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品味:通向美好生活的橋梁

      2014-09-19 17:56陳晨劉凌張艷
      心理技術(shù)與應(yīng)用 2014年9期
      關(guān)鍵詞:提高方法積極心理學(xué)品味

      陳晨+劉凌+張艷

      摘要:品味是積極心理學(xué)的一個研究視角,是指人們引起、欣賞和增強積極體驗的能力以及以這種能力為基礎(chǔ)的加工過程。它能夠增強或延長個體積極體驗。本文將從品味的結(jié)構(gòu)、品味的研究方法、品味的相關(guān)研究和品味的提高方法等方面對品味進(jìn)行論述。

      關(guān)鍵詞:品味;積極心理學(xué);提高方法

      20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在與消極心理學(xué)中的“應(yīng)對”概念進(jìn)行類比的基礎(chǔ)上,有學(xué)者提出了“品味”這一積極心理學(xué)術(shù)語。布萊恩特(Bryant)和威洛夫(Veroff)(2007)在其專著《品味:一種新的積極體驗?zāi)P汀罚⊿avoring: A new model of positive experience)中將品味定義為人們引起、欣賞和增強積極體驗的能力以及以這種能力為基礎(chǔ)的加工過程[1]。品味能夠延長我們的積極體驗(例如約會時的甜蜜、成功時的喜悅等),讓我們更長久地沉浸在積極體驗中,因此品味是通向美好生活的橋梁。本文從品味的結(jié)構(gòu)、研究方法、品味的相關(guān)研究和提高方法等方面進(jìn)行論述,對過去二三十年有關(guān)品味的研究作出總結(jié)和概括,指出目前品味研究的問題,并預(yù)測品味研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一、品味的結(jié)構(gòu)

      布萊恩特、查德維克(Chadwick)和克魯維(Kluwe)(2011)對以往有關(guān)品味的研究成果進(jìn)行整合,提出了理解品味所必需的四個概念,即品味體驗、品味過程、品味策略、品味信念[2]。由于這四個概念呈現(xiàn)遞進(jìn)的關(guān)系,且完整地表現(xiàn)了品味的一系列階段,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四個概念充分體現(xiàn)了品味的結(jié)構(gòu)。

      第一,品味體驗是一個廣義水平的概念,包括人們?nèi)牡厝リP(guān)注欣賞一個積極刺激過程中的感覺、知覺、想法、行為以及情感。布萊恩特和威洛夫(2007)根據(jù)品味體驗注意焦點的不同,將品味體驗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以外部世界作為焦點的品味(world-focused savoring),積極情感主要來源于外界的人或物[1],在這種品味體驗中,積極體驗多來源于對外部刺激無意識的、不可控的積極情感反應(yīng);第二類是以自我作為焦點的品味(self-focusedsavoring), 積極情感主要來源于自己的感知。也有研究者將品味體驗根據(jù)經(jīng)驗的來源劃分為來自認(rèn)知反應(yīng)(cognitivereflection)的品味和來自經(jīng)驗吸收(experiential absorption)的品味,即分別來自主觀內(nèi)省和感知覺的體驗[3]。

      第二,品味過程是一個中間水平的概念,是人們參與品味的一系列操作,即隨時間而持續(xù)呈現(xiàn)的一系列心理或身體上的,以及將積極刺激轉(zhuǎn)化為積極情緒的操作。不同的品味過程調(diào)節(jié)著不同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 [1]。

      第三,品味策略是一個狹義水平的概念,是品味過程的操作成分,即用一種特別具體的想法或行為去增強或者抑制積極情緒的強度,以及延長或縮短積極情緒體驗的過程。布萊恩特和威洛夫(2007)指出,個體可以通過多樣的方式品味當(dāng)下,包括行為的、人際間的和認(rèn)知的策略,即與別人分享、記憶建構(gòu)、自我激勵、敏銳感知、對比、沉浸、行為表達(dá)、意識當(dāng)下、細(xì)數(shù)幸福、避免無聊想法等十種品味策略[1]。例如,通過大笑或微笑來表達(dá)自己的積極情感,從而向別人展示你的開心以及提醒自己愉快時刻的短暫,要好好享受它。由于品味策略的不同,因此在積極結(jié)果上的作用也不盡相同。例如,意識當(dāng)下和進(jìn)行積極的回想與積極影響高度有關(guān),而與別人分享積極事件則與生活滿意度高度有關(guān) [4]。

      第四,品味信念是反映人們享受積極經(jīng)驗這一能力的認(rèn)知,它與人們在最先獲得成功結(jié)果的能力不同,包括暫時性的享受[5]。布萊恩特(2003)編制了一個自我報告形式的品味信念量表,該量表是為評估品味當(dāng)下、通過追憶品味、通過預(yù)期未來品味等過程中的品味信念。

      二、品味的研究方法

      (一)質(zhì)性研究方法

      在品味的實際測量中,會用到訪談法和觀察評定法。例如讓被試回答諸如“你是否愿意在這段體驗中停留?你是否希望再一次發(fā)生這樣的體驗?你是否愿意將這段體驗與他人分享?你是否愿意回憶這樣的體驗”等問題,以及通過觀察法評估被試在這段體驗中的愉悅程度, 對在經(jīng)驗中把握當(dāng)下、關(guān)于經(jīng)驗的期望或反思、與別人分享、無言地表現(xiàn)出積極情感等四個要素進(jìn)行單獨計分, 最后的匯總分?jǐn)?shù)作為一段體驗品味程度的測量分?jǐn)?shù)[6]。

      (二)量化研究方法

      1.問卷法

      品味初期的測量手段主要以訪談法為主, 在大量訪談和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 研究者們編制了相應(yīng)的量表,從而實現(xiàn)了對品味的量化。如今品味的量表測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1)品味積極情感量表(Savoring Positive Emotion Scale)。該量表包括由6種能夠引起滿足、快樂、敬畏、激動、自豪和感激的詳細(xì)情境,每種情境有8個選項,被試選出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表現(xiàn)。

      (2)品味信念量表(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SBI),品味信念是指人們對自己享受體驗?zāi)芰Φ脑u估,因此,品味信念的測量實質(zhì)上就是對品味能力的主觀測量,即利用自我報告的形式來測量品味的能力。品味信念量表(SBI)是布萊恩特在2003年編制的,包含24個題目、3個分量表,分別測量個體通過“回想”“品味當(dāng)下”以及“期待”等三種方式來品味積極事件能力的信念。

      (3)品味方式量表(The Way of Savoring Checklist,WOSC),是一個評估個體使用品味策略狀況的多維測量工具,它包含60個題目,10個維度,分別測量人們使用10種品味策略的情況。

      2.實驗法

      奎德巴切(Quoidbach)等人在品味與金錢、“資源不足”等的相關(guān)研究中,通過實驗法,設(shè)計不同的實驗情境,將品嘗巧克力的持續(xù)時間作為品味行為的測量指標(biāo)[7],從而在品味能力的測量上實現(xiàn)了突破。

      三、品味的相關(guān)研究

      (一)品味能力受“資源不足”和金錢的影響

      庫爾茲(Kurtz)(2008)在實驗中將兩組即將畢業(yè)的學(xué)生作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告知他們不同的離校時間,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告知離校時間即將到來的那組,表現(xiàn)出更多的享受,也就說其具有更高的品味能力[8]。同樣,奎德巴切等(2013)指出,暫時放棄一些喜歡的東西,可能會找到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9]。他們把55名大學(xué)本科生隨機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進(jìn)行為期兩周的實驗。在干預(yù)周,隨機地讓實驗組不吃巧克力或者盡他們所能吃巧克力,而控制組不給予任何指示。在第二周的時候,再給被試巧克力吃,暫時放棄吃巧克力的一組,在吃巧克力的過程中比其他組表現(xiàn)出更多的品味。丹尼爾(Daniel)和保羅(Paul)(2013)研究品味當(dāng)下與每天的積極事件數(shù)量的縱向相互作用,提出當(dāng)個體在經(jīng)歷少數(shù)的積極事件時,其品味將會提高 [10]。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存在享樂適應(yīng)。因此可以總結(jié)為在某種程度上,貧乏促進(jìn)品味,富足可能會破壞幸福??掳颓械热耍?010)也曾指出,金錢會削弱人們品味積極情感和經(jīng)驗的能力,即資金啟動會減少一個人花在品味一塊美味的巧克力上的時間[11]。

      (二)品味與工作表現(xiàn)的關(guān)系

      林家五(Chia-Wu Lin)等(2011)提出了品味與正向情感、感知工作表現(xiàn)的關(guān)系[12]。他們以臺灣地區(qū)六大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作為被試,運用品味信念量表[5]來測量被試的品味,運用由沃森(Watson)等編制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量表(PANAS)來測量被試的正向情感[13],以及運用博爾曼(Borman)和馬德韋德(Motowidlo)的四項工作表現(xiàn)測量表來測量被試的工作表現(xiàn)[14]。結(jié)果顯示,品味與被試的工作表現(xiàn)積極相關(guān),以及品味與正向情感在工作表現(xiàn)上存在相互影響。這一結(jié)果顯示,品味對于工作表現(xiàn)有一定的影響,也證明了品味在人們?nèi)粘I钪邪l(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品味與情緒調(diào)節(jié)的關(guān)系

      品味是一種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的策略??枺–arl)等(2013)曾以165名非臨床的本科大學(xué)生作為研究被試,分別以焦慮和抑郁癥狀及品味信念作為基線來測查被試在積極情緒調(diào)節(jié)上的反應(yīng)[15]。結(jié)果顯示,高焦慮和高抑郁與低積極情緒反應(yīng)及降低的積極情緒有關(guān);高品味信念與高積極情緒反應(yīng)和提高的積極情緒有關(guān)。還有研究表明,品味當(dāng)下這一成分在積極結(jié)果和消極結(jié)果上存在不同影響,即品味當(dāng)下不僅僅提高積極情緒,也可以降低消極情緒 [10]。

      (四)品味與幸福感的關(guān)系

      作為積極心理學(xué)的兩個概念,幸福感和品味都很重要,都與個人的生活和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有著重大的關(guān)聯(lián),品味與幸福感的關(guān)系有重要意義。

      布萊恩特(1989)在生活感知控制的四因素模型中提出被試品味信念的獲得與生活幸??鞓烦潭雀叨认嚓P(guān) [5]。布萊恩特和威洛夫(2007)在研究中將被試分為“積極關(guān)注”組和“消極關(guān)注”組[1]。“積極關(guān)注”組要求被試更多關(guān)注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令自己愉悅的事(如美妙的歌聲等), 并認(rèn)真思考它們?yōu)槭裁磿屪约河鋹??!跋麡O關(guān)注”組要求被試更多地關(guān)注發(fā)生在自己身邊令自己不快的事(比如霧霾等),并認(rèn)真思考它們?yōu)槭裁磿屪约翰豢?。實驗結(jié)果顯示,在實驗中施以“積極關(guān)注”組的被試的幸福感水平顯著高于“消極關(guān)注”和“正常關(guān)注”的兩

      個組。

      四、提高品味的方法

      品味是一種能力,能力作為一個心理學(xué)概念,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提高個體的品味。

      (一)體驗練習(xí)法

      品味的體驗練習(xí)法分為“感官體驗練習(xí)”和“非感官體驗練習(xí)”。

      1.感官體驗練習(xí)。如馬薩諸塞州醫(yī)學(xué)院大學(xué)卡巴今著名的“葡萄干品味練習(xí)”,讓被試集中注意力感受葡萄干的味道。這種技術(shù)稱為感知敏銳化,即集中精力去感受外界事物,從而增強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2.非感官體驗練習(xí)。即指記憶快門,指想辦法留下個體當(dāng)下片刻的心理快照,放慢自己對時間的感知,用心去品味。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個體全身心投入的品質(zhì),深刻感受活在當(dāng)下的積極情感。例如追憶[16]或構(gòu)建積極記憶(例如通過拍照)[17] 。也有研究者表示,通過幫助人們用更加生動有關(guān)聯(lián)的方式去重構(gòu)愉快的記憶 [18]也可以增強品味能力。

      (二)冥想放松訓(xùn)練法

      從認(rèn)知的角度看,冥想放松訓(xùn)練是指通過冥想,使身心進(jìn)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從而建立一種特殊的機制,最終可以影響個體的心理過程[19]。從行為的角度看,冥想就是包括身體放松、呼吸調(diào)節(jié)、注意聚焦三個階段的綜合過程 [20]。從心理體驗的角度看,冥想可以通過自我調(diào)控練習(xí),讓個體獲得寧靜、明晰和專注,從整體上產(chǎn)生一種心理幸福

      感[21]。冥想對于很多心理、生理上的綜合征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因此冥想訓(xùn)練可以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即增強個體品味的能力,從而使個體在生活壓力下更從容 [22]。

      (三)日常生活提高法

      布萊恩特和威洛夫(2007)提出了三個具體方法來提高品味的能力[1]。

      1.日常假期練習(xí)(The Daily Vocation Exercise),即通過更多地品味日常生活, 從而細(xì)數(shù)點滴生活中細(xì)微的美好。例如,在緊張而繁重的工作中,時?;貞浵螺p松愉快的假期生活,能夠增強我們愉快的體驗。

      2.生活回顧練習(xí)(The Life Review Exercise),即將事件與積極想法串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自己的快樂思維方式。例如,每天早晨帶著微笑出門,站在擁擠的車廂里,想象自己是條充滿生命力的魚,向著夢想前進(jìn),從而少了由于擁擠帶來的不快。

      3.定格瞬間練習(xí)(The Camera Exercise),即集中注意去體驗,將積極事件定格在某一瞬間,從而充分享受每一刻帶來的快樂。例如,成功時,我們要盡自己的全力去感受成功帶給我們的喜悅。

      五、問題與未來展望

      品味作為積極心理學(xué)的一個新視角,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研究與探索,已經(jīng)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nèi)ヌ剿骱徒鉀Q。

      第一,品味的結(jié)構(gòu)研究方面,已將品味分解為四個關(guān)鍵的成分,但是,品味是否就只包含目前研究所涉及的四個成分、是否有其他成分、每個成分的相似之處與區(qū)別,以及每個成分的運行機制等,都是我們以后要研究和探討的內(nèi)容。

      第二,品味的研究方法方面,目前主要運用問卷法。而品味的載體是人,人是多變的,是具有豐富情感的,完全用量化的方式研究品味似乎有失偏頗。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yīng)多采用一些質(zhì)性研究的方法,去體會和感受被試的品味能力;還可以進(jìn)行一些追蹤觀察,了解和探討品味在各個年齡階段的發(fā)生發(fā)展特點等。

      第三,品味的相關(guān)研究已經(jīng)涉及各個方面,但品味是否能對體驗中的積極情感起到中介調(diào)節(jié)作用,品味與消極情感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品味與積極心理學(xué)領(lǐng)域其他概念的關(guān)系,仍然是需要我們?nèi)ヌ接懙摹?/p>

      第四,品味的提高方法方面,目前尚沒有系統(tǒng)的提高方法,在將來的研究中,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人群特點、心理狀況等探討出更多提高品味的方法,使之更加系統(tǒng)化,并將其應(yīng)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注:本文為遼寧省教育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JG11DB251)、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基金項目2011年度青年項目(L11CSH023)、沈陽師范大學(xué)博士引進(jìn)人才科研項目研究成果。本文通訊作者為劉凌。

      [1]Bryant F B , Veroff.Savoring: A new model of positive experience[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7.

      [2] Bryant F B, Chadwick E D, Kluwe K.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that regulate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Unsolved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on savo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 2011,1(1):107–126.

      [3] Lambie J A, Marcel A. Consciousness and the varieties of emotion experienc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J].Psychological Review,2002,109: 219-259.

      [4] Quoidbach J, Dunn E W, Petrides K V, Mikolajczak M. Money Giveth, money Taketh away: The dual effect of wealth on happiness[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21(6): 759–763.

      [5]Bryant F B.A Four-Factor model of perceived control: Avoiding, coping, obtaining, and savor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89,57(4):773–797.

      [6] Nelis D, Quoidbach, Hansenne M.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The emotion regulation profile-revised (ERP-R) [J]. Psychologica Belgica, 2011, 51(1):49–91.

      [7] Bryant F B. Savoring Beliefs Inventory (SBI): A scale for measuring beliefs about savouring[J].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003,12(2): 175–196.

      [8] Jaime L K.Looking to the future to appreciate the present the benefits of perceived temporal scarcity [J].Version of Record - Dec 1,2008.

      [9] Jordi Q, Dunn E W. Give it up: A StrategSocial for combating hedonic adaption[J].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00(0) 1-6, 2013.

      [10] Daniel B H, Paul K .Savoring helps most when you have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savoring the moment and uplifts on positive affect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J].Happiness Stud 2013, 14: 1261–1271

      [11] Quoidbach J, Dunn E W, Petrides K V, Mikolajczak M. Money giveth, money taketh away: The dual effect of wealth on happiness[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21(6):759–763.

      [12] Chia-Wu Lin, Shu-Ling Chen ,Ruei-Yang Wang. Savouring and perceived job performance in positive psychology:Moderating role of positive affectivity[J].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1,14: 165–175.

      [13]Watson D, Clark L A, Tellegen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4:1063–1070.

      [14] Borman W C, Motowidlo S J.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J]// Schmitt N, Borman W C.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1993:71-98.

      [15] Carl J R, Christopher P F, Matthew W G, Johanna Thompson-Hollands, David H B. The effect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on daily positive emotion regulation[J]. Psychopathol Behav Assess DO, 2013,10.1007/s10862-013-9387-9.

      [16] Bryant F B, Ericksen C L, DeHoek A H. Savoring[J]// Lopez S J. Encyclopedi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8, 2: 857-859.

      [17] Kurtz J L, Lyubomirsky S. Happiness promotion: Usingmindful photography to increase positive emotion and appreciation[J]// Froh J J, Parks A C. Activities for teaching positive psychology: A guide for instructor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3:133–136.

      [18] Strack F N, Schwarz E G. Happiness and reminiscing: The role of time perspective, affect, and mode of thinking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5, 49: 1460–1469.

      [19]Cahn B R, Polich J. Meditation states and traits:EEG, ERP,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6,132(2):180–211.

      [20] 姜鎮(zhèn)英. 冥想訓(xùn)練對美國中學(xué)游泳選手訓(xùn)練后的焦慮心境狀態(tài)及心率恢復(fù)的影響[J]. 體育科學(xué), 2000, 20(6): 66–74.

      [21] Walsh R, Shapiro S L. The meeting of meditative disciplines and western psychology: A mutually enriching dialogu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6, 61(3):227–239.

      [22] Jain S, Shapiro S L, Swanick S, Roesch S C, Mills P J, Bell I, Schwartz G E 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versus relaxation training: Effects on distress, positive states of mind, rumination, and distraction[J].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07,33(1): 11–21.

      欄目編輯 / 王晶晶.終校 / 黃才玲

      猜你喜歡
      提高方法積極心理學(xué)品味
      品味桂峰
      學(xué)院應(yīng)重視學(xué)生日常應(yīng)用文寫作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xué)課堂教學(xué)效率
      談?wù)勅绾翁岣咝W(xué)生美術(shù)欣賞能力
      品味四季
      长子县| 寿宁县| 孝义市| 内江市| 辽中县| 辽阳市| 尤溪县| 建水县| 密云县| 友谊县| 嘉祥县| 芷江| 南康市| 荔浦县| 云南省| 高阳县| 夹江县| 谢通门县| 都昌县| 武冈市| 托克托县| 公主岭市| 安顺市| 渝北区| 新建县| 铜山县| 丹东市| 甘德县| 青铜峡市| 麟游县| 浦北县| 河池市| 阜康市| 南华县| 当阳市| 无为县| 福建省| 赣州市| 略阳县| 庆云县|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