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
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春江晚景,到“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秋時佳境,我們記憶中的景色似乎還停留在舊時詩詞描繪的畫面上。在那里,我們看到的是清風拂碧柳,淡月籠群花的清新,碧穹伴著如煙白絮,一派楊柳依依、桃花灼灼的芳菲天地??珊仙蠒?,如今的環(huán)境怕是有負詩詞中的描繪了。
夢斷揚州,千古名都今非昨
古人說“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三月”四個字,引起我太多遐想,那必是言語形容不盡的絕美,像個濃淡皆宜的美人,楊玉環(huán),云想衣裳花想容,抑或倚新妝的飛燕,胭脂輕點黛痕眉。
揚州,在舊時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筆下被渲染得美不勝收。于是,我心生好奇,便在一個暑期前往。只是,只是,這個揚州讓我寧愿相信,我來錯了地方。這怎是我心中的煙花揚州城?城市的煙塵覆蓋了春色十里的青青薺麥,橋邊的芍藥在灰色天空的映襯下失去了千年前的美麗。波碧花香的揚州夢剎那間支離破碎,于是,從那以后,我心中便有了兩個揚州,一個在火車的終點,一個在幻想的起點。
也許,舊時的悠悠而行抵不上如今的車輛疾馳,舊時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比不上如今的高鐵;曾經的朱閣小樓、雕梁畫棟比不得現(xiàn)在的高層建筑。只是,這一切的現(xiàn)代化怎能用碧水蒼穹、花馨鳥囀來換???讓花朵蒙上灰塵,讓鳥鳴被噪聲所掩,便是我們想要的結果?難道所謂的發(fā)展,就意味著環(huán)境的破壞?
雨碎江南,清麗水鄉(xiāng)怎堪顧
尋不到舊時曾諳的江南水鄉(xiāng),那條名為櫻花西街的街道如今不過是尋常巷陌,百花深處也并沒有了嬌艷的百花。
白居易有詩云:“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幾度春。遙憶青青柳巖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如今,樂天所植的楊柳可還在?抑或已被伐去?古人離開江南定種楊植柳,將青翠與生機留存,我們又有何顏面非但不奉獻,反而攀花折柳,向江南向自然一味索取呢?雨還在瀝瀝地下著,穿過千百載歲月的幽深小巷,匯入清澈不再的河流。雖然這水努力呈現(xiàn)千百年前的靈動,然而這林毀水污的細雨江南,怎承受得起這不再清澈的細雨?
江南雨碎,跌入失翠的青山。
重繪舊景,塵埃散盡天地澈
唐詩宋詞中所繪的美景并非臆造,然而,古人盛贊的桃花含露柳絲展,碧落萬丈天地清的美景,到如今只能用電腦做出虛擬之景以供觀賞:將灰蒙蒙的天空填充為深藍,綠色的草繪成鮮綠,用動畫做出清水潺潺的效果,然這并不是科技發(fā)達的榮耀,而是環(huán)境破壞的悲哀!古人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治世之道是應當世代遵循的。若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那何處不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
其實,憂喜只在一念間。讓天地重歸詩詞中的澄凈吧!
[點評]
作者另辟蹊徑,寫自己喜歡唐詩宋詞中描寫的山水風景,可現(xiàn)實卻讓自己很失望。過去的美好在現(xiàn)實中消失了蹤跡,但作者并沒有喪失信心,而是充滿希望,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讓環(huán)境變得美好起來。
文章采用了典型的總分結構,第一段結合詩句先點題,突出中心,這是總說。其余內容為分說,采用了三個小標題,前兩個屬于并列結構,突出唐詩宋詞中的美好與今天的現(xiàn)實反差;第三個小標題則寫出了對未來生活環(huán)境的期待。
【作者系河北省香河縣第三中學高三(3)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龐振軍、程金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