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宣圓
施永康先生的《寧杰唱和集》出版了,全書輯錄502首詩詞,其中作者本人130首,余者是酬唱者的作品。詩詞的編排是根據(jù)唱和的時間先后為序的。
寧杰,是施永康先生小時父親為其所取的別名。永康誕生在文風丕振、詩家輩出的濱海深滬山村,自幼對詩文就有興趣。中學時代和在廈門大學讀書期間,對“文”的愛好有增未減。一有時間,也寫過一些詩詞和文章。雖然,那是“玩玩的”或者是“應時”的,但說明他是很有“文緣”的。后來他從政了,官越做越大,工作也越來越忙了,卻依然是手不釋書,當然,這時他讀的書是偏重于理論和時事方面的,善于從理論出發(fā)思考實踐問題 ,總結改革開放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經(jīng)驗。他思想敏銳,又有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二十多年來,先后出版《中國近代改革開放經(jīng)濟思想史》、《大泉州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的必然選擇——泉州“著力點”與“基礎點”》、《晉江經(jīng)驗與泉州現(xiàn)象》、《建設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構筑泉州灣濱海城市》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退休以后完成了皇皇八大冊,洋洋400多萬字《大泉州戰(zhàn)略探索》。這部巨著既有施政大綱,又有工作匯報;既有宏觀論述,又有微觀記錄;涵蓋泉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是一部泉州地區(qū)的改革開放史,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為此,我曾經(jīng)寫了一首七律:
閉門謝客寫春秋,名就功成志不休。
戰(zhàn)略探研宏禹甸,宏圖描繪大泉州。
崢嶸歲月思疇昔,坦蕩胸襟孰匹儔。
立黨為公賢太守,殫精竭慮為民謀。
在八大卷《大泉州戰(zhàn)略探索》問世三四年后,他又出版了厚厚的《寧杰唱和集》。前者是一部理論性、政策性的文獻,后者卻是一部文藝詩集。不過“唱和集”和“探索”一樣,都是他 “工作最后二十多年風風雨雨人生歷程的一個個腳印” 。
“詩言志”,歷來的詩人都是以詩來抒發(fā)自己的心聲的。永康也是如此,他以詩記錄了他從政歷程的心得。比如:1992年10月,作為福建省唯一的縣委書記代表的他,到北京參加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充分肯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他為新一代領導人江澤民總書記投上了莊嚴的一票。《榮幸出席中共十四大》:“幾經(jīng)風雨后,華夏喜晴明。處處芳菲日,雍雍萬籟鳴?!敝袊母母镩_放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艱難曲折的道路,如今雨過天晴,處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他作為一個親歷者,一個領導者,參加了這個最高層的會議,怎不歡欣鼓舞?怎不感慨萬千呢?
作者是一位敢于作為、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的干部。1998年初,上級決定他任泉州市市長,賀國強省長代表省委找他談話,并重溫省政府省長辦公會議批準晉江撤縣建市審議會上,時任省長賈慶林對晉江、對改革開放前沿泉州的殷切期望,進一步確立“盯住廣東虎,爭當福建龍”目標。此時此地,作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在《履新感賦》:“款款三叮囑,路遙風雨頻。成龍期盼切,追虎運籌新。踵事宜瞻遠,增華俯問津。志堅當有道,情篤系人民?!北磉_了他不負省委的重托,依靠泉州人民,緊追“廣東虎”,爭當“福建龍”的雄心壯志。
2002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由他轉任泉州市委書記,而泉州市長由誰接任還在甄選中,省委決定在“過渡時期”,要他“一肩挑”。組織的信任,人民的重托,他唱出了:“試作新城夢,重溫古港馨。秋冬萌一代,春夏霈三生”的詩句,盡管困難重重,他只有一個信念,繼續(xù)在各級領導和海內(nèi)外2300萬泉州人的支持下“圍繞中心,服務全局”,認真實施“大泉州發(fā)展戰(zhàn)略”,“春夏秋冬不歇肩。”從此,可見詩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唐大詩人白居易說道: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意思是說,無論是寫文章或者寫詩歌都要反映時事,反映現(xiàn)實生活。作者在其主政泉州的日日夜夜里,為實踐大泉州的戰(zhàn)略計劃嘔心瀝血。這時期,他寫了多首詩詞,如《青玉案·建設教育強市 》、《踏莎行·建設沿海大通道》、《漁家傲·八道建設生態(tài)文明城市政府令》、《鷓鴣天·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減字木蘭花·泉州南音申報“世遺”》、《浣溪沙·抗擊非典》、《臨江仙·晉江下游防洪岸線整治》、《卜算子·中心城市進出通道拓改》等等。這些詩篇,記錄泉州古城的變化,是泉州改革開放政績的見證。
2005年3月,永康因年齡關系退居二線了。回憶往事,歷歷在目,現(xiàn)在人閑了,心靜了,飯香了,“世界”平和了,仿佛一切都“凍僵”了。雖然,現(xiàn)在還有省政協(xié)常委的“桂冠”。但事情并不太多,因此又試著把自己多年工作的感觸感悟,或者自己平時的耳聞目睹心得體會,融入到詩詞創(chuàng)作中去。比如:《紅軍山》、《關委五年感慨》、《思念慈親》、《諸友聚山村盡歡十八大勝利閉幕》等等。這個時期,作者可謂是詩興大作,時常與詩友唱和,詠人、詠物、詠景、詠情、詠事,應有盡有,格調(diào)越來越高雅,內(nèi)容越來越廣泛,意境越來越清新,詩句越來越精彩 。
我在前面的那首詩,曾經(jīng)戲稱永康為“賢太守”。歷史上,工詩善文是我國古代官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泉州是一個府治,文風濃郁,文人輩出。歷代太守僅宋一代,就有曹修睦、蔡襄、葉廷、王十朋、程卓、真德秀等,他們在治理泉州時頗有政聲,建樹甚多,又是文化人,工詩善文,他們留下的詩篇文集,是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許是時代不同的緣故,縱觀現(xiàn)時的各級官員能詩善文的實在是寥寥無幾。
古典詩詞是我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的“國粹”。中華古典詩詞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它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寫作需要三大要素:平仄、押韻、對仗。所以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當今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經(jīng)濟大發(fā)展,文藝百花齊放,繁榮昌盛,古典詩詞薪火相傳,發(fā)揚光大,在泉州地區(qū)詩友成群結隊,詩社到處可見。永康在學詩、寫詩過程中“深感中華詩詞確有立德、啟智、燃情、健心、育美、創(chuàng)新的重要功能?!彼撔南蛟娪研屑覍W習,勤動腦筋,勤動筆頭?!坝绕涫窃娫~唱酬,從各自的角度吟詠同一題材,用不同的筆法抒發(fā)內(nèi)心的同一情感,抑或以各自的感受書寫不同韻致的篇章,凡此種種,都可以體現(xiàn)出內(nèi)在的蘊涵和現(xiàn)實生活的多樣性?!闭沁@樣,永康的詩詞不僅有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也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永康既是一位領導干部,又是一位文化人。他的周圍聚集了眾多的詩友。僅在《寧杰唱和集》中就有一百多位的唱和者,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既有領導干部,又有平民百姓;既有教授專家,又有企業(yè)老板,還有同窗好友、境外鄉(xiāng)賢。沒有職務高低之分,也沒有財富多寡之別,“以詩會友”,共同吟唱??芍^是“群賢畢至,老少咸集”。一本詩集,作者之眾、作品之多、文句之美、品位之高,在泉州乃至八閩地區(qū)是不多見的。這不僅反映永康的“人緣”、“詩緣”的廣泛性,也反映我們?nèi)莸貐^(qū)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真是:時代旋律,盛世華章?!秾幗艹图返某霭?,可喜、可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