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一些學生在習作中,為了使文章生動,常常運用夸張的手法,這種想把文章寫好的愿望是好的,但是由于對夸張的修辭手法不夠熟悉,因而常常有“夸張不當而失真”的現(xiàn)象。分析學生作文因夸張不當而失真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幾種:一、不管描寫對象,濫用夸張性的常用詞語。學生學到了新的詞語,就想把它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表現(xiàn)了學生想寫好文章的積極性,可是由于對詞語所描繪的對象缺乏深入的辨別,而把描述大范圍的、強烈的、特殊情形的夸張性的詞語,用于小范圍的、非強烈的、一般的事物中,從而造成了夸張失真。
學生作文中,這種類型的錯誤較多。一寫掌聲,不管范圍大小,都說“雷鳴般的掌聲”;描述五千米長跑,也說“像箭一般”;形容四、五層樓的高度,也說“高聳入云”;寫下雨,雖是一般的中雨,也寫成“大雨傾盆而下”……產(chǎn)生這些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學生習慣于襲用現(xiàn)成的詞語,而不善于觀察,不能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對象作恰如其分的描述。這就要同學們在學習詞語時,認真辨別其使用范圍;還要學會觀察周圍事物,選用切合實際的詞語,需要時才作適當夸張,突出描述對象的特點或特色。
二、夸張與真實相去無幾,讓人難以分辨。
使用夸張的修飾手法,必須使聽的人或讀的人明白地感到這是夸張、而是事實,如果夸張與真實相去無幾,就會真假難辨,引起誤解。
在《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一文中有這樣一例:我在上學的路上,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雙又破又臟的鞋。那鞋說它破,幾乎連鞋底都沒有了;說它臟,上面泥塊大一塊小一塊,放在稱上稱一稱,足有五、六斤重。
顯然,五、六斤重的臟鞋是不可能有的。學生的目的是極言其“重”,但由于夸張不得法,不像夸張,像寫實,這樣反而讓人感到不真實。夸張常常用比喻來表示,這樣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張的說法。比如,講鞋子重,可以說,“鞋子粘滿了大一塊小一塊的泥,拎在手里沉甸甸的,簡直比石頭還重?!?/p>
三、對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性狀加以夸張。
魯迅先生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張,但燕山究竟有雪化,就含著一點誠實在里面,使我們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就變成笑話了?!边@是因為廣州既不下雪也不冷。所以夸張必須以真實為基礎,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的真實而強烈的感受出發(fā)。而學生在習作中,有時就不顧及這一點。
如:乒乓球怎么也不聽話,對方打來的球,我一接就過了線。叫它向東它向西,叫它過去它觸網(wǎng)。小小的乒乓球像鉛球那樣重、那樣沉。
乒乓球是輕的,它不具備沉、重的性質(zhì)和鉛球的狀態(tài),它只是快速地飛來飛去。揣摩習作者的心理,可能是他不會打乒乓球,小球怎么也不聽使喚,雖然乒乓球很小很輕,但他卻感到很沉、很重。它想表達這種感覺,卻不恰當?shù)剡\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結(jié)果反而失真。像這類感,覺與實際恰恰相反時,不應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而應運用轉(zhuǎn)折復句或轉(zhuǎn)折關系的句群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使聽者或讀者更容易明白,不至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