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育文
冬季里,找了個空閑時間再次走進西江。凱里人口不多,沒有交通堵塞。汽車很快就出了城,在崎嶇的山路上開始蜿蜒,美麗的山區(qū)風光便在我們的身旁呼呼地閃過。高山峻嶺早已在文人騷客和畫家的筆下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苗寨的竹制房子或木制房子掩映在叢林中,有些矗立在沿途的潺潺溪流旁邊。在陡峭而崎嶇的山路開車,彎道很多,盡管每個彎道拐大彎的地方都有一個球形反光鏡,有助對開的汽車互相能夠看見對方,但司機還是小心翼翼地前行。
透著百年生活氣息的苗寨
山路崎嶇,我們終于在一個多小時后,來到了這個遠離市區(qū)的苗寨。一群身著盛裝的苗民圍成一圈,載歌載舞。有一個主持儀式的老者,在領著大家變換著舞蹈的隊形。他們身著苗服,頭戴漂亮的銀飾,吟哦低唱,微微擺動,緩緩移動著環(huán)繞的圈子,煞是令人矚目。穿戴華麗的苗族姑娘手捧裝酒的牛角,隨著蘆笙吹奏輕踮腳尖,熱情迎接每一位遠方來客。
導游小張也是土生土長的苗家女孩,她告訴我,西江開發(fā)旅游景點前,她平時就在山腳稻花飄香的田地里勞作。想象著在層層疊疊且弧線優(yōu)美的梯田里,苗家少女像星子般點綴在或綠色或金黃色的田野里,楓木搭成的吊腳樓依山勢向兩邊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壁在斜陽照射下一片金黃。這是怎樣一幅自然畫卷?
電瓶車帶領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和潺潺小溪,很快便來到一個封閉在大山深處卻有游人如織的民俗風情濃厚的村寨——千戶苗寨。顧名思義,千戶苗寨有著上千戶人家。貴州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地稀少。因此苗寨也是擁擠在面積窄小的山地間,山坡上層層疊疊,鋪滿了吊腳樓。苗寨中間是他們的商業(yè)區(qū),大多數(shù)是售賣當?shù)靥厣姆椇豌y飾或者當?shù)匦〕缘牡赇?。雕飾精美圖案的石板路一直向前延伸。苗寨是不能開車的,游客只能徒步在這里徜徉。
商鋪一條街與對面的山寨隔河相望。那條小河清澈見底,沒有任何污染的跡象,在安靜的山寨里歡快地奔流。沿途還有不少在街上擺攤的小食品商販,大多數(shù)是苗族婦女。頭上戴著一朵碩大的花朵,身穿制作精美的服飾,他們并不吆喝,很安詳?shù)氐却慰腿ベ徺I。
一條悠長的古巷及許許多多小巷,將西江人家連在一起?;蛟S,小巷每一塊被踩得發(fā)光的鵝卵石就是一段歷史。西江素有“苗都”之稱,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這里曾是苗族第五次大遷徙的聚集地之一。
西江地處貴州東南,當?shù)刂两窳鱾髦粋€關于西江名字來源的古老說法。西江在苗語里的意思是“有鬼的地方”。導游小張告訴我們,他們的族人都是苗族始祖蚩尤的子孫,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苗人沒有百家姓,子女的姓都是沿用父親名字中的最后一個字,一代一代往下延續(xù)。根據西江“子聯(lián)父名制”推演,這座千戶苗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這里世代和睦相處,歷經風雨滄桑,在生活積淀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在演繹歷史過程中依然留存著魏晉歌舞、唐宋服飾、明清建筑的遠古遺風,折射出時光悠久、特色濃郁、底蘊深厚的文化光芒。盡管寨子里的人大都能輕松流利地使用漢語,但苗族風俗、民風猶存,依然過著淳樸自然的生活。很難想象,在現(xiàn)代化痕跡無處不在的今天,還能感受到數(shù)百年前的生活氣息,這種對于民族文化的尊崇讓我不自覺地對這里的人們敬佩起來。
能工巧匠建起的天上樓閣
西江是個山水分明的地方,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苗寨一分為二,兩邊各有數(shù)個村莊,但只有當?shù)厝俗约翰拍芊智宄褰?。在外人眼中,千戶一律的吊腳樓房,究竟哪一片是屬于哪個村的,無法分辨。
登高而望,西江苗寨1200多戶民居中絕大多數(shù)修建在70多度左右的陡坡上。西江的能工巧匠們用智慧的雙手在這苗嶺深處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宏大磅礴的天上樓閣。每一幢木樓的房基都用石塊堆砌而成,坡度越陡,房基也就越高。為穩(wěn)固起見,房基還分兩級甚至三級,依山就勢。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房屋全以榫頭銜接,找不到任何釘子的痕跡,可歷百年風雨不傾不斜不倒。而且,造就這些房屋均為無圖作業(yè),全憑一把尺子,一根墨線,一把銼子,一把斧頭。寨子里,二樓朝路的一面往往會有一段外突的靠欄,當?shù)厝私兴鳌懊廊丝俊薄抑械呐娱e暇時可以舒服地倚坐在美人靠上,繡繡花,聊聊天,吹吹山間清風。
風雨橋也稱得上西江千戶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多數(shù)苗寨通常都會在自己的村寨附近建造風雨橋,一是方便出行,一是跟風水有關。我在西江苗族博物館里了解到,在十幾年前,這里的苗寨還保留有幾座木質的風雨橋,比如平寨風雨橋、南壽風雨橋等,其中南壽風雨橋在水口,鎖著整個西江大寨的風水??邕^如今新建的風雨橋,順著古街對岸的山路而上,路旁有不少苗家樂與客棧。苗族年輕男女一身盛裝,閑坐在門前臺階,長長的蘆笙系著紅綢架在一旁,仿佛天天都是節(jié)慶。從山腳到山頂?shù)挠^景臺,不時有電動車穿行。遠遠望去,對面兩個低矮山頭,數(shù)不清的木樓層層疊疊,沐浴斜陽中,黑色瓦頂泛著灰亮,赭紅木板明暗交錯,白水河彎彎曲曲穿寨而過。綠樹、梯田、青山和藍天,則是這幅奇妙圖畫的前景與背景。
沿路盤山而上,腳下是干凈得有些發(fā)澀的青石板和圓潤的鵝卵石,踩下去總有一種奇妙的穿越感,苗銀飾物晃動時發(fā)出的聲音仿佛將我?guī)Щ氐搅瞬柯鋾r期。兩邊的商鋪褪去外衣,裸露出幾百年前的原始面容,那些傳說中的部落族人或匆匆、或緩緩地朝我走來,又擦身離去。一種恍惚的感覺襲上心頭。
走進“吊腳樓”的客房,推開窗,大片大片的黑瓦呈現(xiàn)在眼前,一望無際。更神奇的是在黑瓦中間,還會長出一棵棵綠樹來。匆匆放下行李,顧不及行車疲勞,扛上角架與相機迫不及待地環(huán)游于西江各個角落,漫無目的穿棱于這個千戶苗寨集居地,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一切都是拍攝的對象……
歌舞跳出的西江古韻
西江苗族兒女是最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無論男女老幼都愛用這種外放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當?shù)孛窀杈陀谐骸拔鹘莻€好地方,綠樹蔭蔭繞寨旁;農閑時節(jié)更衣裝,蘆笙場上歌舞忙?!?
來到這樣一片桃源勝地,怎能不看看表演,不聽聽歌唱?當音樂響起,女子舞動身姿,宏亮的歌聲便伴著窸窣作響的銀飾一起飄進耳朵。寨子里年紀最長的老者帶著年輕的小姑娘小伙子,向慕名而來的中外游客傾情演繹最為傳統(tǒng)最為古老的苗家典調。這臺大山深處的演出竟然是無名的,我想,或許叫“西江古韻”會較為貼切。
細看之下,寨子里女孩大都嬌小可愛。同行的友人說,寨子里早就有規(guī)定,禁止同一村落或相鄰村落間通婚,一直沿襲至今。
一路走走攝攝,突然感覺有些餓了。何不在此地嘗嘗苗寨同胞的本地菜呢。于是,我們便向有餐廳的方向走去。找到一家,庭院深深,挺大的餐館。還沒進門,就被他們唱著山歌迎進去了。落坐點菜。不一會,全部上齊。剛開始吃沒多久,就來了幾個苗族小伙子和姑娘們,吹著葫蘆絲,唱起來歌來。女孩子還端著酒,邊敬酒,邊唱歌。我抵擋不住如此的熱情,開心地喝下了他們自己釀的米酒。他們的淳樸打動著我,這樣的苗族風情讓我陶醉。一面吹著山風,一面品嘗著便宜又美味的苗族特色食物,偶爾倚到美人靠上看看不遠處的吊腳樓。那一刻,真希望時間可以過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宛若天宮的西江之夜
我們順著風雨橋往小河的對岸走去。傍晚的苗寨涼風習習,繼而轉冷,這是未曾料及的。許多未帶厚衣服的人開始匆忙奔向旁邊的店鋪,搶購厚厚的色彩艷麗的圍巾。美麗的黃昏,夕陽西下,晚霞多彩,把苗寨山腳下的層層梯田照耀得金碧輝煌。
到了傍晚時分,寨子里縷縷炊煙似霧幔輕晃,匯集在半空中似云如霧。那場景,就更加難用言語來形容。蜿蜒的白河水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層層疊疊的吊腳木樓,從河兩岸依著山勢,迤邐向上展開,連綿成片的紅彤彤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輝煌。仿佛一個演繹著古老神話的山城部落。
上到最高處,早已華燈初上,千戶苗寨漸漸露出了美麗的容顏。一盞盞燈光如夜空的星花次第開放。不久,就已經如滿天星斗拋灑在山上,一片星光燦爛奪目,美不勝收??粗鴿M地星斗,熠熠發(fā)光,不知道這萬家燈火后面,在演繹著什么樣的故事。一盞燈就是一戶苗人。當夜幕完全降臨,苗寨的燈火更是璀璨奪目。燈火不是把天空照耀得夜如白晝,而是很深沉地,很含蓄地閃爍著它們的如星星般的光亮,仿佛在述說著這個古老的村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在發(fā)生的故事,一講就是幾千年。
回到了酒店,與同行的攝友一起再次享用苗家長桌盛宴。意想不到的主人的那份熱情,幾位苗家女的敬酒歌,一輪又一輪地將大廳里氣氛推到高潮。不知喝了多少盅苗家女敬的米酒,也不知與攝友們干杯了幾回,酒微醉的時候,顧不得眾人的挽留,又一次奔著西江的夜色來到了白水河畔。身旁不時地傳來一聲聲清脆的快門聲,西江到來后的第一個璀璨之夜,原來不是我在一個人獨享。因為西江千戶苗寨之夜實在太美、太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