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楠+孟長海
王霞的媽媽偏信“老來瘦,能長壽”,每天只吃一個雞蛋,喝一袋酸奶,吃點兒豆腐,油葷不沾,主食很少,就拿蔬菜果腹。看著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的媽媽,王霞總擔心會出點啥事。俗話說“怕啥來啥”,老太太下樓時跌坐在地上就起不來了。趕緊送到醫(yī)院,照X片是股骨頸骨折。王霞開始還不覺得是什么大問題,無非就是需要臥床靜養(yǎng),找個護工貼身照護,自己常來看看就行了。誰知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老太太先后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壓瘡,多次下病危通知,弄得王霞都快要崩潰了……
股骨頸是人體負重最大,并且是唯一與其所承受的軀干體質量斜行走向的骨骼,有著特殊的生物力學原理和機械應力,是老年人最容易發(fā)生骨折的部位。老年人骨形成與骨丟失的平衡被打破,導致骨密度下降;而且鈣吸收減少,身體為了維持血鈣穩(wěn)定,破骨細胞作用增加,骨鈣溶入血液,引起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加之髖周肌群退化,因此不需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等,就可能發(fā)生股骨頸骨折。一旦發(fā)生股骨頸骨折,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對老年人可以說是致命的危險。
研究顯示,老年女性與男性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生率是6∶1。這主要是因為女性絕經后體內多種激素,如雌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升高。這些因素單獨或協(xié)同作用,導致成骨細胞活性降低,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強,引起骨轉換加速,骨量下降,更易發(fā)生骨質疏松。
體重指數(BMI)低下,也是導致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很重要的危險因素。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標準,體重指數的正常均數為22。研究結果顯示,BMI大于23即超重時,骨質疏松的患病率較低;當BMI低于20時,骨折發(fā)生的危險性明顯升高。這是因為人摔倒時,體內脂肪作為軟組織墊,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同時,高BMI者在延緩骨丟失、峰值骨量的獲得、骨強度方面占有優(yōu)勢。因為老年女性體內的的脂肪組織可以刺激血液中衍生較多的雌激素,而雌激素對骨骼的鈣吸收有促進作用。另外,高BMI的女性體內肌肉組織含量高,在維持骨受的應力方面也占有優(yōu)勢,可減慢直接參與負重的皮質骨的骨量減少速度,減緩骨強度降低。BMI也體現人體的營養(yǎng)狀況,不良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骨量和骨強度。綜合上述各方面因素,提示增加體重對預防骨質疏松癥有保護性作用,可以降低骨折的風險。所以有學者建議體重指數小于20者要鍛煉肌肉的協(xié)調性,平衡膳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預防骨質疏松。
影響老年人骨質疏松的風險因子還有許多,例如是否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否吸煙,每日酒精攝入量,既往骨折史,等等。皮質激素對骨強度的不利影響已經被醫(yī)學界公認,一旦開始使用皮質激素,就會影響骨骼的構建和骨細胞活力,加速骨丟失,另外對肌肉的力量和代謝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增加易跌倒性和使跌倒的保護性反應下降,增加骨折的風險。飲酒和大量酒精的攝入,都是公認的絕經后降低女性骨密度的危險因素,應慎重對待。
早期有效的積極預防,是減少老年女性股骨頸骨折的重要措施。首先一定要合理的飲食,日常生活中要適當補充礦物質或微量元素,增加容易吸收并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雞蛋、菌菇類等,多喝牛奶,多食水果蔬菜,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增加鈣的吸收。此外,還要注意增加戶外鍛煉及適量活動,如曬太陽、散步、慢跑等,增加食欲,促進體質增強。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不要吸煙,適量飲酒。
一旦發(fā)生股骨頸骨折,在接受正規(guī)治療的同時,要注意預防壓瘡和并發(fā)癥。如果能及早預防和精心護理,提高老年人安全防護意識,進行健康教育,減少和預防骨折的發(fā)生,則可以盡量避免老年人受骨折病痛的折磨,提高生活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