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本
本粱9號是沈陽老本種業(yè)有限公司2008年以不育系107A為母本、恢復系105R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釀造型高粱新品種,2014年1月23日遼寧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35次會議審定通過。
1.選育過程?本粱9號(BL105)親本來源,母本107A為自選不育系,是采用人工小群體改良方法經(jīng)多輪選育而成,小群體的骨干親本有232EB、T169B、421B、622B等。父本105R是2002年引自吉林省農(nóng)科院作物所的恢復系。選育經(jīng)過:2008年組配成107A/105R雜交組合,2009年進行產(chǎn)量等鑒定試驗,2010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1、2012年連續(xù)兩年參加遼寧省品比區(qū)域試驗,2012年參加全省生產(chǎn)試驗,并完成全部試驗程序。2013年3月遼寧省高粱區(qū)試網(wǎng)會建議報審。
2.品種特征特性本粱9號在遼寧春播生育期124天左右,與對照遼雜11號相當,屬中晚熟品種。芽鞘綠色,葉片深綠色,苗期長勢強,根蘗1~2個,株高197.2厘米,葉片數(shù)21片,中脈淺黃色,中緊穗形,長紡錘形穗,穗長32.9厘米,育性100%,殼紅色,籽粒紅色,穗粒重84.7克,千粒重30.1克,籽粒整齊度整齊,著殼率0.8%,角質率60%,出米率85%。適口性一般,是優(yōu)質釀造用紅高粱品種。經(jīng)2011、2012兩年人工接種鑒定,抗絲黑穗病,發(fā)病率為6.2%;抗倒伏,倒伏率為2.5%;抗葉部病害;抗蚜蟲,較抗螟蟲。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測定,籽粒粗蛋白質含量8.9% 、粗淀粉含量74.3%、粗脂肪含量5.78%、賴氨酸含量0.22%、單寧含量1.28%。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年在本公司產(chǎn)量鑒定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5.6公斤,比對照遼雜11號增產(chǎn)12.4%;2010年公司品種比較試驗畝產(chǎn)609.3公斤,比對照遼雜11號增產(chǎn)11.7%。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區(qū)域試驗。2011年區(qū)域試驗全省平均畝產(chǎn)564.9公斤,居第6位,比對照遼雜11號增產(chǎn)5.9% ;與對照遼雜11號比,9個試驗點中7個點增產(chǎn),2個點減產(chǎn)。2012年區(qū)域試驗全省平均畝產(chǎn)649.8公斤,居第1位,比對照遼雜11號增產(chǎn)11.9% ;與對照遼雜11號比,6個試驗點全部增產(chǎn)。兩年區(qū)域試驗全省總平均畝產(chǎn)607.4公斤,比對照遼雜11號增產(chǎn)9% ;與對照遼雜11號比,15個試驗點次中13個點次增產(chǎn),2個點次減產(chǎn)。2012年參加生產(chǎn)試驗全省平均畝產(chǎn)619.8公斤,居第1位,比對照遼雜11號增產(chǎn)14% ;與對照遼雜11號比,6個試驗點全部增產(chǎn)。
示范試種結果:2011、2012兩年在遼寧省內(nèi)進行了多點示范試種,平均畝產(chǎn)631.2公斤,比當?shù)刂髟云贩N增產(chǎn)明顯。例如,2011年凌海市試種本粱9號,畝產(chǎn)645公斤,比遼雜11號增產(chǎn)18.5%;2012年朝陽試種,畝產(chǎn)670公斤,比沈雜5號增產(chǎn)20%。
4.栽培技術要點該雜交種在一般肥力土壤均可種植。在遼寧省適宜種植地區(qū)的播種期為4月底到5月20日,每畝施農(nóng)家肥3000公斤左右作底肥,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作種肥,適當施用鉀肥,施20~25公斤尿素作追肥。每畝種植密度以7000株為宜。播種時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蟲,生長期間要及時防治黏蟲、蚜蟲、螟蟲等蟲害。慎用除草劑。
5.繁種、制種技術①繁種技術要點。不育系107A繁殖:隔離區(qū)隔離距離500米以上,107A與107B行比為8∶2或4∶1,第一期107B 與107A同播,3天后播第二期107B,生長期間及時嚴格除保持系、除雜及除劣。恢復系105R繁殖:隔離區(qū)隔離距離500米以上,生長期間嚴格除雜、除劣。②制種技術要點。隔離區(qū)隔離距離300米以上;母本107A與父本105R行比為10∶2或5∶1;播種期:先播母本107A,待母本2葉1心時播第一期父本105R,第一期父本鉆錐時播第二期父本;生長期間及時嚴格除保持系、除雜及除劣;及時收割、晾曬和脫粒。
6.適宜推廣區(qū)域本粱9號適宜在遼寧省沈陽、鐵嶺、阜新、錦州、朝陽、鞍山和葫蘆島等地區(qū)≥10℃活動積溫2800℃以上區(qū)域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