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 王鳳娟 插畫 肖振鐸
隨著夏至臨近,關于廣西玉林“夏至荔枝狗肉節(jié)”的爭論日益增多,近一個月來,“抵制玉林狗肉節(jié)”的輿論風潮已起。玉林夏至吃狗肉的習俗受到愛狗人士和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質疑和抵制,同時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和關注。
玉林市政府發(fā)表官方聲明:近年來,玉林城區(qū)少部分市民習慣在農歷夏至這一天聚在一起吃狗肉、品荔枝,以致在一定范圍內逐漸形成一種飲食習慣。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jié)”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其實并不存在這個節(jié)日。
除了廣西,湖南、廣東、浙江等地也有食用狗肉的習俗,而在國外,韓國、越南以及部分歐洲國家也有食用狗肉的人群。與此同時,狗也被稱為人類最忠誠的衛(wèi)士,動物保護主義者對狗的寵愛甚重。于是,食用狗肉是舌尖上的美食還是對狗的殘忍,就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動保人士表示,食用狗肉不符合當今社會尊重生命、倡導文明的潮流,現在已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禁食貓狗等伴侶動物,顯示人類對動物生命的尊重。不少市民卻認為,不能將寵物狗和肉狗混為一談,吃肉狗和吃雞鴨魚并沒有區(qū)別,就好像很多人都吃河魚、海魚,但沒有人會將魚缸里的金魚吃掉,吃和不吃之間有飲食習慣的界限。
社會進步在逐漸點滴積累。偷盜、虐殺是一種殘忍,大張旗鼓地宣揚吃狗肉是對愛狗人士的傷害;愛狗人士反對吃狗肉,但視吃狗肉者為進化未完全的野蠻人士,或許也是對別人的一種侮辱。
我們吃什么,怎么吃,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也決定了我們與自然的關系。炎日夏季,吃發(fā)火的狗肉,對健康而言是非常有害的。更何況,許多狗肉是盜狗賊下毒致死。狗肉未經檢疫,吃狗肉者既不尊重狗的生命,也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傳統(tǒng)本身并不是倫理正當性的根據,尊重多元文化的本質,其實是對弱勢文化和弱勢群體的照顧。而在狗肉節(jié)所謂的文化中,遭受大規(guī)模集體屠殺的犬只顯然是弱勢中的弱勢,它們才需要保護和關愛,而不是那些血腥野蠻的狗販子,卑鄙犯法的盜狗賊。
目前,許多地方政府意識落后,致使狗肉黑色產業(yè)鏈日益膨脹。狗肉不是食物,國家沒有指定狗肉的檢疫標準,出售未經檢疫的食品是違背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的。再者,大規(guī)模運輸貓狗的車輛也違反相關的檢疫規(guī)定,如果嚴格按照農業(yè)部相關檢疫規(guī)定,貓狗販子根本就是無利可圖的。因此,我們不僅要求加快動保立法,也要求相關部門嚴格執(zhí)行已有的規(guī)定,負起應有的責任來,消滅違反食品安全的貓狗肉黑色產業(yè)鏈。
有許多動保組織正在努力推動素食運動,英美等國現在約有7%—10%的人實行素食。相比之下,狗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吃狗在社會大眾層面引發(fā)的反彈最為激烈。我們?yōu)楹尾荒芟葟默F在最嚴重的問題做起呢?
|反對方|
這些狗大多是收購或者盜取的狗,在真正吃的過程中,藥物殘留、抗生素殘留,還有一些毒麻藥品的殘留可能在高溫中不能夠達到分解。
——北京小動物診療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獸醫(yī)博士 劉朗
知情—同情—行動。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采取行動;唯有行動,它們才會得救,生命才有希望。
——中國動保記者沙龍創(chuàng)辦人 張丹“狗肉節(jié)”背后隱藏著諸多問題,如盜販殺狗黑色產業(yè)網的問題,是虐殺動物問題,是來源不明的狗被大量販賣的問題。
——濟南黃河流浪狗救助中心創(chuàng)始人 郭鵬
|支持方|保護動物應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但同時也要尊重每個人正當的飲食需求。吃狗肉,只要是肉狗,實際上反映的是社會多元的飲食結構,但食用肉狗應當盡可能地減輕它們在宰殺過程中的痛苦。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周孝正
從中國現實看,狗目前具備伴侶動物和食材的二象性。出發(fā)前提不一樣,有不同認知乃至觀點沖突在所難免,文明的解決方案決不是從自己的價值偏好出發(fā),彼此妖魔化。
——《從兩件小事看玉林口水仗》人民日報 6月23日
我們吃的是肉狗,它與盜殺的寵物狗、流浪狗不同,吃狗肉是個人飲食習慣,不至于上升到道德層面?!窳质忻?胡先生
臨近夏至,關于“要不要抵制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jié)”、“該不該吃狗肉”的爭論再起。
反對人士的觀點,絕大多數其實是所謂的“盜殺”、“屠宰”、“寵物狗”等敏感詞,也不乏明星等知名人士現場助威。不過,應該明確的是,百姓家庭、餐館食用的狗肉不是來自寵物狗,而是肉狗,它與豬、牛、羊同樣可供食用。
其實,民間食用狗肉并非是玉林的特例,它是國內外不少地方人們的傳統(tǒng)飲食習俗,其出現和存在均有一定生活背景。社會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群眾的物質生活,如果按照某些極端動物保護者的觀點,狗肉乃至牛肉、羊肉、豬肉都不應該食用,那這些動物又該何去何從呢?在這個層面上,吃狗肉是否文明、能不能吃狗肉這些問題并不能“一刀切”,把食肉者一概歸為野蠻人群。
愛狗,關乎個人喜好選擇和價值取向。人類需要滿足食欲,在目前還沒有動物肉同等替代品的情況下,犧牲牛、豬、狗、雞、鴨、魚等動物生命來滿足人類食物的多樣性,這是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則。把是否愛狗上升到評判道德高下的標準,并以此來抵制干涉他人的生活習慣,也未免過于牽強。
文化的碰撞、觀念的革新是社會漸進式的發(fā)展,“狗肉之爭”同樣莫要太極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