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利花 吳小春
(浙江省蘭溪市婦幼保健院,浙江 蘭溪3211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日漸全面,如何更好的提高生活質量,已是人們關注的熱點[1]。我科從2011年引入“心身醫(yī)學”概念后,將其運用于剖宮產患者的護理之中,以期不僅從軀體上對患者進行護理,更能使其心理快速恢復,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軀體的恢復有所裨益。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行剖宮產產婦896例,在其意識清醒的基礎上,排除患者罹患精神疾患及認知、智力障礙者,告知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后實行。
1.2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27.1±1.8)歲;婚育狀況:已婚未育者456例,已婚已育者118例,未婚未育者322例;學歷:初中以下者127例,高中以上者278例,大學及以上者491例;工作情況:體力勞動者346例,腦力勞動者550例。
1.3 觀察指標 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護理干預前、后分別采用SCL-90對所有患者的心身癥狀進行評估。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護理干預前、后分別采用SSRS對所有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進行評定。
1.4 隨訪情況 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隨訪觀察,每3個月1次,主要通過電話以及門診隨訪進行,采用健康測量量表(SF-36)進行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P)、情感職能(RE)的評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包作相關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我科組織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三名,針對前期護理工作調查表中的相關意見與建議進行總結分析,調整護理干預措施,有側重點的開展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的護理方案。
2.1 重視心理護理,加強健康宣教 由于我科患病人群均為女性,而剖宮產手術屬于開腹,給患者帶來較大精神上的焦慮[2]。因此,針對此種情況,護理人員應以耐心的態(tài)度,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同時讓其了解治療措施以及預后因素,提高其對于治療的信心,講解成功案例,使其增強自信心,而且對于已婚者的配偶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在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同時,如產婦在產前感覺到恐懼與緊張,應盡量以語言進行安撫,從而轉移其注意力,并告知產婦在手術過程中盡可能放松。當取出胎兒后,可及時告知產婦情況,待產婦返回病房時,詳細告知產婦新生兒的各項情況,以消除其緊張情緒。
2.2 強調康復指導,增強抗病信心 手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開腹等,使患者的患側活動受限明顯,加之手術過程中麻醉藥物以及創(chuàng)傷疼痛等原因,很多患者術后不愿意下床活動,以致于影響其預后。有鑒于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指導,在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意識的基礎上,增強其對疾病康復的信心[3-4]。
3.1 護理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的總分、陽性項目數、陽性均分、軀體因子、強迫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以及人際因子均降低明顯,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n=896,±s)
表1 護理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n=896,±s)
▲P<0.05
時間 總分 陽性項目數 陽性均分 軀體因子 強迫因子 抑郁因子干預前 156.42±29.11 47.81±15.32 2.37±0.41 2.57±0.48 2.62±0.36 2.57±0.22干預后 116.23±25.32▲ 18.31±11.02▲ 1.11±0.42▲ 1.23±0.45▲ 1.26±0.38▲ 1.31±0.24▲時間 焦慮因子 人際因子 敵對因子 恐怖因子 偏執(zhí)因子 精神病因子干預前 2.631±0.27 2.59±0.37 2.13±0.31 1.65±0.40 1.58±0.30 1.57±0.21干預后 1.30±0.25▲ 1.28±0.34▲ 1.01±0.32▲1.16±0.42 1.15±0.31 1.10±0.11
3.2 護理干預前、后SSRS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患者的SSRS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均升高明顯,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表2)。
表2 護理干預前、后SSRS評分比較(n=896,±s)
表2 護理干預前、后SSRS評分比較(n=896,±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總分 客觀支持 主觀支持 支持利用度干預前23.18±5.32 5.18±1.29 12.18±1.83 6.21±1.20干預后 37.21±5.24▲8.20±1.26▲19.25±1.90▲9.35±1.22▲
3.3 產婦生活質量評價 所有產婦均無失訪現象,隨訪6個月時,產婦的生活質量指標PF、RP、RE得分均高于3個月時,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s)
注:與隨訪3個月比較,△P<0.01
時間PF RP RE隨訪3個月58.3±11.6 55.9±13.6 55.4±15.1隨訪6個月 71.5±11.0△ 74.1±13.7△ 76.3±15.3△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不僅要求生理上的健康,更強調心理上的健康。剖宮產患者大多面臨外形受損這一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心理及情緒的問題,使得我們在護理工作中更應重視心理因素,以及家庭成員予以的社會支持度。由此,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引入“心身醫(yī)學”的概念,以期對促進患者的心身健康有所裨益。本研究中通過應用可較好的評價患者的情緒改善程度以及社會支持變化情況的SCL-90以及SSRS量表對患者的心身狀況進行評估[5],結果發(fā)現: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的總分、陽性項目數、陽性均分、軀體因子、強迫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以及人際因子均降低明顯,SSRS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均升高明顯,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梢姡枰葬槍π缘男纳砭C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社會支持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的預后。
同時,本研究中引入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產婦隨訪期間進行觀察與比較,結果可見,隨訪6個月時,產婦的生活質量指標PF、RP、RE得分均高于3個月時,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這可能與對產婦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軀體調控,進而可有效緩解癥狀有關。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產婦的護理工作中采取有針對性的心身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社會支持度,改善其生活質量。
[1]潘勝紅,陳勁梅肝.膽科手術患者疼痛的心身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4):153-154.
[2]唐竹林.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剖宮產患者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3,19(12):121-122.
[3]趙歲紅.心理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5(19):77.
[4]羅文娣.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療效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3,19(22):120-121.
[5]蔡杰,王慧.展開模型與優(yōu)勢模型的比較-基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強迫量表的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2(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