多是與高中生同齡的學生所作,內容貼近高中生的生活,語言也為高中生所接受所喜愛;此外,教師還可常給學生介紹些本省市作者、本校學生和老師發(fā)表的作品。這些作者及作品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更近,學生讀后更易于仿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雖然有些作品的作者不是名家,但有的卻寫得非常有特色,能反映當下高中生的生活與心理,能吸引高中生忘情地閱讀。要想讓學生學會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前提就是學生們愛讀作品,在讀作品的過程中品味、領悟文章寫作的原理,學到立意、選材的技巧,學到結構與表達的技巧等。這種學是潛移默化的,是從學生主體興趣出發(fā)的。

      教師不要給學生舉一些模式化的套話連篇、內容空泛的范文,這類作文學生讀得越多,受害越深,甚至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要逐漸喪失了。葉圣陶就曾說:“有些老師喜歡大家掛在口頭的那些好聽的話,學生作文寫上那些話,就給圈上紅圈。學生摸準老師喜歡這一套,就幾次三番地來這一套,常常得五分。分數(shù)是多了,可是實際上寫作能力并沒提高多少。特別嚴重的是習慣于這一套,往深處想和寫出自己真情實意的途徑就給擋住了?!盵3]可見這類作文讓學生讀多了,學會了,害處是很大的。

      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寫作資源,讓寫作貼近生活,走向“實用”。如結合我國一些城市“霧霾”日趨嚴重的現(xiàn)象,學生可到社會上去采訪,寫一篇消息;可進行深入調研,寫一篇調查報告或建議書;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寫一篇社會生活評論;可聯(lián)系霧霾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寫一篇散文;可發(fā)揮想象,寫一篇小說或科幻小說;也可查閱資料,寫一篇科普說明文等。

      有了實實在在的生活資源,我們的寫作才能變得實實在在。大陸的作文教學應該學習香港,注重實用性。如香港2009年的高考作文是寫一篇新聞稿,“試為杏林心臟病研究中心撰寫一篇新聞稿,報道該中心開幕典禮的過程及盛況,介紹中心成立目的、發(fā)展計劃?!?010年的高考題是寫一篇建議書,“試以香城旅游局推廣主任陳向華的名義,就香城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與不足,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香城旅游業(yè)的策略和方法?!?011年的高考題是寫一篇演講辭,“你是香城關注食物衛(wèi)生委員會主席,應邀發(fā)表演講,評論香城衛(wèi)生局食物安全的新規(guī)例和食物安全教育。”這些命題都來源于生活,它使學生認識到寫作與生活緊密相關,而且,這樣的作文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就業(yè)后承擔相應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相比較而言,大陸的高考作文命題“誠信”、“以‘方圓為話題”等就明顯是紙上談兵,“實用”性不強。

      鑒于此,大陸的高考也應改革,傾向“實用”,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素材,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自然能得到提高。

      三、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

      “寫是為了有效地交流?!盵4]然而我們的高中作文教學卻大多缺少這種“交流意識”,或者說缺少一種“讀者意識”,學生的作文往往只有唯一的一位讀者——語文老師或閱卷老師。這樣的寫作學生怎么會有興趣和動力呢?

      教師應借助紙質及電子媒體,為學生的作文開辟讀者平臺,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美國的帕克·帕爾默教授就曾指出,“教學就是要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盵5]“優(yōu)質教學一直在本質上是群體共享的……”[5]“讓學生參與真正的共同體,并不等于叫學生用椅子圍成一個圓圈,然后一起討論。不論是在大的還是小的班級,采用演講、實驗室操作、野外學習、服務、電子媒體等傳統(tǒng)或各種實驗性的教學法,都可以產(chǎn)生聯(lián)系感。正如教學本身那樣,建造教育共同體一定不能簡化為技巧。根據(jù)教師自身的認同和完整,可以由一個原則衍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5]

      那么在高中的作文教學中,如何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呢?筆者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紙質及電子媒體,為學生搭建一個共享的交流的平臺。如我們已有許多老師通過辦班級板報張貼學生作文,辦班級刊物及校文學社刊物發(fā)表學生作文,推薦學生作文在公開發(fā)行的報刊上發(fā)表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了紙質的交流平臺。

      在電子媒體成為時尚的今天,教師還應為學生開辟網(wǎng)絡交流寫作的平臺。如引導學生建立班級寫作博客,在博客上可設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欄目,在上面發(fā)表學生的習作,教師不僅自己要經(jīng)常點評這些習作,同時,還應讓學生、家長都來關注這些習作,發(fā)表對習作的意見。此外,教師還要支持學生建立自己的寫作博客,把每個學生的博客鏈接到班級博客上,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自己的博客里進行自由寫作。當然,從下水作文的角度來看,教師也應建立自己的寫作博客,一個善寫的教師對學生寫作又是一種別樣的激勵。這樣建立起一個網(wǎng)絡作文學習的“共同體”,學生的作文如果寫得好,會吸引老師、同學、家長等許多讀者來欣賞、評價,寫得不好,也會有善意的批評與建議,這是一個真正的“志同道合”的寫作共同體,這無疑會成為學生寫作的無形動力。

      當然,在班級寫作博客上,教師可上傳自制的教學課件、教案等寫作資源,上傳相關的寫作理論知識與寫作技巧方面的文章,也可引導學生上傳名家名篇或學生感興趣的、有爭議的一些作品,或鏈接其他學?;蚱渌襟w上的相關寫作資源,如龍源期刊網(wǎng)、中國作家網(wǎng)等,引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感受寫作的原理,提升寫作能力,使班級寫作博客也成為一個拓展寫作資源的有效途徑。

      平時老師留的作文及學生在考場上寫的作文常常因顧忌較多而難以彰顯學生的個性,在自己的博客里寫作,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沒有老師的約束,沒有試題的約束,真正進入一種“自由的寫作空間”,當學生博客上的作文有了反饋,他又可以去評價同學博客上的作文,學生品嘗到了與人交流、與人分享的快樂后,其寫作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當然,如果條件成熟,也可把學生的網(wǎng)絡博客作為評價學生作文成績的一個依據(jù),如可憑借博客中的作文數(shù)量、質量及師生、家長等讀者的反饋情況來評價學生作文成績,通過學生博客上的作文,可以看到學生動態(tài)的作文學習過程,更為客觀、真實。

      綜上所述,若想提高高中作文的教學效益,應統(tǒng)籌教材,構建“生成性”作文學習模式;拓展資源,構建“開放型”作文學習模式;借助媒體,構建“共同體”作文學習模式。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在“做”(閱讀、寫作、討論等)中自主梳理作文的知識體系,理解寫作原理,感受寫作的快樂。

      ————————

      參考文獻

      [1] M·希爾伯曼.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陸怡如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鐘啟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葉圣陶.怎樣寫好作文——葉圣陶談語文教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

      [4] 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章熊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5] 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吳國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任雅玲(1968-),女,黑龍江巴彥人,黑龍江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責任編輯劉永慶】

      endprint

      猜你喜歡
      范文博客高中生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高中生)征稿啦
      范文引路 習得方法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shù)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春色幾許(簡譜)
      范文作品選
      佛学| 宜丰县| 丽水市| 昂仁县| 溧水县| 罗源县| 石棉县| 龙泉市| 绥芬河市| 成安县| 宜川县| 安吉县| 张掖市| 兴城市| 湘潭市| 平乡县| 宁津县| 墨脱县| 神木县| 大城县| 金湖县| 鱼台县| 孟津县| 灵璧县| 清水河县| 乐亭县| 墨江| 诸暨市| 庐江县| 辽中县| 偃师市| 察哈| 建宁县| 澎湖县| 伊金霍洛旗| 稻城县| 新宾| 明星| 哈密市| 都安| 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