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曼德拉不只是南非人的政治領袖,也是舉世的精神領袖。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光明面,為人生散發(fā)正能量,以困厄來鑄煉心志,以愛和包容來化解仇恨。
曼德拉的人生近三分之一在牢獄中度過,他是如何挨過這段日子的呢?
曼德拉提到,為了打擊囚犯的意志,獄中有很多做法。入獄后,有非洲國民代表大會背景的囚犯,會被勒令脫光衣服,在風中站一個多小時,目的是讓其難堪;平時只允許非裔囚犯穿短褲,明顯是歧視他們;至于牢房中被子單薄、食物粗糙,更不用說。監(jiān)獄不準囚犯使用任何計時工具,不讓他們有機會看到時間。為了進一步摧毀他們的意志,獄方更把政治犯與強奸犯、謀殺犯、搶劫犯囚禁在一起,或者一起勞動,讓前者受到后者言語或肢體挑釁,以及搶食物等騷擾。
曼德拉并未因此被拖垮,為了維持斗志,他在獄中為自己做了一個日歷。他認為,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神,才是長期抗爭的基礎。每天早晨,他都堅持練拳,還堅持跑步,不能長跑就原地跑。
其次,則是努力保持尊嚴。監(jiān)獄是一個消磨人意志的地方,曼德拉的對應方法之一,就是把衣服洗得干干凈凈,把院子打掃得一塵不染。他認為一個人在外能成就豐功偉業(yè),固然值得驕傲,但身陷囹圄時,能把瑣碎之事做好,也一樣能為自己找回尊嚴。他帶頭在獄友中掀起互相學習的風氣,自己更擔任政治和經(jīng)濟學課程導師,這座監(jiān)獄后來被人稱為“曼德拉大學”。
曼德拉一生有很多老師,但其中最偉大的一位,非監(jiān)獄莫屬。那里“猶如一座熔爐,去蕪存菁,將他鍛煉得更為堅強。牢獄教會曼德拉自制、紀律和專注,這些都是他視為領導的要訣,并且讓其人生更為完整”。曼德拉的好友,曾如此形容年輕時的曼德拉:“狂熱、情緒化、敏感,總是一下就被別人的侮辱和施舍刺痛,反擊報復?!钡霆z后的曼德拉已經(jīng)把這些缺點一一洗刷掉。反而,他常聽到曼德拉贊賞別人的詞匯,變成了“穩(wěn)定”“從容不迫”“有節(jié)制”。一個人對別人的贊美往往反映其自我的心靈世界,因此,這些也反映了曼德拉的自我形象。
曼德拉的囚室是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人躺下后,只能蜷曲著睡。不難理解為何監(jiān)獄讓曼德拉變得如此能屈能伸,因為那里根本容不下一個膨脹的自我,無論精神還是肉體。
與此同時,曼德拉必須經(jīng)常對抗權威。作為囚犯領袖,為了替犯人們爭取改善待遇和權益,曼德拉很多時候要與獄方交涉,當中自然少不了妥協(xié),他得很小心獄友如何看待他,并從中取得平衡。雖然是在獄中,但比起出獄之后他要做的領導工作,其實不相上下,甚至更多。雖然他與世隔絕,但牢獄成了他的小宇宙,在此探索領導真諦,而他擁有大量的時間思考,不斷自我修正、自我修煉。
監(jiān)獄,是平庸之輩的牢籠,但對于有為之身,未嘗不是一個鑄煉的場所。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endprint