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X線胸片與CT在中央型肺癌診斷中的效果比較
羅巧云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對比分析X線胸片與CT掃描對中央型肺癌的診斷效果。方法觀察58例經病理檢查證實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患者同期X線胸片與CT掃描檢查結果,比較這兩種方法的檢出率以及檢查顯示的患者肺門區(qū)腫塊、縱隔淋巴結腫大的情況。結果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CT掃描檢查確診52例,準確率89.66%,X線胸片檢查確診35例,準確率為60.34%,CT掃描檢查的準確率顯著高于X線檢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掃描對患者的肺門區(qū)腫塊、縱隔淋巴結腫大的顯示率分別為84.48%和44.82%,明顯高于X線胸片62.07%和20.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X線胸片與CT掃描對中央型肺癌都有著較好的診斷效果,但是CT掃描診斷準確率要優(yōu)于X線胸片檢查,具有分辨率高、掃描層次清晰的優(yōu)點。
中央型肺癌;X線胸片;CT掃描;診斷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發(fā)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央型肺癌的腫瘤通常發(fā)生在肺段或肺段以上的支氣管,組織病理學通常表現為大細胞癌、小細胞未分化癌及磷狀上皮癌,病理表現主要為管腔內腫物、支氣管周圍腫塊和支氣管管壁增厚等[1]。臨床上常表現為支氣管狹窄和阻塞,導致支氣管擴張、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等肺內繼發(fā)性病變。中央型肺癌患者無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該病發(fā)病隱匿,發(fā)現時病變多已發(fā)展成中晚期[2]。因此,及早發(fā)現和診斷中央型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中央型肺癌臨床診斷的常用方法為X線胸片檢查和CT掃描檢查。為了比較這兩種方法的診斷價值,我院對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經病理檢查證實的中央型肺癌患者5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齡在38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74±7.32)歲;體重在41~84kg之間,平均體重55.2kg。經病理確診,本組患者鱗癌有39例,腺癌13例,未分化癌6例。51例患者具有明顯臨床表現,其中發(fā)熱、咳嗽、咳痰者35例,咳血或痰中帶血者8例,胸悶、胸痛者8例,其余7例無明顯臨床癥狀。
1.2 方法 本組58例患者同期進行X線胸片和CT檢查。CT檢查采用西門子64排螺旋CT機,所有患者均采用仰臥位,CT掃描層厚5~10mm,層距10mm,掃描時長5s。X線胸片檢查使用DRX Evolution雙板DR光機,透視時告知患者除去膏藥、金屬等影響X線穿透力的物質,注意射線防護,攝取正側位胸片。所有X線胸片和CT檢查都自肺尖部開始至肺底部連續(xù)掃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CT掃描檢查確診52例,檢出率89.66%;X線胸片檢查確診35例,檢出率為60.34%,CT掃描檢查的檢出率顯著高于X線檢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T檢查顯示48例患者有肺門區(qū)腫塊,占82.76%,26例患者有縱隔淋巴結腫大,占44.83%;X線胸片檢查顯示34例患者有肺門區(qū)腫塊,占58.62%,11例患者有縱隔淋巴結腫大,占19.00%。CT檢查對患者肺門腫塊及縱隔淋巴結腫大的顯示率顯著高于X線胸片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X線胸片和CT檢查的檢出率以及影像表現比較[例(%)]
注:與X線胸片相比,aP<0.05
肺癌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在癌癥死因中占據首位。而中央型肺癌在肺癌中占據很高的比例,約為3/4。腫瘤早期生長在氣管腔內,造成分泌物排出受阻,能夠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張與局限性阻塞性肺氣腫[3]。該病發(fā)生在大氣管,臨床主要表現為管腔狹窄、支氣管壁不規(guī)則增厚、葉間裂出現移位征、肺體積縮小等。雖然目前外科手術治療具有較高的成功率,但是因為該病具體較強的隱匿性,患者并無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發(fā)現時病變多已發(fā)展成中晚期,再靠手術治療也無法徹底清除微小轉移灶,所以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依然較低[4]。因此,如果能夠盡早和有效地對中央型肺癌進行診斷和治療,對提高患者的生存機率將具有重要意義。
X線胸片檢查是目前中央型肺癌臨床最基本的檢查方法。當有著良好骨骼系統(tǒng)和胸部結構的人體發(fā)生異變時,患者X線胸片能夠清晰地顯示出密度的改變。X線胸片能夠觀察到肺部大部分的病變,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中。中央型肺癌在X線胸片上通常表現為支氣管阻塞樣和肺門腫塊的改變,其中肺門腫塊通常呈現為橢圓形、球形或者不規(guī)則狀。另外,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張、肺葉肺段或一側肺密度影像增高則是支氣管阻塞X線胸片間接征象的表現。X線胸片正側位檢查作為診斷肺癌的最基本方法,具有經濟、快捷、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目前已成為臨床診斷肺癌方法的首選。X線胸片對中央型肺癌的檢查結果,常常作為CT檢查的重要參考。但是因為X線胸片顯示的是整個肺組織在熒光屏上投影的疊加圖像,分辨率比較低,所以很難檢查和診斷出微小病灶。
不同的組織對X線的吸收不盡相同,CT檢查通過計算機,將各個掃描面上X線的透過情況重建成圖像,可以將病變部位的細微改變呈現出來。其在肺癌診斷中能夠顯示出較多的影像學征象,對沿支氣管壁生長的腫瘤,可以較為清晰地顯示腫塊大小、腫塊的短毛刺征、胸膜的改變、縱隔淋巴結轉移、腫瘤周圍浸潤征等。CT檢查對于中央型肺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較X線胸片CT檢查能夠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對于某些具有臨床癥狀,但X線胸片檢查為陰性者,應當進行CT掃描,從而進一步檢查確診。
綜上所述,X線胸片與CT掃描對中央型肺癌都有著較好的診斷效果,但是CT掃描診斷檢出率要優(yōu)于X線胸片檢查,具有分辨率高、掃描層次清晰的優(yōu)點。
[1]顧萍,俞守義,陳清,等.胸部X線、CT和纖維支氣管鏡對肺癌診斷的應用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7,36(5):548-551.
[2] 饒?zhí)烊?唐友生.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表現探討[J].當代醫(yī)學,2009,15(4):130-131.
[3] 褚愛鵬.X線胸片和CT對縱隔型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8,10(22):32-33.
[4] 戴海鵬,王曉軍.超聲聯合螺旋CT在診斷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張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9):60-61.
R44.5
A
1007-8517(2014)17-0075-02
201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