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山
下列水稻新品種是2014年1月23日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召開第35次會議審定通過的。
1.紅箭88遼寧東亞種業(yè)有限公司2003年以開229為母本、吉124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48天左右,屬中早熟品種。苗期葉色淡綠,葉片直立,株高110.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4~15片葉,半直立穗型,穗長20~21厘米,穗粒數134.8粒,千粒重23.2克,穎殼色黃,無芒。糙米率84.3%,精米率76.5%,整精米率69%,粒長4.9毫米,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16%,堊白度2.5%,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67毫米,直鏈淀粉16.6%,蛋白質7.9%,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早熟組區(qū)域試驗,10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44.8公斤,比對照沈農315增產4.3%;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2.7公斤,比對照沈農315增產5.2%。
栽培要點:4月10日播種育苗,5月25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2~4苗;每畝施標準氮肥50~55公斤、磷肥50~60公斤、鉀肥10公斤;水層管理采用淺水間歇灌溉原則;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遼寧東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區(qū)種植。
2.遼粳390遼寧省水稻研究所2004年以遼粳454為母本、遼粳371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55天左右,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淡綠,葉片直立上聳,株高111.6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6片葉,半緊穗型,穗長14~19厘米,穗粒數120~140粒,千粒重25克,穎殼色黃,無芒。糙米率82.8%,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9%,粒長5毫米,籽粒長寬比1.9,堊白粒率23%,堊白度2.9%,透明度1級,堿消值7,膠稠度73毫米,直鏈淀粉16.2%,蛋白質7.8%,米質較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9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41.4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6.7%;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0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6.6%。
栽培要點:4月上旬播種育苗,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栽3~4苗;畝施標氮肥50~6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水層管理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3.鐵粳12鐵嶺市農業(yè)科學院2001年以開21號為母本、遼作2000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左右,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6.2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主莖15~16片葉,直立穗型,穗長15~16厘米,穗粒數155.1粒,千粒重24克,穎殼色黃,無芒。糙米率83%,精米率74%,整精米率70.4%,粒長4.9毫米,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19%,堊白度2.5%,透明度1級,堿硝值4.5,膠稠度86毫米,直鏈淀粉17%,蛋白質9.5%,米質優(yōu)。抗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9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52.5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8.6%;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2.3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10.3%。
栽培要點:4月10日播種育苗,5月20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苗;畝施標氮肥55~65公斤、磷肥55~65公斤、鉀肥10公斤;水層管理采用淺水間歇灌溉原則;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4.沈星1號沈陽市北星水稻研究所2000 年以遼粳454為母本、遼農2096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直立,株高114.6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主莖15片葉,半緊穗型,穗長21~23厘米,穗粒數152.3粒,千粒重24.1克,穎殼色黃,有芒。糙米率83.3%,精米率75.1%,整精米率73.6%,粒長5毫米,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25%,堊白度2.6%,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73毫米,直鏈淀粉15.7%,蛋白質9.1%,米質較優(yōu)。中感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8點次增產,2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 635.5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5.8%;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6.4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4.3%。
栽培要點:4月15日播種,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65公斤、磷肥20公斤、鉀肥15公斤;水層管理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稻曲病等。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5.鹽粳939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2003年以華粳2號為母本、04HA1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較綠,葉片甩開,株高94.8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半緊穗型,穗長15.2厘米,穗粒數111.2粒,千粒重25.5克,穎殼色黃,有芒。糙米率84.6%,精米率75.4%,整精米率70.8%,粒長5毫米,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28%,堊白度4%,透明度1級,堿消值7,膠稠度83毫米,直鏈淀粉18.4%,蛋白質8.7%,米質較優(yōu)。中感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4點次增產,2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13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6.9%; 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9.5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10.4%。
栽培要點:4月中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70公斤、磷肥40公斤、鉀肥10公斤;水層管理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6.隆粳678遼寧袁氏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和遼寧天隆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以遼星1號為母本、沈農9741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8.1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主莖16片葉,半緊穗型,穗長15.8厘米,穗粒數126.2粒,千粒重25.8克,穎殼色黃白,無芒。糙米率81.4%,精米率73.4%,整精米率71.7%,粒長5.2毫米,長寬比1.8,堊白粒率10%,堊白度1.3%,透明度1級,堿消值7,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17.5%,蛋白質8.8%,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4點次增產,2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95.9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3.9%;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4.3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2.5%。
栽培要點:4月上旬育苗,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或30厘米×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70公斤、磷肥35公斤、鉀肥20公斤;水層管理以淺水為主,淺、濕、干相結合;注意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7.盛粳158新民市胡臺水稻研究所2006年以遼粳294為母本、鹽豐47-11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6.9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半松散穗型,穗長18.7厘米,穗粒數134.8粒,千粒重24克,穎殼色黃,有稀短芒。糙米率83.3%,精米率74.3%,整精米率71.6%,粒長5.2毫米,籽粒長寬比2,堊白粒率24%,堊白度4.9%,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17.6%,蛋白質9%,米質較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5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 602.8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5.1%;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2.2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3.9%。
栽培要點:4月15日播種,5月 2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5厘米,每穴3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7公斤、鉀肥16 公斤;水層管理干濕交替;注意防治稻曲病、二化螟等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8.連粳1號大連特種糧研究所2005年對越光進行航空誘變后經系選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1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肥厚,株高108.4厘米,株型緊湊,主莖16片葉,穗型半散,穗長14.8厘米,穗粒數120粒,千粒重25克,穎殼色黃,有頂芒。糙米率83.7%,精米率74.8%,整精米率71.1%,粒長5.1毫米,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10%,堊白度1%,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17%,蛋白質9.3%,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0點次增產,6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91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3%;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9.3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6.9%。
栽培要點:4月18日播種,5月25日插秧,行株距29.7厘米×16.5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10公斤、磷肥5.5公斤、鉀肥5公斤;分蘗期保持水層在1~2厘米,抽穗灌漿期保持5~7厘米深水層;注意防治二化螟等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9.東壯0862003年以9443為母本、遼粳9號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1.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6片葉,穗型半緊湊,穗長17.6厘米,穗粒數131.1粒,千粒重25.8克,穎殼色黃,無芒。糙米率83.1%,精米率74.3%,整精米率70.9%,粒長4.7毫米,籽粒長寬比1.6,堊白粒率22%,堊白度3.6%,透明度2級,堿消值7,膠稠度85毫米,直鏈淀粉16.1%,蛋白質8.5%。米質較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3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05.8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5.8%;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9.1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5.1%。
栽培要點:4月10~15日播種,5月20~25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6~19.8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85公斤、磷肥15~17.5公斤、鉀肥7.5~10公斤;水層管理采取淺水灌溉和干濕交替灌溉;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10.田粳396沈陽富田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以遼開79為母本、鹽粳68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59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3.6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穗型半緊穗,穗長15厘米,穗粒數119粒左右,千粒重24.7克,穎殼黃白色,稀短芒。糙米率 86.3%,精米率77.9%,整精米率75.9%,粒長5.2毫米,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13%,堊白度1.6 %,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17.5%,蛋白質8.9%,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3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12.6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6.9%;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0.3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12.3%。
栽培要點:4月10~15日播種,5月22~25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6厘米,每穴4~5苗;畝施標氮肥65~67公斤、磷肥16~18.5公斤、鉀肥10~15公斤;水層管理采取淺水灌溉和干濕交替;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11.鹽粳50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2004年以鹽豐47為母本、中間材料GB98040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1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6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半緊穗型,穗長16.5厘米,穗粒數135.1粒,千粒重24.1克,穎殼色黃,有芒。糙米率81.5%,精米率69.7%,整精米率64.8%,粒長5.1毫米,籽粒長寬比2,堊白粒率28%,堊白度2.7%,透明度2級,堿消值7,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9%,蛋白質7.4%,米質較優(yōu)。中抗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6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畝產633.5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10.6%;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3.1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14.6%。
栽培要點: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至5月末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或30厘米×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70公斤、磷肥35公斤、鉀肥20公斤;水層管理全生育期以淺水為主,淺、濕、干相結合;注意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12.港優(yōu)1號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2007年以071A為母本、C419為父本組配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淡綠,葉片直立,株高 103.8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5片葉, 半緊穗型,穗粒數135.4粒,千粒重25.3克,穎殼色淡黃,稀短芒。糙米率82.1%,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9.2%,粒長4.9毫米,籽粒長寬比1.7,堊白粒率9%,堊白度1.2%,透明度1級,堿消值6.9,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17.6%,蛋白質9.1%,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2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36.2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6.5%;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0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8.1%。
栽培要點:4月20日左右播種,5月末6月初插秧,行株距33.3厘米×13.3~16.7厘米,每穴2~4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水層以淺水層為主,在拔節(jié)初期排水晾田,促進根系深扎;注意防治稻瘟病和二化螟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3.丹粳18?丹東農業(yè)科學院稻作所2003年以下北/中系8801為母本、特94-6選異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3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直立,株高111.6厘米,株型適中,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緊穗型,穗長21.6厘米,每穗粒數147粒,千粒重26.4克,穎殼色黃色,稀頂芒。糙米率82.8%,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2.4%,粒長5.3毫米,籽粒長寬比2,堊白粒率26%,堊白度3.8%,透明度3級,堿消值4.6,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16.3%,蛋白質8.1%,米質較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16.5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2.2%; 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3.3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25%。
栽培要點:4月20~25日播種,5月20~3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4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0公斤;水層管理采取淺、濕、干相結合;注意防治二化螟、稻水象甲、稻縱卷葉螟等。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4.港源97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2002年以港源8號為母本、遼星一號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4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淡綠,葉片直立,株高112.8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半緊穗型,穗粒數122.1粒,結實率92.8%,千粒重26.5克,穎殼色黃,稀頂芒。糙米率82.6%,精米率75.1%,整精米率73.3%,粒長5.2毫米,籽粒長寬比1.9,堊白粒率8%,堊白度1.1%,透明度1級,堿消值7,膠稠度63毫米,直鏈淀粉16.8%,蛋白質8.2%,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05.3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9.8%,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4.6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7%。
栽培要點:4月15~20日播種,5月末插秧,行株距33.3厘米×13.3~16.7厘米,每穴2~4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2.5公斤;水層以淺為主,在分蘗盛期和拔節(jié)初期排水晾田,促進根系下扎,防止倒伏;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5.金禾2號東港市金禾谷物種植發(fā)展有限公司2004年以黃海3號為母本、遼星1號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4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上沖,株高107.9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6片葉,半緊穗型,穗長15厘米,穗粒數130.3粒,千粒重24.1克,穎殼色黃,有芒。糙米率81.1%,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6.8%,粒長5.1毫米,籽粒長寬比1.9,堊白粒率6%,堊白度1%,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17.1%,蛋白質9.4%,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19.4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2.8%;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0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3.9%。
栽培要點:4月15~20日播種,5月25~3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5~16.7厘米,每穴3苗;畝施標氮肥55公斤,磷肥25公斤,鉀肥8公斤;水層管理前期以淺水為主,中后期淺、濕、干交替,收獲前斷水不宜過早;注意防治二化螟、穗頸瘟等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6.港育131東港市港育種業(yè)開發(fā)中心1999年以遼星1號為母本、中丹4號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上沖,株高11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5片葉,緊穗型,穗長18~20厘米,穗粒數140粒,千粒重27克,穎殼色黃,無芒或個別稀頂芒。糙米率81.6%,精米率73%,整精米率66.6%,粒長5.4毫米,籽粒長寬比2,堊白粒率4%,堊白度0.5%,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84毫米,直鏈淀粉17%,蛋白質9.2%,米質優(yōu)。抗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18.1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12.5%;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2.9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22.8%。
栽培要點: 4月25~30日播種,5月25日至6月1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4厘米,每穴3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0公斤;淺水層管理;注意防治稻曲病。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7.丹粳19丹東農業(yè)科學院水稻試驗站2004年以88-118為母本、遼粳294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特征特性:生育期167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直立,株高107.2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散穗型,穗長19.5厘米,穗粒數133.1粒,千粒重25.9克,穎殼黃白色,無芒。糙米率82.5%,精米率74.1%,整精米率70.2%,粒長4.7毫米,籽粒長寬比1.6,堊白粒率7%,堊白度0.6%,透明度1級,堿硝值7,膠稠度87毫米,直鏈淀粉18.9%,蛋白質10%,米質優(yōu)??顾腩i瘟病。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9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01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8.8%;2012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4.6公斤,比對照港源8號增產23.2%。
栽培要點:4月20~25日播種,5月25~30日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4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8~10公斤、鉀肥10公斤;水層管理整個生育期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采取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的發(fā)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