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榮
摘要 以新大坪和隴薯3號為2個對照,分析隴薯6號、隴薯10號、甘隴薯5號、莊薯3號、青薯6號、天05-7-5、青薯9號、定薯1號8個中晚熟品種(系)的苗期、開花期、薯塊膨大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農藝性狀表現(xiàn),探索出可繼續(xù)在安定區(qū)進行試驗和推廣的品種為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
關鍵詞 馬鈴薯;新品種;對比試驗;甘肅定西;安定區(qū)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109-01
針對安定區(qū)馬鈴薯種植品種單一、產量低、品種退化快的實際問題,通過引進新品種,對馬鈴薯新品種(系)的豐產性、抗逆性和薯塊品質等綜合性狀進行試驗和評價,為加快該區(qū)馬鈴薯品種更新?lián)Q代,提高單產、品質和經濟效益提供科學依據,以篩選出適宜該區(qū)域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安定區(qū)香泉鎮(zhèn)香泉村,試驗地塊為黑壚土,地勢平坦,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好,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前茬收獲后旋耕滅茬整地,結合整地,施腐熟的雞糞3 750 kg/hm2、撒可富馬鈴薯配方專用肥1 125 kg/hm2、殺蟲鉀450 kg/hm2、任成復合肥300 kg/hm2 [1-2]。
1.2 參試材料
參試馬鈴薯品種由安定區(qū)種子站提供,旱地(中晚熟)品種10個,分別為: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10號、甘隴薯5號、莊薯3號、青薯6號、天05-7-5、青薯9號、定薯1號。
1.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以新大坪(CK1)和隴薯3號(CK2)為對照。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150 m2(25 m×6 m)。各處理采用黑色地膜單壟膜側種植,1壟種植2行。2013年5月9日播種,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一致[3-4]。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不同品種(系)的苗期、開花期、薯塊膨大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農藝性狀表現(xiàn)。10月進行測產,具體調查小區(qū)產量,并取樣進行考種[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品種出苗期在6月7—8日;現(xiàn)蕾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天05-7-5,比對照早3 d,最遲的參試品種是青薯6號,比對照遲8 d;開花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隴薯10號,比CK1早3 d,最遲的是甘隴薯5號,比CK1遲5 d;成熟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定薯1號、甘隴薯5號,比CK2早3 d,最遲的參試品種是莊薯3號、青薯9號,比CK2遲6 d;生育期為121~130 d,與CK1相差8~17 d。
2.2 產量
2.3 植株性狀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株型均為直立型,莖顏色均為綠色。花冠色為白色的品種有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天05-7-5;紫色的品種有定薯1號;其他品種花冠色均為淺紫色。出苗率最低的是甘隴薯5號,為35%,CK1與CK2出苗率最高,為99%和100%。各參試品種的株高為65~89 cm;田間長勢強的品種有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莊薯3號、青薯9號,田間長勢中等的品種有青薯6號。
2.4 塊莖性狀
由表4可知,各參試品種薯型為橢圓的有新大坪、隴薯10號、定薯1號;薯型為扁圓的有隴薯3號;薯型為長橢圓的有甘隴薯5號、青薯9號;其余品種薯型均為圓形。皮色
為紅色的品種有甘隴薯5號、青薯9號;其余各品種都為黃色。肉色為白色的參試品種有新大坪;其余各品種都為黃色。商品率最高的是天05-7-5。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中晚熟組,產量位列前4位的品種分別是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經綜合比較分析,今后可在定西區(qū)繼續(xù)進行試驗和推廣的中晚熟品種有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
4 參考文獻
[1] 丁廣玲,田軍.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1(5):46.
[2] 蘇林富,劉曉東,劉東川,等.干旱地區(qū)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3(1):42-44.
[3] 劉喜平,陳彥云,任曉月,等.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不同品種馬鈴薯還原糖、蛋白質、干物質含量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1,40(11):100-103.
[4] 李彩霞.脫毒馬鈴薯種性退化對品種性狀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2,41(8):49-51.
[5] 李朵姣,卞曉波,程林潤,等.馬鈴薯新品種引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23):132.
[6] 戴莉莉,蘭小龍.寧夏南部山區(qū)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5):145-146.
摘要 以新大坪和隴薯3號為2個對照,分析隴薯6號、隴薯10號、甘隴薯5號、莊薯3號、青薯6號、天05-7-5、青薯9號、定薯1號8個中晚熟品種(系)的苗期、開花期、薯塊膨大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農藝性狀表現(xiàn),探索出可繼續(xù)在安定區(qū)進行試驗和推廣的品種為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
關鍵詞 馬鈴薯;新品種;對比試驗;甘肅定西;安定區(qū)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109-01
針對安定區(qū)馬鈴薯種植品種單一、產量低、品種退化快的實際問題,通過引進新品種,對馬鈴薯新品種(系)的豐產性、抗逆性和薯塊品質等綜合性狀進行試驗和評價,為加快該區(qū)馬鈴薯品種更新?lián)Q代,提高單產、品質和經濟效益提供科學依據,以篩選出適宜該區(qū)域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安定區(qū)香泉鎮(zhèn)香泉村,試驗地塊為黑壚土,地勢平坦,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好,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前茬收獲后旋耕滅茬整地,結合整地,施腐熟的雞糞3 750 kg/hm2、撒可富馬鈴薯配方專用肥1 125 kg/hm2、殺蟲鉀450 kg/hm2、任成復合肥300 kg/hm2 [1-2]。
1.2 參試材料
參試馬鈴薯品種由安定區(qū)種子站提供,旱地(中晚熟)品種10個,分別為: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10號、甘隴薯5號、莊薯3號、青薯6號、天05-7-5、青薯9號、定薯1號。
1.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以新大坪(CK1)和隴薯3號(CK2)為對照。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150 m2(25 m×6 m)。各處理采用黑色地膜單壟膜側種植,1壟種植2行。2013年5月9日播種,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一致[3-4]。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不同品種(系)的苗期、開花期、薯塊膨大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農藝性狀表現(xiàn)。10月進行測產,具體調查小區(qū)產量,并取樣進行考種[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品種出苗期在6月7—8日;現(xiàn)蕾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天05-7-5,比對照早3 d,最遲的參試品種是青薯6號,比對照遲8 d;開花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隴薯10號,比CK1早3 d,最遲的是甘隴薯5號,比CK1遲5 d;成熟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定薯1號、甘隴薯5號,比CK2早3 d,最遲的參試品種是莊薯3號、青薯9號,比CK2遲6 d;生育期為121~130 d,與CK1相差8~17 d。
2.2 產量
2.3 植株性狀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株型均為直立型,莖顏色均為綠色?;ü谏珵榘咨钠贩N有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天05-7-5;紫色的品種有定薯1號;其他品種花冠色均為淺紫色。出苗率最低的是甘隴薯5號,為35%,CK1與CK2出苗率最高,為99%和100%。各參試品種的株高為65~89 cm;田間長勢強的品種有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莊薯3號、青薯9號,田間長勢中等的品種有青薯6號。
2.4 塊莖性狀
由表4可知,各參試品種薯型為橢圓的有新大坪、隴薯10號、定薯1號;薯型為扁圓的有隴薯3號;薯型為長橢圓的有甘隴薯5號、青薯9號;其余品種薯型均為圓形。皮色
為紅色的品種有甘隴薯5號、青薯9號;其余各品種都為黃色。肉色為白色的參試品種有新大坪;其余各品種都為黃色。商品率最高的是天05-7-5。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中晚熟組,產量位列前4位的品種分別是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經綜合比較分析,今后可在定西區(qū)繼續(xù)進行試驗和推廣的中晚熟品種有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
4 參考文獻
[1] 丁廣玲,田軍.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1(5):46.
[2] 蘇林富,劉曉東,劉東川,等.干旱地區(qū)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3(1):42-44.
[3] 劉喜平,陳彥云,任曉月,等.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不同品種馬鈴薯還原糖、蛋白質、干物質含量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1,40(11):100-103.
[4] 李彩霞.脫毒馬鈴薯種性退化對品種性狀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2,41(8):49-51.
[5] 李朵姣,卞曉波,程林潤,等.馬鈴薯新品種引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23):132.
[6] 戴莉莉,蘭小龍.寧夏南部山區(qū)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5):145-146.
摘要 以新大坪和隴薯3號為2個對照,分析隴薯6號、隴薯10號、甘隴薯5號、莊薯3號、青薯6號、天05-7-5、青薯9號、定薯1號8個中晚熟品種(系)的苗期、開花期、薯塊膨大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農藝性狀表現(xiàn),探索出可繼續(xù)在安定區(qū)進行試驗和推廣的品種為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
關鍵詞 馬鈴薯;新品種;對比試驗;甘肅定西;安定區(qū)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109-01
針對安定區(qū)馬鈴薯種植品種單一、產量低、品種退化快的實際問題,通過引進新品種,對馬鈴薯新品種(系)的豐產性、抗逆性和薯塊品質等綜合性狀進行試驗和評價,為加快該區(qū)馬鈴薯品種更新?lián)Q代,提高單產、品質和經濟效益提供科學依據,以篩選出適宜該區(qū)域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安定區(qū)香泉鎮(zhèn)香泉村,試驗地塊為黑壚土,地勢平坦,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好,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前茬收獲后旋耕滅茬整地,結合整地,施腐熟的雞糞3 750 kg/hm2、撒可富馬鈴薯配方專用肥1 125 kg/hm2、殺蟲鉀450 kg/hm2、任成復合肥300 kg/hm2 [1-2]。
1.2 參試材料
參試馬鈴薯品種由安定區(qū)種子站提供,旱地(中晚熟)品種10個,分別為: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隴薯10號、甘隴薯5號、莊薯3號、青薯6號、天05-7-5、青薯9號、定薯1號。
1.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以新大坪(CK1)和隴薯3號(CK2)為對照。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150 m2(25 m×6 m)。各處理采用黑色地膜單壟膜側種植,1壟種植2行。2013年5月9日播種,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一致[3-4]。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不同品種(系)的苗期、開花期、薯塊膨大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農藝性狀表現(xiàn)。10月進行測產,具體調查小區(qū)產量,并取樣進行考種[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品種出苗期在6月7—8日;現(xiàn)蕾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天05-7-5,比對照早3 d,最遲的參試品種是青薯6號,比對照遲8 d;開花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隴薯10號,比CK1早3 d,最遲的是甘隴薯5號,比CK1遲5 d;成熟期最早的參試品種是定薯1號、甘隴薯5號,比CK2早3 d,最遲的參試品種是莊薯3號、青薯9號,比CK2遲6 d;生育期為121~130 d,與CK1相差8~17 d。
2.2 產量
2.3 植株性狀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株型均為直立型,莖顏色均為綠色?;ü谏珵榘咨钠贩N有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天05-7-5;紫色的品種有定薯1號;其他品種花冠色均為淺紫色。出苗率最低的是甘隴薯5號,為35%,CK1與CK2出苗率最高,為99%和100%。各參試品種的株高為65~89 cm;田間長勢強的品種有新大坪、隴薯3號、隴薯6號、莊薯3號、青薯9號,田間長勢中等的品種有青薯6號。
2.4 塊莖性狀
由表4可知,各參試品種薯型為橢圓的有新大坪、隴薯10號、定薯1號;薯型為扁圓的有隴薯3號;薯型為長橢圓的有甘隴薯5號、青薯9號;其余品種薯型均為圓形。皮色
為紅色的品種有甘隴薯5號、青薯9號;其余各品種都為黃色。肉色為白色的參試品種有新大坪;其余各品種都為黃色。商品率最高的是天05-7-5。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中晚熟組,產量位列前4位的品種分別是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經綜合比較分析,今后可在定西區(qū)繼續(xù)進行試驗和推廣的中晚熟品種有青薯9號、莊薯3號、天05-7-5、隴薯10號。
4 參考文獻
[1] 丁廣玲,田軍.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1(5):46.
[2] 蘇林富,劉曉東,劉東川,等.干旱地區(qū)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3(1):42-44.
[3] 劉喜平,陳彥云,任曉月,等.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不同品種馬鈴薯還原糖、蛋白質、干物質含量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1,40(11):100-103.
[4] 李彩霞.脫毒馬鈴薯種性退化對品種性狀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2,41(8):49-51.
[5] 李朵姣,卞曉波,程林潤,等.馬鈴薯新品種引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23):132.
[6] 戴莉莉,蘭小龍.寧夏南部山區(qū)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5):145-146.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