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周蓮 周小紅 潘杏玲
開放性傷口創(chuàng)面感染是創(chuàng)傷外科治療上的一個難點, 感染是創(chuàng)傷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很有現實意義。有研究表明中藥外用可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功能、影響著創(chuàng)面成纖維細胞, 激活、趨化巨噬細胞, 調節(jié)創(chuàng)面免疫功能, 提高創(chuàng)面纖維結合蛋白質含量, 促進bFGF以及EGF的表達, 從而顯著促進感染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1]。本文旨在探究本院自制的拔膿膏對軟組織損傷感染創(chuàng)面患者的臨床效果, 并分析其內在的機理原因,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急性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感染創(chuàng)面患者104例, 所有患者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2例, 對照組中男28例,女24例, 年齡19~64歲, 平均年齡(32.21±8.32)歲;試驗組中男26例, 女26例, 年齡21~63歲, 平均年齡(33.13±7.9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創(chuàng)面大小、創(chuàng)面部位等基線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①第1次治療時對患者感染創(chuàng)面徹底清創(chuàng), 清除壞死感染組織與膿液;②換藥1次/d:先清除壞死組織, 然后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清洗, 清洗后采用無醇安爾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規(guī)格500 mg/L)進行消毒, 最后給予優(yōu)鎖爾紗布條填敷創(chuàng)面并覆蓋無菌紗布。
1.2.2 試驗組治療方法 首次治療處理方式及換藥方法與對照組方法一致, 消毒后, 對患者傷口敷上由本院自制的拔膿膏(主要成分:霧水葛、白鶴藤、蓖麻子、無爺藤等, 規(guī)格:60 g/瓶, 批準文號:粵藥制字Z03140235)并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
1.3 觀察指標 采用免疫組化法半定量測定所有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周后bFGF、EGF水平變化情況。觀察治療期間患者創(chuàng)面面積、肉芽情況、分泌物情況等, 根據《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的評定標準來評定臨床療效, 分為:無效、有效、顯效、痊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6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及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情況 對照組治療后, 總有效率為82.69%,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6.15%。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81, P=0.026)。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FGF、EGF水平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bFGF、EGF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周后, 兩組患者bFGF、EGF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 且治療后試驗組bFGF、EGF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bFGF、EGF水平變化情況(±s)
表1 治療前后bFGF、EGF水平變化情況(±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aP<0.05;與治療后對照組相比, bP<0.05
組別 例數 bFGF EG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2 0.233±0.007 0.481±0.012ab 0.643±0.181 1.531±0.211ab對照組 52 0.236±0.008 0.382±0.01a 0.671±0.172 1.142±0.192a
創(chuàng)面修復一直是創(chuàng)傷外科所面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之一, 也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中醫(yī)理論認為外傷性創(chuàng)面屬于“金創(chuàng)、折瘍”的范疇, 創(chuàng)傷使得皮肉筋脈骨損傷,氣血不暢、瘀血積滯、積瘀化熱、血敗肉腐, 從而形成潰瘍。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及積累, 根據創(chuàng)面愈合規(guī)律提出的“提膿祛腐”、“煨膿長肉”、“養(yǎng)血生肌”、“祛瘀消?!?等內外治法中醫(yī)理論一直指導著后世治療瘡瘍[4]。
本次研究中, 試驗組采用拔膿膏對患者進行治療, 臨床效果顯著。拔膿膏是本院自制中藥制劑, 其成分有無爺藤、霧水葛、白鶴藤、蓖麻子。無爺藤的主要作用是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善治燙傷;霧水葛具有解毒消腫、排膿、清濕熱等作用, 善治瘡、疽;白鶴藤有理血祛風、治跌打損傷、排毒等作用;蓖麻子具有消腫拔毒、瀉下通滯、治癰疽腫毒等作用;諸藥聯合使用具有化腐排膿、拔毒生肌、清熱消炎等功效, 使感染創(chuàng)面去腐生肌, 并能促進肉芽的生長, 從而達到治根治本。bFGF是人體內廣泛分布的生長因子之一,可以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內皮細胞增生, 進而對損傷進行修復[5]。EGF一般存在于各種體液中, 皮膚受損以后, 局部聚集的血小板和受損的角朊細胞就會釋放EGF, 從而促進角朊細胞增殖并刺激其分化成熟, 進而推動傷口的再上皮化[6]。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者bFGF、EGF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明bFGF、EGF可以促進感染創(chuàng)面的愈合。
綜上所述, 本院自制的拔膿膏可以促進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感染創(chuàng)面患者bFGF、hEGF水平的上升, 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上推廣運用。
[1] 肖秀麗, 李斌.創(chuàng)面修復與信號轉導.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06, 12 (5):507-509.
[2] 馮周蓮, 高少茹, 陳婉敏.拔膿膏配合黃油紗治療開放性骨折感染創(chuàng)面的效果觀察.護理學報, 2010, 17(14):78-80.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64.
[4] 鐘小晶, 何麗展, 招瑞興, 等.感染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期傷科黃水紗布濕敷中應用優(yōu)拓的止痛效果觀察.護理學報, 2008,15(9):64-65.
[5] 李學鋒, 王慧君, 羅紅, 等.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過程中TGF-β1mRNA表達與損傷時間關系的實驗研究.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6, 26(1):59-61.
[6] 黃宏, 郭敏, 徐祥, 等.皮膚創(chuàng)傷愈合過程中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表達及其影響因素.成都醫(yī)學院學報, 2010, 05(3):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