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娜 姜蕾
2014年9月19日晚,為了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由指揮家卡扎德絮(JeanClaude Casadesus)帶領的法國里爾國家交響樂團,在上海大劇院給聽眾帶來了一個精致的法式浪漫之夜。音樂會以法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浪漫主義為基調(diào),上演了拉羅的《伊蘇王序曲》、圣-桑的《G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與當代作曲家迪蒂耶的《第一交響曲》。其中的《G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由青年鋼琴家左章攜手樂隊完成,成為這場音樂會的亮點。
對于國內(nèi)的聽眾來說,左章這個名字可能還不算很熟悉,但她的簡歷實在不可小覷:但昭義先生的弟子,李云迪師妹;十八歲考入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二十二歲入美國朱利亞音樂學校攻讀碩士,師從鋼琴大師羅伯特·麥克唐納德與尤希維德·卡普琳斯基;簽約哥倫比亞經(jīng)紀公司;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鋼琴大賽大獎得主,并且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毫無疑問,她具備成為國際級鋼琴家所應有的一切前期資歷儲備?!拔磥淼匿撉倬扌恰边@一稱號對她來說,或許只是臨門一腳了。然而她卻說:“我沒有想那么多,我只鐘情于我的音樂,成就自己在音樂上的價值。”
帶著對這位美女鋼琴家的一系列好奇心,在音樂會結束后的第二天,我們在衡山賓館采訪了她。眼前的左章自信、優(yōu)雅、充滿親和力,對音樂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音樂是她的語言與生命,她說,我喜歡世界上每一個熱愛音樂的地方。
● - 趙琳娜、姜蕾 ○ - 左章
● 首先要祝賀你演出成功,你對自己昨晚的表現(xiàn)還滿意嗎?
○ 挺好的,這是我第一次與法國里爾樂團合作。說來也很巧,去年我剛在法國里爾參加了一個很大的音樂節(jié),認識了這個指揮。很有幸這次能和他一起同臺合作。
● 回“家”演出與在國外的演出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包括對聽眾的感覺和自己的感受。
○ 當然不同。國內(nèi)外的音樂演出還是有很多差異的,氛圍也不一樣。但對于我來說,我不會因為聽眾不一樣就去改變自己,我不會為了討好聽眾,而改變自己在藝術上的風格。
● 這次音樂會的協(xié)奏曲是你自己選定的嗎?談談你的曲目準備過程與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吧。
○因為此次音樂會突出的是“中法建交”這個主題,所以所有的曲目都選自法國作曲家的作品。圣-桑的《G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是規(guī)定好的。這首作品我彈過多次,對于我來說,不管是哪種風格的作品,我都能理解透。由于一直生活在西方世界,所以相對而言對這種“語言”的環(huán)境就更為熟悉。同理,對于我來說,音樂就是一門語言,如果熟悉了這門“語言”,了解它的歷史背景,能夠專業(yè)地分析一首曲子,那么這部作品很快就會被理解了。
● 在演奏像圣-?!禛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這樣情感變化跨度較大的音樂作品時,你跟樂隊是怎樣配合的?它與你自己開一場獨奏音樂會又有什么不一樣的準備與感受呢?
○ 很不一樣。跟樂隊合作,想到的是如何跟樂隊融合在一起,此時自己的演奏很可能只是這首樂曲的一部分;相反,獨奏完完全全就是由自己演奏出一部完整的作品。圣-桑的《G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其實是協(xié)奏曲中還算比較通俗的作品。
● 你在不久前獲得了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國家鋼琴比賽的大獎。有人說,這是國際鋼琴賽事中最難的一個比賽,你同意嗎?給大家說說這個獎吧。
○ 首先它的比賽曲目數(shù)量非常大,其次是每一輪的比賽都有不確定的因素。要知道,像我們熟悉的柴科夫斯基、肖邦等鋼琴比賽,在賽前都會知道選手比賽的曲目,因此大家可以花大量的時間把它練好。但伊麗莎白比賽就有所不同,每一輪比賽的曲目量都很龐大。比如第一輪的比賽前一小時給你五首練習曲,這對自身心理素質(zhì)是很大的挑戰(zhàn)。再比如,第二輪比賽,它要求我們準備兩套獨奏會的曲目,如果是我,我寧愿兩套都彈下來,但是主辦方只讓你彈兩套中的一首,并且是在比賽前三十分鐘才告訴你要彈哪一首;決賽就更恐怖了,它會給你一首全新的協(xié)奏曲,你需要在六天之內(nèi)把它彈下來,想一想當天的全球轉播以及臺下三千名觀眾。所以它難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對演奏家自身心理素質(zhì)的一種挑戰(zhàn)。
● 現(xiàn)在你每年大概要開多少場音樂會?你又是怎樣分配自己平時練琴與演出時間的?
○ 現(xiàn)在每年差不多都有五六十場。我基本沒有刻意地去分配自己的時間,除了練琴就是參加演出等等。
● 我們知道,在如今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下,古典音樂行業(yè)也出現(xiàn)了商業(yè)化的趨勢,演奏家一旦成功,都會簽約各個經(jīng)紀公司,每年有上百場的演出。你是怎樣看待藝術與商業(yè)的關系的?
○ 我想我不會抗拒商業(yè)演出,因為我覺得這沒什么不好。我認為古典音樂在當今是需要生存的,也需要得到宣傳。有些人可能比較喜歡以消極的角度去看待商演,其實真不是這樣的。比方說,好餐廳希望大家都來用餐,我們這些食客也許會因為它真的不錯而推薦給自己的朋友。同樣,古典音樂就像一個好餐廳,希望大家都來聽,我們就會以一種很正確的方式去宣揚它的特別之處。這種看似商業(yè)化的音樂宣傳,其實只是為了讓它在廣泛的群眾與社會中被更好地欣賞,所以不能僅拿“商業(yè)”這兩個字去看待所謂的“商演”。
● 在曲目的選擇問題上,你比較傾向于演奏哪個時期的作品?哪個作曲家對你影響最大?
○ 我真的沒有偏愛,我只能說我很熱愛音樂。當我在音樂里走得越來越深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音樂的世界越來越大,因此我無法評價我喜歡哪個作曲家或者是某部作品。要說對某一個時期的作品或作曲家的喜好傾向,這似乎需要看我的人生在哪個階段,“耳朵”又處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了解與接受了什么樣的信息了。比如去年我只聽勃拉姆斯的交響曲,再比如在我讀大一的那個暑假,我只聽舒伯特的鋼琴奏鳴曲,等等。所以對于我來說,只要是我當下聽到的音樂,都是我最喜歡的音樂。
● 古典與現(xiàn)代的鋼琴作品在演奏風格、技術上有很大的不同。這次音樂會你也加演了利蓋蒂的鋼琴小品,應該說是另一套音樂語匯,而且對鋼琴家的記憶力也提出了很大挑戰(zhàn),你是如何處理與把握這類當代作品的?
○ 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奏家,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你一定要對音樂作品本身著迷,對其作品的作曲家著迷。你要知道一部作品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它為什么會產(chǎn)生,作曲家本人有過什么樣的人生經(jīng)歷,他為什么會在當時寫下音樂,包括他用的語匯是什么等等。只有先了解了這些,才能上升到第二個層面,那就是,你要對自己的感受著迷。你在了解了這些作曲家及作品的背景和語言之后,要清楚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感情是什么。最后要做的就是把作品本身理性的一面與自身感性的認識相結合,通過技巧將其演釋出來。這樣也為記憶減輕了難度。
● 我看了你的簡歷,覺得有意思:你從五歲開始就在德國學鋼琴,然后又折回中國學習音樂,之后又去美國與歐洲求學,這與一般鋼琴家“先中后西”的求學路徑有所不同。既然已經(jīng)到了國外,怎么還會想到回中國來學呢?
○ 哈哈,這和我父母親的工作有關。
● 但昭義先生培養(yǎng)出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你覺得他在教學方面是否有跟其他鋼琴老師不一樣的方法或經(jīng)驗?
○ 他當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教育家之一。我認為我遇到的老師都是世界上很出色很棒的教育家與鋼琴家。
● 你覺得西方的音樂教育跟國內(nèi)的音樂教育在鋼琴指導上有什么不一樣?分別給予了你怎樣的幫助?
○ 我覺得但老師給予了我一切。作為一個鋼琴家、音樂家,他是我的基礎。他啟發(fā)了我所有,給了我一副聽音樂的耳朵,從七歲到十八歲,我一共跟他學了十一年。你要是說不同,當然是有的,因為我小時候跟我現(xiàn)在學音樂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但老師培養(yǎng)了我的鋼琴基礎,提升了我的演奏技巧,而且賦予了我聽音樂時的畫面感。之后,我在國外上大學。比起我在深圳讀音樂院校,國外的課程彌補了我在國內(nèi)學習時沒有接觸過的其它專業(yè)知識,使得我在對音樂的理解上有了更加完善的鞏固。比如我當時讀了很多文科專業(yè),修讀了莎士比亞戲劇學,學了很多新的東西,這使我其他的出口也“打開”了,我學到了更多有關音樂歷史、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
● 美國伊斯曼與朱利亞音樂學校的鋼琴系一般給學生開什么樣的課程?
○ 有音樂理論、西方音樂史等,但最特別而著名的是“鍵盤”課。它要求想成為鋼琴家的每一位學生必須學會讀總譜,比如在鋼琴上將一首貝多芬的交響曲視奏下來;又比如,它有時會要求學生在只有低音的情況下即興演奏古典音樂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等等。
● 平時除了彈鋼琴之外,你還會做些什么?你的興趣愛好是什么呢?
○ 我對很多事情都很感興趣。要說我有什么怪癖的話,我喜歡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散步。比如在紐約,我可以一個人走上幾個小時,把大街小巷都逛遍。
● 在大眾的眼里,你是一位頭頂光環(huán)的天才型鋼琴家。但是在看似風光的背后,一定有著一般人意想不到的艱辛與付出,你有想與大家分享的故事嗎?
○ 在成長的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需要承擔的艱辛。對于我來說,成長中的轉型期是值得咀嚼的。小時候在國內(nèi),我只知道彈琴,一門心思就是彈琴。長大后到了西方,感覺視野一下子被打開了。我需要接觸各種音樂理論知識,我知道除了表演以外還有學術的存在,所以,當接觸到的東西多起來了之后,我就對自己產(chǎn)生了不自信。有時我在臺上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樣的時光大概有兩三年。
● 現(xiàn)在中國有成千上萬的琴童,他們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你這樣的成功演奏家,你覺得一個好的鋼琴演奏家必須具備什么?你對中國琴童的鋼琴學習有什么建議?
○ 熱愛,一定要熱愛!先要有熱愛,然后對音樂進行理解,做好這些最基本的,再談其他的。我對孩子沒什么建議,但是我對孩子的家長有一些建議: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以愛上音樂、理解音樂、認識音樂的方式去學音樂,而不是不了解這些音樂就讓他們?nèi)W習,因為這樣會扼殺孩子對音樂本身的理解。另外就是,音樂一定要多聽。為此我要感謝我的爸爸,他從小就喜歡帶我去聽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會,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童年的兒歌就是莫扎特的音樂。剛去德國的時候,我沒有朋友,沒有語言,每天最大的樂趣除了聽音樂就是蕩秋千。后來回國了,我才開始聽兒歌、看動畫片,開始與人接觸。我想,或許就在那段時間,我愛上了古典音樂,它仿佛扎根在我的靈魂里面一樣。如果在孩子沒有聽過和不理解音樂的時候就讓他很死板地彈奏,那就成了一種機械的運動,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聽些音樂。
● 你對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有規(guī)劃嗎?未來的打算是什么?
○ 很簡單,把我的作品彈好。我的理想就是問自己想做點什么,我希望我能夠成就自己的音樂價值,能夠在音樂文獻上留下些我自己的東西,而不只是臺上演奏臺下就被大家忘記了。我希望自己能在古典音樂上有更好的創(chuàng)新。
音樂之路,漫長而無止境。結束了對左章的采訪,我們走在午后的衡山路上,兩旁的法國梧桐枝葉舒展,濃蔭匝地,在日光下枝干更顯活力、清朗與從容。就像剛剛采訪過的這位風華正茂的青年鋼琴家,陽光、自信與沉著。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與鋼琴對話,與音樂大師對話,與真實的“我”對話,彈奏屬于自己的作品?;蛟S,真正的藝術家都在彈他們自己,在音樂中穿過他人的生命,挖掘屬于自己內(nèi)心小宇宙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