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梅
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政治教學中遇到的多種問題,結合多年工作經驗,論述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巧妙應用理科知識的方式有效加以解決。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文理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271-01
高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他們對新事物十分好奇,并且在身體激素的作用下他們逐漸由懵懂到彷徨直到矢志遠航。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我們常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學生不愿主動學習政治課程,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程是遇到很多名詞理解不了,學生知識架空如空中樓閣不能運用到實處,缺少創(chuàng)新等等。如何能解決這些問題,就本人經驗做以下論述。
一、將“理論聯系實際”重新賦予新的內涵:
1、尋找最適合的教學方式
政治老師要具體地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研究學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點;改變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實際。
2、教學內容要切合實際
政治老師應積極主動地研究現實,收集相應的各類數據、各類與政治理論有關的信息,并積極主動地運用于教學上去。如果政治老師只是按課本內容傳授給學生,那這門課肯定上不好的。因為政治的內容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是比較容易看懂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去研究現實,并自己運用相應的知識分析現實現象。如在講授商品的屬性時,首先要分清楚的是哪些是商品、哪些是物品和勞動產品。對于政治老師來說,從理論上講清楚是沒有問題的,但學生是否明白就不清楚了。
3、注重社會調查
通過社會調查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鞏固知識,學會運用知識來分析現實現象。社會調查是了解現實、實證理論真實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傳授理論的政治老師,不僅需要自己作社會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時也要帶領學生深入社會進行調查,在調查中了解現實,在調查中理解和實證理論的真實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政治的熱情。
二、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高考中以其基礎性、能力性、整合性、實踐性的強力沖擊波,全方位介入中學教育,其意義不僅僅在于考試方式本身,而在于對中學素質教育推動和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注重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立足創(chuàng)新教育,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為此,教學中我們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索“主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模式。教學不僅是老師的知識講解,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探索;課堂上教師經常向學生提供時政新素材、新觀點,激發(fā)學生豐富想象,增強解決問題的變通能力;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并鼓勵學生敢于突破陳規(guī),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獨創(chuàng)性;恰當使用“術語”,規(guī)范答題要求,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精密性;強化學科內在聯系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發(fā)散性和聚合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更新穎、更準確、更系統的相關學科知識。
三、文理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政治教學與理科知識的結合,注重運用理科知識來講授政治,這是政治教學法改革新的生長點。
政治理論是來自于對社會各種現實的包括社會自然科學知識的抽象、概括。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理論是落后于現實的。在政治教學中,可以運用的自然科學和理科知識是很多的,因此,搞好政治教學,應注意用自然科學和理科知識來講解政治原理,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運用這方面的知識:
1、注重經濟學的計算問題
現在高中的政治教材中的經濟學內容,較多地出現了計算的問題。如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是學習經濟學所遇到的第一個計算問題。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講清楚是比較容易的,可以運用對比、圖表等形式,但學生理解起來仍然比較難。究其原因是在于這個關系來說,是比較抽象的。但如果政治老師能運用理科的相關的知識,自己設計一道簡單的數學或物理應用計算題,把這兩者的關系容納進去,然后以解題的形式來講授,并于最后抽象出兩者的關系,這樣一來,原理清楚,并且又具有交叉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能達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2、運用理工科知識來講授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其辯證法,其實是來自對自然科學的哲學概括。因此,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均可以從中采取大量的材料來講授哲學原理。例如金剛石和石墨,可以用來歸納和抽象出“物質內部成份排列順序不同會引起物質的質變”的原理。等等。特別是這些科目中的每一道應用計算題,都可以抽象出辯證法的有關原理。例如,在理科的解題方法上,我們知道每類題型均有自己的解題思路,即具有一定的解題模式,但具體到每個題中,又各具有自己的特點的這一思想,我們可以通過講解應用計算題的過程中,抽象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等等原理。因此,只要政治老師善于和勤于探索,特別是在當前大綜合科考試的這種模式的條件下,如能廣泛聯系理科類知識進行教學,政治科的地位復興是大有希望的。
總之,由于傳統教學中存在“重知識內容和結論,輕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重認知教學輕情感、意志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的問題,特別是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出現一些問題不可避免,只要政治老師在工作中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超越,積累經驗,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真正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yǎng)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田麗萍.高中政治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與思考[J].教育革新,2010,(02)
[2] 陳冬菊.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1,(07)
[3] 楊愛蘭.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04).
[4] 王懷寶.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