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浩
中圖分類號:S834.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14)04-0045-02
必需礦物質元素必須由外界供給。動物體內(nèi)的礦物質元素主要來源于飼料和飲水。動物對于礦物質的定量需求較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有機營養(yǎng)成分更難確定,這是因為有許多因素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1 動物自身的因素
不同品種、同一品種不同生長階段、有無疾病以及是否處于應激狀態(tài)等對礦物質的吸收利用都不同。如幼齡動物較成年動物對銅的吸收利用高,應激狀態(tài)時,礦物質需要量增加。不同品種由于消化道及生理因素的差異,對礦物質吸收利用不同。
2 礦物質的化學結合形態(tài)
礦物質元素在自然界大多以化合態(tài)存在,一般來說,能在腸道內(nèi)呈溶解狀態(tài)的化合物消化吸收率高,有機化合物要比無機化合物吸收利用率高。許多化學反應使得礦物質元素不溶而不能被吸收。試驗證明,氧化鋅不及硫酸鋅利用率高,而硫酸鋅又不及氨基酸鋅。無機三價鉻吸收率極低,只有0.4%~3%,且吸收率與日糧攝入量呈反比,而螯合鉻則易被吸收并且有較大的生物學活性。
3 礦物元素間相互拮抗
3.1 礦物質元素間發(fā)生簡單的化學反應而影響彼此利用 不同元素的化合物在腸道內(nèi)或血液內(nèi)會發(fā)生一些簡單的中和反應、沉淀反應、絡合反應等,從而影響元素的利用。如磷酸離子與鎂相遇會形成磷酸鎂;鈣離子與鋅離子可以與蛋白結合形成鈣鋅蛋白復合物,這些非溶性鹽不利于金屬離子的吸收利用,同時,這些非溶性鹽本身又是一種膠體,它們很易吸附其他金屬離子而影響其他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3.2 礦物質元素間因吸收途徑相同而相互拮抗 水中鈣含量高,影響鋅的吸收和運轉;銅、鋅吸收亦有競爭性拮抗作用;鐵與鋅也有相互抑制的作用;鎘也能干擾鋅的吸收。
3.3 礦物質元素間因影響酶活性而相互拮抗 動物體內(nèi)的許多酶的活性與金屬離子有密切關系,金屬離子的變化往往會使酶的功能發(fā)生改變,有時會發(fā)生相反的變化。酶可與不同離子相結合,使不同元素離子間很易出現(xiàn)相互競爭拮抗,如在磷酸酶、膽堿酯酶、烯醇酶等復合物中就存在Mg2+與Zn2+的競爭。
因此,礦物質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是一種極為復雜的過程,當日糧中元素間比例變化很大時,就可能使代謝水平偏移到一定程度,元素間拮抗與協(xié)調的均衡機制被打破,從而出現(xiàn)某一元素的嚴重缺乏或某一元素的嚴重超量,并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缺乏癥或中毒癥。
4 日糧中各種營養(yǎng)素的影響
4.1 脂類與纖維素 脂肪酸可與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復合物而影響鈣的吸收;纖維素不僅可降低與其牢固結合的微量元素的利用性,而且還會螯合飼料中的其他微量元素,纖維素最易結合的是二價陽離子如Cu2+、Zn2+、Mn2+等,各種餅粕飼料中Ca、Mn、Mg、P、Zn、Fe的利用率與纖維含量呈顯著負相關。
4.2 維生素 在動物營養(yǎng)中,一定量的VE促進硒的吸收。VC可促進動物消化道對鐵的吸收,VC還能緩解銅、釩過量所引起的不良影響。缺乏VD時,即使鈣磷充足,也不能在骨骼中很好地沉積。
5 飼料中抗營養(yǎng)因子對礦物質元素的影響
5.1 植酸 植酸是飼料中有機磷的主要形式,以禾本科及豆科籽實的含量最為豐富,家禽對植酸磷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植酸是一種強的絡合劑,可與Ca2+、Fe2+、Cu2+、Zn2+、Mg2+等生成穩(wěn)定的絡合物,其中的礦物元素幾乎不能被動物利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植酸磷的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并可提高與之結合的礦物元素的利用率。
5.2 單寧 單寧又稱鞣酸,可和金屬離子結合形成沉淀物,還可與胃腸道粘膜蛋白結合,在腸表面形成不溶性復合物,從而干擾某些礦物元素的吸收。
5.3 棉酚與硫葡萄糖苷 棉酚可與多種礦物元素發(fā)生螯合作用,從而不利于礦物元素的吸收,它與血紅蛋白中的鐵結合,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A缺乏癥。硫葡萄糖苷分解產(chǎn)生的硫氰離子能與碘離子競爭結合甲狀腺,從而抑制甲狀腺濾泡濃集碘的能力。
6 其它影響
如飼料的不同加工工藝、粒度、水質狀況都會影響到礦物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